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石头新记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军机旦暮议前程

濯清等衙门里一切都上了正轨,上了他担任鸿胪寺卿的第二份奏折。

这份奏折主要是针对西洋诸国、满剌加及东瀛设立使领馆一事。

西洋诸国自然不必说,要进行海贸,打造南洋海上丝绸之路,必须与西洋诸国打交道。

南洋这里既有斗争,也有合作,另外需要在满剌加建立一个立足点。

东瀛一直游离在华夏朝贡体系的边缘,所以濯清干脆建议,在东瀛建立使馆,以增强对东瀛事务的影响力。另外主要是进行大宗白银贸易,缓解朝廷缺银之忧。

皇上看了濯清的奏折后,立刻宣濯清入宫觐见。

皇上肯定是看到了,太上皇原来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弊端。

从表面上看,这是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其实富人和穷人一样的税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项政策只是减轻地主的负担。

目前朝廷国库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三四千万两白银,太上皇驾崩又花费几百万两,加上南征安南两百万两白银,国库异常空虚,财政赤字严重。

华夏不管地主富农,都喜欢把银子存在家里地窖里,导致市面流通的白银减少,又会出现银荒。

濯清的奏折,自然是外部想办法改变缺银的情况,通过贸易,让白银流通起来。

另外,帝国银行用汇兑票据、存银票据等纸质信用货币,逐步改变富人金银都存放在家里的习惯。

皇上想要推行的是摊丁入亩,就是废除人丁税,将每年大约一千万两的人丁税额,平摊到土地税中。这种平摊是按照土地亩数来计算的,所以称之为摊丁入亩。

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解土地兼并的速度。坏处就是会引发地主阶层的反对。

濯清想法很简单,这么有难度的事,还是让给皇上去办,天塌下来让个高的人顶着。

皇上召濯清入宫,自然是为了摊丁入亩的事情,征求濯清等人的意见。

这也是军机处成立后,第一次所有成员碰面。

军机处自然是皇上牵头,胤弘、胤昼、濯清、忠顺亲王、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都在列。

忠顺亲王首先说道:“皇上,这摊丁入亩,势必要士绅一体纳粮,那千百年来对士绅、读书人的优待,就荡然无存,对朝廷有百害而无一益啊。”

户部尚书考虑是增加财政收入,立刻反驳道:“忠顺王爷此言差矣,百姓负担过重,而读书人中了秀才、举人,宗族里的大片土地就免征税赋,这最后的人头税还是落在普通老百姓头上。摊丁入亩势在必行,这样朝廷国库能增加收入,怎么能说有百害无一益呢?”

忠顺亲王还想反驳,皇上挥手制止两人继续争吵。

皇上问太子胤弘:“太子怎么看这件事?”

胤弘答道:“父皇,儿臣也觉得摊丁入亩势在必行。但是士绅一体纳粮是不是缓一缓,徐徐图之?”

皇上摇头道:“不破除士绅一体纳粮,那摊丁入亩就是句空话,何况上有政策,下面都会有无数对策。”

皇上又问胤昼:“和亲王有何高见?”

胤昼答道:“父皇说什么,儿臣就做什么!父皇指向哪里,儿臣就打向哪里!”

皇上表情又欣慰又失望,又转向濯清,问道:“水爱卿,你怎么看摊丁入亩?”

“臣同意太子的意见,摊丁入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士绅一体纳粮可缓行!”濯清将皮球踢给了太子。

皇上本来还指望濯清针对忠顺亲王,一顿猛磕。哪知道濯清狡猾无比,看来去江南对付士绅集团,要另派心腹之人。

皇上又对濯清说道:“你上次奏折中说,仿西洋银币的样式,重新铸造帝国银币。此事朕也觉得可行,此事可以由户部牵头,爱卿先做出样币,朕再定夺!”

忠顺亲王立刻反对道:“皇上,货币一事需谨慎,前朝宝钞后来一文不值,此前车之鉴,望皇上勿重蹈覆辙!”

“忠顺王爷此言差矣,朝廷要新铸银币乃是以白银为主,掺入少量铅锌,岂是前朝纸钞可比?

另外市面上流通的碎银,斤两不一,成分复杂,普通百姓很容易被奸商蒙蔽。还有朝廷税赋,每年上交国库时,火耗严重。这新铸银币,会大大降低火耗,这才是利国利民的大善事!”

濯清对自己提出的政策,那可是亲生的“儿子”,不容忠顺亲王诋毁。

最后,濯清提出的两项措施,在东瀛、满剌加等国建立使领馆,以及新铸银币样币均获得通过。

皇上提出的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则留在下次大朝会后,军机处内再次议定。

濯清退出麟德殿,太子悄悄对濯清说:“到我东宫坐会,我那正好有暹罗刚送来的新贡茶。”

濯清心领神会,点头答应,跟着太子一起去了东宫。

太子问濯清:“濯清也觉得士绅一体纳粮操之过急?”

濯清摇头道:“恰恰相反,再不这样,土地兼并会更严重,弄不好饥民又要揭竿而起。”

太子纳闷:“那你还不同意皇上的意见?”

濯清笑道:“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是留给你父皇手下那几个从龙功臣吧!太子只等坐享其成即可,到时候太子执行时,再稍微缓一缓。那些江南士绅,必然对太子歌功颂德!”

太子哈哈一笑,指着濯清:“原来你这么奸诈!不过我喜欢!”

濯清笑道:“那些江南士绅的笔杆子,是很厉害的!咱们在没有能控制舆论之前,就做些其他事,比如帝国银行和白银贸易,这些也能大大缓解社会矛盾!”

濯清又说:“利人利己的事,咱们要大张旗鼓地做,损人利己的事就让皇上去做吧!”

太子和濯清又相视而笑,太子喊濯清到东宫,自然不是品暹罗茶,而是太子妃把元春母子接到东宫里了。

濯清见到元春,距离上次见面都快一年半了,元春丰润不少,看起来更有富贵相了,而小胤晨则粉嫩可爱。

濯清抱了又抱胤晨,孩子更多还是像元春,只是隐隐约约有些濯清的影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