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九十一章 我有一个梦想

穿越1879 第九十一章 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斯大林夺权后,李经述派人去把外交总长伍廷芳等人请到总统府,要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做出重要调整。李经述知道,一个权力集中的苏俄不容小视,尤其是陆军,他想联手陆军强国德国,共同主导瓜分沙俄。

伍廷芳问李经述道:“据我收集到的情报所知,斯大林是一个既没有理论修养,又没有才智的人,他是布尔什维克领袖中唯一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缺少口才,谈吐拘谨,语言乏味,写文章平铺直叙;托洛茨基甚至称他为布尔什维克内最杰出的庸才,说斯大林的意志力看起来不亚于列宁,但他的智力只有列宁的智力的十分之一,尽管斯大林被列宁任命为书记处总书记,但当时的书记处归政治局和组织局领导,只处理党内一些事务性工作,无权干预政府和军队的大事。他怎么会控制了布尔什维克?”

李经述笑了笑,对伍廷芳说,你要想知道斯大林为什么会上位,我先给你讲个故事。据我所知,列宁在遗嘱中这样评价斯大林:“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人的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处于总书记职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但是列宁病危之时,处于接班劣势的斯大林,表现出极大的谦卑,他与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结成政治联盟,以抵制最具继承人资格的托洛茨基。斯大林同时谦虚地向所有可能的继承人表示,任何人都不能以个人的身份继承列宁的事业,列宁的位置必须由集体来继承。斯大林这种反对个人权力的集体主义精神,还有没有锋芒的政治姿态,使得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这俩位资历很深的革命领袖也被他骗了,不遗余力地为挽救斯大林的政治生命而行动起来,最后,布尔什维克召开中央全会特别会议,宣读列宁遗嘱。加米涅夫宣读了列宁遗嘱。会上,斯大林沉痛地表示,为执行列宁的遗嘱,他愿意辞去总书记的职务;但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动员一些中央委员却说服斯大林收回辞职要求,并建议中央委员会,仍由斯大林担任书记处总书记。此时,会场一片沉寂。斯大林绷着脸,面色阴暗,两眼直望着窗外,等待着对他的命运的裁决,结果,斯大林的总书记被保住了。

伍廷芳听完这个故事,仍表示不解,问道:“总统,你的意思是?”

李经述道:“我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在争夺王位的斗争中获胜的,往往不是最有学问、最有魄力的政治家,而是那些集阴谋和背信弃义于一身的野心家;当然,这些野心家还首先是一位出色的演员,他必须能熟练地扮演成一个平庸的、最无锋芒的人。斯大林成功了。他的成功来于他善于掩藏自己的内心世界、善于组织和利用各种政治力量;当然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政治上的短视,不能不说是斯大林成功上位的重要原因。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只看到了托洛茨基的傲慢、固执,而没有看到斯大林冷酷无情的残忍本性。在斯大林的监狱中,已经明显的临近死刑的边缘时,他们还对斯大林可能发发善心抱有幻想而不断地给斯大林写信,并在斯大林指定的认罪书上签了字。他们被当作托洛茨基分子而开除出布尔什维克时,季诺维也夫还质问斯大林:‘你知道什么叫感恩吗?’斯大林的回答是:‘我当然知道,那是一种狗的病症。’除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政治短视和失误外,斯大林能获得胜利,还在于他的另一个对手托洛茨基更加重大的失误:对阴谋诡计的藐视。在决定斯大林命运的那次中央全会上,当时有托洛茨基派的人反对季诺维也夫的提案,不同意让斯大林继续担任总书记的职务,但作为这一派的首领托洛茨基本人,却始终保持着消极的态度;有时,他居然在政治局会议上阅看法文小说,而不屑介入那种被他认为属于低俗的喜剧。不过,现在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对手是斯大林!我不会给斯大林任何翻牌的机会!”

在这次千载难逢的瓜分俄罗斯帝国的机会中,李经述决定让外交总长伍廷芳告知中国驻德大使曾广钧,让他去跟德国人联络,两国在协约国之外,秘密结军事同盟,主导战事合作和战后瓜分沙俄的大局。曾广钧是曾国藩的长孙,其诗惊才艳丽,王闿运称为圣童;梁启超誉为诗界八贤,颇有才学。曾纪泽1890年去世后,由他接任中国驻德大使,他在德国的外交如鱼得水。

伍廷芳问李经述:“德国陆军虽然之前一直跟中国的关系不错,中国士官学校也聘请了很多德国教官。但我听说沙皇尼古拉二世最近极其想和德国、法国结成同盟。中国和德国因为山东的利益问题闹翻过,德国肯和我们结盟吗?”

李经述说:“放心,彼一时此一时。德国在欧洲的地理位置先天不足,海上被英国死死扼住出口,陆地上处于四战之地,被法国和俄国包夹成了‘三明治’。在西部,法兰西人口稠密且民族主义强烈。和德国有色当战役之仇,成为死敌。整个德意志地区的面积,即德意志邦联中,不算奥皇统治下的非德意志民族聚居区。总面积大概只有七十万平方公里。并不算特别大的国家。德国要想在陆上扩张,只能向东找俄国火拼。”

伍廷芳说:“德国现在确实实行积极对外军事扩张的外交政策。”

李经述说:“而且德国国内认为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根本不配拥有现在这么大的国土,只有俄国受到了削弱,德国地东部边境才可能变得更安全。所以德国人绝对不会跟俄国和法国结盟。那只是尼古拉二世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辞退俾斯麦以后,德国跟俄国签订《再保险条约》在1890年失效。威廉二世未积极与俄国洽谈如何延续该条约,就是最好的证明。况且,我观察了很多年,现在德国在世界上受到孤立,我想充满野心而且冲动鲁莽的德皇威廉二世会欣喜于和伟大的中国结盟的。”

正如李经述预料到的,这个时候,欧洲并不是铁板一块,德国很需要政治盟友,为了在陆地上扩张,乐意于中国结盟。德皇威廉二世继位后,积极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具有强烈军国主义的色彩。威廉二世欲借殖民地扩张,为德国寻找“一个太阳下的位置”。他通过1897年与1900年的新海军方案,实行提尔皮茨计划,以加快帝国的海军扩张,赶上大英帝国的海军力量,这与俾斯麦尝试跟英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政策背道而驰,很多次触怒了英国。

比如,德皇威廉二世经常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煽动性演说,这让各国对他很头疼。比如在庆祝德意志帝国成立25周年的集会上,柏林的德意志帝国电台播发了威廉二世慷慨激昂的贺词:“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应当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商品,德国的知识,德国人的勤奋要漂洋过海到全世界。尤其是欧洲的英国、法国、俄国,惊悸地听着这称霸世界的宣言,感觉到一个庞大的火药桶就在身旁,随时可能爆炸而祸及自身。

1905年3月31日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丹吉尔,并表示支持摩洛哥独立,公然挑战法国在摩国的影响力。原来,1904年,英国与法国达成挚诚协定。在该年,英国与西班牙承认法国在摩国的利益,令德国有感利益受损,故此以外交途径挑战法国。于是,威廉二世想邀请欧洲各国举行会议,企图借挑衅与测试三国协约的实力。

德皇的言论令法国民众普遍震怒。在得到英国的支持下,法国外长泰奥菲勒·德尔卡塞提倡在摩洛哥设立一个保护国,并促请政府采取强硬立场;但法国恐怕德国会开战,所以反对他、迫使他下台。危机在6月达到高峰:德尔卡塞下台后,由温和派法国总理莫里斯·鲁维埃兼任外长。7月时,德国已受到孤立,所以法国同意以和平方法解决问题。然而,法德仍然剑拔弩张—德国在12月调动后备军队,而法国更在1906年1月派兵到与德国接壤的边境。

令人感到目瞪口呆的是,威廉二世19世纪末,曾计划袭击美国纽约和波士顿等港口城市,以清除美国海军设置的障碍,从而使德国在太平洋地区扩张殖民统治的道路畅通无阻。这一袭击美国东海岸城市的计划首先是由当时年轻的海军军官埃伯哈德于1898年提出的。曼泰的最初计划是要出其不意地袭击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和弗吉尼亚州诺福克两地之间的港口城市,从而迫使美国与德国谈判,使德国能够横霸太平洋地区。威廉二世1899年曾亲自率领过海军。为使德国战舰和数十辆装煤的货船能够顺利穿越大西洋,威廉二世在曼泰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德国海军的具体情况制订了更详细的袭击方案。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所以,李经述有信心,德国会和中国合作。德皇威廉二世的野心,将可以被中国人利用。

伍廷芳表达了自己另一个担忧,说:“我们和德国结盟瓜分俄国,英国人会不会有意见?德国万一强大了。对中国会不会也造成威胁?”

李经述哈哈大笑。说:“一个强大而又充满仇恨的俄国,将是中国和德国的巨大威胁。但一个强大的德国,并不违背中国的利益。我们就是要利用普鲁士这把军国利剑,斩断旧世界的格局,促使大英帝国衰落。对欧洲各国势力进行再平衡。德国在俄国适度扩张,必定结下更深的仇恨,这对我们中国的全球战略极为重要。”

伍廷芳问:“请大总统明示,我们中国的全球战略是什么?”

李经述说:“我有一个梦想,做大总统,用坚船利炮、潜艇坦克,守卫海棠土,让四万万中国人民都活得有尊严;我有一个梦想,让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让四万万中国人民过上泰西腐朽堕落的生活;我有一个梦想,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是中国的行省,印尼是中国的香料地,新加坡是中国的港口,印度是中国的茶叶种植园,澳大利亚是中国的牧场,我要让中华帝国的旗帜,在世界之林高高飘扬!所以,我希望通过一次世界战争,使得中国的军工业得到很好的发展,将来,我们还要挑起英国和德国的战争。中国最后必将成就另一个日不落帝国。我相信这些,也是很多中国人民的梦想。这些梦想,需要我们这些从政者继续为之努力奋斗。”

“用坚船利炮、潜艇坦克,守卫海棠土,让四万万中国人民都活得有尊严;让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让四万万中国人民过上泰西腐朽堕落的生活……这些也确实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伍廷芳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答李经述说:“明白,大总统,我这就去跟曾广钧发电报。”

与此同时,李经述签发了大总统令,命令中国的军队为了向莫斯科进发,以冯国璋为司令的中国陆军第一集团军已经集结准备完毕,总计为4个步兵军,约30万人,其中集团军直属部队为装备山炮的第1南京步兵师、第2河南步兵师、第3陕西步兵师,还有一个坦克军团和十个榴弹炮营。为了打好这一仗,冯国璋集中了各类火炮、迫击炮1000余门,300多挺马克沁重机枪,600多天龙机枪,超过了以前历次战役。以邓世昌为司令的远东舰队,更是装备了7000吨级别以上的军舰15艘,一万吨级别以上的军舰5艘,潜艇驱逐舰5艘,到达了中国的领土海参崴港,做好了对俄战争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