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十一章 希特勒的战争 2

穿越1879 第十一章 希特勒的战争 2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0:37 来源:笔趣阁

1909年10月底,希特勒所在的连队,到达比利时的伊普尔附近参战。他们团的士兵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冒着浓浓的晨雾前去解救受困的德国部队。当时德军的情况很危急,德军被围在一个叫韦茨哈特的村庄附近的树林里,英军和比利时军的炮弹不断在前方树林中炸开了花。

为什么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取得胜利的德军会被英军和比利时军队围困呢?原来,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被德军攻占之后,年轻的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已无路可退,在他身后已经是法国的领土,他只能当一个有勇气的好战士,亲自上前线指挥。阿贝尔不想当亡国之君,卷起裤腿,拿着毛瑟枪,命令没有战斗任务的军官站在他划出的线后,谁敢擅自后撤,就马上枪毙谁。

但德军的主力部队很凶猛,连续三天的炮火屠杀了二分之一的比利时大军,阿尔贝一世手下的六万军队,伤亡三万多,彻底奔溃。越来越多的德军跨过伊瑟河,追击比利时的残兵败将,比利时军队和国王恨不得长了四条腿,一路狂逃。胜利的德军处于亢奋状态,穷追不舍,即使是天空下着瓢泼大雨,也毫不在意,一直追到了佛兰德。阿尔贝一世彻底绝望了,用了手中最后一张王牌:他命令打开乌波特海闸的水闸门,泄海水淹死德军,即便这样会淹掉比利时的伊普尔很多地方,淹死数万来不及撤离的比利时百姓。

德国兵刚开始没注意,以为是当时连续的降雨照成了地面积水,他们觉得最终的胜利就在眼前,继续追击。打开闸门的那天早晨,海水淹没了德军的足踝。到了午夜,海水淹没了德军的膝盖。而且水面还在不断的上升,浑浊的海水中很多死猪和奶牛,还有很多比利时百姓的尸体在浮沉。德军这才意识到,不对劲:比利时国王狗急跳墙了!很快,一条五英里宽、水深足以淹没高大的德军胸脯的湖泊,将德军和比利时军队分隔开来,德国陆军不得不放弃了攻击。

跨过伊瑟河的德军被迅速转移到了环绕伊普尔东边、南面、北面山脊上的村庄。在这里,德军和提前撤退到这里的法军、英军打得十分激烈,很多是徒手相搏杀。有些德军被英军和法军围困,于是希特勒所在的志愿军被派上了战场,德军准备各个击破围堵他们的英军和比利时军队。

青年希特勒的身体有点弱小,连背包都难以背动,他手持步枪,头上歪戴着钢盔,八字胡子下垂,眼中却射出生气勃勃的光茫,俨然是前线的英勇战士。他大衣的肩章滚边采用所在团的识别色,领子则带有义务役军人的红色步兵领章,而立起来的领子则露出了代表他军衔的纽扣。希特勒的头盔裹布上本应带有字母加数字的图案,但由于保密的原因被去掉了。

希特勒第一次上战场,一阵阵炮弹在头顶呼啸而过,在林子的边缘开花,树木被削倒,好像它们是稻草似的。希特勒既紧张又害怕,和战友们匍匐至林子的边沿,焦急地等待军官冲锋的命令,四周被打倒的树木和枝叶颤抖着,炮弹又在林子边沿爆炸了,顿时硝烟弥漫,泥土石块满天飞,连大树也被整根拔起。

过了半个小时,还没有接到冲锋的命令,希特勒心里有点着急,对旁边的战友说:“我们德意志的军队,不能老趴在这里不动,如果要战死沙场,不如死在外边。”

不过,希特勒两次蠢蠢欲动,都被战友拉了回来。当时战斗太激烈,德军的非主力部队与比利时军队的残部和英军相遇。伊普尔所在的佛兰德斯地是涝地,无法挖堑壕,双方军队都直接火拼,伤亡不小。德军在过河时,不仅受到比利时伏兵的袭击,开进运河里的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还把大量炮弹倾泄向德军,德军第一次被轰炸得晕头转向。当时气温比较低了,双方士兵身上都是湿的,寒风一吹,人几乎就被冻僵栽倒。

当时,雨还在继续下,夜晚越来越冷。战场是平原,点缀着村庄,一片一片的树林像贴在大地上的补丁,河流、运河、灌木篱墙向四面八方延展而去。这样的战场比较适合防守,而不是攻击,双方的骑兵难有用武之地。不过,英军在人数上总是处于劣势,人数少的有时难以取胜,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坚守阵地,重新夺回失去的阵地。最终拯救英军的是他们步枪手的准确性和速度。成批的德军被英国步兵精准的枪法毙命,以至于德军都以为他们面对的是机关枪而不是步枪。

双方僵持了一个月左右,伊普尔的地形有利于防守,德军伤亡13万人,英军和法军伤亡10万人左右,有一首著名的诗歌《在佛兰德斯战场》,来描述发生在这里的残酷战斗:

在佛兰德斯战场

罂粟花随风飘荡

一行又一行

绽放在殇者的十字架之间

那是我们的疆域

而天空云雀依然在勇敢地歌唱,展翅

歌声湮没在连天的烽火里

此刻,我们已然罹难,倏忽之前

我们还一起生活着

感受晨曦,仰望落日

我们爱过,一如我们曾被爱过,

而今,我们长眠

在佛兰德斯战场……

继续战斗吧

请你从我们低垂的手中接过火炬,

让它的光辉,照亮血色的疆场

若你背弃了与逝者的盟约

我们将永不瞑目

纵使罂粟花依旧绽放

在佛兰德斯战场……

等了大约一个小时,希特勒和他的战友们发动了四次冲锋,都被英军的火力压制了回来。希特勒所在连的士兵,除希特勒之外,竟然没有一人生还。而希特勒最终也倒下了,一颗子弹打穿了希特勒的右袖,但是,如同奇迹一般,希特勒却安然无恙跑回了德军。在德军的第五次进攻中,希特勒所在的团众与占领了林子的边沿和韦茨哈特的农庄。但是,英军很快又进行了反击,企图夺回村子,又一场血腥的战斗持续了3天。希特勒所在的团的团长,被英军的一发炮弹击中战死,站在团长旁边的中校副团长,也被炸成了重伤。希特勒冒着猛烈的炮火,找到了一名军医,两人协力将副团长拖到急救站。到11月中旬,第十六步兵团仅存军官30名,士兵总数不到七百,幸存的士兵只有五分之一,但进攻的命令,却仍不断下来。

那天凌晨,山区的雾气很浓,笼罩在阵地上。希特勒的新团长叫恩格尔·哈特中校,在希特勒和另外一名士兵陪同下,来到前沿视察阵地。当时万籁俱寂,很多士兵都太累了,倒在地上睡觉,钢铁之躯都成了烂泥。

哈特中校遇到了还很精神的希特勒,问道:“下士,你怕死吗?”

希特勒立正敬礼后说:“为了伟大的德意志,牺牲也是光荣的。”

恩格尔·哈特中校说:“那我们靠近英军的阵地看看。”

于是,希特勒跟着恩格尔·哈特慢慢走近英军的战壕,这时,一名正在抽烟的英军机枪手发现了敌情,三名穿着德军制服的人朝他们走了过来。他赶紧叫醒身边的同伴。不一会,机枪子弹如雨点般朝着希特勒他们打去。希特勒一看团长有危险,赶紧跃至团长跟前,将他推进壕沟里。啪啪啪的机关子弹在他们头顶扫出一片尘土。

希特勒救了恩格尔·哈特团长一命。恩格尔·哈特团长喘过气来,与希特勒热烈握手,表示要授希特勒以铁十字勋章。

德军的十字勋章是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建立的德国的军事勋章,于1813年首次颁发。铁十字勋章是由黑色内盘加白色边缘形成的类似十字架形奖章,并且末端比前端宽大更像马耳他十字架,获颁铁十字勋章的军官会得到津贴,而且他们常穿戴具显示性的衣饰,例如戴铁十字勋章形的图章戒指或将布做的铁十字勋章用别针别在衣服上。希特勒大喜,回答说:“等我们活着回去再说吧。”

到了次日下午,正当恩格尔·哈特团长与众人讨论授希特勒铁十字勋章一事时。一颗英军炮弹打中了团部的帐篷,有3人被当场击毙,团长和其他人受了重伤。就在几分钟前,因为有4个连长没有来开会,希特勒和另外3名士兵被迫离开这个帐篷去找他们,希特勒又躲过了致命的一劫。即使如此,希特勒还是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的勋章。

后来,希特勒被晋升为班长,不再被蔑称为“系靴带的同志”,这是巴伐利亚人惯用的浑名,希特勒赢得了官兵们的尊敬。其他通讯兵对他之无畏深表尊敬,却不明白一个奥地利人为何要如此冒险,他们不明白,希特勒内心深处就觉得自己是德国人。

不久,德军在伊普尔的攻势结束,战斗转变为阵地战。这样,成为一名传令兵的希特勒下士也就相对地静寂下来。不过希特勒在团部里表现不错,每逢危险时他很可靠。若遇到有人受伤,他从不将伤兵丢下不管;遇有危险的任务,他也从不装病。另外,在漫长而乏味的战斗间隙中,他又是个好伙伴。由于他是个画家,这使他与士兵们的关系更加亲近。生活中若有笑料,他便将它画成漫画。

后来全团又重新开赴前线,希特勒仍在老阵地上,天气很坏,常常在敌人的重炮火力下在齐膝深的水中一躲就是七八天,他们盼望能有几天的喘息机会,并希望德军在数天内就能展开全线总反攻。

这时侯,德皇威廉二世也还相信,战争就会在1909年圣诞节之前结束,而且德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他命令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指挥德国集团军猛攻凡尔登。但是,除了德军除了伤亡还是伤亡,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

此时,北京的市民还在享受久违的阳光。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北方的大地。深秋的北京,北风一吹,天空蓝得通透,鹅黄的银杏叶纷纷飘落,人的心情顿便好了。由于刚下过雨,空气也很清新。1909年底,北京已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新城区请德国的顶尖设计师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保证了宽阔的路面上不会有半点积水。只有北京老城区的一些老胡同或四合院里,有一些积水。因为李经述已经签发了大总统令,中华帝国的《文物保护法》已经生效,在旧城改造中要尽量保护文物。也有一些老城区的居民,对政府在旧城改造中要保护文物表示不满,一些老胡同的贫困户,他们就想在政府拆迁中获得补偿,搬到宽敞明亮的“洋房”里去。对这样的居民,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耐心教育,古宅文物是传统文化的实际载体,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活的历史。另外,根据实际情况收购了一些住户的宅子,满足了他们的愿望。毕竟,有些北京老宅子卫生条件实在太差,不适合人居住。

那天傍晚,李经述在钓鱼台附近的银杏大道上散步,外交副总长梁士诒送来了欧洲的战报。李经述更加坚信了“这场大战将是持久战”的判断,他决定做些什么,来帮助德国人有效突破英法联军的战壕,毕竟德国这个新兴的帝国如果能够打败英法这些老牌的帝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对中国来说,是有利的。而且,总的来说,相对于英国和法国,德国在亚洲基本上没有什么势力,不会妨碍到中国在亚洲的扩张。

于是,李经述派外交副总长梁士诒带了一个外交使团,访问德国,推销中国的军工产品,准备卖给德国一种最适合堑壕战的秘密武器——坦克,帮助德国人在凡尔登取得突破。因为李经述知道,战争再持续下去,英国人也可能很快会研究出坦克。历史上,也是大战刚刚爆发时,英国人斯文顿就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打破西部前线沉闷的僵局。虽然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以英国现有的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造出坦克不足为奇,只是性能和中国的“秘密武器”相比有差距。趁现在德国想尽快结束战争,坦克是应该大有市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