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太子 > 第九十章 国号大宋

大宋第一太子 第九十章 国号大宋

作者:九天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4:10 来源:笔趣阁

read336();

烝民,就是平民百姓,天下的众生,庶民,是春秋战国时代及之前历代对“百姓”的称谓,指的就是所有的人。

上天既然省下所有的民众,就一定要有官员来管理他们,不然这个世界岂不是乱了套了吗?

二帝,就是尧和舜,他们公天下的代表,都是因为禅让才成为的天下的共主,,都是得益于禅让制。

三王,指禹、汤和文王,他们都是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承继的天命。才统一的天下。

其极一也,主要说的是他们的最高的准备则是一模一样的,殊途同归!

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这是用小皇帝的口吻说出来的。

小皇帝自称渺小的小子,其实到了这个份上皇帝什么身份也没有了。家中遭遇不幸。人心也都跑到赵匡胤那边了,这就是上天的安排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呀!

赵匡胤这个人呀本身就是不凡,拥有不凡的韬略,文成武就没有人能够能比得上。

他辅佐我的太祖郭威这是上天的旨意,等到他帮助世宗的时候,已经是掌握这大权了。天下的人都是有感于他的恩德。

现在我顺应天意,利于万民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了赵匡胤,我呀可以放下这一副重担了。

不得不说这个陶谷的文采是十分不错的,一篇禅位诏书在他的手里居然有话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这样赵匡胤的在不当皇帝那就是天理不容了。

此时赵匡胤已经换上了皇帝的九龙泡黄袍,象征着他是九五至尊的的服饰。

接着宣徽使引赵匡胤坐上龙墀向着北面拜受了然后被宰相扶掖着升殿,先是东向,回到南向,即皇帝位。

礼成大家都是三跪九叩的山呼万岁,本来赵匡胤还想按照古礼,准备来个三请三辞的,也就是大臣们上表请赵匡胤登基,赵匡胤不答应,群臣再次劝谏,如此往返三次,接着皇帝才勉为其难的答应。

可是被赵旭给拒绝了,这不是瞎折腾吗,既然已经成了事实,还讲究那么多干啥,那都是虚的,浪费时间,还不如一鼓作气,直接坐上龙椅。

赵匡胤做了皇帝以后,第一件事不大封功臣,也不是更改国建元,因为现在已经是夜晚了,改元建国不吉利。

事实上的第一件事,是奉周主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到西京,奉养同时他们的一切的待遇都是维持原样,只不过他们不能住在汴京了。

大臣们松了一口气,毕竟柴荣对他们还是不错的,现在他们保不住柴荣的遗孀,他们有投降了别人,大家想想就脸红了,以后时候还怎么有脸去见柴荣呢?

现在听说新皇帝不但不杀旧朝的皇帝,反而让他们享受原来的待遇,这是亘古没有的,看来这个赵匡胤还是不错的,大家都是很放心的。

安置完柴荣的儿子和老婆之后,已经很晚了,赵匡胤宣布退朝,一众大臣都陆续回家了,赵匡胤一家子人当然是在皇宫住了下来,现在这是是他们的家了,再说赵府也已经化为灰烬了。

“爹,明日就是改元建国的时候了,您想好国名叫什么了吗?赵旭还是不习惯叫他父皇。他也只是在众人面前叫他父皇,私下的还是叫他爹,这样显得比较亲近。”

赵匡胤并不太在意这些个称呼,于是也是任由自己的儿子这样称呼自己:

“旭儿,既然你这样问了,你有什么想法吗?”不知道是赵匡胤真的没有准备还是有意的考考自己的儿子。

“哈哈老爹你这是想考考我我吧,那么我就说一说我的想法吧,但是如果不合您的心意,千万别揍我就行了,嘿嘿。”

“就你小子贼,说说说看吧!”赵匡胤还是在家里一样,并没有摆什么架子。

国号,顾名思义即国家称号,中国古代国号就是一个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这对一个国家是十分的重要的,不然一个国家显得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根据赵旭脑海里面的回忆,这个国号的由来还真是十分的复杂,并不是胡乱取得有一定的讲究的,细致起来可以分为好几类的

根据皇帝自己发迹地的某种特产确定自己的国号。这个最为明显的就是,现在中原王朝的宿敌契丹。

契丹也被称为大辽,辽在汉语中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在契丹语却是精炼钢铁的意思。

因耶律阿保机的发迹地产正是盛产这种精炼的钢铁,所以即用辽为国号,同时这些钢铁也给大辽带来优良的兵器。

开国皇帝当时所封爵名来确定国名定国号。

王朝的开国皇帝有的可能生前就是他所取代国家的皇帝封的一个爵位,后来他当上了皇帝就用她以前的爵位来命名国号。

比西汉,楚霸王项羽曾经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史称西汉。三国时期的曹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后来晋为“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更为著名的还有唐朝,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李虎,曾经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也是因为这个爵位。

三、以建立者的姓氏为国号。这个最典型的即使南北朝时候的陈朝,开国皇帝为陈霸先,取得政权之后,就用自己的姓氏为国号。

四、以发迹地名定国号。如夏朝,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此称其政权为“夏”。

“夏”地名,在今河南阳翟一带。商朝,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周朝,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秦朝,秦祖先封邑于秦(今天水陇西一带),随后以此为国号。嬴政统一六国后,仍以旧号命国。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就称“蜀”。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理位置在东,也称“东吴”。

赵旭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赵匡胤也是听了个大概,但是他也知道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怎知道这么详细:

“你小子不要给我说这些,你就说说你心里的想法吧。”赵旭忘记了自己的找个老爹的不通多少文墨,想一想他写的哪一首半的诗歌。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上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

虽然很有魄力,极其的彰显他的英雄气概,但是从文学的角度这就是用五代的口语说出来的,更说明赵匡胤并不精通文墨。

赵旭无奈的摇摇头:“爹,我这是这样想的,您既然是归德军节度使,那么我的意思新的国家就叫宋,可好?”

赵旭试探性的问自己的老爹,他也不确定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历史会不会再来一次大的改变。

归德军节的驻地就是在宋州,所以新的国号叫作宋也是有来历的不是个黑户。

这也很符合历史上定国号的一些例子,就是以地名定国名,总不能叫赵国吧,所以这个宋还是十分的不错的。

其实在赵旭说的前面,赵普他们已经给出了几个国号,但是赵匡胤十分的不满意,但是仓促之间也不能想到更好的,现在赵旭说的有理有据的,还是不错的。

“张德钧,去派人去请匡义、赵普和苗训过来,说朕有十分重要的事情商议,快去。”

赵匡胤也是对这个宋是相当的满意的,不过他还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这不很快赵匡义和赵普、苗训就来到,三人来到这里首先是给赵匡胤行起了君臣大礼。

“起来吧,不必多礼,来匡义、赵普苗先生过来坐。”赵匡胤热情的招呼他们。赵旭也是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尽管赵匡胤对他们的热情不减,可是他们三人却是没有彻底的放开,反而显得有点拘谨,这让赵匡胤很是不好受,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孤家寡人吗?

不过赵匡胤很快就恢复了过来,等到他们都坐下之后,我这么晚了叫你们来是为了国号一事的,刚才旭儿对我说了一个国号,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让大家讨论一下怎么样。

老爹还是没有彻底的完成从大臣到皇帝的转变,不知不觉的用起了我这个称呼,说起称呼最搞笑的还是朱元璋。

他总是喜欢说咱,这个咱是个地方的方言,也就是我的意思,这个朱元璋耽搁了皇帝之后还是沿用这个称呼,于是他下旨,让天下的人知道,只要他朱元璋说咱,就是皇帝自称朕的意思。

赵匡胤将赵旭的意见说了出来,还有赵旭自己说的那一番话,大家也是觉得宋这个国号是十分不错的,大家也都是很满意这个称呼,决定以大宋为国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