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二十章 北洋水师学堂

穿越1879 第二十章 北洋水师学堂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1882年8月,李经述迅速稳定朝鲜的局势,粉碎了日本人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企图,吴长庆大力为李经述请功,向朝廷上书,在奏章中把主要功劳都给了李经述,称赞他力持大局,能文能武,英达夙成,志气轩豁,将才堪比三国的名将周瑜。另外,吴长庆还念着和袁保庆的兄弟情义,有意提携袁世凯,夸赞袁世凯“血性忠诚,才识英敏”,慈禧太后一高兴,便命李经述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全权协助李鸿章处理朝鲜事务。

袁世凯被朝廷正式任命为淮军帮办,相当于一个四品官,因为吴长庆被调回东北驻防俄国人,留在朝鲜的一千五百名淮军交由袁世凯指挥。为了稳定朝鲜的局势,李鸿章还派幕僚马建忠从国内增派一千五百淮军入朝,也归袁世凯统领。

李经述让袁世凯和唐绍仪开始在朝鲜练新式淮军,这三千淮军全部采购天龙武器公司生产的天龙步枪和专用子弹,顺便还采购十挺马克沁机枪。

朝鲜叛乱平定后,闵妃对袁世凯也很欣赏,先派了一百五十名近卫军交给袁世凯训练,后来看效果不错,在宫中两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请袁世凯帮朝鲜购置洋枪洋炮,训练一千五百名新式陆军。

袁世凯答应了,他还是找李经述的天龙武器公司购置军火,李经述也不让他吃亏,按照国际惯例,给了他大约二万两白银的回扣,袁世凯挖得人生第一大桶金,对李经述更加忠心不二,跪在李经述面前行大礼表态:“袁某愿为大人效犬马之牢!”

李经述上前扶起袁世凯,他的个头明显比袁世凯高了一个头,说气话来显得气势上压倒了袁世凯。

“你也别做我的犬马了,我希望你能成为我的左膀右臂!”李经述对袁世凯说:“虽然我的官职比你大一级,但今后没人的时候,你我不必这么客气,可以兄弟相称。张謇、黄仕林、王得功等人,我已经和吴大帅说了,都留在朝鲜给你当得力助手,唐绍仪我也让他留下来帮你练兵,要是你真的感激我,就尽心尽力把这三千淮军练好,将来肯定能有大用。你练陆军,我回天津练就水师,这样中国至少就不会受小日本欺负了!”

袁世凯感动地说:“卑职一定尽心尽力!一年后这批淮军要是不脱胎换骨,袁某提头来见。”

李经述突然想起袁世凯好色的毛病,见他对闵妃有点想法,怕闹出什么乱子,便拍了拍袁世凯的肩膀,道:“据我了解,项城兄弟你已经成婚生子了吧?把夫人和儿子都接到朝鲜吧。我给你的两万两白银,足够你们一家人在朝鲜的一切开销了。”

袁世凯点点头,道:“袁某确有妻儿,卑职马上就把母子二人都接到汉城。”

袁世凯十七岁就奉婚约和乡下的于氏成婚,一开始,两人感情还算好,结婚两年,生下长子袁克定。然而,儿子出生没多久,袁世凯便因一句玩笑和于氏反目。那晚于氏倒好热水伺候袁世凯洗脚,然后自己解衣净身。袁世凯看到于氏从腰间解下一条大红绣花缎子裤袋,便和于氏开玩笑:“看你打扮的样子,活像个马班子。”

“马班子”是河南项城一带的方言,是青楼女子的意思。于氏听得这话,很不悦,反唇相讥:“俺不是马班子,俺有姥姥家。”

于氏说她有姥姥家,也就是说她有娘家,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这句话犯了袁世凯的大忌,因为袁世凯的生母是偏房小妾,他在家族中就因为这个备受冷落。当时袁世凯就摔门而出,和于氏翻脸了。

袁世凯的大姨太沈氏身在青楼,遇见屡试不第的袁世凯,就像歌伎红拂女慧眼识英雄李靖,两人伉俪情深,永结同心,袁世凯便替沈氏赎了身。袁世凯听李经述说让他把妻儿接到朝鲜,便派人回国将沈氏和袁克定接到了汉城,把沈氏作为“太太”看待,在一些外交场合,沈氏也常以太太的身份出现。

李经述让袁世凯在朝鲜练兵,他回到天津直隶总督署,发现总督署里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李经述一问家仆,原来李经方这一年在江南乡试中中举,名列第三十八名,分省补用知府。李家喜事连连,李鸿章甚为高兴,捐钱让李经方充任出使美国大臣参赞官,加二品顶戴,比李经述的官阶还高了一级。

李经述进了家门,妹妹李菊藕高兴地迎了出来。脸色绯红的李菊藕,穿了一件李经述从美国给她带回来的西洋白裙子,显得更加漂亮。她挽着李经述的手,一个劲问李经述:“二哥,你看我今天穿的裙子漂亮么?”

李经述笑道:“漂亮极了!你都长成大姑娘了,到出嫁的年龄了哦!要是谁能娶上你,可真是好福气呀!”

李菊藕害羞地点了点头,道:“二哥,你还没娶媳妇呢,就惦记着我的婚姻大事了。我不着急,一定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快说,你和容雪姐姐准备什么时候订婚?我都听父亲跟母亲提起过这事了,说等容大人一回国,就给你提亲去。”

“是吗?”李经述微微一笑,现在自己都十九岁了,在古代确实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这时婚姻确实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经述自己也懒得考虑这问题,便走过去摸了摸弟弟李经迈的头,捏了捏他胖乎乎的娃娃脸,笑道:“经迈也长这么高了!”

李经迈这时才六岁,一双眼睛又黑又亮,很讨人喜欢的面相,像他的母亲莫氏,但他是庶出,在家里没地位,只有李经述待他如亲弟弟。李经迈平时就胆子小,话很少,于是朝李经述傻傻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

李经述便弯下腰去逗李经迈玩,心里备感轻松。肩头的历史使命,使李经述提前成熟,但那并不是他真正的面目,更多的,是一种速成的缺乏根基的应付假象,李经述在亲近的家人面前,还是会表现出孩子般的顽皮和青涩。

就在这时,李经方走过来,看李经述和李经迈玩得火热,嘲笑他说:“经述,你都多大了,还跟偏房的小孩子玩呢?你今年的乡试也没参加呀!这次回来准备呆多久?”

李经述直起腰,做了一个伸展运动,冷冷回答李经方道:“我是在跟弟弟玩呢,你最好搞清楚,经迈再怎么庶出,他也是父亲的亲生儿子。”

李经述这句话暗示李经方不是李鸿章的亲生儿子,李经方自讨没趣,气得脸都黑了。

李经述见李经方还站在他的面前,一语双关,道:“大哥,我再跟你说一遍,我们是一家人,如果不能相亲相爱,那就各走各的路,别挡我的道!”

李鸿章回家后,一家人吃过晚饭,当时一轮明月挂在高空。李经述在院子里跟李鸿章谈起想回国训练海军人才的事,为以后成立水师做准备。

李鸿章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点点头道:“现在士大夫和淮军将领中有一些人,思想迂腐,只想着自己升官发财,耻于练兵。你有这样的想法,难能可贵,为父一定大力支持!正好,北洋水师学堂开办一年,去年学额未满,成效不明显,招来的学生中也少出色之才,为父也正想去学堂看看是怎么回事!你回来了,就去协助总办吴仲翔和严复进行改革吧,希望北洋水师学堂能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

原来,经过极力争取,1881年8月,李鸿章就已经在天津成立了北洋水师学堂。严复还应李鸿章之招,从福建船政局调津任天津水师学堂的总教习。

李经述知道,这位历史上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的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此时才二十八岁,不过严复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海军人才——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1879年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回国后担任福州船政学堂教员。所以对见严复,李经述的内心还是颇为期待,他会不会让自己失望呢?

李经述回国休息了两日,便去了北洋水师学堂。学堂在天津城东八里、大直沽东北的东机器局旁。那天秋高气爽,蓝天白云,阳光洒在北洋水师学堂的草地上。李经述走进学堂一看,这学堂的环境很优美,堂室宏敞整齐,不下一百余椽。楼台掩映,花木参差,晨读、休息之所无一不备。另外还有观星台一座,以备学习天文者登高测望,学堂的硬件设备很不错,但是学堂里冷冷清清,见不到几个人。

一身长袍的总办吴仲翔,到门口来迎接李经述,介绍水师学堂现在设有驾驶、管轮两个专业,今年原本计划各招收300人,但到现在快开学了,也就100来个人报名。

李经述在朝鲜时,到淮军大营中和士兵们聊过天,在1882年,不仅士大夫和淮军将领耻于练兵,多数年轻人也是耻于当兵的,因为当兵的没社会地位。当兵的人,多是为了军饷,要养家糊口!李经述看了一眼从身边走过的两学生,穿得破破烂烂,面如菜色,像营养不良,他似乎明白了北洋水师学堂办不好的原因,问吴仲翔:“北洋水师学堂的学员每个月学堂给多少生活费?”

“生活费?”吴仲翔道:“李公子说的是赡银吧?每个月学校发给每一位学生赡银一两!”

“才一两?”李经述说:“吴总办,你马上重新发布招生布告吧,每个学生每月给白银八两,不,十两!中国海军现在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这钱一文也不能少!少买一艘炮舰,就可以培养一大批海军技术人才了!”

十两银子在当时的天津也是一大笔钱,这意味着一旦谁家有学生入选学堂,即便是八口之家,其生活也就有了保障,每个月还能吃上顿肉。李经述有钱,当然可以这么任性,问题是,北洋水师学堂也没这么多办学经费,吴仲翔吞吞吐吐道:“这事下官得请示中堂大人,学堂办学经费紧张…”

吴仲翔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经述打断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不就是一年三万六千两白银吗?这钱我出了!你在布告里还要写上——在学习期间,学生若卓有成就,学堂从优重奖,每年还给发五十两白银的奖学金!另外,朝廷的水师破格录用!”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