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三十八章 新政改革

穿越1879 第三十八章 新政改革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0:37 来源:笔趣阁

得到李经述总统的授意,谭嗣同开始带人查封京城的报馆。一时间,因鼓吹“二次武装暴动”、“袒护逆党”、“煽惑国民暴动”而被封杀的报纸四十余家,其中中央政府直接下令查封的有:北京的《****新闻》、《民国报》、《民主报》、《亚东新闻》、《中央新闻》《正宗爱国报》、《京话报》、《华报》、《国报》、《超然报》,吉林的《新吉林报》,福建的《民报》、《群报》、《共和报》,上海的《飞艇报》、《中华民报》,被禁止在北京发行的有南京的《中华报》,浙江的《天钟报》,上海的《民立报》,被下放到各地农村住牛棚,体验农民生活的记者编辑一千余人,这对全国的一千多家报纸来说,只是少数,但杀鸡儆猴,顿时,全国的舆论哗然,也收敛了许多。

那天,李经述去西城太平湖畔的醇王府拜访段祺瑞。醇王府的豪宅是李经述送给段祺瑞的,他到北京之后,没有买过一处宅子,也没有买过一片地皮,一直和弟弟妹妹租房居住,家人比较多,李经述便把这宅子送给他们一家人居住。

段祺瑞怕别人说闲话,三次推却不要,直到李经述板下脸,道:“芝泉,你再客气,我可要翻脸了!”

段祺瑞推却不过,一家人才住进去了醇王府。这么多年,段祺瑞为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一直坚持“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但唯一的爱好就是下围棋,而且棋瘾很大,那天见李经述来访,谈完正事,非要拉着他下一盘围棋:“大哥,你当了总统之后,公务繁忙,我们好久都没像以前那样在军营里秉烛下棋,今日一定要好好杀一盘!”

李经述见段祺瑞兴致很高,不忍扫他的兴,便答应了。两人在醇王府后花园的一棵老槐树下摆上方桌和棋盘,准备痛痛快快较量。

李经述执白子,段祺瑞执黑子,两人下得兴致正浓,一位穿着西洋裙的姑娘,气势汹汹拿着一份报纸赶了过来,把报纸“啪”地扔在棋盘之上,搅乱了棋局,杏眼圆睁,气鼓鼓地对李经述说:“你干的好事,还有心思在这下棋呢!”

段祺瑞平日最痛恨自己的棋局被人搅和,大怒站起,一看是容雪,强压住心中的怒火,笑脸道:“原来是嫂夫人,有话好好说,大哥好不容易和我下一盘围棋,你为何要扫我们的兴?”

来人正是总统夫人,原来担任《华报》总编辑的容雪。容雪虽然已经生完孩子,但依旧面容姣好,柔软的肌肤水灵得跟十八岁的小姑娘似的,生起气来也很好看,让人不忍心跟她发脾气。李经述看着怒气冲冲的容雪,面色平静,拿起棋盘上的报纸,是一份《纽约时报》,上面报道李经述下令查封报馆,把记者下放到农村住牛棚,还任命冯国璋、曹锟等一大批北洋新军的将领为地方政府的主席,称李经述意欲组建军政府,做“大独裁者”,不折手段撷取国家权力。

容雪脸色阴沉,对李经述道:“这几日不见你的人。原来你忙着焚书坑儒了,本来我是总统夫人,不便过问政事,但查封报馆,那是秦始皇那样的暴君才做出的事,你怎么能这么做?下一步,你岂不是连《华报》都要查封?”

李经述见容雪把自己和秦始皇那样的暴君相提并论,依然没有生气,笑着说:“那些记者,我可并没有挖个坑把他们都埋了,只是让他们去体验农村生活而已。这样他们就会明白,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事。你要相信,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真挚的爱国情怀。”

容雪道:“我记得我们当初就讨论过言论自由的意义,那可是民主之国的立国之本。言论不自由,则社会和国家必然伪善,贪官污吏便横行无忌。”

李经述说:“话虽如此,但目前看来,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言论自由的前提,是要负责任!那些被取缔的报馆,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如果血口喷人、任意污蔑政府是言论自由,天底下没有这样的自由!”

容雪说:“你令政府说出真相,报纸自然就不会捕风捉影了。”

李经述摇摇头,对容雪说:“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理性是一种后天的能力,需要学识做支撑。乌合之众总是愚昧的,容易受情绪左右。而非受理性控制。比如洪秀全和杨秀清,几个神棍装神弄鬼,华夏浩劫,人民枉死五千多万;而家父,因为人民没搞清君主立宪和君主*有什么区别而被奸人所陷,忧愤而死,共和国差一点因此分裂动乱。而我现在,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再发生!我宁可走稳路,也不走快路。中国人民再也折腾不起,耽误不起!”

容雪说:“所以你要放弃共和宪政,组织军政府?”

李经述站起身,道:“共和制致命的弱点,就是它的不稳定性。我记得家父过去常教诲我,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现在内忧外患,德国人在山东、俄国人在东北、法国人在越南,都虎视眈眈,日本人虽然兵败。也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我准备分三步走,先军政,后训政,最后再宪政。”

容雪见李经述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说了一句“你真是不可理喻!”转身就走了。

容雪以为李经述会追上自己,以前她一生气,李经述就会追上去。但这一次,李经述没有追过去,反而捡起地上的围棋子,对段祺瑞说:“来,我们继续下棋。”

李经述没有追来,容雪以为李经述不在意她了,委屈得脸上流下两行热泪。

段祺瑞这时气已消了,倒有一点尴尬,问李经述:“大哥,你真不追出去?”

李经述道:“下棋吧。有时女人头脑发热,让她一个人呆着就好,未来的时间,会证明谁对谁错!”

不久,李经述便举行信任总统的就职典礼。那天,北海旁的勤政礼堂中,高朋满座,一片欢声笑语。

在大殿外的院中,铺了鲜红的地毯,在地毯一头,搭建了翠柏扎着的礼树,旁边飘扬着五色旗帜,站立着整齐威武的北洋军队。八百多位国家议员、部委总长,各省主席、北洋新军的高级将领都齐聚一堂,参加李经述的就职典礼,还有应邀前来观礼的二十多国公使,满族、蒙族、回族、藏族代表,他们基本上已经剪了辫子,戴着礼帽。

就职仪式开始,军乐队奏起了共和国的国歌,梁启超将总统誓词双手递给李经述。李经述接过誓词,信步走到台前。他那天一身戎装,腰佩军刀,上身挺得笔直,辫子也剪了,双目炯炯有神,唇边留着德国皇帝威廉式的短胡须,让人肃然起敬。议员们和军政代表们向着他为中心,站立围成了一个半圆。

礼炮响过108响之后,李经述双手捧着誓词,开始宣读:“共和国建设造端,百废待治,本人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兹志愿,率履弗渝。”

念完,李经述并不满足照本宣科,脱稿讲到:“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共和国无疆之幸福。嗣后一切设施。自应谨遵法律办理,以法治为根基,以守法为要议,使中国成为强大之国家。为四万万同胞谋取无穷之幸福。”

院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两名喇叭上前敬献了洁白的哈达。李经述戴上后,继续说:“我不否认,我们中国现在是忧患重重,我更不否认我们建国前途,是十分艰巨,民主的基础条件,还是薄弱。但是时代的力量,已使我们向民主宪政前途里程碑迈出了第一步。尽管横在面前的还有汹涌的波涛,而我们必须迈步前进,任何困难不能阻挠。”

掌声又一次响起,李经述面色沉重,接着说:“我不否认,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私利和私欲,每个人都有,每个家族都有,但是,现在国家譬如一条在惊涛骇浪中行驶的大船,大家必须合力,才能避免船搁浅。现在施行的军政,我知道很多人不满意,但民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共和民主,美利坚施行共和一百多年,黑人和土著还没有选举权,排华法案依然存在。由军政到训政,再到宪政,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财政改革、土地改革、经济改革、教育改革、军事改革。都要一步一步进行。我也希望中国能一下子就成为民主、富强、文明之国家。但是,血和泪的教训告诉我们,路还是得一步步走,我希望诸位多一些耐心,则中国一定会走向宪政。如果谁鼓吹暴力,破坏大局,不管以什么名义,都将实为人民公敌!就职典礼结束后,拜托各位各行其职,共度时艰,将中国建设为亚细亚第一强国而努力奋斗。”

讲完之后,议员、各部总长和各省主席和代表纷纷再次鼓掌,李经述鞠躬感谢。军乐再次响起,典礼结束,举行欢迎宴会,李经述走下去,和他们一起庆祝。

当场,中国和英国、美国等国家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引进了一大批外国专家,特别是美国专家。

这时的美国,对中国没有什么领土野心,也没有多少殖民利益,相反,对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十分友好,不仅低息贷款给中国五百万美元,还派了大批专家来华,包括经济专家、农业专家,指导中国改革。

内阁总理盛宣怀和财政总长席家栋也是搞经济的好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出台了《国币条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币制,全国都统一用银元,银元的正面是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李鸿章的头像,背面是共和国国旗五色旗图案。

这次币制改革,政府要求各省流通的旧币和纸钞按比例兑换,按每人一块银元计算,全国大概发行了四万万银元的新币。尽管政府回收回来的很多地方的旧币,比如银两成色不足,有的短斤少两,但因为有日本的三千三百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席氏家族说服了上海金融界还有各国洋行的支持,席家栋还成立了的国家银行,发行了五年期、十年期的国债,筹措了两亿元的资金。

个别地方钱庄和票号不服从改革的,军政府出面枪毙了钱庄的老板,比如冯国璋就在山西枪毙了两个钱庄的老板,将他们的财产充公,议员们意见很大,李经述也只是电令冯国璋“下不为例!”因为李经述知道,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之法。这时候,*制度可以显示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到1896年3月,中国的币制改革顺利完成。然后,政府彻底改革了生铁的专营制度,包括七条干线,总里程超过七千里的铁路开始修建,政府为矿产开发也制定了激励措施,农商部成立了标准化的农场,在国家的主要行业,如茶叶和丝绸行业,大规模执行标准化以利于出口。

在1896年,盛宣怀领导的政府,还推动丝绸和棉纺工业现代化,在上海、江苏、山东、山西、河北、浙江六个省建立了30多个现代化的棉纺厂,湖北、河北等地还引进了鼓风炉和现代炼铁技术,中国生铁的产量达到三十万吨,基本自给自足。

中央政府还用国债的方式,向一些大地主赎买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中央政府还在东北和内蒙古设立新的垦殖区,向这些地方移民两百万人,大力开荒,这一区域开垦后,一年生产的粮食够养活三亿人。

与此同时,全国的新学校,特别是师范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因为中国本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全国师范学堂成立了一百四十多所,参加新学的学生全国达到一万两千名,上千名留学生回国效力。科举考试的贡院大墙被推倒,重新建成了大学,西式医学院也建立了起来。

严复还在全国的学校推广梁启超等人创造的白话文,开发民智。白话书报在各地涌现,日见兴盛,其中白话报纸有10多种,白话教科书有50多种,白话小说有1500多种。

到1896年底,中国的贸易额破纪录达到了四亿美元,中央政府的收入达到了二万七千万元,其中田赋收入八千万元、厘金及杂捐四千万元、海关关税三千万元、盐税八千万元,烟酒税四千万元,印花税六百万元,比1895年翻了一番,达到了内阁总理盛宣怀和财政总长席家栋设定的目标。几万名海外华人见状,纷纷回国经商,带回的资金高达一亿美元。

这些新政改革,让美国、英国等对中国刮目相看,很多商人纷纷从日本转移到中国投资,毕竟,日本的弹丸小市场,不值得与中国这个有四万万人口的大市场相提并论,日本本来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对大隈重信领导的政府越来越不满,一些军国主义分子在东京开始蠢蠢欲动,想要推翻现政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