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十九章 中日大战 下

穿越1879 第十九章 中日大战 下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李经述和袁世凯带了将近两万淮军回汉城后,袁世凯在朝鲜多年,熟悉汉城的地势和防务,对李经述建言:“大人,俺们虽然人数上有优势,但俺看大鸟圭介的数千日军,都是日本陆军精锐,武器装备和军事素质明显比现在的淮军要强,俺们不宜强攻。朝鲜国王已经发诏严惩私通日本者,琅威理、邓世昌率领北洋水师的军舰又封锁了对马海峡,后勤补给是日军的致命之处,俺建议淮军占领汉城制高点,以守为攻,长时间对峙,必可拖垮日军,不战而胜。”

李经述认为袁世凯的分析得很有道理,问道:“依项城之见,我军驻守哪里比较有利?”

袁世凯指着作战地图上的牙山,说:“卑职认为,俺们可以牙山上驻守。这里离汉城和仁川都比较近,我军的海路补给都很方便。而且,聂士成现在守牙山东北的成欢,俺们可驻牙山东南的公州为后援。”

李经述就没有着急进攻,而是把淮军分成两部分,自己带领一万人占领牙山附近的制高点,与日本人对峙;另外派袁世凯率领另一半一万淮军入汉城驻扎,守住汉城的各个城门,一旦有变,内外夹击,击溃日军。

当时,四川提督宋庆要求率队进驻中朝边界要地义州,以备不测。当时庆贺慈禧的六十大寿提上日程,李鸿章希望列强出面调停,还不想全面和日本开战。宋庆请战,李鸿章不允,复电四川提督宋庆说:“日必不占朝地,义州去汉城千余里更不必虑。”

李经述发电报给李鸿章,“日竭力预备战守”,让李鸿章断了和谈的念头,和日本人背水一战。

李鸿章回电说:“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即谁理诎。”

聂士成也收到李鸿章“不可轻举妄动”的电报,派人询问李经述如何是好,李经述回电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更何况中堂之令,全力备战!”

李经述心想,李鸿章虽然牛叉,但也有他思维的局限性,对英法可以议和,对小日本这样狼子野心的国家,早一天开战对中国就越有利,于是直接给醇亲王和朝廷兵部发了一封电报告急,告急的电文飞进了颐和园,慈禧太后急招李鸿章商议。

光绪皇帝、醇亲王和军机大臣、兵部侍郎刚毅也参加了那次重要的会议。

当时,颐和园沉浸在筹备慈禧六十大寿的喜庆氛围中,刚毅冷着面孔直着眼睛向颐和园的大门走来,却被太监总管李莲英拦个正着:“皇太后看戏有个规矩,不准人来人往的,刚大人,您暂且止步。”

刚毅脑门上已经挂满了汗粒,他直着眼睛说:“下官是太后懿旨来的。”

李莲英半点都不示弱:“奴才是奉太后懿旨在这里拦住来客。”

刚毅拿着朝鲜前线的战报,抹着额头上黄豆大小的汗珠说:“下官是有要紧的公事!”

李莲英面不改色,不紧不慢反问一句:“是您的公事要紧,还是皇太后看戏要紧?打扰了老佛爷看戏的心情,你担得起这个责吗?”

刚毅知道慈禧最爱看戏,不敢说他手里的战事电文比慈禧听戏要紧,只好问一句:“皇太后看的什么寿戏?”

李莲英啧着嘴,一脸谄媚,说:“太后她老人家,看戏都惦念着国泰民安,看的是猴戏《闹天宫》。”

当《闹天宫》的锣鼓停住,艺人跪满了舞台,高声谢赏谢宴,山呼万寿无疆,这倒是皆大欢喜的场面。欣赏完猴戏,慈禧喝了半晌的茶,才和光绪皇帝、醇亲王、李鸿章、刚毅等人商议正事。

醇亲王对李鸿章要和日本和谈表示不理解,对李鸿章慷慨激昂:“日本不过扶桑一岛国。大唐盛世,小日本才有众多遣唐使前来,文字、经学、诗文、佛学、典章、技艺、服饰无一不是移植而去。近些年来,明治有维新之举,稍有所成,竟敢藐视天朝,窥我属邦,斯可忍孰不可忍?中堂大人,连你儿子都觉得可以和日本开战了,打吧!”

刚毅对李鸿章的“和平外交”也早就不满了,道:“当初中法之战,我们打得不错,结果却是趁胜乞和,直到现在还有人责难声声,倭夷如今又来欺负我,万万不可再行示弱,中堂大人,贵公子都说了,北洋水师可战,打吧!”

李鸿章默不作声,他心想着朝廷现在大把的钱都花在修颐和园了,打仗是要烧钱的,这一点朝中却没人考虑。善于察颜观色的慈禧见李鸿章不发话,问道:“李中堂啊,你统帅北洋水师和淮军多年,也就别‘哑巴吃饺子,光心里有数’了,这仗究竟能打不能打?”

慈禧问话了,李鸿章当然得回答,说:“北洋水师可打,但淮军洋枪洋炮现在恐怕不如倭夷,不能打!”

海军还行,陆军不行,慈禧听到这里,心里有数,道:“据说袁世凯的兵已经进了汉城,怎么撤回来?总得有个台阶,总得照顾上国的体面啊!”

一直端坐侧座,装聋作哑的光绪却蹿了起来:“朕实在忍无可忍,不能再做活哑巴了。这样逆来顺受,连朝鲜都可以任倭夷宰割,朕这皇帝也就不必再做摆设了。再不开打,天朝威严何在?上国体面何存?”

光绪一席话,把养心殿的人都说愣了。慈禧一声叹息,望着李鸿章。

这时候,叶志超先前发的“重创倭夷”电报也到了,刚毅拿着这封电报说:“叶志超带六营兵就打了这样的胜仗,李公子必然能打败日本人。”

醇亲王这时也站出来表态,说:“李中堂,你就豁出去大打一场吧,皇太后六十大寿,颐和园落成了,朝鲜战事大胜了,三全其美,这可也是为贵公子建立千秋功业的机会。朝廷先嘉奖叶志超,让其他人也向他学习,力战倭寇吧。”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醇亲王的意思,开打吧。”上司都发话了,李鸿章听到这,知道中日不开战已经不行了,便电告李经述,可以便宜从事,全权指挥与日本的战事。

李经述接到李鸿章的“开战”电报,这才喜笑颜开,召集袁世凯、林泰曾、邓世昌等海陆将领开会,宣布:“给日本人一点颜色瞧瞧的时候到了!”

大鸟圭介的数千日军,也驻扎在汉城外,等待援军。三天后,日本后续的五千援兵乘“高升”号等三艘英国商船到了汉江水域。

李经述在派邓世昌封锁对马海峡时就已电告各国驻华公使,美英各国如租借给日本军舰,就是对中国不友好,所租借军舰将被视为日本军舰,北洋水师将有权予以击沉。所以英美就不再借给日本人军舰。

日本的海军在1890年也还不是北洋水师的对手,西乡从道很狡猾,知道北洋水师不敢和英国开战,就高价租借了英国“高升”号等三艘商船,运送陆军去朝鲜,仅“高升”号就运送两千日本兵,想不声不响把日本陆军送到朝鲜。

但遗憾的是,商船在夜幕下可以无影无踪,到了朝霞满天,大海一望无际的那刻,每个烟筒都在浓烟滚滚,尽管这些商船刻意躲避北洋水师的战舰,用的是好煤块,浓烟似乎变轻了些,但还是留下一道道连绵不断的烟痕。烟痕迅速被林泰曾、邓世昌率领的北洋舰队搜索到,他们开足马力,疯了似地向这些商船靠近,拦截住了这三艘商船。

林泰曾电告李经述:“发现运送日本兵的英国商船,如何处置?”

李经述毫不犹豫回电:“视同日本战舰,俘虏或击沉之!”

于是,封锁对马海峡的左翼总兵林泰曾乘“镇远”号,带着中翼总兵邓世昌的“定远”号,将“高升”号等三艘商船拦截,不准通过汉江。

双方在海上僵持了两个时辰,“高升”号英国船长觉得自己是大英帝国的商船,朝鲜是对英国开放通商的国家,他们有权进入朝鲜。

“三艘船上都是全副武装的日本兵,我们水师提督李大人有令,不允许日本一兵一卒踏入朝鲜。”邓世昌义正言辞回复:“这是战时封锁状态,中方要求派人上船检查,除非运送的真是货物,才允许通过。”

“高升”号船上的英国人适度抗议后,就妥协了。

邓世昌派了十名北洋水师的官兵上船搜查,还没登上“高升”号,就遭到了船上日军步枪的攻击,邓世昌电报请示李经述,李经述回了两个字:击沉!

于是,只听“轰隆”几声巨响,汉江上白浪滔天,“定远”号、“镇远”号升起重炮还击日军的步枪袭击,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就将“高升”号这艘笨重的商船轰出十来个几米直径的大窟窿,“高升”号底舱进水沉没,船上两千余名日军或战死,或溺水死亡。另外两艘商船,也毫无还击之力,很快被北洋舰队击沉。汉江上血流成河,到处是像死猪一样的日本兵的尸体,漂浮在江面上。那些没有死的日本兵,也被北洋军舰的重炮轰上了天。好不容易抓着木头的,也被北洋水师的火铳枪手点射了。

日本的五千援助陆军就这样白白死在了汉江上,大鸟圭介驻扎在汉城外的日军既缺后勤补给,又不见援军到来,而朝鲜南部的叛乱又被段祺瑞摆平,李经述拿出朝鲜国王李熙的手诏,明确让日本撤军,大鸟圭介孤立无援,便发电报回去要求撤军。

西乡从道还不死心,大怒不允,他一天拍了十封电报,几乎疯狂下令大鸟圭介带剩余的日军强攻下汉城。大鸟圭介畏缩不前,因为这道命令完全是异想天开,他的四千日军别说攻不下汉城,李经述和袁世凯内外夹击,他们能保住小命就算运气好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