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 第276章 尴尬的星舰

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第276章 尴尬的星舰

作者:大脸猫脸大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2:45 来源:笔趣阁

事实上太空旅馆公司不仅仅研制了3个充气太空舱,而是很多。

送上太空的那3个只能说是试验品,是用来验证技术的。

充气太空舱厚0.3米的壳包括12个不同层面,外壳用凯夫拉尔织带制成,能承受约5670公斤的重量,其设计宗旨就是让碎片微粒转向,甚至是要粉碎可能会撞击表层的太空碎片微粒。

外壳下面的层面则用陶瓷纤维制成的,这些层面还会保护居住舱里的人免受-93.3℃到121.1℃的温度侵袭。

还有一些层面是用来防辐射的,多种多样,综合起来达到了不错的防护效果。

它们对接了国际空间站,表现都非常不错,说明这种充气式太空舱确实可以用于构建简单的空间站,或者就叫太空旅馆!

太空旅馆公司的老板本身就是开酒店的,他创办这家私人航天公司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把酒店开到太空中。

技术验证完成了,那么大家伙就该上马了。

现在太空旅馆公司在研的产品是B340,它可比之前的充气舱大多了。

发射时,B340充气舱的长为15米,直径约4.3米。

一旦充气,其中7米长的部分保持4.3米的直径不变,8米长的部分会膨胀起来就增加到8.2米。

去掉厚度,它的内部直径约为7米,加压空间约340立方米。

这个高7米的充气式太空舱内部将分为三层。

厨房和餐桌在第一层。

第二层有六个睡舱,每个2.3立方米。

每个睡舱都有个人物品储雪区,以及可供休闲和个人工作的电脑娱乐中心。

第三层则为住在空间站里的人提供健身、医疗和洗浴场所。

它的设计使用寿命为20年,单舱可同时容纳6人,340立方米的大型加压空间给了它很大的优势,那就是3个舱室对接到一块就能拥有超过1000立方米的加压空间。

对,这里又要对比国际空间站了,谁让它最出名,也是目前最大的太空生活和工作场所呢?

庞大的国际空间站加压空间才900多立方米,而且重达400吨,B340只要三个舱室组合就能拥有超过1000立方米的加压空间,而且总重不超过100吨。

充气太空舱简直就是又“庞大”又“轻便”的典范。

太空旅馆公司也说了,3个B340舱室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充气式太空旅馆”,到此“住店”的“旅客”可在其中居住1至2周,最长可达1个多月。

若是测试进展顺利,太空旅馆公司还想把这种新颖的充气式太空舱技术用到建造深空空间站、载人月球基地或载人火星基地的工程上。

不过“轻便”和“庞大”结合到一块,总会让人们产生某些联想。

比如“充气”、“庞大”、“轻便”这三个词组合起来,总会让人想到——气球。

所以一些人就对于充气式太空舱提出了一些质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集中于太空垃圾和太空微陨石的防护问题。

太空并不是真的空,尤其是地球轨道上分布有大量的极微小的太空垃圾和碎片,这些碎片由于太小很难被发现和规避,各国卫星以及空间站在轨运行时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这类极微小的太空碎片的撞击。

不过由于目前各国空间站采用的是金属制造的硬式舱体,因此即便受到一些微小碎片的撞击除了在表面留下坑洼之外,并没有产生致命的危险。

但是如果是橡胶和塑料,甚至是太空旅馆公司声称的凯夫拉材料或名字很炫酷的材料,那些材料制作的充气式太空舱抵御碎片的能力肯定会降低。

因为大家都知道,一般情况下两样好处都占是不可能的。

除非像实用科技一样,直接开发出逆天新材料。

只是逆天新材料的出现可不是“一般情况”,要么是技术大爆发,要么是成本高的可怕。

而太空旅馆公司没听说有什么技术大爆发,充气太空舱的价格却降低了,所以……很多人觉得它不安全也是有依据的。

一旦被太空碎片击穿空气会瞬间泄露,如果充气太空舱里的人没有穿着封闭式航天服将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从航天人员的生命安全考虑,充气式太空舱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桉。

不过事务总是有两面性的,换一种角度看,充气式航天舱可能不适合载人,但却适合作为太空工厂和太空农场的生产空间使用。

根据展望,未来太空将会有庞大的太空工厂及农场,可生产诸如芯片、生物药品、食品等,这就意味着需要发射大量的空间舱段。

如果是按照“传统模式”发射金属结构太空舱作为太空工厂使用,那么其建造成本就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也要多次火箭发射才能送至轨道。

但使用充气式太空舱的话,一切将变得简单。

这种充气式舱段成本低未展开时体积也很小,一枚火箭就可以将多个舱段发射入轨,即便是超大型空间站也不需要过多的航天发射。

甚至都不需要研发巨型火箭。

充气式太空舱也有适宜的温度和气压,无论是保障太空农业还是保障太空工业都是能胜任的。

虽然这种舱段漏气的概率较大,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它是无人状态,宇航员即便从生活舱段过来也是身着比较轻便的舱内航天服,不管是灵活性还是人员安全性都可以得到保障。

因此,很多人设想的未来巨型空间站可能就是“少量金属结构太空舱 大量的充气式太空舱”组合而成。

宇航员大部分时间在金属舱段生活和工作,充气式太空舱绝大多数时间以无人自动化状态实施工作。

当然,这是人们以前的设想,但真实的历史从来不按照人们的设想发展。

就像几十年前航天竞赛的时候,当时的人们设想现在的人们应该在月球或者火星上生活。

可事实是人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登月,也就是实用科技公司崛起了,人类才开始建设月球基地,然后让少数人的科研人员进行常驻。

也是因为实用科技公司,人类有了在研的最大超级火箭,同时有史以来最大的空间站也开始建造。

繁星空间站的后期型号可没有充气舱的身影,哪怕旋转舱的伸缩管道也不是用的充气技术,而是折叠与伸缩技术。

而太空农场什么的,直接以旋转舱的旋转轴充当。

别看它的名字是“旋转轴”,但是它的直径也有5米,去掉防护层,它的内部直径至少也有4米,舱壁上可以装满培养槽。

等种的东西长出来了,航天员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总能“眼前一绿”,然后被绿色所包围。

能在太空里见到这么大面积的绿植,对于航天员的心理调节非常有帮助。

当然,生理调节也能跟上。

因为到时候空间站的厨房和餐厅会搬到旋转舱里,想吃什么蔬菜就现摘,保证新鲜。

经过特殊训练的大厨可以在0.4G模拟重力环境里做菜和做饭,甚至还能颠勺和炒糖色。

要是赶上航天员在空间站里跨年,大厨还能在辅助智能的帮助下现做年夜饭大餐!

工业制造更不用说,直接制造直径18米的巨大金属结构舱室,然后用直径20米的超级火箭运送。

充气舱肯定也能做到18米,但它的柔性肯定大于刚性,设备安装便利性、稳定性和坚固性肯定不能跟金属结构的舱室相比。

当然,没有实用科技那些超级技术的时候,充气舱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所以当直播里的充气舱逐渐膨胀之后,各个国家的爱好者就认出了它。

“没错了,就是B340,直径8.2米的大家伙!”

“它的造型好别致啊,感觉像是一个很粗的圆柱和一个很细的圆柱组合到了一块。”

“哈哈,本来是直径4米多的,长15米的‘长条’空间站,但现在有8米长膨胀到了8.2米的直径,确实奇怪。”

“感觉有些像演义或游戏动漫里的战场勐将用的铜锤,造型很夸张的那种,细的地方是握柄,大的地方是硕大的锤身!”

“哈哈哈,你这么一说还真像。”

“它的太阳能板还没展开呢,等到金属结构上的四条太阳能板展开就不像了。”

“话说这个B340充气太空舱应该是目前为止最大的太空舱了吧?”

“应该是了,最大8.2米的直径,这谁顶得住?”

“其实这个要看怎么比了,要说直径的话,那B340充气舱确实是最大的,但却不是最大的单体太空舱。”

“传统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天空实验室最大。”

“没错,天空实验室的最大直径是没有它的大,只有6.7米,但架不住人家长啊,有36米!”

“嗯,天空实验室的内部空间超过360立方米,比340立方米大一些,而且天空实验室的质量达到了80吨左右,B340因为是个空壳,所以质量只有20吨多一些。”

“咳咳,天空实验室都再入大气层坠毁了,我们说B340是正在运行的最大单体太空舱,这总没错吧?”

“这个倒是没错。”

“这不就得了,而且听说太空旅馆公司还在研制更大的单体充气太空舱,内部空间能达到2280多立方!”

“嘶,那么大?”

在网友们的争论中,B340充气太空舱充气完毕,展现了自己最大的体型,首飞成功的星舰就在旁边全程观看,顺便老老实实的做直播镜头。

等到B340充气完毕之后,星舰开始返航。

它的返航跟它的起飞一样,都非常的稳定,埃玛隆那么有信心也是有道理的。

当星舰飞船平稳着陆在着陆场里,指挥中心的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连之前镇定的埃玛隆也不例外。

超级火箭星舰飞船的降落模式跟木鸢号差不多,都是降落会最初的发射场。

不过木鸢号是降落在起飞时的跑道上,而星舰的“超级助推器”和“星舰飞船”是降落在发射塔旁边的大型着陆场里。

大型着陆场是一块非常平整的地方,地面全部硬化,当它们返回之后,巨型活动式龙门吊会把它们分别调运到活动平台上,然后运回组装大楼里做检修保养,等待下次发射任务。

本来埃玛隆是想让助推器直接着陆到发射平台上的,顶多就是在发射塔架上装个机械臂,等助推器着陆的时候夹一下。

但后来考虑到有点冒险,所以改成了着陆场降落。

不过完全回收的任务,星舰的运载能力会被压缩到150吨,而不回收,完全释放性能的话,它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300吨,相当厉害。

当然,火箭首飞就不那么讲究了,能飞起来就算成功,因为星舰火箭还有降落复用功能,所以安稳着陆才算全部成功。

至于首飞运载的东西,那就是一个添头,重量不重要,20吨重的充气舱完全就是小意思。

不过星舰的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一般情况下,星舰肯定不会完全释放300吨的运力,那样发射一次就扔一枚超级助推器和星舰飞船,太浪费了。

可它全回收的运力也有150吨,自由联邦根本就没有这个级别的任务需要它发射。

它没有类似繁星的超级空间站建设项目,国际空间站又快要报废了,而且各个合作国也没有再搞个“第二代国际空间站”的意愿。

没有大冤种掏钱,联邦索性也不搞了,全面开放商业空间站资格,让私人公司去搞,后边买服务就好了。

可私人公司的空间站都没有超大构件,根本用不到星舰的超级运力。

长为15米,直径约4.3米的B340充气舱收缩状态虽然不重,但也算大构件了,但是星舰9米的直径有点尴尬。

它能运载一个,却不能运载两个。

哪怕两个B340充气舱也才40吨,远远不到星舰完全回收状态的150吨极限。

只不过两个B340充气舱并排起来就有8.6米,加上固定结构就超过9米了,星舰的货舱根本就装不下。

如果是星舰最初的尺寸,也就是12米直径,肯定更合适,但星际探索技术公司的技术不到位,只能缩水到了9米。

然后星舰就出现了跟雄鹰九号一样的尴尬情况,那就是运力非常高,但狭小的“整流罩”尺寸严重影响发挥。

现在星舰首飞成功了,但因为没有它发挥的项目,所以得继续搞研发,比如星舰登月版和超大型飞船的轨道加注技术。

只要完成了这些技术的研发,大规模的登月任务才是它的优势完全发挥的时候。

当高达50米的登月星舰降落在月球的时候,什么前哨站、奔月飞船、月面生存舱,好几座月球舱加起来都没有登月星舰大,也好意思叫月球基地?

星舰才是世界最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