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金陵异闻录 > 第278章 唐朝的狸猫换太子?

金陵异闻录 第278章 唐朝的狸猫换太子?

作者:九郎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6:31 来源:笔趣阁

至于金陵变成妖城以后会怎么样?不知道。

爷爷没见过,南衙也没见过。只是传说当中,很久很久以前,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当时发生了什么,知道的人基本上已经不在了。后人只是根据猜测,说当年人界黄沙遍野、终日不见太阳,万物生灵十有**全部灭绝。

南衙说,传说毕竟是传说,真实情况到底怎么样没人知道。

既然我们没有能力修复妖界和人界的通道,那就做好应对的准备。按照南衙的想法,妖界和人界碰撞之后,并不会产生灭绝,而是会诞生新的世界。

这就像历史上汉族一次又一次被其他民族侵略占领,自己又再重新占领回去。长久以来,并没有导致哪个民族灭绝,反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我还是比较认同南衙这种说法的,就是觉得妖界和人界的融合并不会很容易。

到洛阳之前,我们来到西安府,就是以前的长安。朱元璋后来重新修筑了城墙,把长安改成西安府。

据说当时朱元璋是想要定都长安的,他还派太子朱标去巡视,心里面老琢磨着迁都。只可惜后来朱标死了,朱元璋也无心迁都。

还有另一种说法,不过也是民间传闻。当时朱元璋派人修筑中都,就是他的老家凤阳。凤阳这个地方以前是没有建过都城的,比较破。修建都城的材料也要从很远的地方拉过去。

因此工程量比较巨大,劳民伤财,修建中都的匠人们苦不堪言。

可朱元璋不管啊,他只想着你们给我好好修建中都。到了洪武八年,朱元璋再次去视察,发现了一件事。

那就是修建中都的匠人们在城墙之上用了厌镇法。

这个厌镇法,大有来头。起源于巫术,有点儿像做一个小娃娃,在小娃娃身上扎针施下诅咒。大概意思差不多。

匠人们就通过厌镇法诅咒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以后,下令杀了修建中都的所有匠人。

大批量杀匠人的做法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一般出现在皇陵修建好以后。有人就给朱元璋说,中都已经血腥之气,如果要迁都中都,对我大明的运势有损害。

朱元璋这才放弃了修建中都的计划。

朱元璋这个人心狠手辣,我觉得他不会轻易的被这些巫术给吓到,停止修建中都一定有别的原因。

但是厌镇法这个东西,属于很高明的道术,一般人学不会。

更有人传言,朱标的死源头就在于厌镇法。朱标一死,朱允炆继位,然后朱棣又篡位。朱棣刚死没多久,大明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

说起来到也算是运势不佳吧。

我跟南衙说这事的时候,南衙说厌镇法别说一般人了,有点儿道行的人都不一定能够学会,如果传言是真,当年定是有高手特别恨朱元璋。

进入长安,南衙就去找了当地的知府。知府大人像孙子一样,鞍前马后,客客气气的招待我们。

这倒不是南衙厉害,而是锦衣卫厉害,朝廷官员见到锦衣卫一个个闻风丧胆的。

当然,南衙也很厉害了,好像哪个地方的官员都认识他。

本来知府让我们去住前朝的宫殿,现在这些宫殿都改成朝廷官员办公的地方。不过爷爷说他带着师叔去住就行,让我们住酒楼。

估计爷爷也是怕麻烦,毕竟就是宫殿的怨气特别重。尤其是这种很久都没有人住过的宫殿。大明的官员也并非全部将那些唐朝遗留的宫殿占用,仅仅占用了一小部分而已。

长安虽然没有金陵繁华,不过跟毒虫镇相比,热闹的多。大晚上各种市集张灯结彩,人头攒动,街道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我、南衙、牛猛,我们三个闲来无事,就出来逛大街。

路上走过一个姑娘,牛猛瞅着人家使劲看,丝毫不觉得害臊。还被一个姑娘发现了,姑娘剜了他一眼,骂道:“不要脸。”

牛猛哈哈大笑,说道:“南衙哥,九哥,这长安的姑娘们长的还挺俊的。”

南衙摇摇头回道:“这你就不懂了吧?长安的姑娘只能说中规中矩,这大江南北的姑娘嘛,各有千秋。江南的姑娘柔,京城的姑娘倔,西域的姑娘风情万种,东北的姑娘豪放,沿海的姑娘浪。

还有什么东瀛女、吐蕃女、满清女、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唯独啊,这洛阳的姑娘,兼百家之长,秀外慧中,清新脱俗。可甜、可咸、可酥、可软、可妖、可媚、可……

算了,给你们说了你们也不懂,两个生瓜蛋子。”

南衙说这话的神情,那叫一个回味无穷,就好像他说的那些姑娘他全都睡过一样。活脱脱一副老污龟的模样。简直了。

牛猛面露疑惑,“南衙哥,这什么柔、倔、豪放、秀外慧中什么的我都理解,这甜咸是怎么一回事?姑娘还分甜咸的?”

南衙白了牛猛一眼,“想知道啊?自己没事儿找天桥说书先生要几本压箱底的书。”

牛猛挠挠头,“天桥说书的能有啥压箱底的书?”

说话间,我们刚好走到天桥边,巧就巧在这天桥旁边刚好有一个说书先生,此时说书先生旁边正围着一群人听他说书。

只见说书先生把惊堂木一拍,说道:“有道是,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首。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无非龙争虎斗。

今天咱们就来说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话说唐朝玄宗年间……”

这个故事我听过,不仅仅是,我估计牛猛都听过。老百姓都传烂了。说的就是宋真宗时期,刘妃和内监郭槐合谋,用一只被扒了皮的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的,之后李宸妃被真宗赐死,小太监于心不忍,私放李宸妃。李宸妃逃到陈州,终日靠乞讨为生。

宋真宗死了以后,仁宗即位,包拯包青天包大人奉旨前往陈州办案,在路上碰见了李宸妃,包拯查明真想,迎李宸妃还朝,故事迎来圆满结局。

这故事一听就是瞎编的,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我要是再多听几遍,都快倒背如流了。就连金陵的孩童没事儿就唱,“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这个说书先生只是改了朝代,将宋朝改到唐朝,其实都一样,反正都是编的。

我们三个听了会儿,都觉得没意思,毕竟都听过好几遍了,刚准备走。

说书先生接下来讲的故事跟我们之前听的不太一样了。

他讲的竟然是杨贵妃的故事。大概意思是,李隆基这个人,以前很宠爱武惠妃,和武惠妃生下了寿王李瑁。

寿王李瑁是谁呢?杨贵妃的前任夫君,这就是唐朝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自己老爹娶了自己儿子的妃子。

武惠妃生下李瑁以后,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就设计陷害当朝太子,以及李隆基的其他三个儿子。

李隆基信以为真,当天就把自己的三个儿子给杀了。

说书先生说,这件事便是这唐朝狸猫换太子的起源。李隆基的三个儿子冤死,精魂不灭,在皇宫游荡,不肯投胎转世。

恰巧遇到一名懂道术的太医,这太医当晚为李隆基看完病之后,夜观天象,认为不久后大唐将腥风血雨,血流成河。

为了化解此劫,太医将李隆基三个儿子的精魂化为狸猫,养在宫中。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李瑁是武惠妃的儿子,而太子所化狸猫正是被武惠妃害死。

在李隆基娶杨贵妃之后,太医便开始了自己的布局。

一年之后,杨贵妃怀胎生子,竟然生下一只狸猫。李隆基又怒又怕,当着杨贵妃的面斩了狸猫。

猫血溅到杨贵妃身上,让杨贵妃得以成为妖妃。

此后迷惑李隆基一十六年,最终安禄山叛变,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死。

当然,我讲的可能没有那么跌宕起伏,远不如说书先生讲的好听。不过在杨贵妃成为妖妃之后,发生过一件让太医预料之外的事情。

当时李隆基虽然很宠杨贵妃,但是也有腻的时候。于是专门设置了一个职业,叫花鸟使。花鸟使的职责就是专门到民间找好看的姑娘,给李隆基充实后宫。

李隆基便偶尔宠幸这些新找来的后宫。

杨贵妃争风吃醋,一夜之间,设计害死了连同宫女在内的,九千九百九十九名女子。

整个长安怨气冲天,经出现了百鬼夜哭之景。

太医原本想化解怨气,却没想到杨贵妃造成了更大的怨气。得知自己无力回天,从此告老还乡,阴于人世。

躲在长安城内,慢慢地解决百鬼夜哭的惨状。

说书先生说完以后,引得满堂喝彩。

南衙微微皱起眉头,说道:“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个故事有漏洞?”

我点点头回道:“说书的嘛,瞎编的故事,图个乐,不至于尽善尽美。”

南衙摇头,说道:“狸猫换太子,太子呢?人是绝对不可能生下狸猫的,即便是人族和妖族香结合,生下来的也是人,不可能是狸猫。这个说书先生竟然没有提到生下来的那名婴儿去哪里了?”

牛猛在旁边劝解,“南衙哥,编个故事罢了,不用这么认真吧?”

南衙抬头看看天,问道:“长安城的天象有哪里不对劲?”

我连忙跟着抬头看去,发现确实有点儿不大对劲。月亮五星冲犯左,右执法星。微离于毕,虚心亢尾。

天象是个很神奇的事情,在每个地方观察天象是不一样的。当然除非是那种什么紫微星有变动这种大天象。一般的小天象在每个地方看起来,都不太一样。

目前长安城的天象看起来确实有点儿像百鬼夜哭所呈现的天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