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94 绕袭

蚁贼 94 绕袭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常遇春虽身为上将,但是自恃勇武,却好阵前显耀,喜欢与敌将单挑。

原本的历史中,直到北伐中原时,朱元璋还告诫他:“遇春为大将,顾好与小校争能,甚非所望,切宜戒之!”可见,他的这个喜好根深蒂固。

三通鼓内,带上赛因赤答忽、王保保选择武将以及武将出阵的时间,连斩了三个元军悍将,而他本人却毫未损。

吴军是见惯了的,燕军、元军皆惊。燕军是既惊又喜;元军是既惊且骇。王保保见机得快,当即下令,命派出轻骑,取常遇春。数百骑呼啸出阵,人未至,箭先。常遇春的铠甲好,在箭雨下,不慌不忙地归往本阵。

他“长臂善射”,不但不乱,还走走停停,取出弓矢,时不时地回马射上几箭。箭不虚。每一矢,必有一敌落马。每有一敌落马,吴军必举枪高呼“威武!”射箭、中敌、敌人落马,吴军高呼。类似情景一再重复,士气涨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此时此刻,就好像是他一个人在敌对万余的元军一样,且还将之玩弄于鼓掌之间。

不知道赛因赤答忽、王保保这会儿是什么样的心情,赵过颇是心服。他叹了口气,说道:“常、常参政勇武绝伦,胆壮如铁。遍、遍观我海东军中,似唯有傅、郭可比。”他认为,只有傅友德、郭从龙可与之比勇。

杨万虎要说也够勇,但他是步将,难以与常遇春在马上争锋。高延世也很勇,但年岁较轻,似不如常遇春正年富力强,最鼎盛、巅峰的时期。

如此这般,常遇春且战且走。不多时,便在冯国胜、蔡迁等的接应下,安然归入了军中。元军轻骑无功而返,丢下了十几具尸体,也回了去。

鼓声三通,角声亦三下。

第二声绝时,常遇春归了本阵,经过略微地准备,第三声绝。

燕、吴两军士卒齐声大喝:“杀!”

一声杀后,鼓角声停,军卒无声。

随之,吴军的左、右两翼开始缓缓向前推行。

元军相对的右翼方位举起盾牌、竖起枪戈,亦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后边的火铳手、弓弩手支枪、开弓、架弩,只等敌人进入射程,便要开射。投石车等物也都相应地做好了准备。各军各营里,各级的掌旗官、鼓角手或者紧紧地握住旗帜,或者拿住鼓槌、抬起号角,时刻准备给下级传达上官的命令;而他们的上官亦紧紧握住刀剑,目不转睛地盯住各自上级军官的旗帜,侧耳倾听他们的鼓角,也是时刻准备传达并服从命令。

数万人都屏住了呼吸。

吴军出战,元军迎战,燕军观战。

就在这个时候,吴军中军的后阵,突然生乱。中军是三军之魂,中军生乱,两翼必不稳。况且,现如今还正在两翼刚刚开始向前推行之时!常遇春适才回来,人虽没受伤,坐骑中了箭,刚刚换了匹马,在观看两翼前行,突闻后军嘈乱,他心知不妙,急遣人前去探看。

派的人还没去,后军已经来报:“军后有鞑子来袭!”

城西门外,屯驻的有元军一部。不过,这部分的元军已经绕城前来,汇入军阵中了,皆在前面。那么,这后边的元军却是从何而来?

却是在昨夜,赛因赤答忽用王保保之计,悉散金帛,出察罕帖木儿所赐的玉佩、宝剑、精铠,招募了五百敢死士,配以勇将,趁夜出城,远远绕出,潜伏在了吴军营后十几里处。他们是地头蛇,地形熟悉,吴军没有能及时现。提前相约:待两军对阵时,趁机杀出,乱吴军阵型。

那么,这股元军却又为何不去埋伏在燕军后,而是埋伏在了吴军后呢?

也是王保保的提议。

他认为:“赵贼非常强悍,与我军作战多次,接连获胜,而且军马众多,有近两万人,难以取。而常贼远来,是为客军,且军少,相比赵贼,比较弱小,可先灭之,壮我士气。既灭遇春,再鼓勇奋力,灭赵过必矣。”

燕、吴两军定下的作战方案是吴军先战,燕军再出。元军定下的作战方案则是先败吴军,再战燕军。一个是合力,一个是分别击破。

两军都不知道对方的方案,因此就出现了现在的这个情况。

吴军刚动,元军就趁机从后突袭了。阴差阳错之下,导致在战事刚刚开始,双方的主力还没接刃,便形成了暂时对元军有利的局面。

吴军中军后阵大乱,两翼惊愕,进退失据。

……

赵过、潘贤二在望楼上看见了。

潘贤二“哎呀”一声,说道:“战未起而后方生乱,阵未成而中军不稳。大人!吴军危险了。如果鞑子的主力趁机突袭,吴则必败。吴若败,我军必陷苦战。请大人点精锐,做好出阵救援的预备!以防不测。”

……

元军望楼上。

赛因赤答忽笑与王保保说道:“常遇春固然勇悍,特一匹夫耳!果然无备,致使中军生乱。吾儿此计大妙!”

“父帅打算何时遣骑兵出列,冲吴贼阵型?”

“不要着急。吴贼中军才乱,两翼还没有生变。现在出击,容易陷入混战,燕贼尚在左侧虎视眈眈,不可妄动。且稍等,等吴贼的两翼回撤之际,便是我军骑兵出击之时!”

——,之前,因吴军摆出了攻击的阵型,元军在相对的方位做出了一些调整,以示守御。却原来只是在哄骗联军。看似守而实攻。随着赛因赤答忽军令的传下,放在后边的马军6续提前,已经做好了突击的准备。

……

吴军生乱,燕军欲救,元军欲攻。

……

吴军中军阵里,常遇春遇乱不惊,他下令,说道:“打旗语,敲鼓!命左、右两翼继续向前。并遣人去燕军壁垒,告诉赵左丞,就说如果元军趁机出骑兵来犯我阵,便请他也即出马军,袭元军左翼,以作我之策应!”

统带两翼的是冯国胜、蔡迁。

见到旗语,听到催战的急促鼓声,他们两人反应不同,一个当机立断,一个微做迟疑,但是最终下的命令却完全一样:“继续向前!”

冯国胜是左翼,并传下军令:“敢有右顾者斩!”蔡迁是右翼,亦传下军令:“敢有左顾者斩!”军令传下没多久,常遇春的军法官分别赶至两军中,又宣读常遇春的军令:“禁狐疑。鼓声毕,若仍未接战,诸将皆斩!”

……

赛因赤答忽的笑容渐渐凝固,吴军的两翼虽然停顿了一下,但很快就又继续前行了。他扭头看了王保保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不可置信。王保保喃喃说道:“竟不顾中军!如此悍然?竟不顾中军!”

望楼下,做好准备的骑兵将校遣人前来问令:“是否出击?”

赛因赤答忽转顾燕军阵地,看见在他们阵后的马军队似有向前调动的迹象,迟疑了一下,不甘愿地摇了摇头,说道:“吴贼两翼未乱,我骑兵纵出也不能胜。一旦不能胜,没有了足够的骑兵,就不好应对燕贼的马军。罢了,且先撤回军中,再等战机。”

……

燕军,望楼上。

潘贤二脸上变了颜色,说道:“常遇春单骑挑战,临危不惧;军后遇袭,处变不乱。军令一下,虽然中军不稳,但是两翼却竟能做到不顾向前!大人,你看到了么?吴军两翼数千的士卒,甚至没有一个扭头的!令行禁止至此,胆识、勇武至此!吴军有此将,吴军有此卒,隐若一敌国矣!”

……

偷袭吴军后阵的五百元卒,如虎入狼群,皆奋勇拼杀。

吴军初时不备,被其连破两队。一队,就是五十人。五十人,五个九夫长;百人,十个九夫长。并有一个百户、一个副百户。十二个军官,眨眼间,悉数横尸。负责后军阵的千户率队赶来,与率领元卒的勇将对战,不敌,又被流矢射中,堕落马下,幸得亲兵拼死抢救,好容易抢了回去。

元卒一路势如破竹,都是敢死之士,浑然不顾性命,受了伤还往上冲,腿断了用手爬,手断了用嘴咬,势如疯虎。

吴军节节败退,不到半刻钟,连连丢掉了四五队。情势危急!两千人对五百人,要说兵力占上风;但是吴军的阵型乃是面向前方,种种的守御设置也都是放在了前边。军后一乱,确实不好抵挡。只调整阵型就不易。

后军的急报,接而连三,送到前边。

常遇春身边的诸将、亲兵俱皆惊惶。常遇春却稳坐马上,神色泰然,徐徐问道:“俺的军令可送去两翼军中了么?”

“已经送到。”

“请赵左丞协战的话,也送到了么?”

“也已送到。”

回答过他的问题,诸将你看我,我看你。

蓝玉上前说道:“将军!后阵大乱,告急求援之声接踵而至。将军为何却先令两翼不顾,继而稳坐阵前,不理不问?若后阵破,前阵必危。前阵危,则中军必失。中军失,则两翼必溃。末将请令,愿引百人援之。”

常遇春不置可否。

他又看了会儿两翼,见两翼快与元军接战了,这才转过马来,立在阵前,环顾军士,提高了音调,说道:“鞑子偷袭后营,是想乱我军的阵型。如果此时向后,徒乱自家阵脚,正中鞑子计谋,必败。诸军!你们大多都是家在江南。此为山东,去家千里,中间还有徐州、黄河为隔。如果战败,怕是连骸骨也无法送回故乡!只能暴尸荒野。但是,如果你们肯追随本将,不顾后军,向前力战,出鞑子不意,则必胜!胜,功名俱显!”

他接过亲兵递来的长枪,握在手中,目光炯炯,看着诸人,问道:“是想打胜仗?还是想打败仗?是想骸骨不返,还是想功名俱显?你们自己选择!”

诸将这才知晓他的意思。他却是想不管后军,率前军与两翼一同冲击元军阵地!后军生乱,不思守,反欲攻!胆气实在豪壮。

蓝玉热血沸腾,带头行礼,叫道:“末将愿随将军向前力战!”

诸将齐躬身行礼,叫道:“末将等愿随将军向前力战!”

前军的千余士卒齐声叫道:“宁胜而死,不败而亡。愿随将军向前力战!”宁愿战死疆场,也不肯因战败而亡。

常遇春乃身先士卒,遣别将往后军压阵,命蓝玉引百人居前先行,鼓主力随后而乘之,自将精骑急追两翼,大呼叫道:“虏军破矣!”

众腾踊争前。

目睹此状,燕军错愕,元军惊骇。

以潘贤二的好出奇险计,他也不敢想出这样的作战方法;凭王保保的血气方刚,他也不敢想到吴军能勇猛如斯!两个人都变成了结巴,一个忘记了言语,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眼前的所见才好,只能说道:“常、常十万。”一个抓住衣袖而不自知,连连说道:“常、常遇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