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一百零二章 攻下锡金

穿越1879 第一百零二章 攻下锡金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北京,总统府,夜已经深了。李经述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袁世凯、段祺瑞等陆军高级将领都在,椭圆形办公桌正对着一张南亚地图。英军噶伦堡前方的防线奔溃,大批部队从不丹地区溃逃之后,朝锡金方向撤退。蔡锷电报请示军部,问还要不要追击?

在当天的会议上,段祺瑞首先表态,说:“按照我军的后勤补给线,拿下锡金、孟加拉这些地方不成问题。关键是,这样国际舆论会怎么看我们这次的中英之战。”

“别的国家怎么看,我不在乎,中国也不在乎。国家有实力,就会有话语权。”李经述站起身,说:“这次战争,由英印殖民政府挑起,那么就应该给他们必要的教训!这一次,趁现在英国政府在欧洲自顾不暇,就打到恒河吧!现在的中国,也需要更多的殖民地!”

蔡锷很快接到了军部的命令,他也很高兴,打到恒河,在他的计划之中。于是,蔡锷和蒋百里制定了严密的追击计划,付诸行动。

不久,中国的军队追上了英军。追击英军的坦克,开始对英军密集的地方开炮。一枚枚的炮弹“轰隆”落在密集的人群里,那些成群结队的英军和仆从军,被像割麦子一样扫倒。那些正在逃跑的英军,发现那个铁盒子还会进行炮击,像遇到魔鬼一样恐惧,他们喊着“上帝”呀,连滚带爬。

最终,英军指挥官威廉命令炮兵上尉麦金利对那些正在屠杀英军的坦克进行炮击。

麦金利拒绝说:“长官,那样会伤及自己人的!”

威廉拔出指挥刀,刀锋直指麦金利的喉咙,“上尉,服从命令!不然我们都将成为中国人的炮灰!”

麦金利脸上掠过一丝痛苦的表情,脑子里挣扎了一番,向上帝祈祷后。就命令炮兵攻击那些坦克,英军炮兵瞄准那些坦克就开炮,但是他们的炮弹,有的并没有打中那些坦克,只是炸出几个坑。附近的英军给炸飞上了西天。

“fire!”麦金利喊道,英军的炮兵不断炮击坦克,大地在颤动,有两辆坦克被炮弹的冲击波给掀翻,有一辆刚好被命中被炸毁了。

但这样一来,英军的炮兵位置,也被中国炮兵发现,蒋百里立即指挥中华帝国的炮兵,开始对英军的炮兵营地进行猛轰,坦克也开炮,对着英军的炮兵进行回击。愤怒的炮火,在英军的炮兵阵地上开花,掀起了一阵阵飞土,英军的炮兵阵地很快被摧残,冒起了一阵阵黑烟。

有了坦克军团开道,中国的军队迅速突破了英军在噶伦堡后方的防线,英军不断后撤,基本留着那些印度仆从军用身体来阻挡坦克的推进。

因为坦克的燃油和弹药不足了,需要后勤补充,第二防线的英军,蔡锷命令骑兵和步兵强攻。

中国嘹亮的军号响彻了噶伦堡的街头。不丹国王乌颜·旺楚克为了显示回归中国的诚意,派了三千不丹军队来帮助中国的军队巷战。他们比较熟悉噶伦堡的地形,加上当地的不丹民众的配合,仅仅半天就把英军第二道防线给攻破了。

英军指挥官约翰·克劳德听到从噶伦堡逃跑回来的威廉少将叙说中国的坦克,背脊感到一阵阵发凉,他想不到中华帝国竟然会有如此恐怖的武器,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主意,让仆从军拿着手榴弹爬进铁盒子里,去摧毁坦克。

从印度赶来的十万仆从军已经在路上,约翰·克劳德命令印度仆从军不许后撤,在不丹境内拼死抵抗,能拖延多久就拖住多久,但是他自己不想被俘虏或杀死,就往后先撤了,噶伦堡是锡金割让而来的城市,他躲到了锡金等待援军。

当天下午,噶伦堡基本上被中国的军队占领,蔡锷命令中国的军队乘胜追击,对英军的第三道防线发动猛烈进攻,一样是利用坦克来打前锋,后面的骑兵和步兵是紧跟在坦克后面,英军一看到坦克的到来,就命令大量的印度仆从军每人两个手榴弹,他们冲上前,对着中国的坦克扔手榴弹,但往往还没来到坦克前,就被中国的特种狙击兵一枪干掉了,自己炸得尸骨无存。

坦克狙击兵,是李经述在创建坦克兵团一起创立的特殊兵种,是具有高隐蔽性、低防御力、低机动性的支援型兵种,能够实现大威力的远距离火力支援,合格的狙击兵都会避开战斗的核心位置,在远距离寻找一击必杀的机会。中国每辆坦克都有二十名狙击兵守护。他们相当于现代的特种兵,“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是中国坦克狙击兵的信念。

中国的坦克狙击兵,他们一般接触狙击步枪超过三年,是技术过硬、心理素质好、经验丰富的步兵。他们此前展开“魔鬼式”训练:负重越野时,专门选择崎岖不平的路况,负重由20公斤增重到40公斤;立姿射击时,为增加据枪的稳定性,在每名队员的枪口上挂砖块,逐渐累加,最多时挂到5块砖,连狙击步枪加在一起近15公斤,一端就是30分钟。他们一个个几乎都是神枪手,印度仆从军大多被坦克的机枪手给干掉了,结果死伤上千人。

这些印度敢死队加人肉炸弹被中国的军队给清理完了之后,中国坦克部队继续冲着英军的阵地奔去,很快冲破了英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人数和活力的优势下,中国的军队直接把英军的整条防线给冲垮了。蔡锷带着两万中国的军队包围了锡金。

英军指挥官约翰·克劳德给英国陆军部正式报告了中国坦克,强调这种武器和会移动的汽车一样,但是会喷炮弹和子弹的铁甲怪物,简直就是战争绞肉器,这个绞肉器,是导致这次英军这次在不丹战败的最大因素。

英国政府觉得这个怪物也可能是德国制造的武器,但是按照英国在德国的情报人员的报告,德军也没有这种武器,而且中华帝国拥有坦克似乎已经形成了规模,所以他们认为坦克可能是中华帝国自己研发的武器,这才感到中国的军队的恐惧,他们这才后悔自己不该出兵西藏。中国这头睡狮,确实醒来了,不该去招惹中国人。但是,英国作为老牌的殖民帝国,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寄希望于远东舰队能在黄海给中华帝国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中华帝国适可而止。

解放了不丹,蔡锷按照总统李经述和中华帝国的军部的命令,率兵开始部署跨国作战的准备,继续猛攻锡金。

锡金的国土面积,只有7096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小的内陆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面与中国西藏接壤,东面与不丹接壤,西面是尼泊尔,南面则与西孟加拉邦相邻。

锡金在历史上跟中国也很有渊源。1700年,尼泊尔和锡金之间爆发战争,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入侵锡金,攻占了锡金当时的首都拉达孜,锡金国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在热日宗的春丕谷避难,作为宗主的西藏政府将此地赐给他使用,这也就是后来的亚东。

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很勇猛善战,继续向西藏推进,一度占领整个后藏并洗劫西藏政府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结果西藏向清政府请求援军。当时中国的皇帝是乾隆,先后两次用兵,最后由福康安和海兰察统率清军于1791年将廓尔喀人全部逐出西藏,并越境反击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郊。从此,锡金成为中国的藩属国,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件。

但是,1888年,英国出兵西藏,攻占隆吐山、亚东等要隘。不久清廷就被迫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锡金族人大多数信奉藏传佛教,所以,李经述决定武力收回锡金,将锡金也并入西藏自治区,成为中国的一个邦,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扩张方案。

这是蔡锷第一次出国征战,如果能够为中华帝国开疆扩土的话,他的前途将不可限量,所以他很积极。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夏天的风很凉爽,那天一大早,蔡锷手执一根金色的马鞭,站在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山坡上,俯瞰锡金,锡金境内的山脉连绵不绝,全境西、北、东三面被高山围绕,如马蹄形,被视为锡金“母亲河”的蒂斯达河的河水缓缓流下,在阳光下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此刻,大地就在脚下,蔡锷心内豪情万丈,那种征服的感觉,开万里疆土的荣耀,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他目视着远方,知道自己的未来的征途,将是星辰大海!他此刻心里想起了汉唐盛世,想起了历史上很多的伟人,唐宗宋祖,他在想,中华帝国的疆土,或许会超过大唐吧!

而此时,刚进入印度边境的英国援军,收到威廉的求助信息,加快了行军速度,等他们赶到锡金之后,就遇到了被蔡锷大军追得像丧家之犬一样的英国溃军,最后他们会师,英军组织六千英军和五万印度仆从军严防死守锡金。

不过,这支英国的军队,后勤却同样糟糕,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在亚洲英军的后勤训练被荒废了,在亚洲的大多数军官,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哪怕是低强度殖民地冲突。而中华帝国的军队,是后起之秀,吸取了德国陆军的优势,在亚洲是装备最好、组织最完善,很多军官曾参加过对日本、菲律宾、印尼的作战,拥有丰富的战地经验,中国的军队后勤系统也很完善。

而那些印度仆从军的武器普遍落后,很多还是滑膛枪,而中国的民兵,即便是预备役的,都用上了新式线膛步枪——米尼步枪。而现役的帝国的军队,用的都是改进的天龙线膛步枪。

线膛步枪相对于滑膛枪,最大的优势在于射程和精度。滑膛枪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码,并且精度很低。早期的线膛步枪也有很大缺陷,那就是装填困难,制造成本也很高。中国工程师为天龙线膛步枪研制出一种新型子弹,这种子弹和现代步枪子弹已经很像。子弹是次口径的,从枪膛前部装入后,它可以自动卡入枪膛尾部的膛线,装填时间大为缩短。到中国制造新式天龙线膛步枪时,机器工业有很大发展,新机床使得加工线膛步枪的成本大为降低,伴随精度和射程的增加,天龙步枪的瞄准装置也得到突破,枪后部的新式瞄准器,使得步枪瞄准距离达到900码。

赶到锡金的英军陆地作战部队,包括1个步兵旅,1个轻装步兵团和1个骑兵团,每旅下辖3个团,每团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100人左右。这样整个军队6000人左右。每个英军士兵都负荷沉重,包括大衣、毛毯、一双备用靴子、换洗的袜子和衬衣、军便帽、水壶、步枪和60发子弹,此外还要携带咸牛肉和饼干当食物。

这次英军指挥官换成了拉兰多勋爵,他是第七代贝尔福公爵最小的儿子,显赫的身份和经历加之为人谦和使得他成为英国指挥官的不二人选。

这次蔡锷碰上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中国倾全力苦战一天,还是没有拿下锡金要塞。双方使用火炮相互远距离攻击,英军获胜,中国的军队士气有点低落,第二天向锡金北部山区撤退十公里。

拉兰多勋爵率英军追击,双方在一个峡谷屯兵对阵。

幸运的是,中国的军队,得道者多助。山区多雨,夏天更是这样,几场雨下来,潮湿、小昆虫和血吸虫侵袭英国的军营,加上印度仆从军的卫生习惯极差,军营中霍乱爆发。

7月22日,印度仆从军的霍乱蔓延到英国的军营。英军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尽管所有帐篷被销毁。但瘟疫无法被控制。7月25日,一场大火烧掉了英国很多军需品,包括一万顶帐篷、16000双靴子和150吨粮食,使得情况更加糟糕。英军晚上没有帐篷,只能在寒冷中入睡。

鉴于英印联军带有瘟疫,锡金国王要求联军必须进行隔离,不让他们进城。7月27日清晨,联军又有300人因霍乱倒下。中英双方都派出部队侦察,但地形复杂,双方没有进行大的接触。

7月28日,一场大雨下了一天一夜,英军前哨放松了警惕,中国的军队牵引炮车发出的声音在大雨中被忽视了。英军认为这是补给车队。谁会想到一场大进攻,会选择在大雨中发动呢?因为火药受潮将严重影响火力发挥。

不过蔡锷这次也是冒险用奇兵!到了第二天黎明,大雨变小了,早晨的浓雾笼罩战场,战场情况和滑铁卢战役很相似,中国的军队的行动被浓雾遮挡。

拉兰多勋爵在黎明前骑马巡视前沿哨所,当他沿山脊前行时,他听见深沉的声音从对面山脊传来,那是中国包裹炮车轮子发出来的。突然阵地的左面传出一声枪响,拉兰多立即策马返回营地,命令部队行动。英军前哨终于在浓雾中发现前进中的中国纵队。

浓雾使双方都不能准确评估战场形势,双方指挥官都无法下达适当的命令。战斗变成小规模的遭遇战。双方士兵都被浓雾中莫名其妙飞来的子弹射杀,英军弹药桶受潮导致大量步枪无法射击,双方发生近距离白刃战。尽管如此,中国的军队还是不断取得进展,炮兵无情的肆虐英军的营地,英军很多阵地弹药开始紧张,而受重创的步兵团撤退后,五千中国的军队出发向英军进攻。

而英军只能集合两千人应对,中国还有大量预备队。中国炮兵开始轰击拉兰多的指挥部。拉兰多幕僚斯特朗维少将被炸断一条腿。拉兰多的副官恳求拉兰多勋爵撤退到安全地带,因为英军伤亡惨重,但中国的军队还在源源不断开来,不知道有多少人。

蔡锷在战前会议讨论作战计划时,还决定从下游渡河登上南岸峭壁,出奇不意两面钳形夹攻英军。他的判断是准确的,中国的军队在下游渡河后打击英军左翼,完成钳形攻势,以纵队队型前进,并与英军交火,英国先遣旅在炮火下成批倒下。

中国炮兵在等待己方散兵线退后,到安全距离然后向英军炮击。

英军轻装团展开队形,这时右边的中国骑兵不知冲下斜坡向英军进攻,造成英军炮兵无法射击。英军只好在远距离向中国步兵密集队形开火,中国的军队的精确火力打倒大批印度仆从军,印度仆从军步兵团陷入混乱,退回原来的阵地。

中国的军队3个步兵团约3000人装成印度仆从军辗压过来,此时英军阵地上不知从哪里传出一个声音,说对面过来的是印度军,不要开火。其他军官奋力纠正这个错误命令都无济于事,军号手吹号停止射击。不一会,中国的军团开始大规模攻击,英军死伤惨重。

当中国的军队继续冲下高地进入谷地的时候,他们发现面对的是英军高地团指挥的英军重骑兵。他们指挥官科林坎贝尔命令:“牢记不许后退,你们必须死在自己的岗位上。”英国高地团位于一座小山丘上,面对的是3000多名中国骑兵。中国骑兵全速冲击,英军高地团没有时间调整为方阵队形。方阵是步兵对抗骑兵的标准阵形,结果英军高地团拉成一字线,以如此单薄的防线抵抗中国骑兵的冲击。

很快,这个英国高地团危在旦夕。英军的重骑兵出场了。重骑兵是骑兵的精华,他们是那个时代唯一装备甲胄的部队。每个骑手拥有头盔和胸甲,衣着华丽。英军重骑兵旅共计6个中队800人,尽管骑兵师指挥官一再命令重骑兵加速冲锋,但重骑兵却排成整齐的依仗队形前进。英军重骑兵旅指挥官斯卡莱特爵士十分满意自己部队队形整齐,当双方距离非常接近的时候他才下令冲锋。双方骑兵如飓风一样搅在一起,使用马刀相互砍杀。

中国炮兵带来10门9磅野炮,被架了起来。这时,这些骑兵在它射程范围内。9磅炮首先向英军中央炮兵阵地开炮,4次射击后,英军炮兵开始撤退,然后,中国的军队开始炮击英军重骑兵。他们队列被炸出许多缺口,支持不下去,开始撤退直到消失在中国的军队的视线之外。

当时的有烟火药使得战场能见度极差,因此英军被中国的军队火炮近距离射击打的晕头转向是完全正常的事情。那个时代,没有命令在原地待命的步兵方阵被炮火打的粉碎是常有的事。

还有一些英军在9磅炮的射程之外。但炮击可以阻止英军继续冲下高地。最后,十门炮转向英军密集队列,英军被打得七零八落。伤亡惨重的第一线骑兵冲上高地,他们大肆砍杀看见的每个敌人。幸存的骑兵不得不又一次穿过弹雨撤退。673人参加了这次冲锋,313人阵亡,134人负伤,近500匹战马被杀,英国骑兵也遭受了惨重损失。

最后,中国的军队与英军展开白刃战。英军近卫团不情愿的接受命令暂时后撤,损失了171人,队形的中央被打开一个大缺口。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身份不明的军官传令英军撤退,英军珀西上校拒绝了命令。他命令近卫军收缩为防守阵形,米尼步枪齐射。但中国的军队高地旅的准确射击,导致英军阵形大乱并奔溃。

拉兰多勋爵看到这种情况勃然大怒,但同时也失去了信心,下令全军撤退,逃亡尼泊尔。中国炮兵继续打击落魄的英军,黄昏将至,中国的军队还有数千没有参战的骑兵在远方游弋。英军最后没有全身而退。医生巡视战场救护伤员并将伤员转移后送到尼泊尔。这一战英军伤亡3000多人,仆从军伤亡6300人。

蔡锷命令中国的军队一路追击,在一阵有效的炮火后,用炮击削弱了英国原有的防御工事。中国的军队很快进入锡金的首都甘托克。当地居民拿出鲜花和水果,来向中国的军队示好。蔡锷带兵迅速包围了锡金王宫,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

锡金国王图多南嘉1874年继承王位,在位期间,尼泊尔移民与锡金居民因各种差异而发生冲突,引起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介入。殖民政府偏袒尼泊尔移民引起了图多南嘉的不满,图多南嘉退往亚东的春丕谷,并与西藏结为同盟,原本就偏向中国。但1888年,英属印度殖民政府派兵入侵锡金。在英军与藏军在则里拉山口发生数次小冲突之后,西藏交出了图多南嘉。1889年,英属印度派遣克劳德·格雷厄姆·怀特为专员,监督锡金内政,并于1894年将首都从杜姆龙迁往甘托克,图多南嘉实际上成了傀儡国王。

蔡锷的军队赶走英国侵略军后,克劳德·格雷厄姆·怀特也逃到了尼泊尔。图多南嘉带人出宫迎接蔡锷军队。蔡锷根据李经述的命令,要求图多南嘉效仿不丹国王,担任大西藏区锡金自治区的行政长官,世袭罔替一百年不变。

锡金国王图多南嘉思考再三,也只得同意了,向世界通电锡金并入中国。于是,在1909年,锡金,也变成了中华帝国大藏区的一个自治区。

蔡锷率领中国的军队继续追击溃逃的英军,不久就到了尼泊尔的边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