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4 动员

蚁贼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4 动员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刚从医院回来,又开始烧了,耳朵都烧聋了,再请假一天吧。。。。

——

打济宁路的重要意义,邓舍已经明确告知了前线各军。

在发给前线的动员令中,他这样写道:“现在的形势是艰苦的,但是正因为我益都的形势艰苦,所以察罕轻忽大意,在冀宁兴师动众,开始了与孛罗的内讧,这个机会对我军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等察罕与孛罗决出胜负,则日后的战事定然会更加艰难。

“故此,当此之时,我军必须要及时地抓住此一良机,坚决地趁机而动。不怕牺牲、顽强作战,一定要打下济宁。

“只要能打下济宁,则我益都目前所面临之严峻的形势就必然会因之一改。如果说去年底的益都之战、包括前不久的济南之战,都还是内线防御的话,那么,只要能打下济宁,我军就可由内线防御转变为外线作战。

“这将会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从此之后,我军就可以把战火从我益都境内,引向察罕境内。古人云:‘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盛世尚且如此,何况是如今乱世呢?三军勉之!设立有功劳,吾亦必不吝封爵之赏。”

动员令之外,邓舍又亲命镇抚司,在前线各军中展开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战前动员大会。主要的方式还是以“忆苦思甜”为主。通过忆苦思甜,激发起士卒对蒙元的憎恨,从而加强他们敢在艰苦形势下作战的决心。

如果把这个忆苦思甜比做是内在,从士卒的内心中深处确定他们敢战的勇气,此外,还搞了一个外在的东西:“三比”。“比武艺、比斗志、比勇敢。”从外部的环境来更引导士卒们敢战的斗志。

“贪生怕死”,这是人的本性。但是同时,人,又是一个群体性的物种,很容易会受到别人、很容易会受到群体的影响。如果在一支军队里,所有的士卒都是充满了不敢死、不敢战的思想,那么这支军队肯定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反过来,如果在一支军队中,能把“敢战、敢死”的信念给建立起来,那么这支军队就定然会成为一只所用无敌的猛虎。

其实,邓舍对军队斗志的塑造,并不是临时抱佛脚,现在才动手施行的。他早先给立下殊功的部队颁发军旗,也是出于此一目的。

军旗是甚么?那就是代表了荣耀。一支军队有了荣耀感,才能说这支军队有了灵魂。而只有一支有了灵魂的军队,才能算是百战强师。

邓舍的这两手举措,简而言之,前一条是让将士们知道此战是为何而战,有的放矢,才不致迷惑,才会在即便遭受挫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坚强的斗志。而次一条,则便是想要通过“忆苦”、“三比”来鼓舞将士们的斗志,要在军中形成一个人人以敢死为荣,以怯懦为耻的风潮。

虽然说,邓舍看准了察罕与孛罗内讧,敢于在此时出军。但是他并非盲目自大。对自身与察罕的差距,他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他曾经对他本人有过一句自我评价,他说道:“所以我海东能走到今日,所以我海东能日渐蓬勃,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的英明神武,也不是因为我有多么的神机妙算,只不过是因为我很有自知之明。”

自知者明。不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儿,这首先就立在了不败之地。既然如此,他自然不会冲昏头脑。战机是要抓住,但是差距更需要看得明白。

海东军和察罕军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其一,装备、战斗力不足。较之海东军,察罕军的装备与战斗力都是要略胜一筹。其二,后方补给不利。益都和海东间隔大海;而晋、冀、河南、陕西等地却都是陆地相连。在这一点上,海东军更是远不如察罕军。

战备不足、战斗力不足、补给不利,按说起来,这仗还怎么打?不过,也有对益都有利的地方,察罕与孛罗内讧。但是只此一点,要想获得胜利,怕还是远远不够。就必须得要在斗志、敢死、不怕牺牲上下功夫。

有很多的战例,为何能以弱胜强?还不就是因为其中的一方虽为弱者,但却斗志顽强么?所以,现下海东虽处弱势,但只要军中动员到位,却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的。

邓舍对此,还是有不小的信心。他备战的计划分为了两大步走。

头一步,秘密调动军队,集结泰安。次一步,待前线军队准备妥当,接着开始大规模运送辎重、粮秣等物。为何分此两步?因为有利保密。不带辎重的部队运动起来,既便利,又方便隐蔽。等部队都集结完毕之后,再把辎重运上去。如此,能够更好地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姬宗周见过邓舍的次日,第一批的民夫开始出发。多数是从益都而出,也有一部分是从东南沿海而出。

如果这个时候,从天空中往下望去,可以看到,远至莱州、乃至文登,几乎所有益都分省的道路上,现如今都是遍布了一队队的辎重运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运输队的规模也是一天比一天更要扩大。

成千上万的民夫、车轮、骡马,络绎不绝,星夜兼程,赶去泰安,踩踏、碾压出来的烟尘遮天蔽日。

而便在同一时间,棣州、济南、泰安等地前线的防范也是日渐森严。也不知有多少隐伏在益都的细作,——不但是只有察罕、孛罗布下的,其中也还有安丰、金陵、江都、松江府等地遣来的,像是忽然听到了号角响声,皆被海东的这一次前无规模的大运输给同时惊动了,但是却因为前线的封锁,他们尽管着急,却也只有无可奈何,根本无法将消息送出。

而且,更还别说,益都不但封锁了前线,以李首生为首的通政司,连日来更是大大地加强了工作量。除了少数极其隐秘的外来细作之外,像朱元璋派来的何必聚等等这些人,也早就全部被落入了严密的监控之中。

邓舍给通政司下的死命令:“片言只字不能出益都。”

可以说,李首生很坚决彻底地落实贯彻到了一点。到底他是地头蛇,在益都经营日久,也许想要把细作全都揪出来不容易,但是在得了军方的全力配合下后,控制一下消息外传的渠道却还是绰绰有余,能够做到的。

当然了,这个控制不可能控制太久。但是,只需要十天半月的时间也就足够了。

姬宗周见过邓舍后第五天,头一批的辎重物资顺利运送到了泰安。毕千牛亲出迎接。押送运输的辎重官是胡忠。便在营中,两人查点、交接。

“此次运来粮秣若干石,箭矢若干支,铠甲若干件,以及枪戈、刀剑若干柄,并有地雷、手雷、炮弹等物若干箱。毕大帅,请您查点。”

毕千牛细致地检查一遍,扣除损耗,确认无误。取出帅印,在交接文书上签名画押。等手续办好,他与胡忠说道:“胡将军一路押送辛劳,本帅已在帐中略备薄宴。胡将军,这边请吧?解解路上风尘之苦。”

“大帅好意心领。给您送来的这是第一批辎重、粮秣,俺还就得赶回去,接着给您送下一批。眼看济宁将要开战,辎重十分紧要。主公军令如山,末将不敢有违。……,大帅,这酒什么时候喝都行,且记着,且记着!”

“不知后续辎重还有几批?”

“主公对打济宁非常重视。不瞒您说,大帅,您是不知道,俺在益都亲眼所见,这一回,可算是把咱益都的家底都快要给掏空喽!”胡忠抬头瞧了眼天色,说道,“末将送的第一批,次一批乃是由王国毅护送的,大约至迟到明天早上就可送来。后天晚上,又有一批是赵左丞亲自护送。大后天早上,该是佟生养的第四批送来。末将所部皆是骑兵,赶点路程,回去益都也就是一天两夜。四五天后,俺将会把第五批军资给您送过来。

“您问后续辎重还有几批,大约也就是这么几批了。不过等到开战后,等海东的大批支援运到,肯定还会接着给您往这儿拉。”

“五天之内,五批军资。把益都的底子都快要给掏空了?主公这次下的决心还真是不小!”毕千牛往辎重清单上看了看,蹙起眉头,说道,“只是箭矢、刀剑、手雷等物还好,唯独有这粮秣,就此一批运到的来看,还是远远不足支撑四五万大军的日常需用啊!顶多够十天所用。胡将军,不知后续运来的这几批物资中,粮秣占多大比重?总共能运来多少?”

“总共能运多少,那是军机。俺又非主帅,怎会知晓?实话告诉您大帅,俺知道的,也就是俺给您运来了多少。主公下有严令,不许俺、王国毅、佟生养之间彼此打听。您问俺是白搭,问他们也是白搭。谁也不知道总数。也许,等到后天赵左丞来了,您能从他那儿问出来一个确定的数目。”

此次攻打济宁非同小可。毕千牛一来资历不足;二来,能力也有些不够,邓舍肯定不会任他做主帅的。他现在也就是担任一个战前协调各部、交接辎重的任务。等赵过来了,前线的整体军事重权就会移交到他的手中。

“你刚才说,赵左丞后日能到?”

“不错。”

“这就好,这就好。说实话,赵左丞一日不到,本帅这心里,就一天没底儿。”

“哈哈!益都离泰安不过几百里,轻骑而行,一日夜可到。赵左丞要来,那还不是会快得很么?本来预定这第一批的军资就是由赵左丞送来的,只是因为这几日,主公又多次召见他商讨军情、议论战事,并及开战后的各种部署。所以推迟到了后天,来得晚了点。……,有关粮秣,俺虽不能告知您确数,但是却有个消息。或者可以稍缓大帅您的心头之忧。”

“是何消息?”

“俺临从益都出来前,见有左右司发下的公文,已经张榜各地。令各地豪绅有粮出粮、有钱出钱。严辞命令,要求其务必大力支援前线。我益都虽然多经战事,那些个豪门大户毕竟土生土长,蛇有蛇道,鼠有鼠路,却也还是都颇有粮储的。就算把他们榨干了,也绝不会耽误前线需用!”

“是,是。”

毕千牛虽点头称是,心中颇不以为然。指望从地方豪门处征粮,实在希望不大。前线数万大军,只用豪门之粮能供养得起么?要想保证粮秣无缺,没有别的办法,还是唯有依赖海东。别的办法,都仅仅是杯水车薪。

“行啦。天色不早,俺得动身回城去了。大帅,咱这就告辞。”

胡忠转身就走,毕千牛随后相送。

走没几步,胡忠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又转过头,问毕千牛,说道:“济南、棣州军半数皆已集结泰安。早几日前,李和尚与杨万虎两位大帅不是也都来了么?却怎么没有在帅帐见着?不知去了何处?”

“奉主公之令,李、杨两位大帅皆深入军中,正在展开战前动员。”毕千牛示意胡忠倾听,问道,“听见了么?”

“甚么?”

“周边营中的誓师大会。”

胡忠侧耳细听,隐约听到了一点声音。似乎有人在呐喊,又似乎是在欢呼。毕千牛说道:“这有的是在忆苦思甜,有的是在搞‘三比’。你仔细听,声音最大的那一营,就是杨大帅营。杨大帅亲自在动员将士比斗志。”

“这么说,军中士气很高?”

“在前番益都之战里,我军虽然稍落下风,伤亡较重。但是一则,伤亡的军卒多半为士诚旧军,其实对我海东主力并无太大损失;二来前阵子,主公取济南成功。我军挟大胜之威,又知此战为何而战,士气自然高昂。”

“大帅所言甚是。想我海东在辽阳、朝鲜、南韩战无不胜。来到了益都,偏偏就连受挫折,竟至举步维艰。真是岂有此理!难道他察罕帖木儿就与众不同,和别人相比他是长了三头六臂,又抑或是刀枪不入?

“大帅,虽然说俺这次没捞着打济宁的首战,但是即便是俺,还有俺营中的弟兄们,没一个不是憋了一肚子气的!这一仗,非得要打好不可。让他李察罕也知道,论起打仗、不怕死,咱们堂堂华夏贵胄、汉家儿郎,和他鞑子相比起来,只有强过,没有不如一说!”出了营门,胡忠上马,便在马上,对毕千牛行个军礼,大声说道,“用主公的话讲,三军勉之!”

毕千牛取下兜鍪,肃然而立,慨然说道:“愿与将军共勉!”

关铎的脑袋就是被胡忠砍掉的。从军之人,谁没三分热血?何况胡忠他们这些造反起事的原本草莽之辈。只要鼓舞得好,鼓动得力,能把他们的斗志都鼓动出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人人都是斗志昂扬。

胡忠唿哨一声,引了本部押送辎重的骑兵,左右卷住了已把货物卸载下来的民夫们,驰骋而去。

泰安城外,远山连绵,他们在广阔无垠的原野上渐渐地远去。毕千牛立在营前,举首,见红日高悬;回首,看城池屹立。无数的斧钺隐耀其间。他不禁握住手,热血沸腾,心中想道:“是胜是负,数日后便可见分晓!”

第六日,第二批辎重运到。

第七日,赵过到,第三批辎重运到。

第八日,第四批辎重运到。

第十日,第五批辎重运到。

第五批辎重运到的当晚,一支数千人的部队悄悄开出了泰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