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太子 > 第九十一章 大宋皇朝

大宋第一太子 第九十一章 大宋皇朝

作者:九天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6:29 来源:笔趣阁

read336();

他们现在也许不知道,就是他们所谓的这个宋,在不久的将来,威震四方,他们这些讨论过帝国国号的人,也是被历史铭记。

公元九百六十年正月初五,庚申年乙巳,赵匡胤当黄袍加身的第二天,赵匡胤颁下诏书,发下诏书,改国号为宋,年号建隆。

接着赵匡胤就在有关官员的引导下,举行拜天大典,祭拜天地,以此来上上天昭示他是真命天子。

有关的人员早就负责建造好了一个大大的祭台,上面还有一股铜铸的大殿,就和司母戊鼎是一样的,里面燃烧着火焰,祭台的上面摆满了各种贡品,其中猪牛羊三牲摆在了最前面,上面牌位是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也就是玉皇大帝。

赵匡胤一身龙袍,缓缓而来,手中持三炷香:

“儿臣赵匡胤诚心叩拜上天,日月苍穹,臣赵匡胤顺应天命继承大统,今日特告上天,改国号为宋,年号建隆,臣有生之年必定顺天应民,扫平乱世,恢复盛唐的气象。”

说完赵匡胤叩拜起来,下面的文武百官则是距离他很远,根本就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这是天子和上天的对话,怎么会让你们知道。

这时候赵匡胤挥一挥手,赵旭急忙走了过来,他的手里托着一个托盘,上面有一块黄布包,还有一个金制造的器皿,大家都是明白这里面是什么。

大家心里更清楚,赵旭一定是未来的太子了按理说天子祭天都是自己一个人,没有想到这个新皇帝,把自己的儿子也叫了上去,这不是表明,他以后的皇位要他来继承,还是在上天的面前昭示,也就是说以后无论赵匡胤再有几个儿子都不会动摇他的地位。

赵匡胤从上面讲黄色的布包打开,里面是谷子,而黄金碗里面则是一堆土,借此代表着社稷江山。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现在这些东西就是代表着社稷,代表着新的皇帝掌管着社稷江山,赵匡胤将谷子放进土里,散在自己的面前,进而再次叩拜:

“臣赵匡胤再次叩拜上天祈求上苍让下届风调雨顺,黎民安居乐业。”

“父皇,现在该考虑一下如恶化处理这些旧臣了,这可是关系着政权稳不稳的问题。”在几天大典结束以后,赵旭和赵匡胤在一处幽静的所在商议着下一步的行动,除了他们父子两人其他的人并没有在场。

赵匡胤站起来,眉头奏皱着缓缓的说道:“我正准备派使者到各个藩镇和朱果出访,让这些势力如何接受我大宋是一个难题呀?”

确实,凭什么让人家承认你,你多了人家孤儿寡母的权力,我为什么要承认你,说不定我要讨伐你还能站在大义的这一方面呢?

“是呀,稍微处理不好,天下就会再次出现大乱,到时候世宗和父皇先前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柴荣在世的时候,赵匡胤等一众将领,南征北讨,终于打下一个稳定强大的后周,也是一个势力最强的国家,如果一旦这个国家乱起来,一切就都完了。

“是呀,这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事情,我和赵普他们商议过,还是暂时留用旧臣,不仅要留用还有给他们加官进爵,你看怎么样?”

赵匡胤手放在背后,望着远方,询问性的问道。这些问题在他没有正式登基的时候就想过,也是和赵普他们商议过。

“恩恩,父皇这样做还是十分正确的,眼下各地的府县和各地的节度使都是在持观望态度,一旦处理不还真的就真的麻烦了,留用和重用朝中旧臣,就是在向世人昭示我大宋继承了后周,继承了世宗一统一天下为己任,所有额官员都是原来的人,这样大家都放心了。”

赵旭说的很对,皇帝换了,现在是人心惶惶,但是如果是皇帝换了,那些个大臣换了的话,大家就有可能放下心来,毕竟各自都是很熟悉了,也很好办事,这样的话,大家对新朝的抵触情绪就会少一点。

“恩恩,这也是我说考虑的,现在我们虽然取代了大周,但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掌握的权力还不够充分,现在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都是掣肘,只能一步步的来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又到了早朝的日子,这是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次早朝,所以大臣们都是很规矩,也不由得他们不规矩,现在朝廷的一切都没有明了,大家能不小心吗?

“众卿平身。”赵匡胤端坐在龙椅上,派头十足,他的左边是儿子赵旭,虽然没有被封为太子,但是大家心里都是很明白,太子除了他还有谁。

“朕承继天命,既然已经登记,自当汲取前代的教训,做一个开国的明君,所以朕是不会诛杀旧主罢黜旧臣的。”

“朕可以当着众臣,立下祖宗家法,凡以后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赵匡胤说完大家朝堂上的众人,就开始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自古以来有那个皇帝这样做过,有罪不得加刑,就是说柴氏子孙除非是谋反大罪,否则还就是终生免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个皇帝的胸襟。

看着朝堂上乱哄哄的,站在赵匡胤身边的赵旭,向前走了一步:

“肃静,朝堂之上注意君臣礼仪。”以前赵旭是十分的反感这种礼仪的不过现在他也发现这种礼节还是必需的,不然整个朝堂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呢?

“皇上还有许多的事情没有吩咐,看看你们是什么样子。”

大臣们这时候才注意到这里是朝堂不是菜市场,上面的是皇帝,不是买菜的小贩,个个都立刻噤声。

“旭儿没下面的的由你宣布吧!”赵匡胤看看下面的人,眉头一皱,对着自己的儿子说道。

“是,父皇。皇上的意思不仅旧主要厚待就连周朝的宗庙祭祀也是不能停下,派遣前周朝的宗室,每年祭祀周朝的宗庙,使其向后香火不断,另外皇上还要重用原来的周朝臣子。”

说道这里赵匡胤向身边的太监张德钧,吩咐道:“张德钧宣旨。”张德均可谓是三朝“元老”了,时候过世宗,周恭帝,现在又跟着赵匡胤混了。

他向他的新主子行了一礼,缓缓展开一卷圣旨,清了清他那公鸭嗓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新近登基,所有周廷官员全部录用,兹任命后周宰相范质为守司徒、兼侍中;

王溥,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仁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吴廷祚同中书门下二品,其余官员由吏部安排钦此。”

被授予职位的这些官员都是十分感激,都是跪在地上谢恩,其中以范质为代表:

“皇上如此的气度恢弘,臣等感激不尽,吾皇万岁万万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明朝以后正式流行开来的,没有想到在这里流行起来了,这还不是赵旭受到了后世的电视剧的毒害,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昨晚一不小心说出口了,赵匡胤他们一听觉得就十分不错,于是就出现了这里。

守司空,在官职前面加一个守字就是说明他不够资格担任司空的职务,只是临时授予他的,就是这样被临时授予大家还是很高兴,新朝廷不仅不罢黜自己的等人,还给自己提升官职,自己等人能不高兴。

“众卿还有什么事情吗?”赵匡胤见到自己的一纸诏书就把大家给收买了,也很是高兴。

“启禀陛下,老臣有事要奏。”这次是王溥走了出来,老家伙还满脸的激动,可能是被赵匡胤的宽容给感动的。

赵匡胤低头一看原来是老王溥:“王卿有什么事呢?”在赵匡胤的印象中,这个王溥是个小心翼翼的,锱铢必较,管理财物的好手。

“陛下,臣想奏的是,既然我们大宋已经建立了,那么就应该派出使臣晓谕地方,新朝建立,让他们服从中央,同时陛下应该建立祖宗宗祠奠定新的根基。”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

大臣们都是赞同有的人还在懊恼怎么就没有率先提出来这个建议,这是每一个开国皇帝必须做的呀,无论谁做皇帝都会赞同的。

新朝想要收复地方,必须要派使者到地方去宣旨,这是必备的程序,谁当了皇帝都是应该追封自己的祖宗,这是孝道的本分。

果然赵匡胤一听,这正是他想做的,于是下令让范质王浦等人去办这件事情,至于太庙则有赵匡义去负责。

很快各地去宣旨使者大部分都回来了,基本上都是好消息,都愿意服从新的中,央政府,因为他们听说所有的官员基本上就没有动,和原来一样,也就是换个国号而已,至此大宋算是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