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一卷 乱世岂有人间路 35 一虎 Ⅱ

蚁贼 第一卷 乱世岂有人间路 35 一虎 Ⅱ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绕过辽阳,五六日到得鸭绿江边,扎营集会。

同诸将连日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就近从鸭绿江南入海口附近过江。江东几里,即为高丽义州。自辽金以来,这一带屡遭战火;又因地处边境,在蒙元的压力下,高丽不敢修葺城墙。

正适合邓舍他们这批没攻城经验的新卒练手。

吴鹤年对辽东地理非常熟悉。军议之后,邓舍特意请他来,给大家详细讲一下义州的具体情况。

“此城高丽睿宗时修建,距今二百多年。酋汗铁木真攻金,契丹余种耶律留哥趁机在隆安(今吉林农安)起兵叛金,重建国号为辽。金朝将军蒲鲜万奴也借机在辽阳自立,国号先是大真,后改东夏。

“当时,鞑子大将木华黎在辽西,军威甚盛。数年中,蒙古、契丹、女真三方混战。后来,在鞑子和蒲鲜万奴的联合攻击下,耶律留哥从辽东逃窜到高丽。频繁活在义州到西京(平壤)一带。

“数年之后,蒙古、女真、高丽三方合力,剿灭了耶律留哥。从此义州等地,处在东夏的势力范围,高丽国王分别向蒙古、东夏岁进贡赋、行朝贡之礼。再十数年,蒙古讨平东夏。然,契丹、东夏之残部一直未彻底平息,抄掠高丽达五十年。

“既平东夏,窝阔台征伐高丽,取四十余城,义州也在其中。当其时也,高丽权臣当位,不服王化,……”他说得顺口,不服王化四个字,自己没注意,诸将有的没听懂,听懂的也不理会,听他继续说道,“崔氏武人政权降而复叛,杀蒙古鞑子安置在高丽的七十二达鲁花赤,挟持王族退守江华岛。

“自此,鞑子三十年间,七征七伐,席卷半岛全境,为惧怕屠城,高丽州县多降。鞑子不擅水军,却一直没奈何龟缩岛上的高丽王族,决定改立高丽入质蒙古的质子为王。为避免被边缘化,江华岛高丽大臣,杀了主张弃陆保岛的崔氏。出岛降蒙。

“适逢酋汗蒙哥,在钓鱼城下被我大宋,……”吴鹤年说到这里,记得邓舍等人所属的小明王,自称大宋后裔,毕恭毕敬地向南边拱了拱手,然后继续说道,“我大宋神威无敌,蒙古被大炮打伤,因此而死。

“忽必烈乃称汗,送入质的高丽世子回高丽,登基为王。为征日本,忽必烈令高丽新君,置办大海船千艘。高丽屡经战乱,民力疲敝。且蒙古鞑子不比我礼仪上邦,纯视高丽以厮养猪狗,高丽朝野上下,深为不满。

“崔氏之后,高丽又有权臣林氏。这时,他就废了忽必烈立的新君,带军反抗鞑子。被称为三别抄之乱。”

“什么是三别抄?”邓舍打断了吴鹤年,问道。本要吴鹤年讲义州,他跑题讲到高丽。邓舍姑且随他讲之,对高丽多一点了解也好,有利以后的发展。

吴鹤年本在椅子上坐着,刚才冲南边拱手时,站起来一次;这会儿听邓舍问话,忙又站了起来,垂着手道:“三别抄之始,为崔氏以备盗为名建立的私兵,叫夜别抄。后人数增多,分为左、右别抄,加上由蒙古俘虏逃回者组成的神义军,合称三别抄。崔氏之后,为林氏掌握。”

邓舍点了点头,让他继续说下去。不但诸将,连河光秀都听得津津有味。他棒子出身,低贱之极,对本国的历史,一窍不通。

吴鹤年道:“三别抄之乱,持续三四年之久。林氏及其党,或病或被俘,先后死去。至此,高丽权臣乱政百年之久,高丽王为借鞑子势力巩固王权,为世子请婚。

“忽必烈允之。鞑子的驸马地位很高,高丽竟因此提升了地位。从此,历代高丽王,除因在位时太过年幼的之外,皆娶鞑子公主。故此,高丽在我朝,……在鞑子朝,又称驸马国,和鞑子是甥舅关系。”

李和尚插口道:“以**保国!”

诸将轰堂大笑,河光秀也嘿嘿直乐。

吴鹤年陪着笑了两声,接着道:“再十数年,忽必烈东征日本,又征发高丽军士、水手数万,大海船千艘。设高丽为鞑子征东行省,后又撤销。义州在这段时间,先属鞑子婆娑府,高丽忠烈王时,鞑子把此地还给了高丽。”他解释,“忠烈王,就是第一个娶鞑子公主的高丽王。”

婆娑府离他们扎营所在,只有二三十里。陈虎问道:“路过的时候,明明见挂的是高丽旗帜。”

吴鹤年道:“那是三年前,高丽趁辽东大乱,刚刚抢占的。”拾起话头,接着往下说,“高丽被设成征东行省不久,鞑子东道诸王之一,铁木真幼弟一脉的乃颜叛乱。忽必烈亲征,平之。乃颜余部逃入高丽境内,攻城略地,杀人为粮,肆虐数年之久。自那时至今,有五六十年了。

“如今高丽之王,汉名王琪,蒙古名叫伯颜帖木儿。本入质鞑子朝中,以质子身份充任宿卫。至正十一年鞑子皇帝封他为国王,送回高丽登基,至今八年。连年水旱蝗灾不绝。”

这五六十年间的事儿,不用他再说。

忽必烈以来,高丽献贡女、太监等等,年年皆有,多不胜数。这类人口掠夺,此外纳贡索物之事,诸将都有所耳闻。到红巾起事,高丽又奉命遣派数万军马,入中原,助蒙元。其国内之空虚,可想而知。

邓舍扶案站起,环顾帐内,帐外传更,将近子夜。

插在两侧的火把,火苗摇曳,通红的火光跳动在地上、帐幕上、人脸上、盔甲上。诸将一起起身,轩昂而立,静听邓舍发令。

“高丽局面,吴先生所讲甚清。义州之地,百年中,数易其手。就我所知,城中有高丽人,也有汉人,辽东诸族,也都皆有。其心不齐,其力不聚。城池破败,守军千余。我挟新胜之威,一万余众,如雷霆击朽木,城何愁不破?”

诸将齐声应是。拱手行礼之间,盔甲碰撞成一片,给这春夜,抹上了一股杀气。

“军威可鼓不可泄。明日一早,聚合三军,向众军宣布此行之目的。后天入夜,渡江攻城。”邓舍取过令牌,就要一一分配下令。

一个亲兵在帐外大声来报。

军议,大事。大帐百步之内,非令不得入;非紧急军情不得扰。邓舍闻报一惊,先放下令牌,急唤亲兵进来。

“启禀将军大人。辕门外来一白衣秀才,自称有绝密之策来救我大军。”

邓舍面若寒霜:“军法官,以杂事小事来扰军议,律当何定?”不过是有人来投,谈不上紧急军情。甚么绝密之策、救我大军,邓舍岂会不知,无非故作惊人之语罢了。不过,此人能劝动亲兵,在明知违犯军令是什么下场的情况下,还来打断军议,口才倒是了得。

陈虎一步踏前:“斩!”

亲兵吓得面如土色,伏地不起,连连磕头:“将军大人饶命!小人本不敢传,实在是那腌臜泼才,能言善道。……又见将军多日来,每日一餐饭,只睡两个时辰,为军情呕心沥血。小人看那泼才不像个骗子,讲得有理,一时糊涂,鬼迷了心窍。想着没准儿,他还真可以为将军解忧。”

到这个程度,这亲兵还认为那秀才讲得有理,邓舍心中一动。

攻略高丽,他只有个大概的构思,战略上应该没错;但是具体战术上,却因对高丽地理不熟,颇是忐忑。攻打义州,为深思熟虑之后所得,他却总还觉得少了点什么。但少了的是什么,说不上来。诸将和他一样,对高丽了解不多;河光秀招来的高丽人,在高丽国内皆是低等阶层,引路、翻译,大有作用,战术上别想指望。

他微微沉吟,问道:“那秀才对你讲了什么?”

“他讲:将军万众到此,当志在高丽。临江不渡,必是忧虑何去。他有三策,可献将军。”

“哪三策?”

“下策是过江而取义州。破而南下,麾众直达西京。呼啸北界,可保一时之逞。中策是转而北上,效蒲鲜万奴,取掠合兰府地,控扼南北,翼覆海东,可成一时之霸。”

“上策呢?”

“他不肯说。非要面见将军亲禀。”

邓舍沉吟不语,陈虎道:“将军,小人曾听土著说,合兰府濒临海边,位处义州东北一百多里。为女真故地,聚集了大量的女真部落。蒲鲜万奴是女真人,他可以之为立足点,称雄辽东。咱们,怕是不成。”

罗国器点头称是:“不但如此。合兰府之地,气候寒冷,城廓不多。即使夺取了那里,也没什么用处。”

李和尚疑心病又犯了:“莫不是高丽来的说客?知道俺们大军来攻,故意巧言巧语,哄骗将军不成?”

邓舍不禁莞尔。他发现自破大宁兵马有功以来,李和尚的话较之以前,多了不少。他想了片刻,令亲兵叫那秀才进来:“但此一次。下次再有违令,定斩不饶。”

亲兵谢恩退下。稍顷,引了一人上来。

但见这人,面如傅粉,眉目清秀。神态俊朗,一袭破旧白衣,却不显潦倒。春寒未退,手上执了一柄折扇。进的大帐,他不慌不忙,顾盼左右,一一打量过诸将,这才长揖一礼:“小可洪继勋,见过将军大人。”声音清朗,语调从容。

文华国把面前水碗朝案上重重一墩,大怒:“见我家上万户将军大人!怎生不跪。”

洪继勋哈哈一笑,直起身子,不卑不亢,道:“我闻将有五德,智信仁勇严。有献宝人来,高踞不迎,此为非智;高挂求才之榜,士来而不见,是为无信;卒降三千,令下尽斩,堪为不仁;用刀钺之锐,恐一书生,岂能为勇?”

李和尚抢身跃起,嘡啷啷拔出半柄马刀:“无礼!”

洪继勋不愠不火,补充一句:“大帐会宾,小子敢无礼将前,严亦不存。”

邓舍在永平的种种事迹,此人竟一清二楚,是有备而来。邓舍一笑,起身道:“请坐。帐内简陋,无茶可奉。唯有清水,先生可饮否?”

示意文华国端起他喝了一半的水碗,递到洪继勋面前。洪继勋伸手接过,叹了口气:“可惜,可惜。”

“可惜什么?”

“将军丰州一败,辗转千里。月余之间,拥八百而至万人,破坚城,败名将。旁人看来,声威显赫;其中苦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这几句话说的很对,邓舍闻听,甚有感触,问道:“这有什么可惜之处?”

洪继勋端起碗,不嫌是文华国口剩,一饮而尽。又叹了口气:“可惜的是,声威虚名,终究南柯一梦。明日江边,怕就是将军丧身之地。”

若是他这杯水不饮,邓舍不会改变自己开始的判断,依然认为他只是一个自矜其能的牙尖嘴利之士;他这水一饮,形象大为改观。

洪继勋衣衫破旧,却洗刷得清清爽爽。帐外等候良久,手脸上不见一丝风尘,可见是个爱干净的。而文华国五大三粗,向来不修边幅,行军数日,浑身臭汗馊味儿,又是剩水,他却眉头不皱,喝个干净。

非有大抱负之人,不能如此。

邓舍本就细心。掌军以来,如履薄冰,对身边的人更是处处注意观察。时间久了,往往可以瞬间从细节处,判断出此人性格。

当下,他微微一笑:“先生何必危言耸听?我听亲兵讲,先生有三策。愿洗耳恭听。”

亲兵搬来椅子,放在诸将之末。洪继勋瞧也不瞧一眼,道:“我有大宝,只沽识货之人。”

他不肯说,邓舍就问:“先生言。下策取义州,可逞一时之霸。愿闻详解。”他晓得洪继勋的意思,是要他恭请其上座,屏退诸将,单独进言。他故作不知。虽判定此人有志向,可是否志大才疏,还得先验验货。

洪继勋猜出邓舍意思,此为题中应有之义。他抖开折扇,扇了两下,道:“义州者,城弊军弱。将军精锐,以大胜之威,攻之取之,不费吹灰之力。鼓之南下,北界西京平壤之地,高丽猝不及防,亦可卷而有之。

“然,将军可知?

“高丽膏腴,尽在南部,此其一。其二,高丽沿海经年饱受倭患,精锐之军,不在北界,而在南疆。其三,高丽人口,北界只有一二,十之七八在王京(汉城)之南。将军万人而已,孤军一支,深入外国,粮不得充,兵不得募,后无援,前皆险阻。试问:若高丽王让西京以北尽付将军,稍稳之后,倾全国之力,举海东之民,十万精卒,百万民兵,将军何以挡之?

“是也,取义州,得一时之逞。”

邓舍沉思良久。洪继勋所言,有所夸大,但存在这种可能。他道:“先生所言甚是。然而,先生之中策,合兰府之地,遍布女真部族。非我族类,我即使去,怕也不能和蒲鲜万奴相比。”

“蒲鲜万奴时,蒙元正处蒸蒸日上,兵精卒锐,所以,蒲鲜万奴败在蒙元之手;而此时,蒙元国运已衰,辽东群雄竞起。蒙元所据之地不过数城,守之勉强,遑论其他。较之蒲鲜万奴,将军占天时。

“蒲鲜万奴,女真人也;将军,汉人也。或谓人和不如之,大谬不然。

“蒙元暴虐,合兰府产金,先禁女真人采;女真人多逐水草而居,以射猎为业,又后禁女真人弓矢。合兰府、水达达之地,为产海东青之所。海青俊禽,自海外万里来,俯冲力搏狮虎。捕一海青,往往数十百人殒命。而蒙元不顾此中险苦,年年索要,逐年增加索要数目。

“女真苦之久矣!数十年间,暴乱迭起。至正三年、六年,海青之地民反,蒙元屡加征讨,到至正十五年,才勉强压制;至正八年,又有女真人锁火奴反,除他之外,只此一年,反者三四处。至今,尚有余部活动在水达达、合兰府。只是没有足够威望的人组织,一直小打小闹。

“将军若能竖大旗,以大义相召,共讨暴元,许之以功名土地。在辽东大宋北伐军之威势,将军连破辽西重镇、名将之盛名以下,小可断言,那些小股义军必然蜂拥而来。女真人生长于鞍马间,人自习战;将军得之,如虎添翼。

“故此,将军也有人和。”

文华国看他停下不说了,嚷道:“地利呢?”

洪继勋从怀中掏出一卷物事,奉到邓舍案前。铺开来,山川连绵,城池点点。上写着:高丽全境图。洪继勋手指在图右上角一圈:“合兰府之地理,尽皆在此。”

天助我也。邓舍大喜过望,霍然起身:“诸将且请退下。”亲自绕过案,取来一把椅子,放在案侧,“先生坐。”

——

1,高丽王室婚姻。

高丽王室本尚血亲制。

世代以宗室内部联姻为制,皆娶同姓,不和其他家族通婚,以此保持王族独尊的地位;和外国联姻的例子,史不一见。忽必烈质问:“尔国诸王氏娶同姓,此何理也!”

2,元朝公主、太子、驸马。

中国历代多有纳朝鲜女子为妃,没有公主适高丽的例子。至元朝乃有。不过元朝许配给高丽王的公主,大多不是皇帝之女,而是宗王之女。

元制,皇族之女皆称公主,子皆称太子。储君,称皇太子。

高丽世子娶忽必烈幼女,入开京,“高丽父老相贺:不期百年锋镝之余,犹能见太平之日”。

蒙古制中,驸马地位很高,非勋臣世族及封国之君,则莫得尚主;比照黄金家族成员待遇,可参加忽里勒台大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