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55 决战

蚁贼 55 决战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江淮之间群贼割据。要论军卒的善战陈友谅与朱元璋不相伯仲;若论富裕则称张士诚。而要较之四塞坚固蜀中明玉珍当为第一。但是先生你可知道此四贼中老夫最看重的是哪一个么?”

“明玉珍与张士诚一个占地利一个占富足可惜要不就是鼠目寸光要不就是手下缺乏精兵悍将并不足惧。陈友谅贼而弑主其部多有不服纵士卒善战亦不足畏。只有朱元璋麾下战将云集年前还又把宋濂、刘基等笼络幕府可谓文武兼备又远有大志是个劲敌。”

“不错。此四贼中老夫最看重的也就是朱元璋了。先生可还记得么?就在去年朱元璋多次遣使来求见老夫卑辞厚币曲意与我交好。但同时台州传来密报说他给方国珍下文书书中言语却极其的傲慢待方国珍如待麾下一走卒。该伸时伸该屈时屈。此人委实不可小觑也!”

“主公是想说?”

“朱元璋用兵素来凶悍其部徐达、常遇春等皆为有名悍将如果他真的被邓贼说动欲取我河南……嘿嘿怕还真是个麻烦。”

“然则咱们该如何是好?”

“总之不能无备。”

“奈何河南军已分出了一半在济宁剩下不过万人。如何备之?”

虽然察罕逼和了孛罗但是对大同还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而且他一方面争夺棣州另一方面还得增援济宁。也就是说现如今的他已经没有能力去充实河南的防御能力。除非一个办法那就是从陕西调军。

可是陕西也有问题。

陕西的察罕军勉强说来算有两部一个是他的嫡系一个是李思齐部。如今既已知张良弼有自立门户之意他的嫡系肯定是不能动的。李思齐部也不能动一来还得需要李思齐看住延安威胁大同;二者李思齐的地盘接壤四川也还得需要他看住明玉珍。

明玉珍再弱也有数万人马。就前两天李思齐还有军报送来说川中似乎有些蠢蠢欲动意图用兵嘉兴。察罕看着地图低声地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却是了一句与邓舍一样的感叹。

也难怪他此感叹。

回想这一次战事的开始他本来只是想好好教训一下孛罗看看有没有机会将之吞掉借此来安稳后方。但随着海东的突然参战这一场鏖战似乎就越来越有脱离控制、愈演愈烈的态势了。金陵异动、蜀中异动。

他又“嘿嘿”地笑了一声说道:“好一个群魔乱舞。”

“主公?”

“嗯?”

“若朱元璋袭我河南是真我军该如何备之?”

“晋冀并无险要关中才是我军的根本。所以陕西军是绝对不能动的。官方招牌猛男四菜一躺上传

孛罗虽然俯称臣但老夫对此子颇为了解是头狼!只要不死就随时有可能会咬咱们一口。晋冀军也不能全动必须留下一部盯紧大同。”

“这样的话我军已无兵可调了啊。”

晋冀军分为三部一部去打棣州一部去驰援济宁一部留下盯紧大同确实已经没有一兵一卒可调。

“我军虽已无兵可调但是……。”察罕在地图一指说道“这里却有兵可调!”

李惟馨定睛看去既惊又讶不可置信地说道:“松江府?”

“正是!”

“张士诚尽管名义上降我皇元其实貌合神离骨子里还是一个贼!主公您想调他?……诚然他邻近朱元璋。若他肯动朱元璋的威胁就会减轻许多但是主公以臣看来他却不见得会听从咱的军令吧?”

“他固然与我皇元貌合神离但他与朱元璋的仇更大!他的弟弟九六是怎么死的?在金陵死的!给他个承诺若他肯出军待老夫夺回济宁、击退益都贼军后便从河南出军助其消灭朱元璋!”

“士诚虽说无智但恕臣直言主公您的这一个许愿未免有些?”

李惟馨后半句的话不说出来察罕也知道他的意思哈哈一笑替他补充说道:“未免‘水中花’、‘井中月’?”

李惟馨点了点头。

“再承诺给他老夫还会帮他在朝廷里请赏多给他些实权。”

张士诚治下有不少城池原本都是忠诚蒙元的。比如无锡莫天赐绰号“莫老虎”的那个方从哲的父亲现今就在此人的手下做谋士也称得上兵强马壮。张士诚先后攻打了好几次都没能占着多大便宜要不是他降了蒙元得了一个太尉的头衔恐怕至今双方都还在交战中。

相比许诺协助消灭朱元璋察罕的这个许愿倒是更实际得多最起码更有利其瓦解、掌握地盘里的半独立势力。

不过李惟馨还是连连摇头。他说道:“且不说朝廷会否答应就算答应了臣以为这个甜头也还是不够大。”

“哈哈。老夫也不是一定要他出军。士诚为人优柔寡断。老夫敢断定只要这两个许诺送到他的面前他定然会见猎心喜即使不肯出军也会犹豫不决很长时间。老夫想要的就是他的这一个‘犹豫不决’。”

“什么意思?”

“只要他‘犹豫不决’了稍有风吹草动就必会影响到金陵。影响到金陵就必会拖延朱元璋出军的度。只要能把朱元璋出军的度拖延下来我军就好办了。”

“怎么好办?”

“方从哲早就去了金陵为何直到此时朱元璋才有异动?说明朱元璋也是刚下的决心本来他所抱的态度必为观望。那么又为何他早不下决心、晚不下决心偏偏现在下了决心?唯一的答案不外乎是因见邓贼攻陷了巨野以为有机可趁。所以说只要张士诚能稍微拖延一下他的出军度然后我军在此期间不需多只需要漂漂亮亮地打一个胜仗出来!他十有**就会龟缩回去!”

“主公怎能如此断定?”

“就从他数次卑辞厚币老夫就能如此断定。”

朱元璋为什么卑辞厚币?当然是因为深深忌惮察罕。察罕威名天下谁人不知?有道是“虎死威不倒”更何况察罕还没到那一步呢?只要他能趁张士诚拖延朱元璋的时候抓住战机争取快地取得一个胜利还真别说朱元璋还真的有可能就会改变主意撤军退出参战。

“去说张士诚原来只是为了给我军争取一点寻找战机的时间!”李惟馨恍然大悟由衷赞佩说道“主公高明!是在高明!”

的确高明。几句话间就把张士诚、朱元璋两人的心态分析得清清楚楚;并且“因人制宜”制定出了一套完全可行的方案。如果执行得当那就是不需添加一兵一卒便可以败一路强敌退一路强敌。

察罕意味深长地一笑说道:“然也。别说士诚为贼而且优柔不可与谋大事只可稍稍借力罢了;便是再可靠的盟友咱们也不能把身家性命悉数托付与之。岂不闻‘人求菩萨菩萨求谁’?”

“人求菩萨菩萨求谁”是一个佛家的典故。

本来菩萨是人礼拜的对象;但是菩萨却也挂念珠、合什念佛那菩萨又念的是谁呢?念的也是她本人。因为“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总不可靠。只有求己才能一切皆在掌握中。沙场上刀枪无眼成或败牵涉身家性命自然不能全凭借外力去仰仗别人。即使己方力有不逮不得不寻找盟友但也至多可用些“智计”绝不可“依靠”。

特别是对察罕这样的绝世枭雄来说更是如此。

……

“察罕有大都驻军相助我棣州的战事实不容乐观。主公不知您对此有何对策?”

“先生以为呢?”

“臣有两策。”

“说来听听。”

“或者把陈猱头部也调去棣州;或者……。”

陈猱头才从东南沿海到益都不久在王国毅等驰援棣州后他已可算是益都最后的预备队了。邓舍神色不动仍旧负手观看地图头也不回地问道:“或者怎样?”

洪继勋目光灼灼目不转睛地看着邓舍的后背轻轻地吐出了六个字:“或者攻取辽西。”

“攻取辽西?”邓舍霍然转身“先生是想?”

“在李邺连续不断地攻击与骚扰下辽西世家宝早已奄奄一息击败他不是问题。只要打下辽西便等同打开了从海东进军大都的道路。大都的驻军只有数千还不到万人面临如此的形势难道还敢取我棣州?”

以前邓舍之所以不肯攻取辽西是为了“韬光养晦”是因为不想过度地刺激大都以免蒙元皇帝命令察罕、孛罗全力来战。而今一方面已经与察罕彻底撕破了脸棣州一战事关你死我活早已再无韬养的必要;另一方面孛罗新败之下翻身尚且不易也定然没有功夫去管大都。

取辽西正当时也。

洪继勋侃侃而谈说道:“战事展至今数千里的北国土地上几乎无处不有战火。主公自永平起兵、占取双城以来十万红巾将士、百万辽东子弟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所为者何?正如主公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已!而若想恢复中华最大的敌人就是李察罕。”他熟思甚久语气坚决“臣以为现在已经到了可与之决战之时!”

“与李察罕决战?”

也就在适才知晓朱元璋将要出军河南、分析战况的时候邓舍才刚想到这里才刚想到有这个可能骤然就听到洪继勋说出此话饶是他城府已深也是不由眼皮一跳。不得不说洪继勋的这个提议太过大胆了。

“臣观主公似有惊色。是因为您认为我军还没有做好决战准备的缘故么?”

邓舍沉吟不语。

“的确我军是没有做好准备。不但没有做好准备而且棣州、巨野等各处战场都陷入了半僵局的状态。可是主公您有没有想过陷入‘半僵局’状态的其实不止咱们一家?那李察罕怕也是早乱成一团麻了!”

“先生言之有理。”

“譬如两强相争都快筋疲力尽。请问主公当此之时谁会胜?谁会败?”洪继勋自问自答不等邓舍回答就大声地说道“又‘譬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臣请为主公分析我军之三必胜察罕之三必败。”

“先生请说。”

“有吴国公为我强援此我军之一胜也。巨野现在我军手中济宁战场上的主动权已为主公所有纵然棣州拉锯不过小忧而已此我军之二胜也。辽阳陈虎练兵千日士气如虹而世家宝早成疲军如臣适才的分析取辽西必易而大都空虚一击定能中之此我军之三胜也。”

“察罕的三败又是什么?”

“我军的三胜就是察罕的三败。察罕外顾无援;大同虽败孛罗衔恨且时刻会有肘腋之变;而非到万不得已之时陕西李思齐等部他肯定不会调动此其之一败也。看似威胁棣州实则为扭转济宁被动不支之兆已现此其之二败也。自顾不及难以照顾大都此其之三败也。”

“容我思之。”

“主公!臣闻言:‘兵贵神’。臣又闻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现在就攻取辽西还可以打察罕一个措手不及。臣认为他是万万料不到主公在倾力应付棣州、巨野两处战场的同时居然还会有胆量敢再开辟第三处战场的。故此眼下出军正是时候。若是犹豫不决给了察罕翻局的机会不论是棣州出现变化、抑或巨野出现变局到那时候臣恐怕就算主公再有意攻取辽西、进逼大都也是没有余力为之了!”

益都在巨野暂处上风察罕在棣州步步紧逼。此时南北两块战场上暂时出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虽有朱元璋的答应助战但察罕帖木儿用兵老辣、计谋多端洪继勋认为他肯定也是会有后手的。如果现在不打辽西战机很有可能就会稍纵即逝。

取辽西?还是不取辽西?

这是一个很大的赌注。

邓舍陷入了沉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