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一15 入益都石百户功德圆满,见赵忠小沙弥崭露头角

当益都的城墙出现在眼前,一行众人各自心思不同。/

有忐忑不安的,有带点好奇的,有故作镇静的,有长出了一口气的。姓石的百户驱马走在最前,回头笑了笑,说道:益都已经到了。封秀才、景慧大师,如果顺利的话,也许今天晚上你们就能见着陆大人了。

封帖木心中砰砰直跳,脸上装出一片欢喜,控缰的双手因太过用力,已握得发白。他干笑了两声,说道:这一路上真是有劳石将军了,辛苦辛苦。转了转眼珠,貌似殷勤地问道,不知将军晚上有事么?

怎么?

为表谢意,想请将军一起见见陆公。也好让在下借花献佛,敬将军几杯酒。

封帖木胆子不大,这一路上走来,当真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连睡觉都警醒的很,就只怕一不小心说梦话漏了嘴。他害怕到这等程度,又岂会主动挽留石百户在身边?之所以有这么一说,其实只不过是在试探而已,试探等进了城后,石百户还会不会继续留在他们身边。

石百户说道:不过赶了几天路,有什么辛苦的?陆大人那里俺就不去了。封帖木暗中松了口气,气还没松完,听他接着说道:等会儿进了城,麻烦几位先跟着俺去一趟分枢密院。待俺交过军令,便就此别过吧。

分枢密院?

这可是益都的最高军事机构。

封帖木一下子就懵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冒出,急忙去看景慧。还好,石百户说完了话就转回了头,没有瞧见他因做贼心虚而失态的这一幕。

景慧不动声色地拉了拉他的手,示意镇静,正要说些什么,远远瞧见一队人马从城中出来。

这时,他们离城已经不太远了。

时当下午,阳光灿烂,城门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不时还见有穿戴文官袍服的人,以及披挂铠甲的军中将校进进出出。但不管是寻常百姓,抑或文武官员,当出城的那支人马经过处,无不躲避一边。不少百姓跪拜行礼。

景慧心中一动,想道:定是有大人物在这队人中了。只不知却是何人?

石百户与封帖木等也注意到了这队人马,都一边挽辔缓行,一边注目观望。这队出城的人马正是往他们这个方向来的,不多时,两边相遇。

景慧定睛一看,却是不觉奇怪。见来人大约二十来个,有开路的衙役、有跟随的官员,众星捧月似的簇拥着中间一人。而这中间一人年龄不太大,观其衣着,也只是穿了一件绯色的六品官袍,腰边挂了个银鱼袋,品级并不高。

须知,益都乃海东在山东的首府,城中高官云集,便是刚才给这队人让路的文武中,就有两个五品的官员和一个千户级的将校,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儿,就能有这么大的威势?就能让这些比他品级高的人给他让路?

他耐不住好奇,问石百户:来的这位官人是谁?

石百户也不认识这人,不过没关系,他认识这人身后的一人。

景慧也看到了。只见从这六品官身后转出一人,穿轻甲、跨弓矢,可不正是护卫骑兵中的一个?不知何时进了城,并领出来了这么一位官人。

两队人已经很近了,相隔不足百步,分别停下。

那六品官低声说了几句,骑兵便催马出列,直接驰奔过来,对石百户行了个礼,看了景慧与封帖木一眼,说道:启禀大人,分院令:封秀才远来辛苦,既然是陆大人的朋友,不必再去分院了,直接去陆府即可。景慧禅师不辞辛苦,前来我益都弘扬佛法,慈悲之心,令人敬重,只是分院乃兵事重地,不管佛道,故此,特请了赵大人过来接待。

赵大人?

骑兵回手指了指那六品官,说道:即总领益都佛道衙门的总领官赵忠赵大人。

咱们呢?

命我等先把封秀才送到陆府,随后去分院上交军令。

石百户点了点头,向封帖木和景慧拱了拱手,笑道:分院的意思,想必两位都听清楚了。大人们知道两位路上辛苦,安排的很体贴啊。封秀才,这就请吧?,景慧大师,既有赵大人亲自前来接待你,俺们也算功德圆满,底下就不陪你进城了,后会有期。

景慧心道:却是古怪。这还没等进城呢,怎么就把俺与老封分开了?难道燕贼听到了什么风声?听说益都有个通政司,专司侦听。但这一路上来,俺除了刚开始多嘴,多说了几句话外,似乎并没有露出甚么破绽?有心想要求与封帖木一起,但转念一想,又怕反而因此引起益都的注意与警觉,,罢了罢了,既已深入虎穴,既来之、则安之。

当下,他微微一笑,说道:有劳石将军路上护送。这份情谊,只有改日再谢了。

石百户一笑,自上前与赵忠见了个面,略叙几句,便招了招手,带着封帖木与他的两个保镖,和别的骑兵们一起呼啸离去。

看着混在骑兵队中、面色苍白的封帖木远去,景慧有点担心:老封什么都好,就是有些胆小。此时分手,最快,怕也得等到晚上才能再次与他相见。只希望他可千万别在这半天里露出什么马脚才好!带着两个小沙弥,上前与赵忠相见。赵忠也驱马迎上。

贼子就是贼子。甚么总领益都佛道衙门!瞧这姓赵的狼目鹰鼻,虽然带笑,反似饿隼,分明不是善类。景慧下了马,双手合十,高唱佛号:阿弥陀佛。贫僧景慧,见过赵大人。

赵忠本名赵帖木儿,曾随他义父打过双城,后来战败,为了求生,连他的义父都被其亲手杀了,自然不是什么善类。

不过,正如三国时曹操的《求贤令》所云,人无德,不一定就没才。虽然无德,但是赵忠却还是颇有些才干的。投降后,他也曾奉邓舍的命令去沈阳策反过纳哈出的部下,比较成功;来到益都后,因他跟着喇嘛学过阵子佛,故此改管了佛道宗教事,一直来,也兢兢业业,把邓舍一系列有关宗教的措施都办理得妥妥当当。

他拿眼观瞧景慧,心道:济宁战乱,曹州战事未平。好一个胆大的和尚,就敢深入数百里,远来我益都。看其相貌,方面大耳,倒好似个有道的高僧。还了一礼,笑道,大和尚横穿战区,西来益都弘扬佛法,不惧路途迢迢,不怕兵火祸及,果然大慈大悲,真不愧梵琦禅师的高徒。

在路上时,石百户问过景慧的来历,知道他师从何处。料来定是那提前去报讯的骑兵转告给赵忠知晓的。

不是梧桐树,不引凤凰来。贫僧虽不敢自居凤凰,但燕王殿下仁德宽厚,却真的是梧桐不假。大人谬赞,贫僧实不敢当之。

哈哈。

这会儿正是下午,阳光毒辣,才站了没一会儿,赵忠已然出了一身的汗,他伸出手,请景慧上马,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闻大和尚远来,本官特地请了几位地方上的高僧大德,此时都在衙门中相候。大和尚?请行吧。

请。

景慧上马,他带着的两个小沙弥也随身上马。赵忠本不在意地扫了一眼,目光才转过,又猛地转回,双目中精光一现,定在了其中一个身上。

景慧带来的这两个小沙弥,年纪都不大,一个十几岁,一个二十来岁。十几岁的这个相貌平常,二十来岁的这个颇具异相。头如虎首,面色蜡黄,一双三角眼,身形高大,尽管穿着僧衣,却给人扑面而来一股杀气。

这杀气不是杀人后的杀气,而是单纯就相貌而言给人的一种感觉。换而言之,看着不像个和尚,像个凶人。

赵忠大奇,不觉开口说道:这个小沙弥,相貌着实非常。请问大和尚,是你的弟子么?

景慧的回答让赵忠更加奇怪,他答道:非也。

不是大和尚的弟子?

景慧笑道:不但不是我的弟子,其实他也不是沙弥。

沙弥,通常指的是七岁到二十岁之间,已受十戒,但没有受过具足戒的僧人。打个比方,沙弥就好比小学,年龄满二十后,可以受具足戒。受过具足戒后,就可成为比丘。沙弥、比丘,指的都是男性的出家人;如果是女性,则称为沙弥尼、比丘尼。

景慧说这个沙弥其实不是沙弥,也就是说,他其实已经受过具足戒,是个比丘了。

噢?赵忠来了兴趣,问道,不知小和尚法号为何?

他与贫僧同乡,皆为长洲人,俗家姓姚,叫天禧。年少出家,年十四即入了长洲妙智庵为僧,后在穹窿山福臻禅院落发受戒。如今法号道衍。

在穹窿山受的戒?却为何来了北地?既非大和尚的弟子,又为何随大和尚齐来益都?

长洲,即今苏州吴县;穹窿山,也是苏州境内的一座山。

景慧哈哈一笑,说道:大人却不知,这和尚头上虽秃了,心里却没秃,六根不净。尽管出了家,最好游山玩水。便在月前,他来了大名路。前日听说贫僧要来益都,便随着也来了。

原来如此。赵忠问道衍,,不知和尚师从何人?

不等道衍回答,景慧插口说道:大人行行好,快莫问他师从何人!

这又是为何?

明明光了头,偏拜道士学。这和尚不是个好和尚,拜了个师父唤作席应真,却是个牛鼻子。

真的?

小和尚道衍微微一笑,也不辩解,只是简单地回答说道:我师本在穹窿山。虽也向席真人学过东西,但学的并非道经,只是阴阳术数而已。

赵忠令他近前,并马通行,越看他的相貌,越是觉得惊奇;寻思他的经历,年少出家,本为和尚,却私师道士,更觉得不可思议,想道:俺在益都管领僧道衙门,见过的和尚道士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能做出这等行径的,却是一个也无。这小和尚绝非俗子!且容俺来试他一试。

寻思已定,赵忠开口问道:和尚甚么处来?

这个问题很突兀,也很奇怪。明明景慧已说出了道衍的来历,却为何又问上这么一个问题?其实这就是禅宗的参话头、打机锋了。

参话头,是禅宗学佛的一个手段;同时,有时也是一种和尚之间斗法的手段。毕竟赵忠管理益都佛道多时,且也跟着喇嘛学过佛,对佛教较为熟悉,所以对此也算略懂。抛了一个话头出来,等道衍接口。

道衍年少出家,学佛多年,立刻明白了赵忠的用意,不慌不忙地答道:从来处来。

赵忠点点头。

景慧插口笑道:和尚学人不会。

从何处来?自来出来。这一问一答,对和尚们来说实在驾轻就熟。古往今来,也不知已经有多少人如此对答过,说是老生常谈也不为过。别说和尚了,哪怕寻常世俗人在听了从何处来这个问题后,恐怕也知道该如何回答。道衍的这个回答并无新意。

所以,景慧插嘴,笑话他学人不会,只会学别人说话,最多拾个牙慧,却不代表你真的就明白此中深意。

道衍笑了一笑,仍是不作辩解。

赵忠接着问道:如何来的?

欢喜而来。

赵忠微微蹙眉,想道:欢喜而来?是因为来益都是为了弘扬佛法,所以欢喜?还是干脆这四个字其实只是一个拍马屁?因为来益都,所以欢喜?他心中这么想,嘴上不能问,继续问道,打算甚么处去?

去处去。

对答至此,只能说中规中距。

赵忠想道:瞧这和尚相貌精奇,几句回答却都了无新意。莫非只是个银样蜡枪头?对道衍的兴趣已不如开始浓厚,不过,对答既已开始,总要有个结尾,勉强地又接上一问:准备怎么去?

陌上花开,缓缓归去。

时当盛夏,虽也是花开绚烂,但陌上花开一词,却多数都是用在春天。

赵忠呆了一呆,想道:陌上花开?缓缓归去?,而今仲夏,这和尚不用别的词儿,却非要说陌上花开,是什么意思?听这八字,倒是有些禅味。他细心沉思,瞥见景慧似笑非笑,又警醒地想道,不对,此中必大有深意。联系到道衍方才说的从来出来,往去处去、欢喜而来等句,脑中灵光一闪,醒悟过来,暗道,好险,好险!没的斗法不成反受辱。差点领会错误,丢了俺益都佛道衙门的脸面。

再看道衍时,赵忠的神色已大又不同,笑道:小和尚佛法高深,年纪轻轻,莫非竟已勘破生死了么?

几句机锋,怎么扯到勘破生死上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