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 第179章 明年车展见与长九待机中…

六菱现在展示的这台智能车,很多人都觉得它的“无敌”之名实至名归。

虽然人们还不知道它的具体名字、具体数据和具体售价等信息,但是不妨碍人们会分析,甚至网络上有的是分析大师,就算不会分析,睁开眼睛看总是行的。

不过人们认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看不到真车。

视频里是展示了很多东西,但众所周知视频是可以剪辑的,有一种剪辑就是“看不出剪辑”,甚至视频还可以加特效,多离谱的事也能给你展示出来。

虽然网络上同样不会少了专业的视频鉴定人员,但谁知道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

万一收了钱呢?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跟多的人看看车,专业人士和普通人都有,然后多出一些视频和照片。

只要看的人多了,是骡子是马,大家都会有个更准确的概念。

主要是这辆车的表现太离谱的,厉害的不像是真实的车。

目前具备无人驾驶功能的车辆已经很多了,说实在的,无人驾驶功能也不算新鲜,但是能把这些多技术综合到一块,又搞了升级,然后还表现这么完美的智能电动车,他们还真是没见过。

总觉得不像是近两年能造出来的科幻神车。

对于这些论调,六菱自然也看到了,不过它没有多说,只说明年初的国际车展见。

“明年初?”

“好耶,现在已经年底了,快了!”

“对啊,快了快了!”

“希望不要让我失望,我可是已经准备买了。”

“不知道开……哦,乘坐这种车还需要考驾照吗?我没驾照。”

“估计不需要吧,又不是你开,你连方向盘都摸不到。”

“哈哈哈,别说摸了,连看都看不到,根本就没有方向盘!”

“我感觉也不需要驾照,应该是买了就能用。”

“那就太好了。”

“我也觉得不需要驾照,但就是不知道这种车让不让上路?”

“应该可以吧,视频里不就有查酒驾的画面吗?交警看了一下就让过了。”

“那个视频是演的吧,演的不算数。”

“就算那个不算数,但之前空车跑了好几个城市,一路上的摄像头肯定能拍下空车,既然没有被处罚,也没有交警去拦车,那就说明没事。”

“搞不好交通口的人已经知道内幕了,是不是国内又在憋大招?”

“对呀,这种车的出现肯定会对现在的交通状况有影响,一些相同的律法肯定得变,搞不好已经在进行了。”

“众所周知,在繁星除了那些突发的意外,一旦有什么东西主动让民众知道了,不是有更先进的了,就是准备好大规模应用了。”

“嘶,有道理啊……”

不得不说,网友们确实很会分析,甚至很多事都分析的**不离十。

李未来就是在带着实用科技跟科技联盟搞大动作,智能车只是其中一环,真正要搞的则是智能交通体系。

不过这玩意正在建设中,有一座试点城市的监控和交通节点正在联网,城市的交通网络也在升级,包括人和设备,所以现在就不说了。

因为六菱的智能车没有更多的消息,大佬们分析了几天也就没得分析了,观众们看的时间会更多一些,但看完之后也就没啥了,顶多就是私下里再聊聊。

剩下的就是等明年的车展亮相。

根据六菱的说法,到时候见面就不是什么概念车了,而是量产车,毕竟视频里的车已经那么完善了,并且光视频里就在正式公路上跑了几千公里,期间没有出过任何事故和故障。

好在智能车的热度刚过去,另一个大热度就来了。

长征九号首飞任务!

过了十一月进入十二月之后,长征九号开始频繁出现在新闻里,它被组装了起来,站立在了巨大的活动发射平台上。

这个巨大的活动发射平台也是最新建造的,在它之前繁星国内最大的活动发射平台是长征五号的活动发射平台,高度近70米,而为长征九号建造的活动发射平台更大,光高度就比前者高了一倍,达到了140多米!

长征九号活动发射平台是繁星现在规模最大、承载能力最强、系统最复杂、技术最先进的发射平台,哪怕在世界历史中也排得上号,只有曾经的土星五号活动发射平台能跟它相媲美。

为啥不说SLS火箭的活动发射平台?

那是因为它用的就是土星五号的活动发射平台,只是修复了一下,然后把红色的漆面换成了银灰色。

而长征九号移动发射平台的涂装跟长征五号移动发射平台差不多,只不过长征五号的发射车看起来更“精致”,长征九号的要“粗糙”一些。

因为长征五号的脐带塔非常规整,而长征九号的脐带塔类似于土星五号的脐带塔,都是明显的钢结构。

或者说看起来就像土星五号的移动发射平台一样,就是涂装不同。

整个长征九号超重型火箭移动发射平台上集成了机械、电控、液压、供配电、驱动控制、空调、环境保障、环境监测、视频监视、照明、加注、供气等系统于一体。

而且首次设置了脐带塔、摆杆、前置设备工作间、尾端服务塔、加注管路、供气管路、喷水管路等多项设备,是机、电、液、气一体化大型综合性发射平台。

将原来发射塔上的上百台地面设备集成在移动发射台上有什么好处?

原来的时候,更多的测试工作、连接工作,都是在固定塔上完成。

而现在,火箭的总装、测试、跟地面设备的接口关系,都可以在技术厂房完成。

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就能够保持接口不变、状态不变,可以直接运输到固定塔,然后三四天就能完成发射准备工作。

如此一来,火箭在发射塔的准备流程可以成倍缩短。

在长征九号活动发射平台的上表面,有12根像柱子一样的支撑装置,这是火箭在发射台上的“座椅”,来自长征五号移动发射塔上的技术,研制人员用了3年多的时间开发出的“十二点调平技术”,可以让火箭可以“坐”得又直又稳。

这不仅让火箭受力较好,而且有利于火箭的瞄准、发射。

一般的火箭都是4个点支撑,但是长征五号的体积远远大于以往火箭,需要增加支撑点,所以研制人员借鉴了“三点调平技术”、“四点调平技术”,克服了技术跨度大、调整难度大等困难,研制出“十二点调平技术”。

这项技术完全是自动控制的,以后,操作人员只要一按键,几分钟就可以使长征五号火箭实现自动调平,安坐在发射台上了。

而长征九号也采用了这个技术,因为它的结构跟长征五号类似,只是更大更重,所以“支撑立柱”也要更大、更粗、更坚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