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重生之八十年代 > 【第068章】特殊贷款

重生之八十年代 【第068章】特殊贷款

作者:灰色星晴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6:17 来源:笔趣阁

看秦唐的意思,这事儿自己说对了,秦志国差点没昏厥过去,这次两人一起来上海准备做点什么的时候,秦志国自己就带了自己最后的一万块钱,准备跟着秦唐一起投机倒耙,可是一万块钱对于野心已经膨胀起来的秦志国来说太少,又跟秦唐往那二十六万元现金当中借了一万块钱

秦志国准备拿着这两万块钱做自己的本金,跟着秦唐一起投机倒耙,而秦唐自己有十六万,跟包太农借了十万,又借给秦志国一万,也还有二十五万,本以为秦唐拿着那二十五万元天文数字般的现金进行投机倒耙也就够令人咂舌了,没想到他现在居然又跟包太农借钱,为了跟包太农借钱还不惜让包太农也来插上一脚,那么借钱的金额肯定是比十万元还要大,否则以小侄子跟包太农的关系,大可不必如此费周章。

一想到秦唐这种近乎于疯狂的行为,秦志国怎能不惊讶,怎能不昏倒,一个六岁多的孩子啊,拿着很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几十万跟玩儿一样,这简直太令人崩溃了。

“小宝又跟包老板借了多少钱?”秦志国怀着一颗紧张的心问道。

“跟他借什么钱,他哪还有钱,他的钱都在公司里压着呢,”秦唐轻描淡写的说道,“我是跟国家借的钱,跟政府借的钱,借了一百万。”

“什么?什么?什么?”秦志国跳了起来,一百万?跟国家借的?跟政府借的?这么多钱这这……这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贷款啊!”秦唐耸了耸肩道。

原来秦唐是让包太农找他在北京的那些关系帮了帮忙,往银行里搞了一百万元的贷款,而这一百万元的贷款,秦唐就准备拿来加上他那二十五万元的本金,大搞一次投机倒耙。

国库券交易开放以后的短线炒作,是秦唐早已经有了的想法,只是目标一直没有确定。

秦唐前世的这会儿才六岁,断然不可能接触过国库券交易开放后的这一波投机行为,他只知道前世时候牛人“杨百万”最先是以几万块钱进行买卖,后来觉得这一项投机行为大有利图才又东拼西凑借了十几万把炒作的规模扩大,所以一开始的时候秦唐只准备了自己的十六万元,又往包太农那里借了十万块。

二十多万的本金是秦唐根据前世“杨百万”的国库券买卖经验估计的数字,可是当他和秦志国实地考察,在好几个城市的银行踩点后才现,二十多万在老百姓眼里是天文数字,但在很多在改革开放这十年当中获利,并且成为“先富起来的人”的眼中,却也算不得什么。

也有许多人在国库券交易开放之前“非法”炒买的金额动辙就达到了几十万,所以在这国库券交易合法化以后,用一百多万两百多万,甚至更多的钱来进行合法的国库券交易对”安全的,不会存在秦唐之前所担心的金额过大导致触碰政策法规的问题,才下定主意要趁这个机会大捞一笔,如果有可能,他还想往银行里贷更多的钱。

而这一百万元的贷款,虽然动用了包太农在北京的关系,弄得过程有点曲折,但审批贷款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百万元现金很快就辗转到了包太农的手中。

对于银行贷款,秦唐深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也是试探性的出了个主意,让包太农帮他拿公司里属于他的那一部分股份去做抵押,而且这事儿能不能成,能贷多少秦唐心里却是一点底都没有,可谁知包太农得知秦唐想要贷款以后,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说这事儿不仅不难办,还简单至极,根本不需要动用玩具公司的股份,而且说实话,玩具公司的股份在这年头想要抵押给银行贷到款,难如登天。

原来包太农在密云展玩具事业的这几年,跟密云周边,甚至通县一些农业型乡镇企业和种殖、养殖、畜牧的纯农业经济个体私营户都很熟很熟,包太农在北京的关系网很好,一直以来帮过他们不少,而他们有什么好处也想着包太农,总之就是互助互利。

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国家就有专项资金拨出来用于鼓励和帮助农业个体经济私营者家致富,而这一笔专项资金,就用一种很灵活的方式交给了银行,再由银行把这一项帮助农民致富的专项贷款放到各地分行,成了一种每年都有,专门而且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国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帮助农业个体经济私营者展农业经济,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可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却问题多多,而最大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钱放在银行里,但是没有人来贷。

钱放在银行里,却没有人来贷,这当然令秦唐这个二十一世纪的“回来”人感到很不可思议,可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这年头,有利用贷款来助自己展这个意识的人太少,这个问题体现在农业经济方面,就更为突出,很多纯农业经济个体私营者,都属于农业小作坊,展的关键还是体现在劳动力上面,就个人而言,也是体现在勤快不勤快,干的活多不多,是起早贪黑的干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就造成“资金”这个东西在农业经济上面体现不出它的优越性,淡化了“资金”的作用。

换一方面来说,许多干起农业经济个体私营的业者,也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靠自己辛辛苦苦奋斗多年积攒下来的一点点小资本搞起来的,就算是当了个小老板,也是抱着本本份份搞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就很满足的展姿态。

让这一些人往银行里贷款,拿着的钱扩大规模,大搞生产,不是不想,但是怕啊,万一亏了可怎么办?欠了银行,欠了国家,国家能饶你?而且贷来的钱,每天还要把利息白白交给银行,这种事情谁愿意干。

该吃多少就吃多少,该得多少就得多少,不是你的强求也强求不来,不仅很多农业经济个体私营业者抱着这种心态,就连许多有心摆脱贫困这顶帽子,想搞个农业小作坊来改变生活现状的农民兄弟,也是大多把用贷款来创业这个问题摆在思想层面,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去实施。

所以这一笔国家专项的助农贷款,本来是一项好事儿,下放到各地的银行,就变成了一项很难以完成的任务,不少银行的行长都为这事儿抓破了脑袋,哪家银行都背着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的贷款,而且又是上头非要让完成的任务,愁得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