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七卷 补天手段略施展 65-66 变化

蚁贼 第七卷 补天手段略施展 65-66 变化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说曹操,曹操到。却正是庆千兴诸将来了。

邓舍大喜,即与洪继勋、赵过等亲自出郊相迎,接住庆千兴等人,安排了他们随行所带来的士卒,携手入城。回入城中,入得燕王府内,分君臣落座。

邓舍拿眼观瞧,见庆千兴等人皆是满面尘土,因慰问说道:“诸位跋山涉水,行数百里地。漂洋过海,十日内就能来到益都。路上辛苦。”

庆千兴、许人、李靖诸将,近年来都是长期征战在外。尤其是庆千兴,先战沈阳,再去辽西。长达年余的时间,几乎没有半日的歇息。此时,近处看去,只见他们几个人都是面黑如铁,手糙如刺,尽是风霜之色。

前些日子,洪继勋因受姚好古的刺激而产生了拉拢军中诸将的心思。虽然上次插手益都事物,被邓舍不留情面地给以了拒绝,但是他既已存此心,对待军中诸将的态度自然也就与以前稍有不同。

更且,许人、李靖姑且不说,只说这庆千兴,他和别的将校也很有不同。

当年双城一战,他差点生擒邓舍。那一战,可谓是邓舍起事以来最危险的一战。因此如果说邓舍对文、陈是尊,对赵过是亲,对庆千兴就是敬得更多一点。面对昔日的强敌,今日虽成为自己的部属,但是却也难免惺惺相惜。更又,庆千兴也是自幼读过圣贤书的,文武双全。

所以,连带着洪继勋对庆千兴,较之别的诸将,也是更加地高看一眼。虽然说,他早先曾经有过反对庆千兴谏言为丽人开衙军的条陈,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对这个人也反对。

他接住邓舍的话风,笑着说道:“自将军获大任,荷重军,先战斗沈阳,继而平定潘诚之乱,又再戍卫辽西。一年多来,执干戈,暴露于野;斗强敌,功勋显赫。真可谓我海东栋梁。便在将军未到之前,主公已有多次曾与我讲起,夸奖将军,赞不绝口。对将军的此次前来,是十分盼望。”

庆千兴说道:“千兴以微薄之身,待罪辽西。虽稍有寸功,上则因陈平章指挥得当,中则因李都指挥使智勇双全,下则因军中将士忘死敢战。若言功勋,此三者之功勋也。千兴并无突出的才具,何敢当先生称赞?”

李都指挥使,李邺是也。他现率安东军,驻在辽西。和庆千兴共为辽西地方上的上将。“待罪辽西”,则是官吏供职的谦辞。意思就是说随时准备因失职而被治罪。

邓舍一笑,说道:“将军何必自谦如此!”又与许人、李靖叙话。说了几句。说过别情,问过辛苦。话题一转,问及辽西等地的战事。庆千兴答道:“李都指挥使骁悍过人,且极具谋略。世家宝多次侵犯我境,而寸步不能入。计年约来,被李将军斩杀的鞑子何止万数!声威远震。辽西之敌皆呼之为‘铁壁’。世家宝因而困蹙。辽西虽战事不息,非常安稳。”

“赤峰沿线部署如何?”

“赤峰新城,是洪先生前年亲自督建而成。建城的材料所用皆大石巨砖,十分牢固。驻有精兵。近则与辽西犄角,远则和上都相应,后又有辽阳为托。出,则足可取塞外;退,亦然足以可守。金汤之固,即谓此也!”

“沈阳战事如何?”

“陈平章咄咄逼人,纳哈出苟延残喘。依主公之策,陈平章一月一小兴兵,两月一大兴兵。小兴兵则用两三百人,大兴兵则用两三千人。或取沈阳畜产,或削平不服。纳哈出内临诸部落的不满,外临强敌的压境。早已是毫无还手之力。只因无主公取城之令,故此方才让他残存至今!”

“关北如何?”

“关北之地,乃为平壤所辖。臣战斗在辽东,对关北的情况并不了然。”

庆千兴不熟悉关北的情况,许人、李靖两人清楚。许人答道:“关北有张帅坐镇。张帅所部的关北军,多为辽东、关北土著。辽地苦寒,其民剽,以之为军,更悍,足慑蛮夷。又且,张帅多深沉,有谋略,颇肯施恩惠,故此熟女真多有归附。虽有些许的生女真恃强斗狠,然亦畏其威。”

“畏其威而怀其德。主公用张帅坐镇关北,可谓得其人哉!”

姬宗周官居益都右丞,庆千兴诸将来是件大事,所以他也在场。闻言感叹,如此说道。顿了一顿,他又说道:“前番益都战时,张帅有来驰援。臣睹其风采,虽统千军万马之众,见同僚有礼,进退有节,真国家重将。”

邓舍又问道:“朝鲜、南韩如何?”

李靖之前,曾经在南韩待过。对南韩的情形较为了解,答道:“姚、姚平章虽以文臣而镇新得之地,胆识俱佳。处、处事公正,为政宽和。响应主公的号召,视汉、丽果然如同一家,不偏不倚。然、然若遇事,亦强毅果断。去、去年八月间,有盗贼起沿海。时、时臣尚在南韩。

“事闻。姚、姚平章即令臣率领千人前去平乱。臣至,擒其首、从,计有六十余人,押解送去汉阳。

“姚、姚平章亲审问之,问贼众,‘因何为盗?’贼首答言:‘饥寒交迫,因而为盗。’姚、姚平章乃说:‘我为尔等之父母,使尔等饥寒。这是我的过错。然国法不可以违。’即、即令斩其为首者,而尽数赦免其从。

“南、南韩百姓听说了这件事,都说道:‘赦、赦免其从,因平章仁厚。斩其首者,是国法终不可违。’先、先前的时候,南、南韩因新得之地,又因倭寇骚乱,沿海地方多有盗寇成群出没。至、至此,各地盗贼渐息。”

李靖和赵过一样,也是个结巴。

但是,他却又与赵过不同。赵过结巴,所以话少。而李靖虽也是个结巴,话却很多。早在辽阳、他还是关铎部属的时候,关铎军中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唤作“包打听”。意谓他消息灵通,也暗指他是个话唠。

现如今,归了邓舍,他的脾气性情却是半点也没有改。庆千兴、许人回答邓舍的问题,都是言简意赅,只说大略。偏偏他,结结巴巴地还给觉出了个例子。不过,这个例子也还是挺有趣的。邓舍听得兴致盎然。

好容易,听他结巴完了,邓舍笑道:“姚平章虽文,干戈阵里出来的。人又能辨形势,不拘泥。有他坐镇南韩,我是很放心的。”辽西、沈阳、关北、南韩,这几个地方都很安稳,益都就更能后顾无忧地迎战察罕了。

当夜宴席,为诸将洗尘。

次日,邓舍又召见诸将,把益都目前面临的局势,以及海东行院拟定的作战方略,详细地与他们说了。军情如火,早开始预备一日,待战事起时,便会能多有一分把握。也不久留庆千兴、李靖两人了。两日后,便即下令,着此两将一个去益都南,一个去文登,这就开始为战事做预备。

庆千兴、李靖才启程不久,这一夜,一封密报从大都发来。李首生亲自送入燕王府中,虽然夜色已深,却还是坚持请侍卫叫起了邓舍。

邓舍就在书房中接见了李首生。连着多日,他睡得都很晚,或者干脆通晓不眠,难得今夜睡得早了点,又还没睡熟,就又被李首生扰醒。他却也不生气,强忍住困倦,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系着衣襟,问道:“何事?”

“通政司密探玛乐格,从大都送来急报一份。请主公观看。”李首生跪拜在地,呈上密报。随从接住,交给邓舍。邓舍展开来,看不一眼,正在系衣襟的手不由自主便停止了动作,打了半截的哈欠也咽回肚中。

见那密报上写道:

“小人上午按照惯例,去西城门拣买蔬菜,兼且巡看。见有一队车骑入城。观其旗帜,高悬的是晋冀旗号。小人暗中跟踪,见这队车骑最终是入了城中馆舍。入夜,有数骑轻出,直入搠思监府上。小人与搠思监府上看门的人常有来往,早行有贿赂,乃与之打听。入府之人是王保保。”

“王保保去了大都?去的当夜,就私见搠思监?”

邓舍的睡意顿时消失,他在密报上弹了两下,直觉地意识到,此事必与孛罗侵犯冀宁有关。他问李首生,说道:“对此份密报,你们通政司的分析是甚么?”通政司不但有收集情报的职责,更有分析情报的职责。

李首生答道:“臣等分析,此事必与孛罗帖木儿出军冀宁有关。”

“噢?”

“孛罗帖木儿前脚出军冀宁,王保保后脚即入大都。时间何其凑巧!又且,王保保是察罕之子,他去见搠思监,就等同是察罕去见搠思监。若无急事、大事,察罕专权地方,形同诸侯,又怎会去不远千里,去遣他的儿子夜见搠思监呢?而如今晋冀的大事,唯有孛罗帖木儿侵犯一事。

“再又,以往察罕与孛罗帖木儿也曾有过多次的交战,每次他们开战,都必然会有一方先去大都,走通门路,以此来取得一份有利己方的圣旨。综合以上各条推测,以臣料来,这一回,应该也是如此。”

“还有呢?”

“若臣等所料正确,则现在察罕定然是已经做好了与孛罗帖木儿开战的准备。孛罗帖木儿虽地狭,也是北地强军,若是察罕已然准备与他开战,势必难以兼顾我益都。如此,则他在高唐州厉兵秣马,其实不过是诈!”

“诈又如何?”

“若察罕果真为诈,则臣等分析以为,海东行院先前拟定的备战方略似乎也就可以因此而一改了。”

“如何改之?”

“海东行院的备战方略是以防御为主。而今,若察罕与孛罗帖木儿起战事,是为两虎相争。且主公又与孛罗帖木儿有约。以臣等之见,我军应该趁机西取。综合高唐、济宁等处的情报。察罕部署在前线的军队多数集中在高唐等地,相比之下,济宁实际空虚。若察罕与孛罗帖木儿无战事,则济宁后有河南、晋冀可为倚仗;如今若察罕与孛罗帖木儿起战事,则济宁必然就会陷入无援。臣等分析认为,不需人多,两万人足以取之。”

“此两万人从何而来?”

“半数可从泰安、济南前线调出;半数可从益都骑兵中出。”

如果察罕真的无意与益都开战,那么前线的防御力量就不用太多,完全可以抽调出来一部分,奇袭济宁。邓舍沉吟,说道:“事关重大,不可急促。有关高唐州、济宁路等地内部军事虚实的情报,你可带来了么?”

李首生从袖中取出一叠文书,仍然由随从转交给邓舍。

邓舍略看了一看,说道:“先放在我这里。待我细细看来。”想来想去,只因为王保保现身大都、去见搠思监,便就把整盘的战略部署改变,似乎稍嫌贸然,有些冒失。邓舍起身,负手,在室内踱步,再三思忖。

“主公?”

“玛乐格在密报上说,他与搠思监府上的门子很熟悉。回文发给他,令他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通过那个门子,把王保保夜见搠思监、他两人说话的内容给我侦悉明白!此事若成,告诉他,就说我必不吝高封厚赏!”

不知怎的,也许是因为才从似睡非睡中醒来,也许是因为近日来操劳过度,邓舍忽然有一点敏感。或许,也可称之为“疑神疑鬼”。

他隐隐地觉得,王保保长驱千里,夜见搠思监,肯定不会是只为了取得一份有利察罕的圣旨这么简单。正如李首生所言,以前察罕与孛罗帖木儿交战的时候,也曾经有过多次遣人前去大都走门路、寻求圣旨以为支援,却就从来没见有派过王保保,而这一次,便就遣派了王保保亲去呢?

此中必有玄虚。但到底玄虚为何?却也是难以猜测。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份密报确实很有价值。至少,可以使得海东由此对察罕的真正战略部署能够做出一些推断。如果,玛乐格再能将王保保与搠思监两人的谈话内容探知清楚,那么,这份密报的价值就更直线上升,甚而言之,说是不可估量,也不为过誉。邓舍有今生后世的经验,深知情报之重要。没准儿,也许会成为决定将来与察罕一战的成败关键。

李首生恭声接令。

邓舍想了一下,加重语气,又说道:“若玛乐格处银钱不足,可从燕王府直接拨钱与他。若其手下不足,就立即从通政司再调集好手,给他派去。我刚才说,要玛乐格‘不惜一切代价’,你懂得这是甚么意思么?”

李首生抬起头,面沉如水,说道:“臣懂得。”

不惜银钱,不计牺牲,不怕暴露。邓舍微微颔首,说道:“你去吧。”

李首生行个军礼,转过身,大步出房,很快,身影就没入了夜色之中。要说他如今算是文臣了,不该行军礼。究竟他本为上马贼的老人,到了重要的时刻,不免会被激发起了昂扬斗志,下意识地就把军礼行出来了。

室内只剩下了邓舍。

他倦意全无,一个人在室内转了几圈,自案几上取了海东行院拟定的战略方案,一手端起烛台,来到一副高悬在墙壁上的地图之前。这份地图很大,足足占了有半面墙壁的面积,正是益都及周边图。上边山川起伏,城池星罗。比例很大,精确到了县、村的地步。在一些较大城池的旁边,还有细小的笔迹,注有此地戍卫军若干以及将校谁人等等的详细内容。

虽然隐约感觉到了战局可能会出现变化,但是在没有得到准确的情报之前,邓舍却还是不会就改变海东行院既定的部署。反正也睡不着,便就索性再来研究一下。如果局势真的出现了变动,也好能即刻做出反应。

看着这幅巨大的地图,邓舍秉烛夜观。想象着待战事起时,敌我双方成千上万的悍卒、勇将,或围城、或奔袭、或纠缠野战;或守御、或穿插、或决战平原。似有一股惊动天地的喊杀声,从地图上扑面而出。恍惚间,日升日落,风云变色,那连绵的群山、那屹立的城池,那咆哮的河水,那广阔的旷野,都活了过来,栩栩如生,把他的精气神全都吞噬了里去。

邓舍全神贯注,模拟推演。

时而,他为守方;时而,他为攻方。时而,他是海东燕王;时而,他似乎又化身为了晋冀察罕。用军之道,虽然危险,走差一步便可能万劫不复,但是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却又自会感到一种博大精深、变化不穷。

自古名将,争锋沙场。当经过斗智斗勇,最终艰苦战胜强敌的那一刻,既轻松、又舒畅。就好像文豪做出了一篇花团锦簇的好文章,又好像一件渴望已久的宝物忽然被得到。这是一种满足,没有经历过的不能了解。

因为太过入神,邓舍连手中的烛台倾斜都没有注意到。蜡油滴落,积满了烛台,又流到他的手上,他还是半点感觉也无。

他想道:“若是察罕来犯,海东行院拟定的部署已然足可以应付。但是,如果他因为得到了元廷的支持,后顾无忧,乃至与孛罗的交战演变激烈,我军又该如何动作,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又若他虽然与孛罗开战,实际上却没有扩大战事的意思,只想打个局部战而已。那么,我海东又能否推波助澜?”

一支葱葱玉手,从他的手上接过了烛台。一个妩媚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哎呀,蜡油都滴到殿下的手上了。不疼么?”

邓舍还没反应过来,就觉得一团温润贴上了他的皮肤,随即,又有一点柔软探出,在上边灵活地舔舐。脂香缭绕。他转头去看,却见是个裙装的女子,正半跪在他的脚边,低了下头,将嘴凑在他的手上,帮他吮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