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铁血抗战918 > 第308章风云巨变

铁血抗战918 第308章风云巨变

作者:寒冬三月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3-30 20:34:03 来源:笔趣阁

ps:鞠躬感谢总想变脸童鞋投来的两张宝贵月票,拜谢拜谢!!鞠躬感谢轮回9童靴的打赏,拜谢拜谢!!!

董库一直坐镇蒙古境内,那些迁徙大军的山后以及安置都交由了柳败城的管理机构。人潮虽然汹涌,倒也还算平静,没有因为人口的大量涌入而乱套,反倒是分批安置,画片而居,让荒原上出现了少有的喧闹。

此时,鄂伦春族在雁窝岛已经迁徙,他们赶奔了大兴安岭,回到了家园,分散开,回到了旧有的居住地,恢复了之前游猎的生活。但莫日根作为名义上的鄂伦春族领导者,他接受了董库的建议,要求这些分开的族人定点居住,并进行粮食的耕种准备,渐渐放弃游猎生活。

安定下来的鄂伦春族或许会在十几年后,第二代人口出现的时候,完全脱离那种野人般的游猎生活,融入社会,融入文明。由于董库的介入,让频临凋零的彪悍民族在日本人的铁蹄下,保留了足够的人口,发展,只是时间而已。

此时,鄂伦春族迁徙走了,并没有让荒原沉寂,反倒是出现了另类的喧闹。

大批的农民在马爬犁免费的运送下,在冰天雪地还未完全融化的时候,就已经纷纷赶到了荒原,并根据事先画好的区域,用马爬犁到大河镇周围的大山里砍木材,搭建房屋,等待开化进行开荒。

这些人看到一望无际的草甸子,心理还都打鼓,地域是广阔了,可土地呢?草甸子的塔头和荒草足有半米以上,这样的地方能够种粮食?那蒿子杆足有拇指粗细,两三人高。养分不都被吃没了?

但他们也只是一闪的念头,因为,作为农民,种地出身的,他们很快明白了,这里土地肥沃。要不,野草不会那么粗壮。

于是,根据要求,他们开始大量的打草,用分到手的,和自身带的镰刀割蒿子,清理出百米开外宽的隔离带,将塔头用镐头刨掉堆积焚烧,清理出一条条的大道。为即将开始的开荒准备烧柴,准备隔离带。,

先赶到这里的住户已经有近一个月了,他们拼命的忙碌,在化化冻冻中,开出了一块快千米长才,千米宽,用隔离带画好的待开垦的土地。如果从飞机鸟瞰。这就跟一个个方格子一般,在无垠的荒原上那么的醒目。

这些人已经看到了希望。他们获知,这里二三百户的家庭将拥有几万亩开荒的权利,也就是说,他们将有机会拥有几百亩地,或者更多土地。

董库的规划早就做好了,他是按着后世兵团开发北大荒时的格局。在荒原上建立起一个个村落,分开开垦种田,建立农场,为即将到来的发展准备粮食。

兵马未至,粮草先行。这点他非常清楚,柳败城也是同样赞同,因此,他的坦克还没有出来,第一个坦克车间里却开出了一辆大家看着古怪的东西,拖拉机。

这款被他命名为东方红的拖拉机,已经超过了冷战初期苏联和美国制造的拖拉机的水平,直接达到了六几年的水准,只是没有那么先进的冲压技术和车床,所有连接的位置都是铆接,让这个新出生的拖拉机跟装甲车类似,只是没有枪炮口,没有那么大体积装人而已。

随之出产的开荒犁,重耙、轻耙、圆盘耙、开沟器……一大堆的配套设备相应而生,连播种机都有出产,虽然简陋,但却比王振将军开发北大荒那时候木头做的播种机先进,而且拖拉机的链轨直接是两种,一种是常见的坦克式链轨,一种是可以在泥泞地域行进的防陷链轨。

这些,暂时不会投入到开荒的农民手中,因为,数量不够,他们暂时还要刀耕火种,度过今年的难熬时段,秋天,就会有大批的拖拉机走进他们的“农场”,让耕种现代化只差收割机。

这些机械将会由专门的人员,在定点的农场实行机械化作业,搜集相关的数据,为造坦克打基础的同时,再做进一步调整,待秋天,才会大批量的投入使用。再说,目前董库的钢铁还无法满足大批量的打造拖拉机,出产的十台拖拉机无非是为将来打基础的,要不,两台拖拉机所耗费的钢铁就可以造一辆坦克都富裕了,加上那些辅助的设备,实际上一台拖拉机加上配套的工具都可以造一辆坦克了。

粮食,对于董库现在而言是重中之重,钢铁、矿产是他能否立住脚的根本,都是命脉所在,在没有能力以战养战之前,这些,还要靠他自己自身来解决。

所以,董库在矿产上的投入相当巨大,资金不是问题,而且大多的矿工也不用他花钱,在占领蒙古的着一个多月里,已经有矿井开出了矿石,虽然还未必是主矿脉,但也让正在建造的冶炼炉即将有了可冶炼的材料。煤矿,昼夜不停的炼焦,为马上到来的大炼钢铁做储备。

在跟苏俄不间断的战斗中,董库将后续的坦克厂直接建到了蒙古,在乌兰巴托附近建造了一片不小于哈尔滨那里的工业园区,包括飞机机体厂和火炮的生产厂,汽车厂。

这些,在短时间无法用上,至少半年内,无法达到批量生产,但董库一穷二白,没有基础,不得不将摊子铺开。也正因为如此,其他相关的比如橡胶、轮胎、塑料……等相关的厂子都集中到了一起,整个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些厂子里尤其是合成橡胶厂,他没有地方去弄天然橡胶原料,于是,就把三七年以后才出现的丁苯,四三年才研究出来的丁基,还有硅橡胶等聚合橡胶种类的厂子建起,为汽车、大炮、飞机的轮胎做准备 。

这些厂子相信在相应的化工厂投产后,合成的橡胶将能满足董库的需求,虽然规模小了点都,但也足够用。

董库现在可以说是稳步求发展,为能够打快速胜利的战争做准备。他当然清楚德国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占领波兰。打进苏联,无非就是武器上的碾压优势,没有足够压倒性的坦克、飞机、摩托化部队,他老希也弄不出闪电战术。所以,董库不遗余力的打造工业,自行生产武器。为的就是在这段时间艰苦,在一年后,将拥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打垮日本和苏俄,让三七年的卢沟桥事变消失于无形。

可他没有料到的是,寺内寿一就在昨天已经走马上任,出任了支那派遣军司令官的职位,比历史提前了一年还多,并从大本营出发。赶奔黑龙江。

与此同时,本土的机器保持着高速运转,在火烈鸟逐批到位中,航空母舰的建造加快了速度,计划中在37年下水的苍龙号,在前一轮加速中,已经完成了主体,直插内部的附属安装。预计,最多再有三个月就可以下水。飞龙号航母由于火烈鸟的出现。在跟老希签订合约的那一刻,已经投入了生产。在火烈鸟到位,在舰上起降试飞成功后,三七年才投产的翔贺号和三八年投产的瑞鹤号,也在寺内寿一走马上任的同时,投入了生产。按照现在的生产进度,预计最迟三七**月份就能下水。

这些消息,董库留下日军中的棋子并没有掌握,也让忙碌发展的董库并不知情。

寺内寿一是个铁腕人物,在临来东三省之前。就已经将部队的构架准备好了。

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刻,似乎又回归了正轨,寺内寿一统辖的部队依旧是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和一百五十架飞机,唯一不同的是这些飞机里有四十架火烈鸟。

寺内寿一有了这四十架烈鸟,也让即将爆发的战争有了未知的变数,虽然老蒋得到了董库一百多门的75高炮,可是,那些日本造的即将淘汰的高炮对付现有的飞机还成,对付零式,那是毫无用处。

这时候,所有人都没有料到会有大战即将发生,无论是董库还是老赵,都趁着日本没进攻这段时间快速发展自身。老赵有近二十万支莫甘闲置,在不断涌入新人口当中,他亲自找董库要了五万参军的学生和热血青年,正夜以继日的训练新兵,为董库说的半年以后发动反击做着准备。

董库的坦克和飞机走下生产线预计半年差不多,形成大规模战斗力还需要时间,但进攻日本防线问题不大,毕竟董库单兵的武器要强过日本太多。加上枪榴弹的数来那个虽然在苏俄那里不断消耗,但还是剩下的多,不出意外,够他进攻日军用的。

老蒋那里也同样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逼近,他在拿到了董库给的所有坦克后,将大部分坦克布置到了江浙,只有少部分落入了阎老西和傅作义手中。倒是火炮,包括二十九军在内的京津地区和山西的部队都分到了不少,尤其是步枪,更是有整个师都换上了莫甘。

拥有了这批新枪,老蒋快速的下令让原本为中正生产子弹的厂子改为生产7.62子弹,为莫甘做好后勤工作。

有了莫甘、德普和苏制马克沁,老蒋嫡系部队大有鸟枪换炮的架势,只是差的训练,适应新武器而已。

此时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防线外的日军频频的动作,但老赵和董库的侦查小队并没有看出太多问题,对方只是在做着开化后的土木作业准备,木头沙袋等在后半夜地面还有冻结的时段,不断进入防区,让那里车水马龙,似乎,并不打算再进攻了,而是转入了守势。

蒙古忙碌的董库得知日军的动作后,反倒舒了口长气。他判断,火烈鸟无功而返,日本人注定不敢轻易浪费价值不菲的新式飞机,所以,肯定在琢摩怎么破掉自己的防空,要不,他们的进攻将没有力度。火炮用处不大,飞机再无功的话,他们会选择隐忍的。这也正是他需要的,他需要半年的时间,来生产出他的主战坦克和飞机,还有机动力比较强的自走火炮,还有哈秋莎。

热河,与日军比邻的二十九军此时腰杆硬了。他们手里面分到了三百挺德普,十门反坦克炮,和十门105野炮。这份实力加上新添置的三千条莫甘,已经让他们有点膨胀。

不过话说回来,29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不俗,之前对抗日军之所以失利,实际上就是武器落后的太多,无法跟日本人抗衡,就算用人来挡机枪,炸坦克,那也无法左右战局不是?

有了反坦克炮,他们的日子会好过的多,至少不会再浴血奋战而无法给日军造成太大伤亡了。

可他们并不知道,热河的日本军营正在继续力量,一个大队一个大队的零散兵力正在缓慢进驻,数个军营里,人数已经超过了原来的几倍,且还在增加。同时,坦克也在向热河运动,虽然九七式战车在董库那里就是火炬,但对于老蒋的部队来说,依旧存在着足够的威胁。

与这里相比,董库的支柱产业坤甸的邵胖那里却非常的安稳,并如火如荼。邵胖在那些矿产的工人逐步到位后,已经开始了量产。尤其是石油,他在后世科威特那里,还有伊拉克附近一共四个油田,且都是在沙漠深处,厂址极为的隐秘,打完井已经出油的钻井架子全部撤掉了,经过伪装,看不出这里实际上是油井。而炼油厂也开工了,只是出来的成油全部进入了地下预先建造好的出油设施里的大油罐,也就是问德国买的那批油罐钢板焊接出来的庞然大物。

铁矿那里数座冶炼炉也开始了冶炼,相信用不多久,他的钢铁数量就可以赶超一般的国家了。那些犹太工人在得到了相应的职业,并住进了工业园区,慢慢的,让他们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小都市,独立于世界之外。之所以安全,一个厂子的守护里来那个都要两万以上,直径百十公里范围内,外人是无法靠近的,毕竟这些地方不是租凭就是购买的,严格的来说,已经是私有地盘。

可这些即将实现董库计划目标而准备的后手,却很快让上位的寺内寿一打破,让董库没机会用到这里的物资。历史里,七七事变并非寺内寿一策划,当时他也没参与,可现在轨迹已经有了变化,他将成为侵华的主导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