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四十二章 五国联军

穿越1879 第四十二章 五国联军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李经述当选总统后,就亲自抓军事改革。北洋的军队,在武器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军装备了先进的坦克。坦克在二十世纪的战争中,有“陆战之王”之称,1897年,更是王中之王。机枪、一般的火炮都奈何不了坦克。中国制造坦克,是在极机密的况下进行的。当时参与建造的工人都误以为自己是在建造军舰装淡水的大水柜,李经述准备在对日战争中次使用坦克,对外就宣称是它们是盛载食水和食物的容器。而且先进的潜艇也使得北洋水师的实力大为提升。另外,李经述在全军推广了新的军事思想,对旧的淮军和新军脱胎换骨改造,中国的军人,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入夏后的天津,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湿热的气息,在中国士官学校,也就是原来的北洋军官学校,可以容纳万人的大操场,整齐站着九千余名即将毕业的陆军和海军军官,从主席台上看去,黑压压的人头密密麻麻,主席台的背景,悬挂曾国藩和李经述的巨幅肖像画,每一个军营的公开场所都挂着他们两人的“领袖”肖像。

军营里挂曾国藩的肖像,而没有悬挂李鸿章的,是因为李经述的治军思想,主要借鉴了曾国藩的治兵之道。

李经述知道,军队的思想工作极端重要。在现代军队中,很难想象一支没有信仰的军队能打胜仗。在封建时代,军队忠君是第一位的。共和国取消了帝制之后,军队的思想工作就很难做了。如何使得军队保持忠诚,是共和和民主之后的一大难题,历史上,吴佩孚就刻意修复在风云变幻之际趋于崩塌的**道德体系,固执地坚持以礼教为治国与治军之本,而冯玉祥则笃行基督教,也正是这个道理。

旧时代的官兵大多是目不识丁的,李经述除了扩大北洋军官学校的招生规模,还在军队中开办夜校,教他们识字。此时,中国义务教育普及到小学阶段,农村很多地方都开了夜校,文盲越来越少,加之中国人本来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全国高等的学堂发展到一千多少所,城市里的青年学生达到五十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阶级,很多学生也主动参军。而且李经述认为李鸿章的淮军并没有继承老曾的治军之“精神”,这是一大失误,所以他重新补上,在全军推广,而且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和《曾文正公全集》几乎人手一册。另外,李经述的治军思想还借鉴了王阳明“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学说,还效仿西点军校,强调军队的纪律和荣誉,这套理论被整合为中国特色的治军思想。

李经述还经常去中国士官学校讲课。那天,朝气蓬勃的年轻军官,一个个穿着笔挺的军装,在夏天的骄阳下昂首挺胸,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也纹丝不动,他们正聚精会神听着校长段祺瑞站在主席台上致辞。

段祺瑞道:“今天,我和各位学员,很荣幸邀请大总统来为我们训话,大家热烈鼓掌!”

台下的毕业生哗哗鼓着掌。李经述、徐世昌、冯国璋、王士珍、曹锟等人都在主席台上就坐。段祺瑞的话音刚落,李经述一身戎装,面带微笑,信步走上主席台,抬手示意大家停下掌声,开始讲话:“谢谢诸位。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每年中国士官学校学生的毕业典礼,不管有多忙,我都会安排好时间亲自参加,我为你们每一个人今天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我没有其他的话要讲。还是重复以前开学典礼给你们讲过的话,人生就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斗,而你们,即将奔赴新的战场,希望你们温故而知新,牢牢记住,为国效力!”

李经述接着说:“曾文正公曾说,‘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难,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这一段话是很紧要的,大家要知道:以前中国为什么会乱起来?为什么会有太平长毛和匪徒?根本原因,就是国人缺乏忠诚,只讲虚伪变诈,只相信枪炮而不相信正义。我们学校的军官,要‘以忠诚为天下倡’,如果能够忠诚自勉,将虚伪的恶习克除,做实在的事情,外国人怕死,我们不怕死,外国人畏艰险而我们反过来勇于负责,刻苦耐劳。则中国的军队,就战无不胜!”

台下的学生又热烈鼓起掌来,在中国士官学校总务长荫昌的示意下,挥舞着拳头,齐声喊道:“中国的军队威武!大总统万岁!”

讲完忠诚,李经述继续讲怎么“带兵”:“天下强兵之道在将,上将之道,以志为帅,以浩气举事,严明果断!你们将来都将是中国优秀的军官,曾文正公生平躬艰,平定长毛历时九年,都是以‘打脱牙齿和血吞’的坚忍沉毅的精神处之,从不责备别人和环境,这是曾氏的伟大,也是他成功的要诀,我们应当效法,尤其是带兵的人,平时一定要和部下同甘苦,战时一定要和部下共生死,绝对不好自己有苟活之心,而责人同死。”

台下的掌声继续响起,李经述继续讲军队建章立制的重要性,“如果人说,我们中国的军队,只能完成一个任务,当完成了任务之后,就一定会骄奢**逸,腐化堕落,这已经是一个历史定律。曾文正带的湘军,还有我的恩师带的淮军,莫不如此。但我看,自古以来,任何军队,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泰西各国的军队,为什么能长百年不衰?例如英国海军,抵御了拿破仑、威廉二世等好几次世界大战,至今还是称霸全球。这恐怕是外国制度化的原因,而我们的淮军和湘军,一直以来都是靠亲情、乡情、师生情来掌控军队!北洋舰队为什么能打败日本?就是因为我们早早就建立了现代的制度,严格操练!所以对军队来说,有组织、有系统、有纪律,赏罚分明,这才是钢铁之师,威武之师!”

说到激动处,李经述举起拳头,道:“当然,一支军队有了纪律只能保证他是支军队,不是乌合之众,还要强调荣誉和责任!有了纪律、荣誉、责任,军队的训练就会事半功倍,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当兵,荣誉感也会很快诞生,有荣誉感的军队,会视死如归,这种视死如归,不是野狼一样没有理智,而是为了理想,而心甘情愿的牺牲。军队就有了钢铁意志,或者说军魂!有了责任感。我们的军魂,就是要坚船利炮,还有坦克军团,保家卫国,中国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我们的军魂,就是要让四万万中国同胞,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我们的军魂,就是要让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都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最近报纸上说,古巴又发生了排华事件,我们的军队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不管我们的对手是日本,还是西班牙,我们一定会维护所有华人的利益!前方,将有着艰巨的任务等着你们年轻的一代去完成,你们每一个人。对我们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共和国而言,都很重要!”

台下一片安静,随即爆发了热烈持久的掌声!李经述望着主席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刚建立北洋军官学校的场景,弹指一挥间,十几年过去,这里也从天津郊外的小站变成绿荫蔽日的现代化军校,自己也已经是四万万人的大总统,身上的担子越发重了。

李经述总统讲完话,段祺瑞还请他给中国士官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授发荣誉勋章。十位年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穿着军靴,啪啪走上台,腰杆挺得笔直,其中两人让李经述印象深刻。一位是一个“小个子”的东北汉子张作霖,另一位是文邹邹的山东大汉吴佩孚,一嘴短短的红胡子,长脸高额。鼻相很好。

这两人,当时还都是二十三四岁的毛头小伙子,给李经述的印象跟历史上“反动军阀”的刻板印象相差很大。

张作霖的身世很凄惨,是一个从辽宁海城叶家铺子北小洼村走出来的流浪儿,是一位没有任何背景的穷苦孩子,**名老疙瘩。少年丧父,家又被洪水冲毁,只读了几个月的私塾,但他生性机敏,善于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日军攻打东北时。盛京将军败逃,地方混乱,他在赵家庙组织保安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后移至北镇县中安堡,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遵章守纪,维护治安,使得这个穷山恶水的地区胡匪骚扰得到遏制,他管辖的范围最多二十多个村子,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徐世昌主政东北,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徐世昌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受到徐世昌的赏识,推荐到中国士官学校深造。

吴佩孚是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他总是沉默寡言,人送外号“吴傻子”。吴佩孚考中过秀才,其母张氏有娠时,吴可成梦见戚继光到家,乃以戚继光字佩玉名之,所以吴佩孚常跟人说自己是“戚继光转世”。1890年父亲因病去世,吴佩孚与母相依为命,家境渐寒,乃到蓬莱水师营当学兵,后来转投曹锟的部队,去攻打甘肃和青海,立了大功,曹锟便保送他到军校深造。

李经述喜欢用这样穷苦出身的年轻人,有意栽培他们,便收了他们,安排两人到总统府卫队当亲兵。

而日本的山本权兵卫夺权后,成立了新的军部,管理陆军和海军,日本国会迅速修订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军部直接对天皇负责,发布《教育敕语》,在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这引起了英国、美国的警惕和不满。而山本权兵卫修订完日本宪法,马上就开始着手实施收复长崎和马关的军事部署。李经述收到消息,觉得收拾日本人的机会到了,再拖下去,日本必定会是中国的心头之患。原来李经述还有一点忌惮日本的陆军,但现在,步军也更新了武器装备,中国已经有了坦克军团,正想找一块战场试一试,于是,李经述也开始调兵遣将,准备给日本人以毁灭性的打击!而且,现代战争对一国经济来说,未必是坏事,至少可以极大拉动中国的军工业发展。

不久,李经述收到了中国驻日大使黄遵宪的电报,日本在动员军队,集兵五万,密谋向北洋舰队驻扎的长崎、马关港发起攻击,就开始派伍廷芳游说各国:“日本人只听得懂炮声!日本现在在短时间内,就将陆军扩充到三十万,是原来的六倍,日本人的野心肯定是想侵略整个亚洲,包括缅甸、印度等,这将严重危害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在亚洲的利益,这是对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中国愿意出兵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毒瘤!希望各国联起手,将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权扼杀!”

为了挑起各国对日本的愤怒,李经述还派人秘密潜入日本,穿上日本陆军的军装,趁乱攻击在日本的外国人,火上浇油。加上山本权兵卫的军政府对外很强硬,对列强要求逮捕日本国内暴动分子的诉求竟然听之不闻,各国大怒。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更是收了李经述十万银元的大礼,极力游说英国出兵,给日本人一点“教训”!英国政府最后同意出兵五千陆军、战舰九艘,以保护在日侨民为由出兵。美国也派了两千人,战舰六艘,直奔长崎。法国也不甘落后,发兵三千人,军舰四艘。

俄国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更是对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齿,从远东调兵五万进攻日本。很快,一个针对日本军政府的五国联军在中国控制的长崎会师,准备给日本的军政府沉重打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