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三十八章 报馆被打砸

穿越1879 第三十八章 报馆被打砸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0:37 来源:笔趣阁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苏小玉知道姐姐苏小芸有点喜欢李经述,便抢着回答容雪说:“我们姐妹呀,是寸步不离跟着李公子的,去台湾的海路上,我们都住一个船舱的。”

“哦,原来你们是李公子的贴身丫鬟。”容雪笑道,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她留过洋,对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并不在意。

但李经述年轻,正值激情焚烧的岁月,这年头男人有个三妻四妾又很正常,她怕李经述一时把持不住,心里还是有一些担忧。容雪这才咯咯一笑,打趣道:“李公子好福气呀,私人秘书席小姐是一位大美女,身边又添了两位漂亮丫鬟。”

李经述智商很高,但情商却有点低,挠了挠后脑勺,嘿嘿一笑道:“她们是我的私人保镖,刘永福的义女,身手很不错的。”

“经述,好久不见,你都成大小伙了。”这时,容闳走了过来,看见李经述,关切问道:“最近我也听到一些流言蜚语,《申报》也有一些偏激的言辞,中堂大人还好吧?”

当时,容闳已经回国,被李鸿章举荐进入总理衙门,在天津帮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他有几天没见李鸿章了。另外,容闳还兼职报社主笔,闲时便来《华报》馆,今天一到报馆,便遇到了李经述,十分高兴上前打招呼。

李经述道:“家父倒是没有在意那些流言蜚语。但据我所知,报纸应该是客观、公正、真实报道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才对。《申报》那篇言论,我看了,是清流的文笔呀。还引用左宗棠的话,点名道姓说家父‘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有点过分了。”

容闳道:“现在中国的报纸,也不成熟。学了美国的政党报纸,尽刊登一些言辞激烈的文章,哗众取宠。再要么是一些花边新闻。《申报》在上海,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申报》抨击李中堂,也在意料之中。”

《申报》是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还有伍华特、普莱亚、麦洛基合资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由中国人主笔,报纸的言论,有系乎国计民生,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当时还是一份影响力很大的报纸,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为了解事实真相,申报还派记者去台湾采访,而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冤案”,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使得申报一炮而红。当时能跟《申报》影响力相比的,就只有《华报》,因为有李经述开小灶,报道中法战争而为人广为熟知,而且李鸿章在总理衙门,有时也需要借《华报》发独家官方内幕。

而且,《华报》能迅速发展,得益于大主笔郭嵩焘。郭嵩焘是湖南人,在岳麓书院曾国藩相识,近代洋务思想家,也是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他曾大胆提出由商人办理近代企业,在当时被人视为惊世骇俗之论。

郭嵩焘在“马嘉理案”发生后,被派为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中国派驻出使大臣的消息传开,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认为中华文明一直是光芒四射,引得“万邦来朝”,其他国家都应该定期派“贡使”来中国朝拜,外国使节驻华和中国派驻对外使节都被视为大伤国体的奇耻大辱。。”

多数人认为出洋即是“事鬼”,与汉奸一般,有清流专门编出一副对联骂郭嵩焘:“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当时守旧情绪强烈的湖南士绅,更是暴怒,认为此行大丢湖南人的脸面,要开除郭嵩焘的省籍,甚至扬言要砸郭宅,可见守旧的老观念是何等根深蒂固!

在驻英大使任内,郭嵩焘的副手刘锡鸿得到李鸿藻等清流派的支持,暗中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不断向满清朝廷打郭嵩焘的“小报告”,列出种种“罪状”。如有次参观炮台,天气骤变,陪同的一位英国人将自己的大衣披在郭嵩焘身上。刘锡鸿认为“即令冻死,亦不当披”。当巴西国王访英时,郭嵩焘应邀参加巴西使馆举行的茶会,巴西国王入场时,郭嵩焘随大家一同起立。这本是最起码的礼节礼貌,但刘锡鸿却将其说成是大失国体之举,因为“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国主致敬”!连郭嵩焘不用茶水而改用银盘盛糖酪款洋人都是罪过。更严重的“罪状”,说郭嵩焘向英国人诋毁朝政,向英国人妥协。对于刘锡鸿的陷害,郭嵩焘当然倍感愤怒,竭力为自己辩诬。二人的关系势同水火,无法调和,朝廷于1878年8月下令将二人同时调回,本来清流还力主将郭嵩焘查办治罪,后在李鸿章、曾纪泽的竭力反对下,才不了了之。

1879年郭嵩焘离开伦敦,启程回国,请假归乡,次年回到故乡长沙时,等待他的却是全城遍贴揭帖,指责他“勾通洋人”。不久,朝廷便诏允其休,他在一片辱骂声中离开了政治舞台,只有李鸿章依然对他很欣赏,容闳创办了《华报》,李鸿章便推荐郭嵩焘当主笔,他的文章早就名言天下,极力宣传在英国担任驻华使节时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发展工商业才是出路,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华报》在天津和北京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在武昌、长沙等地也有卖。

于是,李经述对容闳说:“我今日来,也正是为了此事,容大人在总理衙门,还希望你和郭嵩焘大人主笔,在《华报》上,将议和的真相广而告之。”

容闳点点头,不过他叹了一口气道:“真相有时候不重要,人都是很固执的,只愿意他们相信的东西。现在民间舆论对中堂大人的议和颇为不满,这时候披露真相,人们未必会信。”

“尽力而为吧。”李经述说。

李经述和容闳走进报馆,见了郭嵩焘,说起这事,郭嵩焘也有点犹豫,不过他说为中堂大人辩护,“义不容辞”。

果然,中法议和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有为什么中国要和,郭嵩焘和容闳在《华报》上详细披露了,舆论却哗然。长沙岳麓书院的学生,认为曾纪泽提出和洋人议和,郭嵩焘替曾纪泽说话,两人都丢了湖南人的脸。在暴脾气的湖南士绅鼓动下,真的跑去砸了郭宅。

在天津,有一部分无业流民,收钱办事,还跑去围攻打砸《华报》的报馆。当时,中国还没有警察或巡警,李经述听说后,很担心容雪的安全,带着苏小芸和苏小玉骑马赶了过去。

在华报馆前,那是一栋两层的四合院,李经述见到,黑压压一片辫子头,穿着破破烂烂的,有数百人,堵在了报馆门前,高喊“打倒汉奸报纸”的口号,这一群盲流,也不像有政治觉悟的人,仔细一看,李经述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个中年人,三十多岁,和其他人都不一样,穿着青色长袍,体态微胖,皮肤白皙,面色红润,不像干体力活的人,他在带头喊着各种煽动性的口号。

李经述当即拔出了腰间佩的黑色天龙手枪,“砰砰”朝天放了两枪,吵吵嚷嚷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李经述朝他们大喊道:“你们这些人,法国人在前线打中国人,你们就知道窝里横,中国人打中国人,你们这叫爱国吗?这叫懦夫,蛮横无礼!”

这时,人群中一片寂静,带头的那中年大叔发话了,道:“你是谁呀?反正和洋人议和就是不对,就是汉奸走狗!”

李经述表明了身份,怒斥他道:“骂别人是汉奸容易,敢上前线的才是真汉子,我调来的军队一会就到,我现在数三声,还留在原地的,就表示愿意去当兵,我马上抓他上前线跟法国佬开战。”

当时底层的氓流,是不敢和官府斗的,现场的人听说李经述是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儿子,知道自己摊上大事了,很多人当场就开溜,工钱也不要了。当时当兵的社会地位很低,又随时可能当炮灰,李经述慢慢地数到“二”,当场人差不多就跑光了。只剩下那微胖的中年大叔,还有几个伙计。那中年大叔最后也想逃,被苏小芸一脚踢中下体,疼得在地上呜呜直叫唤。

李经述将他抓起来一审问,原来留下的几个人都是天津“阜康”银号的伙计,这一场打砸华报馆的闹剧,是胡雪岩的“阜康”银号在背后指使!李经述将此事告知了李鸿章,并说:“天津最好是能开全国风气之先河,创办警察局或巡警局,维护地方治安。而且,我们搞洋务,不能只学技术了,还要开启民智,改变人们陈旧落后的观念。”

“痴儿,观念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这些事过段时间我们再议。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和左宗棠的矛盾。”李鸿章当时和左宗棠的明争暗斗已经白热化,左宗棠正准备联合两广总督张之洞弹劾李鸿章,听了李经述的报告,李鸿章微微一笑,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呀,看来光砍掉左宗棠的左臂已经不够,还要断了他的右臂,断了左宗棠的财路!”

李经述问道:“父亲的意思是?”

“前段时间为父弹劾了湘军大将王德榜。”李鸿章道:“现在再除掉胡雪岩,左宗棠现在手下就既无掌兵权的大将,又无钱了。这对于一生狂傲的左宗棠来说,无疑会要他一半的老命。辛苦你再去一趟上海吧,盛宣怀已经在那里等你。”

李经述想起了盛宣怀曾说过的“倒左先倒胡”,看来李鸿章已经有了布局,决心除掉大清国首富胡雪岩了!一场权力绞杀金钱的大戏,即将在晚清帝国上演。在中国,权和钱的较量,结局会怎么样?无疑“天注定”,就像大风必然会吹灭烛火一样,李经述知道,胡雪岩的末日,就快要了!

李鸿章嘱咐李经述,道:“现在正在和法国议和的关键时刻,此事务必周全,让国人无异议。”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