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一百章 中英大炮战

穿越1879 第一百章 中英大炮战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cpa300_4(); 蔡锷的军队取得江孜大捷后,把英军赶出了江孜县城,当地的藏族老百姓重回故土,载歌载舞感谢中华帝国的国防军,给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百!度搜索**看书~阁 小说名称**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英军少将威廉·吉姆,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毕业,优等生。此人原来在北非和印度殖民地服役,在战场上击败过法国和德国名将,十分熟悉兵法,他接到英军驻印度的司令明托的电报,听说中国人在江孜取得大战的胜利,他很不服气,带着两千英军和一万印度仆从军,气势汹汹赶往江孜。他给明托回电报,夸下海口:“一个星期之内,我必将大英帝国的旗帜插满江孜县城!我要让西藏成为大英帝国的囊肿之物!”

威廉·吉姆很快率兵赶到了西藏,他们屯兵在年楚河两岸的峡谷地带,和中国的军队对峙。威廉派人察看了战场,知道中国的飞机是真实的,为了防止被轰炸,他特意选择在山谷屯兵,这样陡峭的地形和高山,不利于飞机的飞行。这样中国的军队就只能和英军拼火力,这一点,他相信英军有绝对的优势。可惜,他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蒋百里的炮兵。

接到英军再次进入西藏的电报后,李经述给蒋百里发电报,让他格杀勿论,务必将侵略者赶出中国。

那天,东南风劲刮,高原的空气里,燥热在扩散。地形和方向对英军来说较为有利。一开始,威廉亲自上阵,向天拔出指挥刀,口里不停喊“fire”,“fire”。英军的炮击相当猛烈,似乎想要把他们所有的库存炮弹打光一样。中国的军队前沿阵地遭到极大的破坏,时不时还有一发重炮炮弹“咣”地在在年楚河里爆炸开来,激起一排排水花。

威廉想借助英军的猛烈炮火击溃中国的军队防线,和中国的军队决战。蔡锷问蒋百里是否撤退,回到江孜城里打防守战。蒋百里摇摇头,指挥预备队冒着炮火冲上去,填补了先前的空白,他说:“这次英军来势汹汹,不能轻易退却,必须给予英国的军队以最沉重的还击,逼英军出动步兵主力来争夺前线!到时候,我的大炮兵战术才能发挥巨大威力!再说,我们身后就是藏族同胞,我们无路可退!不能让刚回家的他们再经历一次炮火的摧残。”

闷热的森林里,成群的蚊子在嗡嗡乱窜。中国的军队艰难地坚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风向开始转向,从东南风变成了西南风,蒋百里看着炮击用的地图,哈哈大笑,对蔡锷说:“英军的末日要到了!”

刚才因为炮击风向对英军有利,双方阵地6000米的距离,很难精确射击,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风偏!按照中国装备的87毫米的大炮性能来看,这距离上,风偏能够达到二十米左右。因为当时大炮的膛线设计尚不完善,炮弹自重过轻、炮弹气动外形不够流畅圆润,即便是最精确地对敌军炮兵阵地进行定位,二十米的误差也足够让所有的努力白费、让炮弹白费。

风向转变,蒋百里当然不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反攻机会。他亲自到中国的军队的重炮阵地旁,忍受着重炮射击带来的轰鸣声和震动,专心地看着炮兵参谋们在地图上画着简解示意图,不时指点。炮兵们见到蒋百里将军,信心倍增,决心要一战中击败对手,这几乎是一场中英炮兵的较量,是一场关于军人荣誉的较量,双方都不敢轻视对手!

蒋百里给士兵们鼓气:“兄弟们,我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对手,但我们中国炮兵的荣誉,就靠你们了!我将和你们并肩战斗,战斗到底!直到把英军赶出西藏,赶出亚洲!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炮兵的指挥们齐声喊道!他们有条不紊指挥着,观察炮兵们的罗盘,再从指挥地图上调出数据,转动炮兵简解卡板,得出基本参数后,加上炮兵阵地与地方阵地的高度差、风速风向等数值,很快就拿出一个标准基线射击诸元。即炮兵阵地中央虚拟线上的火炮射击诸元,其他火炮应该参照这个数据进行射界左右之调整。

“开炮!”一场参数调整好之后,蒋百里下令开始反攻。

过了半个时辰,“轰隆轰隆……”震彻心肺的爆炸声,在英军的阵地上响起,在大峡谷里回荡,回声都振聋发聩。英军105毫米的炮弹阵地上被炸开了一个巨大的大缺口,掀起了一阵泥土暴雨,爆炸点中心附近二十米之内的英国官兵不死即重伤,一时之间,阵地上救人的、后退的、呼叫上帝的、躲避的……乱成一团。

蒋百里在军用望远镜里看到这情景,指挥中国炮兵继续猛攻,接着,又有十几发重炮的炮弹落在英军的阵地上,这次的落点,与上次相比更靠近土垄,一发炮弹就落在督战重机枪阵地的附近,强大的冲击波将英军四十公斤重的马克辛重机枪推翻,褐色的泥土飞溅到在这指挥的英国陆军少将威廉的身上,他拍了拍裤脚的泥土,骂了一句,“****”,就要求副官命令英国炮兵用力还击。

中英炮兵的大决战开始了!

一般的人,分析炮兵的战斗力,喜欢去看炮的数量、型号、口径、威力,但其实,炮兵的关键在于人——炮的威力发挥在于指挥的人,特别是对视界外目标遂行炮击任务时,人的重要性立即凸显出来,炮兵射击指挥仪器的重要性立即凸显出来,炮兵地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所以,炮兵,更多的是脑力对抗,是计算速度和精度的对抗,中国的炮兵,都是李经述总统特批,从大学里招收的国防生,所以理论知识和军事素质一点也不比英国炮兵差。他们在蒋百里和军官们的指挥下,操纵方向机、高低机、装填炮弹并击发,用的参数都来源于炮兵参谋和炮兵观察所,靠着顽强的战斗力和人数优势,居高临下,让英国炮兵也乱了阵脚,捍卫了中国炮兵的荣誉。

威廉这时才感觉到自己太低估了中国的军队战斗力,他看着英国的炮兵一个个被炮弹的冲击波掀翻,内心痛苦不堪。他已经无力回天,更糟糕的是,在他把目光从炮兵阵地上收回的那一瞬间,英国机枪阵地上有了动静,一群穿印度仆从军军服的军人抖落身上的泥沙,慢慢地爬到机枪边,掀翻了重机枪。

威廉朝着副官喊道:“****,麦道夫,到底怎么回事?你快去看看,那些印度阿三是不是疯了?”

副官还没来得及回答,接着,英军机枪阵地上一片枪声。那上千名印度仆从军,竟然都是中国的军人。中国的军队在江孜大捷后,俘虏了数千印度仆从军,换了他们的衣服,早埋伏在峡谷里,这时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

威廉抽出腰里的指挥刀,指挥一队人马去对付那些伪印度仆从军,这时,东边的峡谷里响起激烈的枪声和隆隆的爆炸声,还有无数的马蹄在快速奔跑中踩踏大地发出巨响。同时,英国阵地前沿一阵死亡的痛苦喊声传来,中国一个骑兵营规模骑兵开始冲锋,从侧翼攻了过来。只见峡谷里远远出现黑压压的一片中国骑兵,数百名中国骑兵拍马飞奔,有的战士还不时举枪射击,向英军冲锋。威廉只好在仓促中指挥一队英国骑兵迎战中国骑兵。

“信号兵!炮兵甲号2、5、8、11阵位,所有火炮,按照预定方案,轰!”迅即,中国炮兵阵地响起了军号,蒋百里指挥炮兵发动了决战的攻击……无数个炸点在英军骑兵的队列中爆绽开来。强光一闪,褐土崩飞,人叫马嘶,一群英国骑兵被炸飞,被机枪的子弹割倒,被震得从马背上跌落下来。可是,中国骑兵的冲击仍在继续,速度没有丝毫的变慢,他们手中的重马刀和步枪金属部位,也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那一场决战,在如血的残阳中进行。威廉的英军三面受敌,英国炮兵阵地很快被中国的军队占领。中国的军队调转了重炮的炮口,骑兵和混入印度仆从军里的军人都杀红了眼。英国指挥官威廉的额头,被弹片的碎片刮伤,渗出血来,流到嘴角边,咸咸的血腥味,他手里的指挥刀上,被副官的鲜血染黑了。他很绝望,这一次惨败,是无可避免了。他感觉到很沮丧。不过如果他知道自己输给了蒋百里——中国的炮神,他就不会如此沮丧和绝望。

威廉站在冰冷的夕阳里,下令放弃山谷阵地,英军撤退,来不及逃走的英军和印度仆从军很多选择了投降。那些掩护英军撤退的印度仆从军,又成了中国的军队的炮灰和活靶子,叽里咕噜死了一大片。

这一次年楚河大决战,英军伤亡一千二百多人,被俘四百人,印度仆从军被俘五千,死亡四千多。中国的军队再次取得了对英国的巨大胜利。明托这才意识到自己错了,给伦敦发电报:“我们大英帝国的军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我敢把保证,将来我们的对手,将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

英军一路溃败,蔡锷指挥军队追击,很快到了麦克洪马线附近。如果再打,中英就有全面开战的可能。蔡锷发电报请示李经述,到底还追不追,李经述回复说,“打了大胜仗,还不趁胜追击,那不是傻子吗?军人的天职,就是收复失地!我命令你们将英军赶出西藏,赶出亚洲!”

年楚河大战结束,英军溃逃。英军少将威廉带着大约三百英军和一千多名印度仆从军一直逃到不丹的境内。蔡锷和蒋百里接到李经述的电报,带着一万新军穷追不舍,一直追到不丹的交界后停了下来。

不丹是不丹王国的简称,位于亚洲南部的一个小国,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西北部、北部与中国西藏接壤,西部、南部和东部分别与印度锡金邦、西孟加拉邦、中国藏南交界,国土面积约38394平方公里,面积只相当于一个台湾那么大。不过,不丹主要是山地和冰川,冰川占不丹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这些冰川是不丹河流重要的水源。

不丹在当地语言中叫“竺域”,意为“雷龙之地”,看名字就知道国民有古老的佛教传统。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领土,元朝统一西藏后,成为中国的领土,到清朝时才分裂出去,但作为清朝的藩属国,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

1865年,英国侵略不丹,同不丹签订了,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约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1907年建立不丹王国,乌颜·旺楚克成为第一代国王,不丹对外关系,仍然要看英国的脸色。

英军在噶伦堡等占领区有驻军一千,首领为英国驻不丹特使为约翰·克劳德,他也是军人出身,不丹的兵力主要是民兵武装组织,兵力约3000人,武器装备很落后。

英军的威廉少将和约翰·克劳德在噶伦堡会合后,整合了一千五百人的英军部队,还有一千人的印度仆从军,并且让不丹的国王乌颜·旺楚克也出兵,狙击蔡锷的中华帝国的军队。因为威廉接到英国驻守印度军司令明托的电报,称大英帝国的远东舰队已经赶去黄海,让他坚守几天,相信中国的海军会不堪一击,很快中国人就会坐下来和英国谈判。

当时,蔡锷没有马上大规模进攻英军。打仗后勤补给很重要,因为战线有点长,中国的军队武器弹药后勤已经不足,他在等物资的到来,以及正在路上的二十辆坦克。在攻克了江孜后,李经述就命令坦克部队去支援蔡锷,还有五万帝国的新军从四川军区向不丹赶来。李经述决定这次要狠狠教训英国人,吞并不丹,将英国的势力赶出南亚,永保西藏和中国西南边陲的安全! 穿越1879

———————————————————————————————

正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