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23 射柳 Ⅱ

蚁贼 23 射柳 Ⅱ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佟豆兰这几天过得很轻松。

驻防、哨粮有陈虎、赵过等;修葺城墙有吴鹤年等;筑造营地有文华国等。他什么事儿没有。邓舍既客气,又热情,三天一大宴,两天一小宴。整天无非吃了睡,睡了吃;邓舍细心,怕他闷了,又时不时地邀请他领着女真百户们,参加汉军闲暇时组织的各种竞技活动,驰骋马上,射柳营畔。可谓悠闲自在。

佟豆兰来双城,半看洪继勋的面子,半因大势所趋。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辽东的红巾、蒙元、高丽诸大势力彼此抗衡,所占地盘犬牙交错,几乎无日不战,欲得片时安歇而不能。

只双城一地,短短三四年,数易其手,由蒙元而归高丽,如今又从高丽而归红巾。从中,也可以大略看出这几方势力争夺地盘的激烈程度。

如果说辽东远在鸭绿江西,暂时和他关系不大的话;双城近在咫尺。他身为三散女真世袭千户,怎么可能置身事外?怎么可能高高挂起?正和邓舍一样,不得不做出选择,靠挂一方。非如此,不能保自身平安;非如此,不能保权势地位。

故此,洪继勋一去,——他两人自小相识,素来也佩服洪继勋的眼光才略,听洪继勋舌灿莲花,将邓舍夸得不世人杰也似;又答应事成之后,把合兰府交给他。他抱的心思,却是半信半疑,姑妄听之。打定主意,合则留,不合则去。反正也没甚么损失。

也正因为此,半路上闻听高丽军困双城,打了退堂鼓。终究洪继勋信心十足,直言此必是邓舍之计,说动了他,来观到底如何。虽阴差阳错救了双城,西边山口一声雷动,邓舍伏军大起,却是引起了他心中不小的震动。

陷入绝境,犹能挫而愈锐;大凡人十之**图自保不及,他却敢以全歼敌人做为目标。虽然年轻,用兵火候不够老辣,险些未克敌,反将自己陷落,但这份胆气、这份谋略,的确少见。假以时日,未必不成大器。

数日来,他来往营中、交游诸将,暗地里观察:士气斗志昂扬,军纪颇是严明,上下一心。至于地方治理,一套套措施接连出台,分地、抚民、劝耕、求才,也像是要有一番做为的样子。

再加上昨天辽阳使者来到。因是内部事务,邓舍没请他参加,姚好古带了千人铁骑、大量军器前来支援,他却也知道。外有强援,内则励精,思来想去,不合则去的念头渐渐淡了。

合则留。如何留?是合作,还是投靠?夜来邓舍、洪继勋开会,他也没闲着,召集部曲,商讨研究。一致认为投靠不如合作。一投靠,就没了自我,绑在一起,风险太大;合作则不同,占了主动权。邓舍发展起来,跟着沾光喝汤;邓舍万一军败,大可分道扬镳。

到底,打的念头,依然还是合则留,不合则去。佟豆兰深以为然。决定既然做出,就得考虑下一步如何落实。邓舍这些日子,给他们最好的营地,好酒好肉地招待;遣派任务等等,只字不提。显然在等他们自己要求。

诗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与其等邓舍耐性磨完,佟豆兰决定,不如主动请战。如此,不但表现了己方并非不知道好歹,还可以先把自己合作而不投靠的立场隐约表明。

一早,邓舍的亲兵就来邀请,言道为欢迎关铎使者,轮休军卒今天要举行一次大型的竞技:“我家将军特邀请千户大人一同观看。大人麾下的勇士,有想上场的,不妨同乐。”

这是邓舍第一次正式邀请他及女真军卒共同参与军中活动,佟豆兰听弦歌,知雅意。明为欢迎姚好古,实则借机展露军威,目的不外乎催促他早下决心。心领神会地一笑,强敌虎伺,邓舍的耐心能坚持到现在,已经算是不错了。

当即痛快答应。邓舍要展露军威,他又何尝不想借机展露军威,从而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合作筹码?亲自下到营中,选挑精悍百人,并大小军官,一行人快马驰鞭,出了城,来到基本竣工的大校场。

场上已经分队按军,站列了不少士卒。还有许多,或从城中出来,或从城外营地中出来,四面八方,络绎不绝。此番竞技,听从洪继勋的提议,不避百姓,也有很多的土著闻讯前来观看热闹。终究有屠城的阴影,来得不多。

校场正中间,搭起高台,五六面大旗迎风招展,邓舍、河光秀、文华国、李和尚诸将,及洪继勋、姚好古等安坐旗下。瞧见佟豆兰,邓舍下台相迎,携手入座。自有亲兵端茶冲汤。

是时天晴风暖,近处绿田,远处青山。众人谈笑,各部军官陆续来报,参加活动的士卒尽数到齐。总计汉卒一千余,丽卒三百余,女真一百余,分射柳、角抵等组,按照各自擅长,各百户长自行派人参加。

每场胜者戴花,赏钱、酒;赢得最多的百人队,给红旗一面。明日该此队做的活儿,比如筑营等等,由输得最多的一队代替,许其放假一天。

三声大鼓响,竞技开始。一些百人队带来了小鼓,围在周围呐喊敲动,给本队的选手助威加油。

高台上说话聊天的诸人,不约而同停下了话头。文华国等人,一个个目不转睛地只往有本军士卒参加的项目上去看,胜了洋洋得意,负了大声骂娘。

佟豆兰表现得内敛一点,但若有女真人获胜的,也不免喜上眉梢。姚好古两眼乱瞟,汉卒、丽卒、女真,一个不放过,不用想也知道,他在评估邓舍军队的素质。

邓舍当然也想自己的部下争一口气。一来耀武佟豆兰,坚其决心;一来扬威姚好古,让他觉得自己不可小觑,从而为将来造势。

不过他身为地主,和佟、姚不同,对获胜的选手一视同仁,不管谁获胜,都大加赞扬。台上诸将里,文、李等人的部下胜负相当;只有河光秀脸色越来越耷拉,他好高骛远,所有的项目、所有的小组中都有他派出的丽卒参加,获胜的寥寥无几。

左边蓦然一阵欢呼。众人忙转眼去看,却是从角抵大组中,一个女真人参加的小组处发出的。这个女真人自上场以来,连扑三四人,未尝一败。邓舍赞叹:“强将手下无弱卒,佟千户精兵悍勇,不愧三散豪雄之名。”

佟豆兰道:“将军缪赞,愧不敢当。”说话间,右边传来欢呼。却是射柳组中,陆千十二的部下赢了一阵。佟豆兰道:“好不羞惭,才蒙将军一夸,这厢就败了一阵。”

双城女真多已务农,而三散女真仍未脱射猎;赢了角抵不足自夸,反在老本行上输一阵,他并非虚话,可是真的羞惭。赢了那女真的汉卒,邓舍瞧见,八百老卒中的一个。心中欢喜,安慰佟豆兰,道:“一阵之负,何足挂齿。当日千户来救双城,本将远远观望,贵军骑士人人弓马娴熟、配合默契,端是了得。”

姚好古昨日没见佟豆兰,对双城一战的经过也不大清楚,见邓舍言辞间对他很是客气,猜出两者关系,插嘴问道:“小生往日在关平章军中,常常听闻三散有一位岳王后人,敢问,便是尊下么?”

佟豆兰来得晚,邓舍没向姚好古介绍,这时补上:“佟千户正是岳王七世孙。”

姚好古肃然起敬,起身作揖:“得见忠烈之后,三生有幸。”佟豆兰忙还礼,姚好古拉着他的手坐下,道:“本官平生,最敬佩的就是岳王。”吟诵《满江红》,感慨万千,“‘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王壮志竟是至今为酬。鞑子胡尘遍中原,百年矣!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岳王是我大宋的脊梁功臣,看见佟千户,本官真是说不出的欢喜高兴。”

姚好古心细如发,吟诵岳王词,省去“壮志饥餐”两句,巧妙地把岳王对敌的女真人,改换成如今的蒙古人。既不会激起佟豆兰的别样想法,又不漏痕迹地抬出大宋,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邓舍和洪继勋对望一眼。他们想拉拢女真人,姚好古看来也有此想。佟豆兰藏是藏不住的,同处一城,早晚姚好古会和他见面,晚见不如早见,早见了,还能显出邓舍的坦荡。

当然了,无论如何,总不能叫自己辛苦找来的后援,轻松地被关铎摘了果子。他们也定有对策。洪继勋以情动之,邓舍以武会之。武人勇士,一般来讲,还是比较英雄重英雄的。

他们的勾心斗角,佟豆兰不知晓。在他的眼中,邓舍和关铎本是一体。姚好古对岳王的赞颂,他听得多了,随便应酬几句。

风吹旗动,日头渐渐攀高。邓舍笑道:“自脖颈负伤,月余来,不曾活动手脚。今天看士卒竞技,本将倒是有些技痒。”转头问佟豆兰,“佟千户,有没有兴趣和本将下场,比试一遭?”

佟豆兰闻言恰对心思,也不谦让,只道:“将军伤势没有痊愈,比角抵怕是俺会占些便宜。就比射柳怎样?”直来直去,就是要把适才输了射柳的面子挣回。

邓舍最擅长的是枪;箭术上有陈虎这等高人指点,从军五六年,日日苦练不辍,不敢自称一等一,用来射柳,还是有把握的。一笑允之。

主将亲自下阵,立刻把场中气氛调动起来。文华国脱个赤膊,擂起大鼓,咚咚直响。十几个哥哥队的亲兵举着邓舍的帅旗,骑马绕着场地奔行一圈;后边是四五个女真人,一样举着佟豆兰的将旗。一边奔驰,一边大呼:“上万户将军大人,与军民同乐,亲下场射柳!”

两面大旗,一前一后,驰骋进射柳场中。

场地宽数丈,长数十丈,清理干净,其他场地的士卒、百姓纷纷拥挤过来,摩肩接踵,兴奋异常。新移柳条排列场地两侧,插入地下五寸;削去尺长的外皮,露出里边的白色枝干。隔三差五系一红一黑两色手帕在其上;所谓有的放矢,系有红色手帕的柳条,即是邓舍需射之的;黑色则为佟豆兰要射的的。

李和尚、罗国器驰马在前导引,邓舍、佟豆兰随后张弓入场。

大鼓动,小鼓催。锣鼓喧天,汉卒大声为邓舍助阵,女真人兜马驰转场中,在两人未开始正式竞技之前,先卖弄骑射。射柳用的箭矢和寻常不同。首先,无羽;其次,箭镞是横的。锐角的箭簇射不成。按规矩,每人三发。

两三个女真射手箭无虚发,每箭必中一柳,不过偶有没射中削白处,射中青处、或者中白而未断的,不免引起盾牌后汉卒、丽卒们阵阵嘘声。断白为胜,不断及中青者为败。

纵然如此,已经十分难得。疾驰骏马,弯弓射柳,那柳条十分柔软之物,手帕缠上,随风摇摆;稍有偏差,眼力不到、劲力过大了,别说断白中青,沾着点边儿,不放野矢的就算好手了。

佟豆兰自持其技,下了场,道:“这是蒙人章法,寻常汉子,稍习得弓箭,便能射的。将军既然要比,何不换女真规矩?”

邓舍一笑:“就依千户。”女真规矩又难上许多。不但要断白,还要驰马赶上,在断白落地前伸手接住,才算得胜。当下重新布置,压低柳条,每个距离地面只有数寸。

这下子,军卒们更加兴奋了。

陆千十二不忿女真人表演,驰奔突上,搭箭回身,稳稳射出。恰中白处,断开坠落。他急拍坐骑,俯身追到,在那柳条将挨地未挨地时,一把抓住,举过头顶,哈哈大笑。围观士卒,包括女真人喝彩连天。高台上文华国瞧见,大鼓擂得越发响亮。

陆千十二身高体胖,动作偏轻巧灵活,佟豆兰动容称赞:“好身手,好身手!”场边一个嗓门叫嚷:“开赌局,开赌局,老爷赌将军赢。小的们快来下注,……”拖着戏腔,“晚则不候也者!”

两人同时去看,不是姚好古又是谁。相对一笑。无论蒙古、前宋,还是女真规矩,皆是尊者先,卑者后。也就是说,该邓舍先上场,佟豆兰算半个客人,邓舍让道:“千户请先。”

佟豆兰一拱手,挟弓出场。正主儿来了,场上陆千十二等下去不提。场外士卒一静,文华国的大鼓,狠狠一击,高声道:“射柳开始!”

佟豆兰驻马场头儿,不急着开射。他心中盘算,陆千十二献技在前,不拿出些手段,看不出本领。拿眼瞄了瞄两列柳条,很多已被射断,有了计议。

第一箭,中规中距,热热手。断而后接,顺顺利利。第二箭依然稳稳当当。中一次、接一次,也许高手都能做到,连中连接,就显出功力了。

场外士卒叫好不迭;女真人抽刀击盾,呼喝佟豆兰的名字。凡断白能接的,场外都会有专门击打锣鼓贺之。两通锣鼓不绝,佟豆兰跃马横奔,卷带一地的尘土。弓如满月,箭如流星,第三箭急射而出。

箭才断柳,人已追到,探手一接,却不停,那箭矢其速不减,连着又射断其后紧挨的一处黑手帕柳条;前番用右手接,此时递出左手弓,第二条断柳端端正正落在弓上。向上抛起,用嘴衔住。

一箭中两的。士卒们看得呆了,从没见过。说来,是佟豆兰取巧,要非刚才黑帕间的柳条都被射断,他也做不到这点。但即使如此,也是人人心服。

邓舍大笑:“神乎其技!千户真乃神射。”敲锣鼓的士卒,这才反应过来,锣鼓震天,佟豆兰矜持地打马回来,取下口中柳条,客气:“将军过誉,侥幸而已。”

姚好古的声音又传了过来:“刚才下注,是第一盘。现在第二盘下注,有钱的快来,没钱的滚蛋。老爷买佟千户赢。”却是见了佟豆兰技艺,担心前次买邓舍赢会输钱,补充,“盘口翻倍。”要把刚才赌出去的,翻倍赢回来。

一箭断二,陈虎也许可以做到。邓舍没那本事。该怎么办?

洪继勋没下台,立在文华国身边,拿着折扇的手放在胸前,屈了两指,伸出三指。邓舍瞧见,受到他的提醒,再看场中,选定目标。取出三支箭,夹在手上,不去横奔,沿着柳条直走。奔马驰出,觑得真切,箭如连珠,一箭出,一箭撵,连断三柳;箭才走,马疾追,马如闪电。

那三柳互相靠近,奔驰近前,操弓右手,侧身施个蹬里藏身,探出左手,间不容发,一一接住三枝柳条。他这个难度,比佟豆兰的要小一些。如果说佟豆兰胜在技艺精熟,他则胜在胆大心细。

两下里,算是打个平手。

邓舍转回,两人将柳条分插对方马上。天高云淡,城池巍峨;军卒人欢马腾。邓舍扬弓而指,豪气冲天:“千户请观之。我有如此精兵,又得千户相助,高丽懦弱,岂会是你我的对手?”

邓舍对佟豆兰性格的猜测很准确。他的确是英雄重英雄,当初交往李成桂,两人也是从射箭相识。见邓舍在自己稳占上风的局面下,另辟蹊径,使人眼前一亮,急智有谋,不禁暗中称赞,坚定了合作的决心。

他跳下马来,躬身一礼:“俺来白吃了多日,不曾出力,甚是不安。将军但有遣派,三散女真上下,无不竭力。”

——

端茶冲汤。

汤:饮料。种类很多,一般以香料、药材为主,也有一些以干鲜果品或花为主,再加某些调料制成。汤的制造,一般将各种原料磨成细末,饮用时沸汤点服;也有用沸水直接冲泡饮用;还有将各种原料煎熬成膏,用沸水点服。

汤中有的加盐,有的加蜜或糖,还有一些不加调味品,保持药物、香料的原味。汤的作用是预防疾病和滋补,饮汤是食疗的一种。

宋代时客来上茶,送客点汤。元时,还保持这种习俗。杂剧《冻苏秦衣锦还乡》:张仪为秦国丞相,苏秦去见,两人交谈不久,从人张千便说:“点汤。”苏秦说:“点汤是逐客,我则索起身。”

2,那个女真人自上场来,连扑三四人,未尝一败。

女真人颇擅角抵,金时:“昂本名奔睹,……幼时侍太祖,太祖令数人两两角力。时昂年十五,太祖顾曰:‘汝能此乎?’对曰:‘有命,敢不勉。’遂连扑六人。太祖喜曰:‘汝,吾宗弟也。自今勿远左右。’赐金牌,令佩以侍。”又有石抹容,“……角力,荣胜之,连扑力士六七人,熙宗亲饮之酒,赐以金币,迁宿直将军”。

3,射柳。

以柳为的,驰马射之。上溯其源,匈奴、鲜卑有蹛林习俗,中原自古有射礼。

金之射柳:“插柳球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当先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镞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宋之射柳:“壬辰三月三日,在金陵预阅李显忠马司兵,最后折柳插球场,军士驰马射之。”

元之射柳:“三军旗帜森然,武职者咸令昔斤柳,以柳条去青一尺,插入土中五寸,仍各以手帕系于柳上,自记其仪,有引马者先走,万户引弓随之,乃开弓昔斤柳,断其白者,则击锣鼓为胜……此武将耀武之艺也。”

直到清朝中叶,这项活动才渐渐消失。

4,野矢。

“箭不知所落处,是名‘野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