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石头新记 > 第二百六十八章 满朝文武吊唁忙

濯清了解林如海夫妇身体状况后,知道要做些准备了。

岳父岳母去世虽然不用丁忧,但是七七四十九天总要守孝,有必要把朝堂上的事情安排好。

萨瓦既然这么“奸诈”,就让他多等几个月,濯清反正也没指望一下就能谈成,涉及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他早有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正如濯清预想的那样,皇上得知马齐受了萨瓦的贿赂,大发雷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扒了他的官袍,摘了乌纱帽。

皇上还是念他以前的功劳,只是革职查办,并没有一棍子打死。

武襄因为梅清逸的事情牵连,被贬为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由孙淦接任,吏部尚书一职果然落到了史益智的头上。

忠顺亲王有心反对,可是这些事都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而且看起来不过是只损失了一位马齐,一时不知道如何应对。

加上史益智并不是太子党,感觉形势似乎没那么糟糕。

但是那些文武大臣们就不这么想了,忠顺亲王手下三名核心都被动了,这就是一个信号,皇上要对忠顺亲王下手了。

原来还有一小部分心存幻想的中间派,都下定决心抛弃忠顺亲王一派了。

忠顺亲王手下那些人想法就多了,那些处在权力边缘的官员,都在考虑更换门庭。

而那些清流们则有了兔死狐悲的感觉,一个个都神情沮丧。

因为是濯清策划,太子推动,皇上同意,这朝堂上的重臣职位变更顺利完成。

由于职位变动,军机处的构成也有了变化,武襄不再担任军机大臣,由史益智接任。

这样军机处构成就失去了平衡,忠顺亲王只剩了自己和孙淦,而太子这边有濯清、蒋亭锡、王子腾。还有明里暗里支持太子的胤昼和史益智。

即便濯清因为家孝不能理政,太子党也占据了绝对优势。

正如濯清分析的,这次职位变动后,武襄和孙淦再也不敢跟忠顺亲王一条道走到黑了,隐隐有了分裂的迹象。

朝堂上的事情处理完,濯清才放心回到随园,准备岳父岳母的后事。

濯清当然不会自己去瞎忙,他把工作细分下去,比如寺庙僧侣的事情就让妙玉、惜春、傅秋芳去负责,傅秋芳正好可以和哥哥傅试协商,由鸿胪寺派人,根据规制处理灵柩停放,出殡等事宜。

像孝衣、灵幡制作之类的事情就由晴雯、香菱、莺儿去办理。

钱粮的拨付和人员安排由探春牵头,平儿、秦可卿、凤姐负责具体事务。

朝臣、亲戚的接待,主要是老王爷、老太妃坐镇,李鸿远、李汉时负责外院,内宅接待湘云牵头,尤氏、封氏负责具体的事务,当然姑母和卫老夫人也会来帮忙。

宝钗是负责全面事务,濯清不在的时候,一切事项由宝钗定夺。

像棺木、香烛之类的采买自然就交给了薛蟠、薛蝌两兄弟。

剩下的比如迎春、岫烟等人则去陪着黛玉,替换她多休息,并做安抚工作。

黛玉当然知道濯清的安排,这几日她终日以泪洗面,心理早已有了准备。只是看到父母日渐消瘦,总是忍不住悲从心来。

濯清把工作都安排下去,就是不放心黛玉,想整日陪着林妹妹。

不过“王妃”父母的后事,规格待遇颇高,琐事繁杂,总是很多事情要他亲自拍板。

终于,清明前后,林如海夫妇先后去世,相隔只有两天。

尽管有心理准备,黛玉还是哭晕过去了,从今以后就是没了父母的孩子,黛玉心里的苦可想而知。

皇上得知消息后,准了濯清的长假,他早就从锦衣卫得知这些情况。

不过濯清一向自己衙门里的事情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上次大婚休息还不止五十天呢,也没出什么篓子。

太子和胤昼都亲自登门吊唁,朝臣们只要是在都中的,几乎全部都来了,连那些封疆大吏们,也都差家人来西府吊唁。

忠顺亲王一派里有些人,正好想利用这个机会,想逃离即将要沉入水里的“大船”。

即便不能离开那艘破船的,也幻想缓解下关系,期望将来不被清算。

所以这次来吊唁的朝臣,比参加濯清婚礼时的人数多了几倍。

濯清才不在意那些墙头草的想法,他现在最担心的是黛玉,所以最近都守在黛玉身边。

也许是因为濯清守着自己,也许是鸳鸯、紫鹃、茜雪她们悉心照顾,或许是迎春、岫烟的陪伴,包括园里其他姐妹有空就来串门,黛玉终于缓过了这一段艰难时光。

濯清见黛玉气色好转,终于放下心来,有时候憋着不哭未必是好事,既然感情宣泄掉了,最危险的时刻也就过去了。

由于林如海夫妇没有子嗣,濯清答应过继次子,所以濯清是以孝子的身份,对前来吊唁的重臣跪拜还礼。

那些五品以下的官员自然有李汉时去接待,三四品官员由李鸿远招呼,二品以上大员,包括勋贵,濯清需要亲自出面还礼。

黛玉还没有子嗣,孝孙也不能少,濯清就让贾出面磕了几个头。

探春心里感动,因为这等于濯清明确告诉别人,贾是自己的儿子,而不是私生子。

以前都是大家传言,都中百姓是心里有数,谁也不敢公开说。濯清此举等于给贾正名了。

街头巷尾果然议论开了:

“听说了吗?北静王妃的父母去世,安南世子作的孝孙!”

“你这是老黄历了,那安南世子这事,都中哪个人不知道?”

“那不一样,以前都是遮遮掩掩的,现在等于昭告天下了。”

“那又怎么样?那是北静王爷的本事,没有北静王爷打败安南,你哪来的占城稻米吃,你吃的起吗?”

“你还别说,这两年清明前后的米价是便宜不少,往年我可要挨饿了!”

“咱老百姓不就盼个温饱,手里能余两子,以备不时之需。你就知足吧,要是天下都是北静王爷这样的官,那倒太平了!”

旁边几个百姓都点头赞同。

“北静王爷即便多生几个儿子,也不会胡作非为,跟那边不一样!”有人用手指指忠顺王府那个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