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我在六朝传道 > 第五百八十九章 源头

我在六朝传道 第五百八十九章 源头

作者:日日生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10:39:36 来源:笔趣阁

长安,太极殿。

李罡淳随着高公公先进宫见驾,今日皇帝不上朝,正在太极殿待着,说是思念上皇了。

李世民极少鸽了早朝,只要鸽了,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不过说什么思念上皇,就有些开玩笑了,上皇他老人家生平最爱干的事,就是怼这个二儿子。

不过李罡淳这次真是冤枉了大唐的皇帝,他确实有些思念上皇了,原因也很简单,见识到朱元璋对儿子的爱之后,李世民心底思念起父亲来。

诚然,父皇他没有朱元璋疼爱朱标那样疼爱自己,但是他也算是合格的父亲。

李罡淳在路上心不在焉,等到了太极殿,高公公说道:“大人,我们到了,陛下正在里面等您呢。”

“有劳公公了。”

李罡淳长舒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大殿内李世民坐在龙榻上,听到脚步声头也没抬,开口问道:

“大明的事,你知道了吧?”

李罡淳点了点头,大明的事,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了。虽然朱标登基,是普天同庆的事,但是李罡淳心里很不舒服。

他多少知道些内幕,尤其是大明洪武帝强行逆天,会带来什么下场,李罡淳比别人更清楚。

更可怕的是,这件事给皇帝们开了一个头,逆天改命起死回生真的可行,已经有人做到了。

身为大唐钦天监的监丞,他就怕皇帝也起了什么小心思。

果然,皇帝陛下接下来马上问道:“朱标能死而复生,这是什么法术?怎么朕从来没听你们说起过?”

李罡淳心中暗道,这个法术可厉害了,它叫逆天改命,付出的代价就是大明开国将相和历代皇帝,死的都比较快。

整个大明的国运也因此被篡改,以至于差点亡国,还发生了六朝唯一的内乱。也就是那场著名的靖难之役,说起来多亏了朱允炆太差劲了,被他叔父以弱胜强,短短三年造反成功。

但凡是朱允炆稍微厉害一点,不那么没用,大明的国力势必还要损耗更大。

他就怕李世民也要搞一次,来为自己续命,虽然他现在还不算老,但是咱们这位皇帝,可是一向喜欢未雨绸缪啊。

大明开国时候,是什么豪华阵容,那可丝毫不亚于凌烟阁上的人杰啊。

下场呢?

短短几年,死的死,亡的亡...

“陛下,请恕微臣才疏学浅,实在不知。”

李世民冷哼一声,心中暗道,要不是佛门内乱,朕早就去问玄奘了。他喜欢在佛道之间玩玩平衡,上次女皇之厄就是这样。

当然,被他寄予厚望的僧人们,也没有破解女皇之厄。后来还是大宋那个正经道士李渔给破解的,一想到这个人李世民就有些不爽,他从大唐带走了人皇气脉,自己还不能说出来,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这次听说大明朱标复活,又是他的手笔,再加上他一手主持的大宋女皇登基,等于是这个道士一个人,已经改变了三个帝国的国运。

这样的人,给李世民,他也不会起用。因为他太难掌控了,李世民爱才不假,但是他绝对不会用自己掌握不了的人,本事越大越不能用。

李罡淳没有猜错,朱标起死复生,让李世民来神了,他对此十分感兴趣。

每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都想要长生不老,看着自己的帝国永远昌盛。

秦皇汉武,莫不如是,李世民也不能免俗。在对长生的渴望上,他们比普通人要更加强烈。

李罡淳的回答,在李世民意料之内,但是依然让他非常失望。

他没有想要放弃,在龙椅上沉默了一会,这一小会的沉默,让李罡淳十分紧张。他几次三番,偷偷去瞄李世民,这在以前李罡淳可不敢。

他知道若是李世民强行下令,自己这些人没有办法,只能为他去逆天改命。就像是大明开国时候那批英杰一样,自己这些人的下场当然会不得善终,大唐国运也未必能长久安稳。

就是这样还不一定能成功,却一定能引来天怒人怨,这一次朱标的事,挑起了陛下的**,对大唐来说不是好事。

李罡淳的额头布满了汗水,心里万分之紧张,李世民终于打破了沉默,继续问道:“朕准备派人去大明,一来贺喜,二来打探一下他逆天改命的手段,你亲自去一趟吧。”

李世民背着手,说道:“朕会派虞世南持节,你一路随行,到了大明记得要好生探查,”

李罡淳点了点头,弯腰道:“臣遵旨,不过上次太上皇驾崩,大明只派了吏部侍郎,如今我们派虞尚书去,是不是有些不对等了?”

“无妨!”李世民笑道:“朕要给朱标这个面子。”

李罡淳缓缓走出太极殿,一阵风吹了过来,浑身一凉。他这才发觉,自己浑身都湿透了,刚才是实在是太紧张了。

陛下万一铁了心要逆天,大唐恐怕也将会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中,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人出来力挽狂澜了,就像这次大明的朱标一样。

在六朝其实不止是于谦这类大明官员觉得朱标比他爹洪武大帝更适合做现在的皇帝,这个想法几乎就是六朝共识。

朱标比朱元璋强在他的宽厚,一个宽字,就可以让很多人放下心来。

他甚至能放过朱棣的子孙,就因为他们是朱家的血脉。

其实朱棣在姚广孝的挑动下,虽然敢造侄子的反,但朱标在位的话,他是没有这个胆子的。

当然,朱标也不会跟自己的儿子朱允炆一样,冷血无情地对待各个藩王就是了。

李罡淳出去之后,李世民躺在龙榻上,脸色凝重。

在他身后就是一个地图,若是靠近了仔细看,上面是一副完整的六朝地图。

这幅图来自大汉的遗物,当年中原大地都是汉王朝的疆域,还没有分成六国。

李世民叹了口气,转身看向地图上大明的位置,眼神也越来越难看。

“朱标...不好对付啊。”

---

汴梁城外,正经湖畔。

微风习习,带来丝丝暖风,已经是盛夏时节,正经湖本该热闹非凡,但是最近大家都没心思玩了。

水球大赛停办了两届,就连正经门里,最隆重的灵宠大赛都延后了。

正经门弟子,都面色严肃,等待着他们掌教回归。以前时候掌教也是天天往外跑,那时候门中弟子都没怎么当回事,毕竟正经门平日里也是黄信长老在打理。以前还有个杨志杨长老,最近听说他和宋江去吐蕃了,黄信一个人也处理的不错。

不过这一次不同,近来汴梁屡屡发生怪事,闹得人心惶惶,坊间谣言四起,说是因为女皇在位,有违天和。

这种说法颇有市场,不少人是真心相信,他们虽然也知道女皇对他们有恩,但是内心中却有些怨意。

这就是人性...

好在掌教回来了,只要他在汴梁,大家就有了主心骨。有些人就是这样,平日里你看他嘻嘻哈哈,可能吊儿郎当的没什么正行。

但是真遇到事之后,只要他在场,你就非常安心。对于正经门的弟子们来说,掌教李渔就是这样的人。不管是什么破事,只要掌教在,带领着大家,众人就不会害怕。

这一次的谣言是针对女皇的,本来和正经门关系不大,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女皇陛下和正经门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绑定了的关系。

谁都知道,女皇陛下天天没事就来正经门,新弟子在门中乱逛,大概率就能看到女皇陛下和她的小跟班、那个美的不像话的小萝莉薛宝琴。

在一众弟子的眺望中,李渔带着一群人落了下来,他随手打了个招呼,算是和众人示意过了。前来迎接的,除了弟子就是长老,貂蝉、二乔、琼英、武顺一个也没来。

看来大家都知道有大事发生了,李渔肯定要忙一阵子了。

落地之后,李渔直接带着几个长老,来到三圣殿外的院子里。小金莲左右看了看,偷偷跟了上来,好在李渔也没有驱赶她。

她默默跟在李渔身后,跟个小挂件一样,也不靠的太近,等李渔坐下之后,她也找了个蒲团坐下。只要是能看到李渔,她就十分满足,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她都不想和李渔分开。

三圣殿,一般是不让人进来的,除非是有大事时候,在这里想祭拜一下。

这地方以前是大相国寺的大雄宝殿,是整个正经门的腹心位置。院子里也有李渔的雕像,和盘古、九天玄女娘娘并列,他们三个就是正经门的三圣。

李渔在树下找了个蒲团,坐下之后招呼众长老也落座。

黄信急吼吼地说道:“掌教...最近这段时间...”

李渔挥手打断了他,说道:“我都知道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三天前吧。”

李渔心中暗道,那正是朱标浑身冒光,开挂大杀四方的时候。

“陛下呢?她情绪如何?”

“陛下来过一次,完全没有感觉到她...跟平时有什么不同,吃得香睡得好,听说还嘻嘻哈哈,后来就走了,不过据说宫中也很乱,时常闹鬼不说,还有人捉住了个怪兽,好在有帝师刘伯温在。”

刘伯温名头不小,在六朝也是个风云人物,他坐镇宫中这些人都放心一些。其实刘伯温在大明开国集团中,不算是顶部的人物,或许正是因此,他才能活到现在。

大明最勇武的常遇春,早早就死了,徐达、汤河、蓝玉等人,也都很早就去世了。刘伯温却一直活到了现在,而且看他那副样子,在活个百八十年毫无问题。

以至于李渔都一度怀疑,他是真的守着那个石人想要参破,还是随便找了个石人来躲避天道报复了。

李渔啐道:“还多亏了他呢?我看这些怪事八成和他带来那个石人有关,这厮奸猾无比,倒是懂得什么叫祸水西引。”

“什么石人?”黄信好奇地问道。

李渔摇了摇头,说道:“是个古怪的东西,把刘伯温吓得几十年没敢出门,辞官归隐看了它三十年。”

李渔自己说完,也觉得有些毛毛的,那玩意当初第一眼看到他就觉得邪门。

吕玲绮在一旁,皱眉问道:“会不会是什么诅咒。”

李渔撇嘴道:“是的话就好了...就怕比这个还棘手。我去宫里走一趟,你们好生安抚弟子情绪,让他们没事多组织人手去城中转转,特殊时候要学会安抚人心!”

吕玲绮说道:“若是诅咒的话,就该先去南疆寻找巫师来解除。”

还巫师呢?李渔没好气地说道:“巫神殿和我有大仇,我还没到那呢,估计就会被南疆那些疯子巫蛊师给炼化了。”

经过大宋和大明两次政变,李渔明白一个道理,世上不论多么大的组织,上到一个国家下到一个普通家庭,就怕人心涣散了。

人心不齐,再大的家底也不牢靠,会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你要是平稳下滑就算了,就怕是螺旋坠地,朱元璋虽然为了朱标把大明折腾的不轻,但是他留下的基业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这又不是决定胜负最重要的因素,人心才是。六朝中最团结,心中最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的,就是西蜀。上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都想杀到长安,还都长安,重振大汉荣光。

宋明虽大,真的打起来,未必是蜀国对手,就是这个道理。西蜀的兵马、武将、谋士,都不是他们能比的。毕竟其他五国,很多都是为了防御才招兵买马,而蜀国的兵马,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奔着统一六朝去的。

黄信拦住他,等到人都走了,才小声说道:“掌教,还有这个。”

李渔接过来一看,黄信递上的是一个竹筒,他顿时明白这是时迁送来的密信。

时迁的身份很特殊,必须保护他,一点破绽也不能漏,所以黄信才这么谨慎。

李渔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把竹筒收到袖子里,起身迈步就外走,要去皇宫见一见刘伯温。

小金莲也默默跟上,李渔觉察到了没有说什么,她很久没回来了,去宫里安慰一下福金也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