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石头新记 > 第一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红楼之石头新记 第一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作者:不吃橙子的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1:02 来源:笔趣阁

三月的扬州,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大运河上行着一只乌篷船,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皂袍老者,站在船尾摇着船橹,一身褐衣的船家倒是在一边看着,船右侧有位三十来岁穿着灰色直裰的精壮汉子在撑篙。

船头站着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头戴白玉小冠,身着白色棉布直裾大袖衫,青色绦带左下系着一块美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少年面如美玉,鼻梁高挺,唇红齿白,目似明星,真是好秀丽的人物。

大概是快到码头,少年兴致很高,从后面包裹里抽出一只竹笛,嘬唇试了试音,缓急有度地吹了一支曲子。

那悠扬的笛声,和着运河的水流声还有摇橹发出的吱嘎声,岸边浣洗的女人们,还有过往船只上的船工商客,都盯着那俊美少年,听得如痴如醉,世上竟然有这样俊秀如画上的人一样,还吹得这么动听的曲子。

忽的有人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起来,只听那精壮的汉子笑道:“二爷,这曲子叫啥名?真好听,让这两边的小姑娘,大媳妇都听傻了,哈哈!”

那老者啐道:“秦三,一天不口胡就皮痒痒啊,柳二爷也是你能调侃的。”

那白衣少年答道:“这首曲子叫《雨碎江南》,快到码头了,收拾一下东西,准备下船。”

两人忙点头答应,把篙和橹都还给船家,少年拱手对船家说道:“大叔,谢谢这一路的照应,后会有期!”

船家连忙作揖道:“柳二爷,您太客气了,能载着二爷到扬州是我们的福分,这都是我们行船人应该的,您三位慢走!”

三人下船登上码头,两边都是郁郁葱葱,杨柳轻拂,也有桃花、樱花、李花间隔其间,开得争奇斗艳。

少年说道:“李伯、秦三哥,前面不远应该就是天宁寺,我们过去瞧瞧。”

李伯姓李名汉时,秦关排行老三所以人称秦三,都应承着跟着少年继续朝前走。

天宁寺是千年古刹,香火旺盛,因方丈为人乐善好施,又喜欢清雅诗画,一些清贫的文人墨客常寄居庙里,倒也乐得逍遥,虽清苦而不馁,便摆些字画在寺庙外,任人挑选,挣得几个铜板又换得黄酒喝了,到头来依然是一文不名。

三人一路行来,看到一个四十来岁,身着灰蓝色襕衫,头戴方巾,秀才模样得人,他的摊子案桌前挂着两张纸,用镇纸压着,左边那上写道:幅六两,半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一吊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右边那张纸上是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这时候一个衣着华丽锻绸,三十几岁略胖的人正讪笑道:“郑秀才,那蔡大官人欲请您画一幅墨竹,题上一首好诗,贺巡盐御史林大人下个月过生日之用,他家仆人说您给推了,这不是让我来帮着说和说和,还望给童志林童某人一个面子。”

那秀才挑眉故意问到:“哪个蔡大官人?”

那童志林是郑秀才的邻居,素日里最喜欢抱盐商富豪们的粗腿,连忙答道:“自然是扬州八大盐商之一的蔡家树蔡大官人!”

郑秀才冷笑道:“我不认识什么大官人,小官人,你速速离去!”

童志林碰了一鼻子灰,只能悻悻离去。

秦关奇道:“这秀才真怪,既然明码标价,怎又拒人千里之外?”

少年笑道:“明码标价是不和俗人还价,拒人千里自然就是不和蠢人纠缠。”

那秀才听闻,转头看来,只见一个身材修长,气质淡然的少年,面含微笑,宛若墨画的双眉,眼神有着飞扬的神采,不觉大有好感。

那美少年举步走来,躬身作揖道:“我从长安来扬州拜望父亲的故旧友人,后生想送那前辈一些礼物,烦请先生赐在下几幅大作。”

郑秀才笑道:“还未请教公子大名,以及你那前辈姓名,也好在画上题跋,另外我只画竹兰石!”

那美少年答道:“晚辈姓柳名濯清,字湘莲,在下的前辈姓林名如海,四幅六尺的画和两个扇面,四幅画分别画柱石、墨竹、兰石、竹石,扇面就石和绛珠草。”

郑秀才楞了一会,看了看柳濯清才缓缓说道:“好吧,先给定金十两,十几日后来取。”

柳濯清对李汉时说道:“李伯,先拿二十两给先生,过几日来取画再付余款!”

当下付过银子,三人与郑秀才,约定其他细节和再取时间后话别。

逛过天宁寺后,已经天色渐晚,李汉时问道:“二爷,咱们先找个客栈安顿下来吧,后续他们几个也会在明后天到达扬州。”

柳濯清点头说道:“嗯,你们今天也累了,先休息吧,等人员到齐后再做安排。”

秦关便去找了一家干净上好的客栈,两个人安置柳濯清休息不提。

后几日,秦关从码头陆续接回三十几个仆人装扮的,看上去都是年轻青壮,被安排在周围不同的客栈,柳濯清则带着李汉时在扬州城闲逛。

等人员到齐后,柳濯清对二人说道:“你们安排几个人盯着蔡府,看他这段时间都和什么人来往,了解最近的动静,保持监控,抓紧收买他手下得力关键之人,这些事情最好找些本地人出面,让出去的人注意隐藏身份,最好都住到本地人家里去,化整为零,再安排几个武功高点的蹲守到林大人府邸旁边,我过几日就住进去,其他人还要盯着那些乞丐人贩子,找到他们老巢,先不要打草惊蛇,密切监控即好。”

两人点头答道:“遵命!”

到了约定取画的日子,三人又来到天宁寺,郑秀才果然已经在那里等待。

柳濯清拱手笑道:“先生果然信人,我正等取画去给吾家前辈贺寿。”

只见那第一幅柱石图,寥寥几笔便把那柱石表现得嶙峋挺拔,题处写着隶书柱石图三个字,确有着不同的韵味,下面行书小字子侄濯清贺姑父林如海,里庵郑书。

边上李汉时想道:原来郑秀才名里庵啊!

第二幅墨竹图,那竹子浓淡有度,显得错落雅致,栩栩如生。

跋处有一首诗: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小字写得是郑克柔,赠小友湘莲。

那秦三摸摸头,小声问道:“秀才公,你到底名里庵还是克柔啊?”

郑秀才笑道:“我姓郑名里庵,字克柔。”

后面一幅是兰石图,题诗为:“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第四幅是竹石图,题诗亦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只见那柳濯清正拿笔在跋处写到濯清恭请里庵先生作画赠与世妹黛玉。

郑秀才点头道:“柳小友的字飘逸潇洒,不落凡尘,假以时日必定自成一格。”

柳濯清脸红道:“先生面前班门弄斧,只是赠人礼物表诚心而已。”

郑秀才等众人对视一番哈哈一笑,柳濯清回头让秦三收起画和两幅扇面,李伯则付过余下银两。

柳濯清转身对郑秀才说道:“多谢先生惠赠,我今日要去林府拜访,改日再来寻先生一聚,把酒一叙,先生莫要推辞。”

郑秀才摸须点头道:“不谈谢,你也给了我银两,我看你仪表不俗,举止有礼,你尽管来,我就住在天宁寺,随时恭候小友。”

告别郑秀才,三人转向步行走去巡盐御史署,衙门不大不小,看起来很简朴,门上横匾额上书着“巡盐御史署”几个鎏金大字。门两边高大的石狮子显得威武霸气。

还没到门口,就被两个衙役拦住,那个瘦高个衙役喊到:“站住,干啥的?”

李汉时连忙走上前去塞进衙役手里几个碎银子,陪笑道:“这位官差大人,我家已故的老爷和巡盐御史林大人是同年,世代故交,现在我家小少爷特来拜访林伯父。”

衙役一听,也不敢怠慢,忙进入禀报了,不一会,一个身穿四品官袍的中年人跟着衙役快步走来了。

只见他乌纱帽下两鬓都已经见了白发,肤白格正,脸盘清瘦。

朗声问柳濯清:“哪位故交之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