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太子 > 第十三章 父子升官

大宋第一太子 第十三章 父子升官

作者:九天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4:10 来源:笔趣阁

read336();

柴荣皇驾回京,一路上浩浩荡荡的,路上也不进行回避封路,许多百姓都是可以一睹天颜。

很多百姓自发的自带酒食来犒劳这些得胜回来士兵,当然柴荣期间更是进入百姓家和百姓一起用餐。

没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他是个普通的庄稼汉,一时间柴荣的亲民形象深入百姓心中,威望也是极大的提高。

其实最震惊的是宰相冯道,他没有想到皇帝这么快就打败了北汉,凯旋回朝了。

这让他的计划落空了,难道柴荣真的是天命所归?

身为宰相他还是吩咐下去,准备一下让迎接陛下入城,在大梁城的北门迅速布置迎接的一切。

军民一起迎接世宗柴荣入城,整个场景可以算得上是,五代以来最大的欢迎仪式了,柴荣的虚荣心极大的得到了满足。

在宫中柴荣上朝,大赏有功之臣;

内侍官张德均手拿圣旨缓缓念道:

“圣旨下百官跪。”

随着张德均一声呼喊,百官全部跪在了地上。

张德均手持一个黄绢,缓缓的展开:

““显德元年,朕克承大统,然北汉却与我国丧期间大兵压境,夺我疆土,杀我士卒,朕无奈起兵伐之,全赖将士用命,高平大败北汉,先对我功之臣予以封赏。”

“殿前都检点张永德,身先士卒,加封检校太保,原河阳节度使刘词为河东行营副都部署,徙镇永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加兼侍中,侍卫马军都虞侯李重进以功领忠武军节度……。”

一个个的封赏下去,受封的人都是喜笑颜开。

“原东西班行首,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兼行营步军都指挥使赵匡胤,改任殿前都虞侯,殿前都指挥副史,领严州刺史,授散官归德将军。”

赵旭暗暗的想:“老爹还是进入了殿前司,并且这次还多了个殿前都指挥副史,散官没有实际意义,都是武官。但是兖州刺史就值得玩味了,是文官,这代表他也可以出将入相。”

“原营副指挥,力斩张元徽,杀敌无数,特封殿前副都虞候,授从四品宣威将军,其余留守的各级官员和高平的各级士兵具有封赏,钦此。”

其实在赏罚的问题上柴荣也是有过犹豫的,不过在张永德一番劝解之后柴荣才下决心用赵匡胤。当日

张永德见柴荣对处罚的事情犹豫不决,于是跟在柴荣的身旁,等待机会想柴荣谏言,到了半夜还不肯离去。

柴荣也是很奇怪这个妹夫难道有什么事情,于是便开口询问,才知道他是为了樊、何将领的事情来的。

柴荣就问他的意见,张永德毫不避讳的说:“爱能等将领,平素无大功,全部靠陛下的恩宠才得以身居高位。

可是他们望敌先逃、置国法军法与何地。臣知道陛下想要统一天下,如果没有严厉的军法,有志之士还会来我朝吗?那些士兵还会为我朝效力吗?“

柴荣闻永德之言,大笑,称赞张永德是忠诚之士。

下令逮捕樊爱能、何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余人,责之曰:‘汝曹皆累朝宿将,非不能战,今望风奔遁者,无他,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

悉斩之。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故息之政矣。”

圣旨念完,大家都愣住了,尼玛感情这是招式父子的封赏会呀,他们父子被封为正副都虞候,一跃都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

赵匡胤升任都虞候大家还能接受,撇开柴荣的拜把子兄弟这层关系不提,赵匡胤本身也是能力出众,再说这次也是活捉了北汉的重臣,升个都虞候很正常,大家能够接受。

他的儿子赵旭,只是个不入流的都头和营副指挥,这一下子成为副都虞候,大家脑子还真有些转不过弯来。

张德均看着大家都是愣在哪里,出言提醒道:“众位大人还不谢恩?”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齐呼吾皇万岁。张永德也是没有想到,皇帝会封赵旭做个副都虞侯爷。

“陛下,臣有话要说。”立刻赵匡胤跳出来,向柴荣奏道。

柴荣一向对这个义弟还是比较看重的:“匡胤,你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谢陛下的恩典,但是我始终觉得,旭儿不适合担任这么高的位置,他的年纪……”

这时候就连赵旭都快要占了出来,老爹都开口了他能无动于衷吗?

“陛下……”

他们都还没有说完柴荣就阻止了他们:“好了,你们是不是都是这样想的,赵旭年纪小,不适合担任副都虞候,你们是不是以为朕糊涂了?”

百官都口称不敢。

“朕用人的标准,是不依亲疏,也不依年龄为标准,靠的是功劳,赵旭年纪虽小,但是高平之战中,他一人力斩张元徽,使我大军得以顺利取胜,这是首功,谁要有这样的功劳,朕一样赏他,不必再议了,望卿等以后戮力王事。”

柴荣仪的一番话,无疑就是告诉大家,只要你有功我一定赏赐,无论你的年纪大小。

赵氏父子又是一番谢恩。赵旭内心也会死相当的激动,没想到一下子就成了高级军官了。

当然赏功罚过是千古的定理,柴荣下旨,由于樊爱能、何徽,崔亚强,韩双业等七十余名将校,临阵脱逃,导致东路军全军覆没,以上诸人立斩不赦。

随后退朝,随着柴荣的离开,大家都纷纷过来祝贺赵氏父子,任谁都看的出来,赵氏父子是一定会平步青云,不能雪中送炭,那就锦上添花吧。

赵府。

全府上下都是喜气洋洋的,就像是过年一样,赵弘殷因伤在家修养,不过现在的他那里有一丝的病态。

长子(赵匡胤其实是第二个儿子,但是他的长子早夭)和长孙这次在高平之战中立盖世的奇功,因公擢升正副都虞侯,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

一家人都是高高兴兴的,杜老太太时不时的抚摸着赵旭的头,满是溺爱,母亲贺氏也是相当的高兴,唯一的孩子有出息,母亲怎么能不高兴。

“匡胤,旭儿你们这次真的是为我赵家争光了,来老夫敬你们一杯。”赵弘殷笑得是合不拢嘴。

赵旭父子慌忙的举起举杯,一饮而尽。

这边赵匡义也是高兴的敬了他们父子几杯。原本滴酒不沾的杜夫人和贺氏也是高兴的喝了满满一杯。

家宴快要结束的时候杜老太太却说话了:

“老爷,匡胤你们都在,我有件事情要给你们说,趁着今天这个高兴的日子,我觉得是不是该说一说旭儿的婚事了。”

“噗”

赵旭几乎将嘴里的汤都吐出来了,什么我的婚事,我才多大,就要说我的婚事,太扯了吧。

“爷爷,爹,你看这个是不是缓一缓,我才十三岁,那个,这个婚事……”

“什么还早,你爹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娘已经进门了,你怎么还说缓一缓,我看不能缓了。”杜老太太不愿意了,看来是想包重孙子了。

赵弘殷也是点了点头:

“是呀,旭儿也不小了,这次又立了大功,我看可以成婚了,再说当年我当年和尚质兄已经商议好了要结成儿女亲家,可惜当时我们都没有女儿,儿子早都已经成亲,就商议在孙子辈里完成。”

“后来尚质兄的长子高怀德娶妻生了个女儿,而旭儿那时候也刚好降生,于是那时候我们就给他们两个定下了娃娃亲,想来现在她也该出落成大姑娘了。”

赵弘殷满脸的怀念,他口中的尚质兄就是名将高行周,后世的时候看一本演义说是高行周死在赵匡胤手中,最出名的是赵弘殷向高行周借头。

赵旭依然记得那时候看的赵弘殷写给高行周的一封借头信。

行周贤弟台鉴:

临表唏嘘,悲怆不胜。你我旧朝之元勋,新皇之贰臣,此生格局已定,只有听天由命;

而子女何辜,受此茶毒:犬儿匡胤征讨之行,岂是本意,实为驱使,盖欲假贤弟之手以诛愚之见之后,而逼你我狭路相伙也!

世情衅险,命多乖舛,刀剑斧铖、引颈受之而无憾;而祸延子孙,心实不甘。故敢冒斗胆,愿借仁兄项上之首与匡胤,以败彼奸。攻首?罪乎?青史可鉴,异日愚兄当于泉下跪谢于贤弟尊前!”

赵弘殷泪垂顿首。

就是因为这个封信,高行周心甘情愿的将自杀在赵匡胤面前,后来赵匡胤做了天子,高行周的儿子高怀德做了大将军,可能是对高家的补偿吧。

赵弘殷此时想起高行周似乎心情不佳。赵匡胤连忙开口道:

“爹,我也答应了高伯父要好好的对待怀德兄弟两个,现在的怀德兄弟已经因为此次的战功升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我看就趁着这个机会让他和桂英成婚吧!”

“老爷我看匡胤说的对,匡胤明天你领着旭儿去拜见高怀德,把他们两个的婚事办一下吧?”杜老妇人急促的说道。

赵弘殷父子都是点点头,剩下赵旭在哪里做无声的抗议,不过没有人理他。

赵旭是欲哭无泪:“我居然有未婚妻,怎么没有印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