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36 一虎 Ⅲ

蚁贼 36 一虎 Ⅲ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诸将退下。洪继勋扯了扯长袍下摆,一点儿不逊让,簪簪入座。

邓舍正襟危坐,如临大宾,肃容道:“先生方才说得不错。月余来,我如坐针毡,彷徨绕室。苦思不得一策,寝不安席,食不安味,终日忧心,不知前路如何。今听先生一言,真如拨云雾而见明日,豁然开朗。”说着,站起身,端端正正行了一礼,“先生大才,切莫见怪本将适才无礼。”

洪继勋稳坐不动,受了这一礼。笑道:“自将军破辽西张居敬、世家宝,威名遍传辽东。得知将军用来破敌之兵,仅是万人新卒,小可不由神往。又知将军以八百逃亡之军,克重镇永平,杀敌数千,自损才数十。更令小可为之惊叹。”

邓舍一笑:“杀俘无仁,何值惊叹?”

洪继勋正色道:“小可入帐所言,戏言耳。将军何必拿来取笑?主弱客强,身在敌境,三千降卒,不得不杀。将军明辨形势,果敢坚毅。残败之军,而不为眼前小利所动。放眼辽东,能如将军者,几无人。”

又道:“将军破城之后,不急招兵纳财,先挂求才令。礼降官以座上宾,封棒子阉人为千户。小可闻之,不胜心服。故此,特等候辽阳,以待将军。不料将军夜行,让小可好一番追赶。”

“辽阳?”

“实言相告。将军名未显时,小可已在辽阳了。只是刘平章好不识人,……”

邓舍哑然。一笑:“天以先生赠我。”询问上策之前,先探探底细,问道,“听先生言谈口音,似乎辽东本地人?”

洪继勋点了点头:“小可世居辽东高丽。唐遣才子八人往教高丽,其一便为小可之祖。之后,世居三韩,代为显贵。祖上不敢忘本,称所居之地叫唐城。”讲完出身,又道,“蒙元以来,乃向蒙元献城池人民。世祖忽必烈为管领高丽归附军民,设置过一个万户府,小可之曾祖,曾任其长。不知将军可曾听闻?”

他说的是洪福源,邓舍听说过。道:“原来是名门之后,失敬失敬。”自洪福源,洪氏三代为蒙元大官,瞧了眼洪继勋打扮,疑惑他怎么如此潦倒。更是犯疑,他家族世宦蒙元,他却怎么来投自己。心中疑惑,嘴上不说。

洪继勋性子明敏,邓舍神态变化,看得一清二楚,主动解释:“小可家父,……”他顿了顿,“乃是庶出。”

他的父亲,说庶出都是自夸,其实是他祖父一时性起的结果,母亲乃一奴婢。所以,他这一脉,在他们家族没甚么地位。

他接着道:“家祖既没,家父随小可大伯,任事大都。不料,数年前,因些许小事,触怒了蒙元权贵,……”他从容的举止起了变化,脸上肌肉抽缩着,恨声道,“竟被当场打死,又牵来马匹,拖着家父尸体,奔走取乐。”

邓舍为之唏嘘,痛骂几声“狗鞑子”,安慰两句。

他喘着粗气,半晌道:“不须将军安慰。当时惨景,小可亲眼目睹。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小可本想请大伯上奏元帝,惩罚恶人。谁知,他胆小如鼠!万般推脱,最后,反把小可赶了出来。

“小可家在双城。双城,即为合兰府所在之地。小可决定,先回家告家母知道,再做打算。回到辽东,却听闻高丽趁乱,抢占了双城。小可日夜兼程,急赶而回。到得故宅,只见到一片火焚后的空地。

“问及城中相识,都道高丽取城之后,大火三天。家母、家母。”他垂下眼泪,“想来是没在火中了。”

父母先后死于非命,惨不忍闻,邓舍连连叹息。

洪继勋停了一会儿,稳定下情绪,道:“将军大人,家父没于元,家母没于高丽。小可当日就断指明誓,今生今世,蒙元、高丽便是我的死仇。立志灭此两国。小可做不到,便交给小可之子来做,子子孙孙,永无尽时!”

他伸出左手,果然少了一支小指。

邓舍肃然起敬:“先生至孝,本将钦佩。”他也怀抱仇恨,深深理解眼见至亲而死,却无能为力的痛苦。顿时之间,感觉和洪继勋有了些共同语言。打消了对他的怀疑。邓舍过来人,一眼可知洪继勋的确是真情流露。

道:“我义父亦惨死鞑子之手。先生之痛,我尽知。”叫亲兵,“酒来!”亲兵奔入,放下酒杯,邓舍起身举起,“与先生共饮此杯。以杀报怨。”

两人一碰酒杯,同时抹嘴。相顾而视,惺惺相惜。颇起知己之感。待亲兵退下,言归正传,邓舍问道:“下、中二策,我已听闻。敢问,上策如何?”

洪继勋转首看帐外。邓舍会意,令帐外亲兵:“再退百步。不得将令,妄入者,斩!”

帐外夜色深沉。帐内火把通明。巡夜士卒的脚步声,远远随风传来。春寒料峭,洪继勋挪开面前酒杯,眼中精光四射,压低声音:“上策,十个字而已。将军若可从之,必成王业。”

“先生请讲。”邓舍凝神静听。

“高筑墙,广积粮,缓图高丽。”

邓舍一怔,一疑,一惊,一喜。一跃而起,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九个字不但适合朱元璋,同样适合他自己。放在眼前局面,最是合适不过。合兰府位置在海岸转折处,由此向东南,高丽一览无遗;由此向北,有山川为屏;由此向西南,俯瞰辽东。

聚数地之粮,纳辽东之民,蓄势充足,一发不可收拾。

狂喜之下,他放声大笑:“先生!英雄所见略同。我得先生,如得一虎!”他情绪混杂,也不知是在说自己和洪继勋都是英雄,还是在说洪继勋和给朱元璋献策的某某略同。

洪继勋没料到他这么大的反应。不过,邓舍反应越强烈,他越有满足感。

他进一步具体分析:“合兰府控驭夷狄,门邻海岛。其地险且远,盐铁富饶。而招徕旁郡,驱率女真、契丹,乘间抵隙,进退由我。得此地,成王霸之业。”

连日苦恼,一扫而光。前边的道路该怎么走,清晰可见。王霸之业不说,最起码有了一块可立足之地。邓舍心情大畅,端起酒杯:“先生,再饮一杯!”

丢下酒杯,呼喊亲兵,命叫来诸将,要连夜改变计划。诸将听了,讨论一番,没有异议。各自回去准备。

次日一早,留下给辽阳沙刘二送礼的人回来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沙刘二的使者。

使者问邓舍过江担任先锋,是奉谁的命令?邓舍没见他,叫罗国器去打发了。罗国器读过书,能文绉绉地逢迎拍马,又圆滑,会一本正经地糊弄人。

自昨夜起,鸭绿江两岸的婆娑府、义州俱派出小股人马,远远监视。一百多里外的龟城等地,得义州急传,也派了游骑来探伺动静。他们人马太少,不敢主动攻击。

邓舍下令,全军休息,任何人不得外出。同时,派赵过、陆千十二,带队出营,袭击高丽游骑。又造高楼,自己鲜衣亮甲,携白衣飘飘的洪继勋,以及诸将,登楼南望,指点远处的义州城池。

这些都是很浅显的疑兵之计,身处局外一眼可以看出;身在局中,却不好判断。

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你怎么知道,他这到底是虚,到底是实?兵凶战危,往小里说,干系个人身家性命;往大里说,牵涉国家命运。一着错,死到临头,血流成河。所以,非是绝世名将,能把整个形势看的明明白白,知己知彼者,不敢断然辨伪。

营外高丽游弋,较之张居敬、世家宝部,在战斗力上不啻天壤之别。半刻钟不到,除了一二故意放走的之外,悉数全歼。邓舍令陈虎记下功劳,留待后算。

入夜。

邓舍紧急集合,人马不得出声。以陈虎、李和尚为先锋,引部先行。大军随后,尽数出营。一路逢到州县,远远避开,穿插缝隙。若碰上土著,尽数裹挟军中,不得放走一个。百十年来,鸭绿江两岸战火不绝,人烟稀少,城池不多,夜晚关闭城门也早。

因此,他们一路潜行,沿途州县竟是丝毫不及反应。纵有得知派出信使的,也尽被邓舍散出去的游骑拿下,消息传不到前边。待到第三天天亮,已经到了鸭绿江和狼林山脉交接的位置。

狼林山脉在鸭绿江南岸,南北绵延,将高丽北界一分为二,双城便在其西。海拔很高,平均两千米,但是连接到鸭绿江的地方比较矮,只有一二百米。所以,邓舍选择了在这个位置渡江。

用了一天的时间,收集沿岸船只,砍伐树木编造木筏。当晚渡过鸭绿江、第二天翻过狼林山脉。进入盖马高原地区,这一带居住的多是部落群聚的女真土著,地方险峻荒凉。温度很低,道路难走,曲曲折折的,乱石遍地,所以行军速度不快。五天之后,距离双城,只剩几十里。

早起的高丽农民,看到他们,吓了一跳。个个目瞪口呆,惊恐失措。河光秀奉令,分散部下,随军抚慰。过辽阳时,又有不少高丽人来投,目前总数一千多。

邓舍命令,加急行军。

下午,双城出现在了视线之中。这番突袭,实在快捷。关铎二月份传檄高丽,随后大军下丰州。高丽上下尽皆知道。丰州之败,他们也曾听说。完全没想到这个时候,会有一支军队突然来到。

双城城外星罗棋布的农田中,务农的百姓远远望见邓舍军队,扔下农具,满山遍野往城内跑。双城守军来不及放他们进来,拉起吊桥,城门仓促关闭。城头报警的鼓声、号角响成一片。惶急的高丽士卒,在军官的催斥下,不成队伍地冲上城头。一门大炮推上城头。

城外百姓号哭震天,乱轰轰如没了窝的马蜂。有的瘫软在地,有的往城后边跑,有的哭叫着捶打城门,有的吓傻了,一头往大军撞来。

一面赵字大旗,竖立双城城头。旗下十几个士卒,拥出位千户打扮的人物。高问城下:“来者谁人?”

邓舍的士卒,穿的多是从永平得来的元军盔甲。他们大部分不是白莲教徒,扎红巾的不多。又只打了一面邓字帅旗,双城守将辨不出他们的来历。

高丽抢占双城之后,改名咸州,又改万户府。元朝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拿它没甚么办法;却一直派有使者,来往鸭绿江边,威吓高丽。高丽境内,曾传言元朝要发辽东兵百万来攻。

故此,这个高丽将军第一个反应,是元朝真的来攻了。

对他的喝问,邓舍不理不顾。自顾自安排诸将,分配各军。双城城池不大,方圆两三里。城门有四,邓舍亲自屯驻正门;文华国、关世容负责西面;陈虎、罗国器引军,围住东侧。后门处,安排了两个百人队,虚虚放开,有出城百姓、敌人信使,一概拦下。若是敌人怯守,从此突围,那再好不过。邓舍志在夺城,不在杀人。

高丽在此地的驻兵,俱来自东界沿海,两三千人。城内居民大多是辽东、高丽无土流民。诸将领命各去扎营,骑兵、弓箭手、火铳手调前,严防城内袭击。两门大炮推出,正对前门。

那千户还要问些什么,邓舍挥手传令:“试炮。”

大炮轰鸣,震得人耳朵嗡嗡直响。第一发就打个正着,落在城墙之上。震落许多石、砖,风一扬,洒了高丽将军满头满身的土。大旗倒卷,他转身退下了。留下布满城墙的士卒,匆促忙碌地搬运各种守城器械。

看过城头,邓舍静看各军布阵。马驰人奔,枪戈遍布,阳光下,闪闪耀眼;旌旗到处,荡起的尘土,几乎掩盖整个双城。城外的百姓,被阻隔在壕沟以外,大军以内,绝望地聚集一堆,有男有女,有老有弱。

洪继勋立在邓舍身侧,拿着纸扇,指点四周:“将军请看。此地,东北则崇山重叠,西南则大野旷远。北控高原而达白头山,南联沃野而至铁岭。东濒沧海,西俯高丽。居南北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兼且,土地肥沃,有渔盐金矿之利。说它是王业之根本,一点儿也不过分。”

连着几天,他先是王霸之业,又是王业之根本。邓舍本无此意,也不禁听得怦然心动。转念一想,一地未得,妄谈王业,太过可笑。即使此地真有王气,还能做高丽王不成?也就把这个念头丢下了。

城中高丽军队,一直未曾出城袭击。先前那个千户,不久又随着几个军官上了城墙。居高临下,仔细观察邓舍军伍。

洪继勋本地土著,对他们熟悉得很,一一介绍:“先前那一个,姓赵,名叫赵都赤。本地人士。高丽破双城前,他主动去朝见高丽王,被授高丽双城地面管军千户。他左边那个,面白长须的,是万户姜忠祥。右边那个小将,也是双城土著,官居东北面兵马使,名叫李成桂。——他的驻所不在此地,大约是回来探亲的。

“高丽王攻双城时,就是他父亲,原蒙元双城千户李子春做的内应。”

李成桂这个名字听着很熟。邓舍想了半天,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说过。军机繁杂,一会儿,也就把他给忘了。

双城挨近海边,气候潮湿。较之高原地带,暖和得多。士卒们驻扎营地的速度很快,薄暮时分,各营扎好。各自举炊做饭。诸将分别来见,文华国沉不住气:“将军,军中粮草将尽,只剩半月之用。何时攻城?”

军中存粮一部分来自永平,还有一部分是沿路行军,循照旧例哨来的。所谓哨粮,其实就是抢。不但小明王的部下这么做,张士诚、徐寿辉等义军也都这么做。只要诸将做的不是很过分,邓舍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这部分粮食前后加在一起,数量不少。

掌的军队越多,杀的人越多,邓舍发现他的心肠就变得越硬。一个多月前,村中杀卒的故事,如今回想起来,恍如一梦。邓三曾因邓舍阻止抢粮而揍过他,现在他能体会到邓三当时的心情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万多人,怎么养活?没城没地,不抢,怎么带兵?流民来投他,不就是为了一口饭吃?喂不饱他们,一天可以,两天可以,到第三天,他们就会一哄而散。

想想以前的自己,看看现在的自己,他苦笑。

他痛恨现在的自己,又无力改变。除非他解散军队,然而,军队解散了,他怎么报仇?就不说报仇,他怎么在这个乱世中活下去?想想邓三是怎么死的,再看看王夫人在林中的遭遇,手里没兵,只有这两个下场。

义不守财,慈不掌军。他安慰自己,我变得理智了。内心中一个声音愤怒地反驳他,你这是虚伪!冷血。他选择忽略了这个声音,重回到眼前帐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问题,洪继勋献策时,他就问过。此时,还请洪继勋来回答。

“诸位将军无须担忧。小可生在斯,长在斯。双城内外,兵马布防、器械粮草、人口老幼,如反掌观纹一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再则,小可家族,在本地略有声望,城中父老,如果知道有小可在,不说立刻献城,料来在防守上,也不会和高丽军队同心同德。毕竟,高丽得城才三年,不少汉人未曾搬迁。

“我军又来得迅速,高丽人猝不及防。”洪继勋胸有成竹,侃侃而谈;折扇在手掌上一敲,斩钉截铁地道,“小可断言,三天之内,此城稳破。”

又打开折扇,递上来。请诸人观看:“双城虚实,便在其上。”

这个折扇,邓舍看过,诸将未看。围上一瞧,竟又是一幅双城城防图。文华国大笑:“有此图,孙子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捋腰间金链子,再问邓舍,“将军,何时攻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