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七卷 补天手段略施展 28 贪户

蚁贼 第七卷 补天手段略施展 28 贪户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快到了十五,天气渐渐转暖。

一大早,下起了雨。并不大,细碎而绵密。扯落在天地之间,犹如张了纱幕,笼罩在益都城上,远处的楼阁、近处的屋舍皆朦胧如画。或宽或窄的街道上,时不时会有一抹新绿,带着盎然的生机,跃入披着蓑衣的行人眼帘。但当他们行至近处,却什么也看不到。

燕王府内。

邓舍独坐书房,临窗棂下,一边听着屋檐滴水,“嘀嗒嘀嗒”;一边细细地将赵过送来的密奏翻看,翻页无声。房间里很安静,也很暖和。气氛似乎很安谧。但是,如果跪坐在边儿上的侍女抬起头来,她们却会发现,一向来内敛、深沉的燕王殿下,此时的表情却正在不断地变幻。

时而蹙眉、时而咬牙、时而握紧了拳头、时而愤怒的满面通红。密奏尚且没有看完,他已经愤怒到无法克制心情,拍案而起,近似咆哮的声音传出窗外:“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叠声召人进来。

莱芜贪渎的真相,远甚过他早先的了解,也远甚过他曾经的想象。赵过才至莱芜一日,发现的问题就已经不止有私卖粮种耕牛、有误春耕这一条了。赵过在密奏中有几句是这样写道:

“臣至莱芜,未及城外,先便衣入访。入茶楼酒肆之中,扮作商贾,与百姓闲谈。问及粮种耕牛案,百姓皆言:‘此小事耳。’臣惊诧其言,乃问:‘有误春耕还算小事,不知还有何事可称为大?’

“百姓有胆大者,乃道:‘君外来人,当不知。然鞑虏察罕来犯之事,君亦应该曾有闻听过?’臣答道:‘听说过。’百姓又道:‘则当察罕之势大时,知县老爷计议献城以降事,君可知否?’

“臣大惊失色,问道:‘知县大官人纵然计议献城,想来也必为密事。你不过是个小民,何以得知?’

“百姓道:‘俺虽然只是个小民,家里却有富贵亲戚。豪绅某,便是俺的族叔。俺与他家的管事常有来往。管事好言,又是俺族叔的亲信,机密事无有不与的。某次,他饮酒醉,与俺言之。故此知之。’

“臣犹不肯信。再三盘问,方知其详。原来,莱芜知县米某,原本蒙元小吏,之所以骤升邑宰,得当地方之重职,竟是全赖两次献城得来。

“其首次之献城,是在毛贵来时,因见其势大,遂与城中豪绅七八户,私下计议献城。献城之计虽未有成,然亦略有里应外合功。论功行赏,乃得入流之官。后,士诚得益都,米某仍与大户密议,又是首倡。亦因而有功。遂进至知县。至今年余矣。

“再后,我海东之得益都,米某虽非首倡,然亦又有献城功。本该进赏,却因为察罕的突然来犯,而暂时没有顾得上。也幸好因为察罕的来犯,又因为鞠佥院明察秋毫,使得主公能及时洞悉其奸。否则,就凭此人‘献城’以谋官禄的惯技,倘得入大邑、又或竟入行省,后果实不堪设想。”

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赵过又在后边写道:“此事至今,臣仅为风闻。只因事关重大,不敢不尽早上奏。至于到底是否属实,臣当细查之,等到得有了证据,当会再奏报与主公知晓。如若查无此事,本来为虚,该如何将那百姓定罪,还请主公到时候示下。”

赵过为人极其谨慎,要是没一点儿的把握,单单凭借空谷足音,一点点的谣传之言,他也不会就立刻奏报给邓舍知道。他如今既敢将此事奏上,便说明他至少已有了七八成的把握,足可以证明此事属实。

相比“密谋献城”,“有误春耕”的确倒算是无足轻重了。

地方官和地方豪门相勾结、互为表里、以为狼狈,这种事并不少见。要不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有规定:本地人不可为本地官?防的就是这点。但是防不胜防。太平年代、异地为官,还会经常出现权钱勾结的现象,更何况乱世?很多的地方官本就是土著。更且烽火连天、战事不断。

尤其类似山东等等的这些地方,四战之地。一年到头,十二个月里倒有十个月都在打仗。政权中的高层管不着,也没精力去管,精气神全用在打仗上去了;而中层呢,只要地方上给粮给人,能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官员有些贪腐,往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不见。

官绅勾结,沆瀣一气,残害百姓的事情更是司空见惯,十分寻常。

更有严重点的,便像如莱芜知县米某这样的。不但残害百姓,而且随风倒,没有半点的节气,趁乱世、上下瓦解的机会,窃据邑宰之职,不思忠义事也就罢了,中饱私囊也就算了,却更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利,俨然将为官之地视作了禁脔,把地方当成了自己的地盘,上谄强横,下接豪强,见谁势大,便投降给谁,把城池献给谁。这类的人,其实也不少见。

只海东来说,典型的代表现在就有了两个。一个是在行省之中,高踞宰执之位的姬宗周,一个便是这莱芜知县米某。像那姬宗周,官职虽较米某还高,好歹是在行省里,给个荣衔,不给实权,搁置一边就行了。要论危害,类似米某这样的人更为甚重。邓舍越想越是心惊。

窗外雨声,清风入室。

案几上,放了有几本邓舍平素常读的书。最上边一本是《庄子》。在乱世里读《庄子》,或许有些不合时宜,因其似乎对帮助治国的益处不大。但是却因邓舍的身份关系,他对“庄子梦蝶”的故事很感兴趣。故此,每逢闲暇,或公务、或读史之余,也尝尝会拣出此书,翻读朗诵。

清风不识字,随性乱翻书。正好将书页翻到了《庄子•胠箧》篇,其中有几句话若隐若现:“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窃一地而据为禁脔者,该为如何?

马得宝来入书房。邓舍怒气犹且未消,说道:“即带我令旨,速去莱芜。交代赵过,务必要将此事一查到底!凡有涉及本案者,无论官绅,一概从严处理!”随手把写就的令旨递给了马得宝。

令旨上的字,墨迹还没有干。马得宝不知其故,不明白邓舍为何突发此雷霆大怒。匆匆往上边瞥了一眼,只看见“……,腰斩,……枭首,杀无赦,……,抄家、族诛,……,示众”等等几个词。

他人虽滑稽,并非不知轻重,顿时心中一颤,想道:“莱芜姓米的那厮,也不知到底做下了何等恶事。观主公动静,怕不止私卖耕牛这么简单。此一道令旨一至,恐怕莱芜必会随之而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马得宝恭恭敬敬地接了令旨。他才被邓舍拔擢为王府宣使,出外宣布命令,正为其主要的职责。不敢多说,退步欲出。

走没几步,邓舍又把他叫住,沉吟片刻,叮嘱说道:“你此去莱芜,不必带太多随从。三两人,微服入城。直接把令旨交给赵左丞即可。切记,令旨中言语,不可与外人知晓。若有泄漏,你提头来见。”

“是。”

马得宝答应了,见邓舍别无话说,方才退出。又听见邓舍隔着窗子,叫侍卫,说道:“去府衙,把洪先生找来。……。”话未落地,马得宝又见有一个外府管事官儿模样的人拿着个条呈,小跑着进了书房,禀道:“益都分省枢密院佥院潘贤二,有密奏呈给王爷。”邓舍大约翻看了一下,很快,又传出声音,问道:“潘贤二现在何处?”那管事官儿回道:“正在外边,候王爷召见。”邓舍道:“等洪先生来,叫他也一起进来吧。”

话说至此处,马得宝去得远了,底下的话无从听到。

他顺着游廊,一个人转至出府的路上,因来的急,没带雨具,走出游廊前,略停了一停。他仰头观望天色。只见阴云逐渐密集,淅淅沥沥的雨水,遮天蔽地,见不到有半点的止势,越下越大了。由润物无声,渐至到处都是一片“噼啪、噼啪”的入耳急响。雨水落下,溅射出点点的水花。大多洒落在庭院中的树木、花草、石板地上,将之冲刷的甚是干净。

天光阴暗,受了雨水洗礼的景物,得了映衬,反而却因此而显得明亮。

他看了会儿,只觉四下皆静,唯有雨亮,不知怎么的,忽有所感,想起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几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轻轻叹了口气,放好令旨,冒雨出了王府。先回入家中,换过衣服,一刻也没有停留,径出城奔赴莱芜。

洪继勋与潘贤二先后来入邓舍书房。

邓舍先不说找他们来何事,把潘贤二的条陈拿起来,读了几句,说道:“你这条陈中处置贪官的两条,可是你自己想到的么?”潘贤二答道:“是。”邓舍微微点头,不再理他,道:“洪先生,你也来看看。”

洪继勋接过条呈,打开观看,见上边洋洋洒洒写了许多的文字。开头是分析莱芜之所以出现贪腐,不外乎“乱世之中,礼崩乐坏,人皆慕利”云云,并认为,只对贪官进行刑事上的处罚并不见得能起到“为后来人戒”的效果。提出来,欲要根治,有两策可行之:

“其一,视贪腐的数目,可以责罚其家双倍以偿国库。严重者,可至抄家。其二,凡有贪渎,也不必尽杀之。若为‘后来人戒’,与其杀之,似不如辱之。此臣之陋见,合适与否,请主公裁决。”

洪继勋看过,提着条呈,问潘贤二,说道:“第一条倒也罢了,抄其家、没其产,自然是肯定的,不必多说。第二条,‘杀之不如辱之’,作何讲?”

自从战后,潘贤二只在几次大规模的宴席上见过邓舍。邓舍从没召见过他。甚至,此次的改编山东旧军事宜,邓舍也没让他插手。——,潘贤二本在枢密院任职,这是他分内之权。所以,他很是疑惑,坐立不安。

当察罕来袭,邓舍亲自点将,令他配合高延世、李子繁出驻泰山,担任接应泰安的重任之时,他还窃喜不已。以为自此之后,便可得到邓舍的重用了。却不料,战事才过,即遭受到了等同闲置的待遇。

他猜测,莫不是因为邓舍认为他在此战中毫无功劳,故此失望了么?

但是,他却并不这样认为。

不久前,他借助高延世的口,把他曾经建议赵过、高延世两军放弃华山、泰山,先取济宁、断察罕粮道的计策告诉了邓舍。据高延世说,邓舍当时先是悚然一惊,继而沉思,随后面带赞赏之色。虽然一句话也没说,却分明是表示认可,乃至褒奖的。却又为何,不肯给他实权呢?

潘贤二百思不得其解。

便在前几天,他听说了莱芜贪腐之事。也听说了邓舍为此,多次召见重臣,商议讨论。可见邓舍对此的重视。他也略略听说到了一点邓舍打算对此作出的处置。他直接地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于是,他就闭门不出,反复思量,仔细斟酌,处心积虑,拟出了以上的两条计策,并主动挑选了一个邓舍有空的时候,巴巴地送来府上。

一来,展现他的才智。二来,也好借此见一见邓舍,试探一下邓舍的心意,看究竟是为何不肯给他以实权。——他在条陈中,不肯把第二则“杀人不如辱人”写清楚,只简略地一提。用意也正在此。写清楚了,邓舍说不定就不见他了。只是,他没料到,邓舍却也把洪继勋给召来了。

他对洪继勋非常忌惮,收敛心神,毕恭毕敬,答道:“主公、洪先生,所谓‘杀之不如辱之’。臣、卑职是这样想的。

“贪渎重罪,固然法不可恕。但是一杀了之,未免太过轻易。臣以为,何如专门另办一户册,其上专录贪渎者之子女、族人名。凡名入此册者,赋税加重,不得入仕,形同贱户。是一官贪,则其子子孙孙,千秋百代尽皆为贱。日受乡人之白眼,夜则翻转而难眠。较之杀之,岂不更快?”

洪继勋抬头看了邓舍一眼,邓舍也恰好抬头去看他,两人视线相对,心中不约而同,一个想:“真毒辣计也。”一个想:“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把贪官抄家、流放,将其家人打入贱籍,前朝并非没有例子,但是却没听说过有任何一个朝代,专门给贪官的子女另外办理一个民籍的。千里为官为何?有的为财,有的为名,也有的为抱负。但有个共同点,读书人读书为官,有谁不是想要为光耀门楣的?当成贪官,不但没有光耀门楣,反而“流毒百代”,殃及后人,永世不得翻身。让后人永远被人戳着脊梁骨,说:“这是某某贪官之后,贱籍之民。”是够狠辣的。

邓舍不由想起了洪继勋对潘贤二的评语。

便是在前些日前,从高延世口中,得知潘贤二的“泰山奇计”后,邓舍甚为惊奇,想要将之提拔重用,先找来了洪继勋,询问一下他的意见。洪继勋说道:“潘贤二此人,卖主求荣,不义之徒。”

邓舍也对潘贤二卖主之事甚为警惕、并且反感。只是,他说道:“此人确有才智,不用可惜。”

洪继勋大不以为然,说道:“其人虽有才智,然,臣观其用计,多好行险,重权谋术数。好行险,则人必阴,阴则难知其心。重权谋,则人必狠鸷,狠鸷则难测其志。既难知其心,又难测其志。此虎狼之徒是也。或可在临险境、当雄敌之时,用之以为出奇,却绝不可在平时重用。”

邓舍权衡再三,听从了洪继勋的意见。此时听潘贤二的两条计策,果然与“狠鸷”二字极其相符。奈何其策虽狠,其人难用。

潘贤二兀自不知,妨碍了他升迁之途的罪魁祸首便是洪继勋,也不知邓舍已给他下了“其人难用”的定语。这会儿,见邓舍与洪继勋眼神交换,都是一副惊奇、激赏的神色,心中还沾沾自喜。

他越发作出一副恭谨的姿态,又补充说道:“《汉书》云:萧何为沛主吏椽,‘文而无害’;隽不疑为吏,‘严而不残’。是夫治国之道,首要‘慎刑’。贪腐虽恶,多不及死。若因其贪渎,更至一族诛。固然大快人心,可是主公却难免会因此而落下‘废文而害、严酷而残’的名声。

“昔日,诸葛武侯治蜀以严,却无有残酷恶名。魏武严刑峻法,虽其本人,触法亦不姑息,‘削发以代之’。却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有好杀之毁。主公博览群书,料来对这些故事,断然不会不知,……。”

洪继勋面色一沉,打断了他,怒声斥责道:“怎么?你以为主公没有读过《汉书》么?”

这话从何说起?真是无妄之灾。潘贤二惊骇得面容变色,滔滔不绝的话语顿时收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头,吓得声音都变了调,说道:“臣,……,臣,臣实无此意。臣,臣,……,臣罪该万死。”

他本闻听邓舍好读《汉书》,故此特地引用了《汉书》里的句子来作论据。却哪里知道,洪继勋对他的讨厌,已近乎根深蒂固。

这种讨厌,不仅是讨厌他的为人、不忠,卖主求荣。往深层里说,洪继勋与潘贤二这两人,其实在某些方面还是颇有类似之处的,比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因此,还更带有一点同性排斥的讨厌。

潘贤二磕头不止。邓舍挥了挥手,说道:“你起来罢。”问洪继勋,“先生以为此两策如何?”洪继勋道:“‘天根自我民视’。将贪渎官员的子女、族人打入另册,便好比将贰臣打入《奸贰传》。此诚良策。”

邓舍瞧了一眼潘贤二,见他人虽站起,仓皇之色未去,脸色苍白,汗出如浆。笑了笑,温言说道:“你此议甚好。为贪官的子女、族人另行编订册籍之事,你可与左右司商量一下,具体的细节就交给你来办理吧。”

潘贤二闻言而喜。先是大惊,如今又是大喜。他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站立未稳,又跪拜在地,叩首领命。

这个人虽不可重用,但是适当的、时不时地用一用还是必须的。要不然,长久弃之不用的话,必定会导致其心生怨望。再到需要其出力的时候,没准儿就会消极怠工,乃至重演其出卖潘诚的一幕。

这也可算是用人的一种方法。

潘贤二问道:“不知此册,主公打算定以何名?”

邓舍微一沉思,道:“便以‘贪’户名之。”教潘贤二先行退下,待他走远,笑对洪继勋说道,“此人若用之得当,却也不失汉之陈平一流。”洪继勋哼了声,问道:“主公召臣来,不知所为何事?”

邓舍乃出示赵过密奏给他观看。

洪继勋坐在案前,一字一句,细细看过,对邓舍召他前来之意,已经了然,却不先作讨论,而是端放姿态,正襟危坐,严肃地问出了一句话。邓舍不禁为之愕然。窗外天空阴沉,雨也下的更大了。渐如泼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