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石头新记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影骨一月印三江

尤二姐性格柔顺,濯清非常喜欢她这一点。

不过尤氏姐妹读书都不多,报社、诗社是帮不上忙的。

姐妹俩也没什么理财当家的本事,好在濯清家大业大,并不在意养几个闲人。

尤二姐伺候濯清,极尽所能地讨好,比香菱还要温柔乖巧。

濯清也不是无情的人,从那日后,尤二姐的月银提升和晴雯、香菱一样。

傅试已经带着都中没有度牒的和尚道士,去了都中北部抗旱防蝗,却把傅秋芳丢在随园没有接走。

由于都中豪门大户人家,几乎都有家庙道观,许多僧侣道士都没有度牒身份的,换句话说就是假和尚、假道士。

上次,濯清为了整顿混乱的寺庙,曾经还遇到过刺杀。虽然并非僧侣所为,却被传得有鼻子有眼。

这次利用抗旱防蝗,濯清再一次要求,鸿胪寺重新登记僧侣、道士、尼姑等,加强对这些人的管理。

对此次不愿意去抗灾的僧侣道士,全部流放到恰克图,那边正好缺少人手。凡表现积极的,将来优先发放度牒。

目的就是甄别筛选,真正一心向佛道的,给予正式身份。其余不事生产、鱼目混珠的假和尚、假道士统统还俗。

鸿胪寺筹建三所学院,正好需要大量劳动力。

不过濯清此举也得罪了不少权贵,甚至四王八公中的一些旧勋贵,也不满濯清的举动。

皇上又为了遏制太子党过快发展,濯清筹建医学院的折子,也给留中不发。

这样,朝堂上又形成了短暂微妙的平衡。

太子有些忧心忡忡,濯清倒显得无所谓,反而劝慰太子:“不能志同道合的那些旧派势力,将来都是太子党打压的目标。

一朝天子一朝臣,清除一些旧勋贵,给将来新勋贵腾出位置来。”

太子显然不能完全同意濯清的看法,不过事已至此,也只能缓一缓过快的步伐。

傅秋芳被傅试送到随园,濯清也不能不管,再说一下子放了傅试十万两银子的“血”,他有点小情绪,也属正常。

傅秋芳被安置在湘云的枕霞阁,与湘云作伴,月银与湘云相同。

傅秋芳不像尤二姐,只懂以色娱人。她是能帮上黛玉的忙的,濯清让她跟着黛玉,在报社帮忙。

傅秋芳担任有点类似秘书一样的工作,帮助黛玉处理一些杂务。濯清这样安排,是为了减轻黛玉的负担,毕竟林妹妹的身体要紧。

濯清这两日有点心神不宁,马上就要到十五,要与元春在牟尼院会面。

静玄师太圆寂后,濯清也少了去牟尼院的借口,加上后来南征,回都中后又事务繁多,已经快两年没去了。

濯清自然想到了妙玉,自己可以找借口陪妙玉去牟尼院,也好乘机与元春见面。

濯清想到这,便起身前往纳兰寺东院,去见妙玉。

由于秦可卿生下水清柔后,濯清经常来纳兰寺,不过西院去得多,东院只是偶尔串串门。

妙玉从小在蟠香寺长大,习惯了清净,平日也只跟黛玉、岫烟几个有来往。

妙玉几乎对所有人都冷冷淡淡,只对濯清例外。

每次见到濯清,妙玉心情都非常愉悦。

濯清把来意一说,妙玉就欣然答应。

妙玉笑道:“我也多日未去牟尼院,正好出去散散心。”

濯清问妙玉:“静玄师太曾说,牟尼院有释迦牟尼的佛指舍利,可有此事?”

妙玉答道:“师傅也未曾见到,听说是在佛塔的地宫之中。”

濯清点头道:“我还听闻佛指舍利,还有影骨,这是何缘故?”

妙玉说道:“师傅曾告诉我,自唐以来,大的灭佛运动就有好几次,影骨也是怕佛指舍利真身被毁!”

妙玉的话印证了濯清的判断,正在思索中时,妙玉问道:“我听说哥哥也在大力整顿寺庙,许多僧尼都对你不满呢!”

濯清笑道:“我并没有动牟尼院等皇家寺院,主要针对的是私人寺庙,还有地下非法传教。此举对牟尼院这样的正规寺庙有利,他们香火旺盛许多呢!”

妙玉这才放下心来:“原来是这样,我还担心哥哥也发动灭佛运动呢!”

濯清拉住妙玉的手道:“怎么会呢?我对静玄师太这样的得道法师,都是非常钦佩的。

佛教传入中原已经上千年,早已经本土化。弘扬正统佛教,有利于抵御外来宗教的入侵,以及铲除非法邪教的生存土壤。”

妙玉笑道:“我可没有哥哥想得那么远。只是担心你,怕你又像上次那样被人刺杀!”

濯清安慰妙玉道:“那次也不是僧侣刺杀我,只是正好是我整顿寺庙的时期,别人误解罢了。”

濯清带着妙玉,前去牟尼院。以前濯清来,最多是身份尊贵。

现在濯清掌管鸿胪寺,可以说是牟尼院的顶头上司。

牟尼院的住持亲自出寺迎接,濯清只推说:“我陪府中的侧妃前来拜佛,不需要正式接待,只选一个僻静的侧殿即可,只是要叨扰方丈几日。”

牟尼院住持连连说:“阿弥陀佛!不敢!不敢!”

妙玉虽然知道自己戴罪之身,难有名分,但是濯清对外人说她是侧妃,让她心里喜滋滋的。

妙玉知道濯清,要在牟尼院会见元春。她只当濯清有要事与贵妃“姐姐”商议,并未多想。

牟尼院主持当然想不到,自己的顶头上司,要在自己的寺庙里,和贵妃娘娘幽会。

他只当濯清是来暗访的,还命令寺中僧侣,严禁靠近濯清所住的侧殿。

因为长安城疯传北静郡王,要大力整治各个宗教场所。凡不听话的僧侣道士,统统流放西伯利亚。

濯清在牟尼院几日,只询问了住持一件事,就是能不能瞻仰一下佛指舍利。

牟尼院主持虽不敢得罪濯清,但是佛指舍利,乃是镇寺之宝。何况还镇在佛塔下的地宫中,也无法拿出来展示给濯清看。

不过方丈拿出了一枚,根据佛指舍利的大小形状,制作的“影骨”,给濯清欣赏。

濯清见那影骨的质地,犹如白玉,用一个金匣子装着,外面用红绸布包裹着。

果然“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