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六卷 乾坤杀气正沉沉 20 水淹

蚁贼 第六卷 乾坤杀气正沉沉 20 水淹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夜深寒重。城外元军帅帐。察罕正挑灯读书。帐幕掀开,答忽进来禀告:“禀大帅。果如大帅所料,红贼走东边渡口,杀去北边了。”

察罕缓缓放下书本,却先不说此事,问道:“适才老夫听见城东隐有杀声,却是为何?”答忽道:“是红贼撞上了我军的巡营卫队。”察罕点了点头,一副不出意料的神态,安闲自如,说道:“料来如此。”

他又问道,“那一声巨响又为何物?”

刚才答忽就在城东。他心有余悸,答道:“红贼似乎把火药堆积在了一起,不知用的什么办法,作成了个大铁瓮。炸开来,声音极大,恍如霹雳也似。威力也不小。他们在铁瓮中装放了许多的铁碎片,随着火药炸开,四散弹射,不少军卒因此伤亡。”

察罕饶有兴趣,细细问了过程,下达命令,道:“把那铁瓮残渣收拾下,交给匠营,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怎么做成的。”

答忽恭谨接令,等了片刻,没听见察罕更有别的话说。他悄悄抬头,看了眼,不禁愕然。只见察罕不知何时,却又拿起书本,竟然重新阅读了起来。答忽来见察罕,可为的不是向他禀告那一声巨响是怎么回事。

他闷在帐中,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好一会儿,方才壮起胆子,旧话重提,问道:“大帅,红贼向北去。我军?”

“这还用问?按计行事。”察罕头也不抬,微微摆手。真不知他在看的甚么书,如此入迷!答忽倒是识得两个字的,借助烛光,瞧见是本史书。十几年前,由脱脱、太平、欧阳玄等人修成的《宋史》。

答忽知道,察罕起兵前,本也算个儒生,还考过进士。投笔从军来,虽戎马倥偬,却是一向手不释卷。最喜欢读的书,便是这一本《宋史》。常常对亲近人赞叹:“有宋一代,风流冠绝。”对前宋的文雅风流是很向往的。当下,他也不敢打扰,屏气息声,静悄悄地退将出去。

察罕帐内夜读,邓舍城头巡视。

这几天,洪继勋睡的少,他也睡的少。天气转寒,还有些感染了风寒。刚才群臣都在,他不动声色,勉强坚持了住。此时左右都是亲信,他捂住嘴,咳嗽了几声。随即被城头的风声卷得七零八散。

北风呼啸,翻卷红旗。

姬宗周小跑两步,赶上邓舍,一边担忧地打量邓舍的气色,一边体贴地说道:“主公。城头风着实不小。寒意催甲冷。要不,您也请先回吧?巡视守卒诸事,交给李将军与臣下就行了。若元军有变,您再来临阵指挥不迟。”

邓舍微微一笑,道:“我自幼从军,这点风寒算的甚么?当年在辽东,转战塞外。那天气才叫寒冷。大半夜地伸出手去在帐外,能把指头冻掉!”又捂住嘴,咳嗽几声。

李和尚也劝,说道:“主公,您请先回吧。这里有末将就足够了。就算鞑子有千军万马,飞将军从天上来,俺也敢向您保证,绝不会叫他进的咱城池半步!”指着城上防戍的军卒,“都是百战老卒,主公大可放心!”

邓舍道:“我并非不放心。如此寒夜,我知冷,士卒们一样知冷。看一看,也好提升士气。”

话音未落,城池北边,蓦然间,又是一声巨响传来。夜色很静,这一声的巨响来的又毫无征兆。如果说,上一次的巨响,是城池好像震动,这一次的巨响,城墙是真的震动。一声巨响过后,又是一声,连绵不绝,仿佛堤岸决口,又似乎怒潮拍岸。竟恍如山崩地裂,恰好像银河倒灌。

城头诸人,相顾失色。

本来坐在垛口边儿上的士卒,纷纷站起。有的拄着枪戈,有的按住墙头,上千人,目光同时转向了城北。虽然夜色深沉,也看见有滔天的巨浪此起彼伏。那浪潮的水意,混在风中,远远地吹卷过来,很多人都是觉得脸上一凉。姬宗周骇然,道:“不好!是元军决了堤岸!”

李和尚道:“决了堤岸?南*?”

“不,必为北*无疑。”

“为何?”

“北*,即古之渑水。古谚有云:渑水不冰,瘦马不渡。如今虽入冬季,南*尚且还有河段结冰,而北*却是丝毫不见有冰。浅窄的地方,纵不宽,瘦马也不能渡过。可见其水之暖与深。

“又且,南*离我城较近,我军在城上便可看的到。然而北*却离得较远,白天姑且尚可遥见,入夜则难以看到。即便咱布置在北边城外的军队,也是无法看到的。若元军在此河上做些甚么手脚,咱们却是万难知晓。若臣料的不差,这声巨响,定为元军掘堤放水的声音。”

李和尚去看邓舍,问道:“主公,该怎么办?”

邓舍心念急转。对元军有可能掘河灌城,他倒是早有防备。布置在城北的军队便是为此,时刻提防。而且他也曾在察罕未到前,在南*、北*的两侧新挖掘了许多的分水疏道。既然他这般的谨慎,对军队出城后,也甚有可能会遇到的水淹七军,当然也不会没有防范。给续继祖、郭从龙选择的行军路线,全都远远避开了河流湍急的地方。

他笑道:“关云长水淹七军。察罕老匹夫,也想学学么?他这一招,早在我预料之中。诸位,无需担忧。所谓‘有的放矢’。有了‘的’,才能‘放矢’。续平章与从龙两人,走的路线就没近水边。他就有滔天洪水,关咱何事?”

他斩钉截铁,下了结论,说道:“我料老匹夫此举,无非打击我军士气罢了。实际的作用却半点也不会起到。多想无用。且待明日,遣派城北驻军,往去北*边打探,底细自然便会全明。”

邓舍充满自信的态度,感染了城头众军。而事实上,他是否真的像外在表现出来的这样信心百倍呢?没人知道。诸人所能看到的,只有他接着继续不疾不徐地巡视城头。足有一个多时辰,方才缓步下城回府。

入府还没坐稳,即急令召洪继勋前来。

星转斗移,王府中灯火通明。洪继勋匆匆赶到,邓舍与他并肩站在地图前,指点分析。府外的街道上,巡更人打响了四更的鼓声。北风肆虐城中,打着旋儿,抛洒起落叶与尘土。云层逐渐深重,遮掩残月。深夜寂静。时间在一点一点地流逝,黎明即将到来。

城楼上。

李和尚登高远眺。虽然一夜未眠,他精神很好,一手按刀,一手捧着兜鍪,身后跟了七八个亲兵,都是光着脑袋,远远地看去,别是一道风景。冷风吹卷他们的披风,飒飒作响。他们已经站了很久,有几个亲兵觉得腿脚都发麻,脸颊冻得通红,鼻涕长流。但是李和尚却好似钉子似的,一动也不动。有夜鸟掠过城楼飞去,李和尚揉了揉眼,问道:“你们看,那是甚么?”

亲兵们顺着他视线,望向城东。

早先的巨浪滔天已经平息,而且那巨浪本在城北,元军东边的大营本来很静。但是此刻,却像忽然有颗小石子投了进去,激起了层层的涟漪。涟漪随即扩大,如同又一股的浪潮,片刻功夫,搅动得整个东方火光冲天,人喊马嘶,乱成一团。

“怎么回事?”亲兵们面面相觑。有人想到了一个不好的念头,叫道:“哎呀,难道?”李和尚抓着兜鍪,转身就走,走没两步,又停下来,再扭头往东边瞧了下,沉声道:“速去往王府,报主公知晓!”

“怎么说?”

“城东元军营乱,似我军突围不成,又重杀回城内。”

城东元军的骚乱,没多久,扩大成了动乱。借助他们营垒中冲天的火光,遥遥隐见一彪军马,打着大旗,如猛虎下山,又似恶龙出海,在一员将校的带领下,东奔西驰,径穿过重重的围困,直往城下杀来。经过短暂的慌乱,元军组织起了三二百人的骑兵,尾随追赶。

夜色漆黑,城头上尽管有火把映照,照不出城外三丈。护城河水悄然流淌。那彪军马且战且走,奔至河边。乱糟糟的声音传入城中,是他们在高叫:“快放下吊桥!开了城门。”

军中守城法有严格规定,没有主将的命令,不管遇到何等情况,城门绝对禁止开启。守城的士卒彷徨无策。有聪明的,也都与李和尚以及他的亲兵们一样,已经猜到这支军马没准儿便是续继祖、郭从龙所带突围的骑兵。并且,竖在这彪军马最前头的大旗,似也证明了这个推断是正确的,上写着:海东郭从龙。血迹斑斑,破烂不堪。也不知便在这短短的半夜间,他们经过了多少的残酷厮杀。

护城桥与城门,都是有机关,可在城头开放。看守机关的两个百户,不知该如何是好。听见脚步声响,李和尚大踏步地走了过来。

“将军?”

李和尚按住城墙垛口,吩咐左右打亮火把。影影绰绰看到,来的这彪军马约有三四百人,就视线可见的部分,穿的全是海东铠甲。铠甲上边尽是血污,有好几个连马都没了,两两凑坐一匹。再往他们的脸上看,也一样的沾满血污,瞧不清楚模样,只见到一双双的眼睛,充满疲惫与见到希望时的期冀。他们高声叫嚷:“俺们乃为郭将军部,还不快快开了城门!”

追赶他们的那三二百元军骑兵,咬得很紧。前头败卒叫城,后边厮杀震天。

“请郭将军出来答话。”

“郭将军在后边御敌!”

看守机关的两个百户,与李和尚说道:“将军,看似不假。他们所穿皆我海东铠甲。郭将军的大旗也在此处。后边鞑子追赶,你听那喊杀的叫声,彼此的厮杀可都是动的真格。要不,咱们就开了城门?”

“本将已派人去请示主公。主公命令不到,城门绝不能开!”李和尚再往城下叫道,“两军对敌,岂能闻尔等一言,便遽开城门?有俺相识的人么?请上前答话。”

败卒分开道路,有人叫道:“郭将军来了!”一将从后边驰骋奔上。四五骑打着火把,映亮了他的面容,虽然隔得远,光线也不亮,看不大清楚,瞧那嘴脸,却依稀就是郭从龙。骏马长枪,挎弓负囊,他叫道:“李将军,俺郭从龙也!”

“主公令你出城,为何周折败回?”

“鞑子狡诈!放了北*。我军猝不及防,受了水淹。数千骑仅存剩下数百。突围不成,只好回城。李将军,还不快开了城门?”郭从龙回首后顾,长枪也跟着向后一指,叫道,“鞑子大军即快来到,再不开门,便这数百人也保不住了!”

“续平章哪里去了?”

“战死阵中。”

李和尚凝神观瞧,隔了太远,实在不能把郭从龙看的清楚,他疑惑问道:“你的嗓音,怎会变得如此沙哑?”郭从龙大叫道:“喊杀一夜!岂能不哑?李将军,你还磨蹭些甚么?数百袍泽,血海尸山地杀过了鞑子营地,好容易回来城下,你便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在面前么?”

“郭将军亦知军法。不得主公令,城门难开。”

“李和尚!你,……。”郭从龙恼怒异常,好悬一口血没吐出来,他像是想要痛骂几句,又忍了住,只道,“如此,便快去请主公来。”拨马兜走,又往后阵厮杀处奔去,未及近前,一只冷箭射来,正中胸前,大叫一声,栽倒马下。败卒诸军发一声喊,奋力向前,把他抢了回来。百十人同声高叫:“郭将军受了伤!”城头百户惊惶,问李和尚,道:“将军?”

“怎么?”

“郭将军乃主公爱将。若阵亡城下。你们怕逃不了见死不救的罪名。亦然难逃一死。开了城门吧?”

李和尚握紧了拳头。他以一个非上马贼系统出身的杂牌,能如今得到邓舍的信任,成为嫡系。靠的并非出众的计谋,而是他的忠诚与敢死。他自知在邓舍心目中的地位,与郭从龙这样的新秀相比,怕是远不能及。

如果郭从龙真的死在城下,邓舍或许不会因此便罪责杀他,毕竟他这是在严格的遵守守城军法,细说起来并无过错。但是,却定然难免便会如那陆千十二一般。以后要想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怕也就是难上加难了。

——因为陆千十二的缘故,左车儿阵亡。自此,陆千十二便从未曾再有过获得重任的机会,等于被打入了冷宫。尽管他现在仍为五衙之一的度辽军主将,但军中已有传言,邓舍迟早会把他调走。

就这,陆千十二还是上马贼的老人,交情遍布军中。有个哥哥陆千五,更掌握着神机营。不可谓不势大权重。然而伴君如伴虎,一旦引起邓舍的不满,结果就是如此。何况他李和尚?他绝对不想落得这般下场。

李和尚要等邓舍命令的坚持,有了稍微的改变,犹豫不决。

元军的大队已然出现在了城外。前边叫城的败卒,不少滚落下马,跪地乞求。有因绝望而俯首号哭的。好些人举着郭从龙的身体,乱叫乱嚷。郭从龙紧闭双眼,箭插在胸,动也不动,不知是死是活。

败卒们都道:“小人等自从军起,这条命便算卖给燕王殿下了。今日虽然陷入敌围,中了鞑子的奸计,死不足惜!但是,郭将军是为我海东栋梁,勇猛的威名,响彻敌国。怎么能就此死在城下?怎么能就此死在自家人的眼前?李将军!求你开了城门吧。”

李和尚默然,道:“你们后有追兵,城门若开,则鞑子势必趁机夺城。”

败卒里有几个小校,昂首跃身,叫道:“李将军的难处,俺们尽知了。但请打开城门,送郭将军入城。后边鞑子的追兵,自有小人等厮杀阻截。即便尽数战死城下,也绝不会叫鞑子过了护城河半步!这样可行么?”

实在没想到,郭从龙得军卒之心,竟至于斯!士卒们宁愿自己死,也要送了他入城。李和尚感动,说道:“城门虽难开,看在你们忠心救主的份儿上,本将可放下吊篮。拉了郭将军上城就是。”

“护城桥不放,怎么过河?”

“游过来。”

“郭将军负有重伤,怎能见水?也请放下吊桥!且拉起吊篮,悬挂半空,鞑子大军快到,其中颇有射雕者,如果侥幸射中绳索,掉下来怎么办?李将军!无论如何,也请要打开城门。”败卒们执意要求,要李和尚打开城门。

看守机关的两个百户,看见郭从龙胸前中创处流出来的鲜血,已经几乎染红了半身的铠甲。他们六神无主,道:“将军。败卒护主心切,讲的也有道理。鞑子大军虽然将至,但是有他们在外阻挡,一时半刻还是不会有危险的。便请依从了他们罢!”

李和尚的一个亲兵,急匆匆城头下赶上来,奔至他的身边,低声耳语两句。李和尚道:“传令!拉起吊桥,开启城门。”城门外,败卒无不喜形于色,欢声雷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