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石头新记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千金散尽还复来

傅秋芳没想到,濯清会让尚报对当下时政做评论。

傅秋芳问道:“二爷不是一直不让我们针砭时弊,怕朝廷查封吗?”

濯清笑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这样做,我是看看皇上的态度。如果朝廷反应激烈,尚报再调整策略,或者干脆就停刊。”

濯清觉得目前形势下,如果皇上要收紧手中权力,舆论控制是必然的。

与其到时候被查封,不如现在试试看。不行就主动关了,毕竟林妹妹她们的性命要紧。

科举考试出现舞弊行为,这既是政事,也是文人的事,尚报对此发表看法也属正常,濯清决定借这个机会试试水。

反正黛玉、宝钗、湘云、傅秋芳她们都得到了锻炼,以后想复刊也很容易,到时未必非要在都中这个深水潭里游泳。

现在许多理工学院和外交学院的生员,经常会给尚报投稿。尚报影响范围,已经不仅仅在都中的闺秀圈。

加上广告的作用,许多商家富户也会订阅尚报,主要是寻找商机,发布广告等。

濯清的战略就是进两步再退一步,慢慢让都中百姓习惯读报,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为理性思维和科学知识传播创造条件。

在农业社会,统治阶级都希望社会阶层固化,结构稳定,所以通常都是重农抑商,控制舆论。

这对国家有利有弊,利就是社会稳定,弊就是发展缓慢。

傅秋芳并不知道濯清想得这么深远,她心里高兴,濯清与她一起商议尚报的主题,显然是赞同女子有自己的事业。

虽然尚报的道路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

以后应该会有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大家闺秀,不仅仅只在家相夫教子,也会有自己的事做。

濯清并没有留宿枕霞阁西院,因为老太妃派鸳鸯来,请他去正堂议事。

鸳鸯深得老太妃的喜欢,时不时把她从潇湘馆喊去服侍自己。

鸳鸯原来就是侍候贾母的,最擅长的就是和老太太打交道。

鸳鸯聪明伶俐,模样又好,把老太妃哄得开心不已,一个劲地夸濯清眼光好,选了个好庶妃。

鸳鸯领着濯清走去正堂,他看到鸳鸯细细的腰,笔直的腿,心下有些意动,便对鸳鸯说:“多时都没让你服侍我,不如今晚你来侍寝?”

鸳鸯多聪明的女子,一听就知道濯清动了色心。

鸳鸯现在辅助探春和黛玉,负责帝国银行许多事务,可谓帝国银行内务里,仅次于平儿的第四把手。

这一切自然是濯清给她的,得罪谁也不敢得罪濯清。

鸳鸯笑道:“今儿恐怕不行,老太妃最近有些落枕,要我服侍她睡觉呢。等几日,老太妃身体好些,再去服侍二爷!”

濯清虽然遗憾,但反正是自己锅里的肉,早晚都是被自己吃,也不急于这一时。

老太妃看到濯清请安,连忙喊他起来,老太妃说道:“今儿喊你来,是为浮儿的婚事!”

原来甄姨娘得知,濯清年底一下子要娶九位妃子,这还是有名号的,没名号的庶妃、侍妾还有一堆。

甄姨娘坐不住了,本来几年前,濯清只和黛玉一位闺秀定了亲,水浮都有了好几位侍妾。

如今濯清一下子娶回去这么多妻妾,远远超过了水浮。

甄姨娘开始对老王爷发火,说他偏心长子,庶出的次子就不重视。

这就是冤枉老王爷了,濯清这些妻妾,基本都是濯清自己找的,或者自己找上门的,跟老王爷一点关系都没有。

老王爷没办法,只能找了一些适龄闺秀,让水浮挑选。

老王爷急切之间,根本找不到这么多美貌女子,年龄要适合,家世要匹配。

要知道濯清那些“美人”,可是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网罗了好几年才有如此规模。

老太妃明显语气带着打了翻身仗地喜悦:“你甄姨娘的意思,希望年底乘着你办喜事,水浮也一起把婚事办了,到时候东西两府,双喜临门!不知道清儿意下如何?”

濯清笑道:“这是好事,三弟和我年纪相当,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这样王府还能省下不少开销!”

老太妃不以为然道:“拉倒吧,还指望她省钱,她只嫌浮儿找的妻妾没有你的妻妾多。”

甄姨娘比老太妃年轻多了,老太妃原来还有一个儿子,濯清只是次子。

甄姨娘凭借自己年轻貌美,赢得了老王爷的心,老太妃干脆搬到随园来住,眼不见心不烦。

如今老王爷年龄大了,慢慢觉察到老太妃的好,时不时借着来看孙子、孙女的名义,来陪陪老太妃,两人关系缓和不少。

老太妃虽然对孙子、孙女疼爱,可是终究比不上对儿子的爱。

在老太妃眼里,濯清就是完美的儿子,模样好,本事好,勾女人的本事更好,全面碾压水浮。

获胜者总是更宽容,濯清笑道:“三弟为人刚直,与我相处融洽。婚礼是人生大事,母亲也不要太抠了,该花的银子就花,不够的从我这拿!”

老太妃冷哼道:“我要不是看在浮儿的面子上,才不会搭理她!如今西府这边开销也大,我和老王爷商量了一下,我出三十万两银子,让你甄姨娘自己操办去。”

濯清暗自好笑,自己婚礼需要花销一百多万两,这还是省了许多繁琐的礼仪,老太妃却只肯给水浮出三十万两银子。

当然了,三十万两银子在别的府邸,就算是荣国府,这嫁娶的预算也是最顶格的。

濯清想了想对老太妃说道:“母亲你出三十万两银子,儿子再拿二十万两银子给三弟。这样东府的婚礼也不至于太寒酸,免得不知情的外人,说母亲厚此薄彼!”

老太妃叹口气道:“外人都只知道我们郡王府富裕,有的是银子。可是谁家没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府上开销也大,用银子的地方也多啊。”

濯清安慰道:“母亲,有道是千金散尽还复来,只要后世子孙成材,还怕赚不回来银子吗?”

老太妃心疼银子,问道:“清儿,你哪来这么多银子?”

濯清笑道:“现在春夏之交,都中粮价奇高。我购买的占城稻米,已经陆续运抵都中了。儿子就算是平价出售,也能赚不少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