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十二章 推销坦克

穿越1879 第十二章 推销坦克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中国的军工业在继承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基础之上,又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展进步很快。到1909年,在特拉斯霍兰莱特兄弟等人的研发下,加上李经述本人的指导,中国秘密研发了一批先进武器,其中就包括坦克。李经述决定暗中帮助德国人突破西线的堑壕战。李经述派外交副总长梁士诒为首的代表团访问欧洲,还邀请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一起去南阳拖拉机厂参观考察,向德国政府和军方推销中国研发的坦克。

南阳拖拉机厂是国营的重点军工企业,员工将近三万人,平时生产的是农用拖拉机,为中原的农业现代化服务。到欧洲战争爆发时,李经述下令生产坦克。其实现在各国的拖拉机厂,都是战略性企业,一开战就都可以生产坦克。

李经述和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等人参观完拖拉机厂,就到了靠近华中军区的一个训练场的看台上,看台下的广场一览无余。两种事先安排好的中国造的装甲车,从广场缓缓驶出。前面一种装甲车,看上去像是个“大铁箱”,不过是菱方形的。周边的棱角略长,高度有三米左右。“铁箱”的两侧下方是履带,被一层铁板给挡住了。在铁箱的上方,是一个炮塔,里面有一根的圆柱体伸出,是机枪的枪管。在“铁箱”的后方,还有一个用来让士兵出入的舱门。整个装甲车用染料涂上迷彩色。另一种战车,体积上明显比前一种小,和前者相比,它的车体类似于拖拉机的底盘,而在底盘的上面,是一个同样扁平的炮塔,上面装备的了两挺机枪,前后各一挺,这辆战车车身是墨绿色的涂料。

在训练场地上,一共有十辆崭新的装甲战车一字摆开,其中五辆“铁箱子”,和“拖拉机”差不多的也有五辆。而在他们对面挖好的堑壕里,有上千全副武装的陆军。一位穿着笔挺陆军少将军装的中年军官刘成章走向了看台,向李经述和德国驻华大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铿锵有力地说:“总统阁下,中华帝国坦克军101师师长刘成章向您报告,狼毫行动演习已经准备好了,请指示。”

李经述笑着说:“成章,刘老爷子可好?我看你的队伍精气神都不错,你爹这员虎将,后继有人呀,十分钟后开始演习。”

李经述口中的刘老爷子,就是刘永福,他七十一岁了,身体依然很硬朗,授予刘永福上将军衔那天,刘永福紧紧握住李经述的手,老泪纵横,动情地说:“大总统,我这一辈子,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故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虽幸战绩颇著,你授予我上将军衔,这是军人最高的荣誉了。但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现在我老了,行将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我的四个犬子成章成业成良成文,均已成人,各宜发奋为雄,投军报效,希望他们在新军里面效力,以竟予未了之志。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

李经述欣赏刘永福的报国之心,便答应把他的四个儿子刘成章刘成业刘成良刘成文调到了新军里,刘成章刘成业在陆军,刘成良刘成文安排到了海军,刘永福的这四个儿子也很争气,多次立功,刘成章刘成业都成了少将,刘成良刘成文也已经是舰长,正所谓“虎将无犬子”,刘家一门三位将军,两位舰长,一时在国内外传为佳话。刘成章听了李经述的话,大声说:“多谢大总统挂念,家父安康。我马上去传令,十分钟后开始演习。”

李经述回敬了刘成章一个军礼。这时,总统府卫队队长大刀王五走过来对李经述说:“总统阁下,接下来马上是实战演习,这里恐怕不太安全,跟我到旁边的掩体中去吧。”

李经述点点头,跟着大刀王五等总统府卫兵一起来到了看台旁一个类似掩体的地方,整个掩体是由混凝土构成的,一半位于地下,另一半则在地面,李经述等人进去之后,正好可以从窗口往外看,十分安全又不妨碍观战视野。

等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也进去掩体之后,刘成章右手一挥令旗,表示演习开始。得到旗令之后,广场上六辆坦克战车缓缓启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然后用并不是很快的速度,缓慢向着对面的堑壕推进。

见坦克装甲车启动了,堑壕里的士兵们也得到了命令,纷纷使用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武器,朝着那六个大号的铁靶开火。他们的武器是英军和德军在战场上常用的武器:大约7mm口径的的毛瑟步枪和8mm口径的马克沁重机枪。毛瑟步枪子弹用8mm弹,德国的重机枪也同样使用这种弹药。这些武器的火力都不错,再加上那六辆装甲战车又那么显眼,几乎所有的火力,都被打到在这六辆坦克战车身上,坦克战车外层有保护装甲,砰砰砰的子弹打得火星四溅。因为是实弹演习,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睁大了眼睛,想看看“坦克”到底有什么神奇。他们看到,尽管被打得火星四溅,这些坦克战车没有丝毫受到阻碍,该是什么速度前进,依然是什么速度向战壕推进。六辆战车无视堑壕里的火力,继续自己的任务,很快突破堑壕里士兵所组成的防线。

李经述对施劳德说:“请注意,因为是实弹,这些坦克战车,并没有开炮朝堑壕里的士兵进行反击,不然的话,堑壕里的士兵将不是被坦克顶端的机关枪和火炮打死,就是如蚂蚁一般被碾死。”

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是军人出身,上过战场,他用新奇的目光注视着场上的那些东西,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

李经述一笑,说:“等着瞧吧,还有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

施劳德听李经述这么一说,目不转睛盯着前方,只见那六辆战车突破各种轻重火力的阻扰,迫近了堑壕的前沿。些重量以吨计算的怪物,履带快速转动,在壕沟的上方悬空。在惯性之下,这些战车轻易越过了两米多宽的壕沟。这些曾经在战场上不知道杀死过多少军人的工事,在这六辆战车的面前,像完全不存在一样。

“啊?这东西在堑壕里如履平地?”施劳德惊叫道。

李经述点点头,道:“确实是这样。怎么样?这是好东西吧。”

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点点头,道:“确实是个好东西。”

演习结束之后,刘成章回来给李经述他们介绍这两种坦克的性能:“前者庞大的身躯,可以用来装载十几位士兵,对堑壕阵地进行突破。还有装备的机枪。同时开火,火力绝对不输于马克沁重机枪,而且看口径的话,那些炮塔上装备的机枪口径明显要比目前装备的马克沁机枪大一些。另外一种坦克车,装备的是火炮,和火炮一起并列装备的同样是一挺机枪。”

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军人出身,点点头说:“如此一来,这两辆坦克的用处似乎也就可以看的出来了。前者是用来突破堑壕等防线,肃清敌军的步兵。至于后者,虽然同样可以兼顾前者的功用,但更多的用处恐怕还是对付炮兵和坦克。在今天之前,我还从没听说过其他国家有类似的军用装备。”

刘成章笑着说:“施劳德大使,你说得很对,果然很识货。”

施劳德说:“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些坦克的参数?”

这些坦克战车到1909年,在国内还属于高度机密,是绝对不会向外人透露的。刘成章并没有多说些什么,而是转过头来看向李经述。

李经述笑着说:“我们今天不谈坦克参数,只谈价格。好东西可不便宜,这一点德国人最清楚了。说起来,这坦克还有我的功劳呀,我提议让军工厂的人为坦克专门研制了一款大口径重机枪。就目前来看,这种机枪的性能非常不错,不但可以用于步兵作战,而且也可以装备在飞机上,并且也通过了可靠性的测试,只是在重量上还稍微有些问题,所以短时间内还只能装备在战车上,也只有这些几十吨中的战车,才能轻易使用这种大口径机枪。”

刘成章说:“其实这两种坦克的研发,我们大总统是总指挥,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刘成章这话不是拍马屁,在研发这些装甲车辆的过程中,李经述也根据自己对坦克的了解,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毕竟就算是历史上一战出现的坦克,不要说英国人的马克,还有德国人的a7v,都有着重大的缺陷。比如英国人的马克,虽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坦克,但本身却十分粗糙,且有些不合理。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驾驶一辆坦克居然需要4个人。而且内部的环境非常恶劣,气温高达50摄氏度,经常会出现内部人员晕倒的情况。至于德国人的a7v,与其说他是坦克。到不如说他是一辆装甲运兵车,一辆坦克里面,居然有着18个乘员,18人的布置是除了车长驾驶员炮手装填手外,光机枪手就有12人,另有2名机械师。这18名乘员还是从不同的部队抽调来的,为整车的指挥和协同作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中国研发的坦克克服了这些原始坦克的缺点,也为了保证履带的安全,李经述还让坦克工程师在履带的外部弄了一些铁板,这样能避免坦克的履带被手榴弹一类的东西炸伤导致瘫痪。

按照李经述提出的坦克设计三要素:火力机动和防护,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机动取决于发动机和基本的履带,防护取决于装甲的厚度和装甲的材质,中国的两种坦克克服了第一代原始坦克的一些重大缺陷,完全达到了出口水准。

施劳德见李经述不愿让刘成章谈坦克的参数,便赶忙问坦克的价格。刘成章回答说:“两种坦克的价格差不多,前一种30万马克一辆,后一种40万马克。”

“啊?这么贵?”施劳德震惊了,当时30万马克足够买一艘军舰了。

“好东西嘛,当然贵了。”李经述道:“我们的外交副总长梁士诒已经去欧洲了,相信识货的人一定会买的。相比战争的胜利,这点钱不算什么啊。我是诚心诚意卖给德国人的,如果德国不买,梁总长就准备去伦敦试试,一定会有大买家啊。施先生去跟你们的政府做做工作,我们按照国际惯例,军火会给你百分之五的回扣。”

德国驻华公使施劳德听李经述说有百分之五的回扣,很高兴去跟德国政府沟通,将坦克的性能详细告知了德**方和政府,让他们的高官意识到“坦克”在堑壕战中的巨大潜力。

德国驻华公使施劳德接连给柏林发了三封电报,推销中国的这种“秘密武器”,其中一封发给了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在卢森堡德军总部的施利芬接到德国驻华公使施劳德的电报,如获至宝。当德军和协约国的军队在西线陷入堑壕持久战时,德军中最着急的人,就是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因为德皇威廉二世经常到德军总部询问战况,他的露面让施利芬很头疼。德皇威廉二世每天总要询问德军胜利的消息,他这么心切想要德军取得胜利,是因为他想穿上最华丽的皇帝制服,到被德军占领的城市去阅兵。一听到德军失利的消息,德皇威廉二世就很沮丧,像是一个急躁的少年一样对施利芬大喊大叫,有时甚至想把施利芬的德军总参谋长职位给德国副总参谋长小毛奇,或者自己亲自指挥。

当施利芬听说中国有一种专门针对堑壕战的秘密武器时,马上赶回到柏林,会见了正在柏林访问的中国外交副总长梁士诒一行。此时中国的驻德大使是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铨。他也一同参加了会见。按照李经述的电话指示,梁士诒和曾广铨明白了中国坦克出口的底价,两种型号的坦克价格分别为每辆28万马克和38万马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