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39 夜雨

蚁贼 39 夜雨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棣州城外,碧野无垠。

那两骑斥候从远处奔来,来到罗国器的旗下。骑士们滚鞍下马,顾不得地上尘土,匆忙跪拜,叫道:“禀大人,西边六十里外出现了鞑子的哨骑!小人等已经探查明白,却是鞑子的前锋距我棣州已不足百里!”

一言既出,原野上的诸人皆惊。

姬宗周一下没坐好,险些从马上摔倒在地,连忙抓住辔头,稳住身形,强自镇定神色,急转目去看罗国器。只见罗国器面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常,听他慢慢地问道:“鞑子前锋人马几何?带军的主将是为何人?”

“鞑子的前锋都是骑兵,小人等不敢太过近前,只见他们凡所行经的地方,都是尘土漫天,部队络绎不绝足有十里之长。推测其兵力,至少在三千上下。又远远地看到他们的探马游骑,观其衣着铠甲,极像怀柔胡骑。其军之前后分别有两面大旗,其上一写‘任’字,一写‘李’字。”

怀柔,离大都不远。

因为元朝的皇帝是蒙古人,所以作为京师的大都城里蒙古人、色目人都有很多,最多的时候,几乎占到居民的半数。“怀柔胡骑”,就是征用大都周边的色目人所组建起来的军队,当年刘福通三路北伐,毛贵从河间府进逼大都,也曾与他们交过手,互有胜败。自察罕帖木儿崛起沈丘,逐渐势力遍布北方,特别是在答失八都鲁死后,时之间、别无第二个人可与争锋,怀柔胡骑也因此受到了他的控制,被其纳入麾下。

怀柔胡骑的总共人数并不多,五千左右。

罗国器沉吟说道:“两面旗,一个写‘任’,一个写‘李’?本官听说现今河间府鞑子的总兵官一个叫李二,还有一个才去不久的名叫任亮。想来应该便是此两人带军了。李二倒也罢了,这任亮可着实勇悍,在察罕军中素有‘银牌’之称,可与郭云齐名,和韩札儿比肩,是个劲敌。”

“银牌”云云,相对“金牌”而言。

当时的风气,喜好给人起绰号。不但平头百姓间会彼此有绰号相称,包括军中也常常会给出名的勇将起个能与之相配的外号。比如朱元璋麾下,常遇春因自称“将十万众可横行天下”,因此便被军中称为“常十万”;又已经阵亡的花云,因状貌魁伟,面黑如铁,被人称为“黑将军”。

再比如关中张良弼的军中,他有一弟名叫张良臣,骁勇善战,军中呼为“xiao平章”。邓舍的军中也有类似,就拿佟生养来说,因是邓舍的义弟,兼且亦然勇敢能战,很多的将士不也就因此而一样称他为“xiao平章”么?

张良弼军中又有一将,极其勇猛,号为“金牌张”,这倒是与察罕军里的“银牌任亮”又有类似之处了。姬宗周说道:“任亮善战,能攻会守,端得察罕帖木儿手下一员骁将。大人,他率前锋离我城已不足百里,且俱是骑兵,按其脚程,最多到明日午时就能来我城下。……,计将安出?”

薄暮时分,夕阳西沉。

平原上有许多的村落散聚,星罗棋布,一道道的炊烟四处升起。围绕着炊烟和村落,是一块块的农田。此时看去,一副静谧的落日夕阳图。

罗国器按辔观望,但他看的不是农田,也不是村落,而是远处高地上的那两处营垒,红旗映照斜阳,遥相可见。一条溪水从中流过,远望如带。

他出神地看了会儿,到底营垒处在农田、村落的包围中,一阵晚风吹来,树木和草丛起伏,不免现出三两农人,或荷锄而归,或驱赶牛羊返家,笑语声与驱赶声随风四散,这安静且悠闲的景象也一一落入他的眼中。

“军令:命棣州城外的村民悉数入城。凡牛羊、粮食等物,没有收拢完毕的,继续收拢,也都必须要全部纳入城中。争取在明日早晨前,把这一切都做完。坚壁清野。务必做到半粒粮食、半头羊都不要留给鞑子!”

亲兵中有人高声接令,兜转马头,快马加鞭,飞骑赶往城中传令。

“军令:命城外两营进入紧急警戒状态。若有物资等等不足、还需要补充的,立刻报给城中军营。无论是要什么,都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他们!”

亲兵中又有三人接令,分别催马,两个往城外营垒中去,一个朝城中军营去。

“军令:命城内各军立即做好战斗的准备。给他们两个时辰的时间,两个时辰后,本官要亲自登城检查。有未能按时备好者,斩!”

“军令:命城内各级府衙迅做好协助守城的准备。原先已经备下的民夫们,要求至迟在午夜前,必须都集合完成。凡已写在花名册上的名字,一个都不许不到!违令者,不管是官吏、绅士,或者百姓,一概问斩。”

“军令:等城外的村民入城后,立即关闭城门。无有本官手书,任何人禁止私自出入,违令者,斩!”

“军令:竖本官将旗,立在城头之上。敲响战鼓,通知全城,鞑子即将来犯,从此刻起,城中将按军法行事。有无故扰乱者、有散播谣言者、有趁机为乱者、有不从军令者,上从本官起、下至庶民等,悉数问斩!”

随着他一叠声的军令传下,亲兵队中不断地有人大声接,尽在

令、飞奔而去。

“姬大人,这就请入城中吧?”

短暂的停顿后,罗国器的军令暂时告一段落。

一行人接着打马前行,但早先因为城外营垒及时竣工的喜悦,这会儿却都不翼而飞,每个人的面容都十分严肃。城池巍峨,渐近在眼前。走入城门前,罗国器和姬宗周不约而同地同时转,朝身后远远地望了一眼。

辽阔的碧野尽头,一轮红日正慢慢西沉。

宿鸟归巢,掠过暮空,声声的鸣叫似乎安闲,却又仿佛凄凉。风好像变大了,带点湿意,云层聚集,恍惚如阴雨欲来。罗国器和姬宗周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他们都读出了这样一句话:“夜,就要来了。”

……

不但夜来了,而且夜雨也来了。

一阵阵的雨点,细碎、绵密,悄悄地闯入孟夏的夜晚,淋湿了庭中的梧桐树,一叶叶、一声声,点点滴滴,落在空空的阶梯上边,好像淙淙的细语,又好似抑郁而固执地倾泻。时有凉风过,出一阵“沙沙”响声。

金陵,吴国公府。

偌大的府院沐在雨中,华灯初上。府西边有一座小楼,楼阁上灯火通明。此时,正有两个人在说话。一个是陈遇。另一个则年约三十多岁,身材魁梧,姿貌雄杰,大约是因为常年曝晒在日光下的缘故,面色黝黑。

此人的容貌虽说不上英俊,但是鼻梁挺直,下巴饱满,十分的英气逼人。并且按照相书的说法,下巴是“地阁”,凡是“地阁”饱满的就是官相之人,这个人的地阁尤其雄奇,实在“妙不可言,贵不可测”。他并非别人,正是如今的金陵之主,安丰朝廷小明王亲封的“吴国公”朱元璋。

“中行先生已经见过方从哲了。从哲号称‘海东辩士’,不知道其人真实的能力究竟如何?”

“‘盛名之下无虚士’。臣观其人,年纪虽轻,但思维敏捷、辩才无双。孤身入我金陵,独对满堂的江南名士,竟能从容自在,半点不曾有畏惧的模样。臣观其胆,乃大于天。鼻息所冲,上拂霄汉。真人杰也!”

朱元璋微动神色,笑道:“不过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子,却居然能得到先生这样的称赞!如此说来,此人的确是一个人才了。他的哥哥希哲,现为我幕府参议。若是把他兄弟两人相比,以先生看来,孰优孰劣?”

“使希哲居庙堂之内,能治人以兴国;使从哲奔走诸侯,能言辞以灭国。”

方希哲的长处在治理百姓,如果他的才干能得到挥,可以使国家兴盛。方从哲的长处在“辩才无双”,如果用他来奔走各国之间,能仅仅凭借言辞就足以灭亡敌人的国家。这一句称赞比刚才的那句称赞更为加大。

朱元璋动容,问道:“较之孙伯融如何?”

孙炎孙伯融,在堂上和方从哲辩论时,范常曾经提过此人的名字。在金陵群臣之中,若论“辩才”,孙炎可称翘楚。

陈遇答道:“伯融辩才,夸夸其谈,文章锦绣,如瀑布奔下,令人目眩神摇,惶惶汗出如浆,不知所以回答。而从哲论说,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如疾风骤雨,令人狼狈失措,惶惶汗不敢出,亦然不知所以回答。譬诸宝剑,伯融乃世之干将,锋芒毕露。从哲则莫邪之属,亦足称名qi。

“如果强要较之短长,则从哲或不知经济,此不及孙伯融处;而孙伯融性格失之刚烈,是不及从哲的地方。”

朱元璋本是在交椅上坐着的,此时闻言,不觉起身,说道:“能和孙伯融并列,从哲确实可称人杰!”

须知,孙炎乃是朱元璋手下极为合用的一个人,朱元璋对孙炎的看重甚至过对陈遇等人的看重。时人夏煜后来形容孙炎与朱元璋的关系,写诗说道:“我皇入金陵,一见颜色厚。高谈天下计,响若洪钟扣。”

他不但极其善辩,一开口都是数千言,在他的面前,人人都怕和他说话;并且他“雅负经济”,有治国安邦之术。在他请动刘基出山后,刘基这样称赞他:“开始以为我比你强,听了你的议论之后,我哪里敢和你比。”此话固然有奉承的成分在,但却也可以由此看出孙炎的能力以及他与朱元璋非常亲密的关系。要不然,以刘基的自傲也不会主动地去奉承他。

而此时陈遇居然说,方从哲能和孙炎相提并论,朱元璋又怎会不动容起身?他负手在室内踱步,低头想了一下,问道:“方从哲既有这样的才干,那么他来我金陵的目的,先生可问出来了么?”

“先后有范常、杨宪以及臣再三试探,方从哲口风甚紧,只说燕王有书信给主公,却一直不肯明言他是为何事而来。不过,依据之前的分析,加上臣的察言观色,以臣料来,他应该必是为求主公救援益都而来的。”

朱元璋转回案前,取出了一封军报,递给陈遇,说道:“刚刚从大同送来的急报。数日前,李察罕已然逼和了孛罗帖木儿。他两人已经在私下达成了和约。察罕所患者,只有孛罗和燕王而已。如今孛罗已俯认输,想必李察罕必会趁机集中全力、经略益都。察罕狠辣,若我所料不错,至多十日内定又有军报送来。不是李察罕驰援巨野,便必为李察罕兵临棣州!不管这两者是哪一个,益都肯定都将要陷入危险和困境之中了。”

“主公的意思是?”

“先前我与诸位先生商议,包括刘基在内,你们大部分人都认为我金陵不该去驰援益都。”

“是啊!我金陵西有陈友谅、东有张士诚,两面强敌,现今自顾尚且不暇。若是因为燕王的缘故,在此时此刻贸然出军河南,对我金陵实在有百害而无一利。察罕军强,若益都败,则是我金陵平白又惹一强敌,必将陷入三面受困的窘地。而即便益都获胜,得利最大的仍是益都,我金陵至多得到一点点的微薄小利,和主公冒的风险相比,委实不成正比。”

“对此,我深以为然。但是,现如今的局势却又不同了。”

“有何不同之处了?”

“察罕已经腾出手来,可以全力对付益都。燕王力孤,定难为对手。如果现在益都落败,就不再只是‘落败’的问题,而很有可能会被察罕赶回海东。燕王若去海东,则山东必为察罕有。据有山东,察罕便可以下窥淮泗、江南。当其时也,我金陵又和陷入三面强敌的窘地有何不同?”

“然则,主公何意?”

朱元璋深蹙眉头,说实话,他也还是犹豫未决,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阁子里望出去,见窗外的夜雨朦胧如纱。阁楼后边,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树叶茂密,掩映后窗,被凉风摇动,淅淅沥沥地振下一阵叶上的积雨,混入雨中,有些落入阁内,更增三分凉意。

他喃喃说道:“唇亡齿寒。”

……

唇亡齿寒的道理人人懂得,这一场夜雨直从金陵,经过益都,一直下到了南高丽。

夜雨声声,益都城内,燕王府中,邓舍披衣从书房中走出,手里还拿着孙子》。他刚才本来正在秉烛夜读,忽然听到了雨声,不觉心有所动,好像想到了什么事情,但又抓不住、记不起,恍然若失。

他隐约记得,似乎很久之前他曾经有过类似的悸动,好像是在邓三阵亡的前一天?又也许是在当年双城被围的前夜?他费力地从记忆中搜索,但因时隔日久,却怎么也无法清晰地回忆记起。

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府内安安静静。

他举望天,惊奇地现,夜雨绵绵里,黝黑幽暗的夜空中,透过云层,竟还有几点星光闪烁。这样的天象真是罕见,象征或代表了什么呢?街上的更鼓声遥遥传来,已快到三更。他想道:“不知棣州的布防怎样了?”

书房中传出了一个清柔的声音:“殿下,院中风雨,你不要站得太久了。快些回来,暖暖身子吧。”红袖添香夜读书。这说话的人是续阿水。

邓舍应了声,却不就回房,而是就近走到院中一个宿卫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取下外衣,帮他披上,笑道:“夜雨风冷,不要着了凉。我已吩咐膳房,叫给你们熬了姜汤,等会儿便能送上。……,多喝点。”

那个宿卫热泪盈眶,说道:“多谢殿下!”

邓舍微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回入房内。

在走入房门的时候,他又不经意地回头,往东边的夜空上看了一眼。那里,正是星光闪烁的方向。但邓舍此时或者还没有意识到,那里,也正是南高丽的方向。

……

南高丽,汉阳府。

据鞠胜无意间在路上的听闻,似南韩将有异动。姚好古不敢大意,在闻讯的当天,便就密令府衙,并且通知了通政司,动用大批的人手,开始暗中的调查。在他的亲自督促下,当晚,通政司就得到了第一份的情报。随后接连两天,一份一份的情报连续不断地送来。事情逐渐露出了眉目。

鞠胜在路上听到的只是一句话,而且还是他的一个下人去乡间讨水时听到的。当时说话的是两个人,都是高丽人,村民打扮,但他们的样子却一点儿不像长期务农之人,倒和落难的贵族子弟有点相像。

那下人听到的那句话是年长者说给年轻者听的,说的是:“约定五日后,趁夜入汉阳。”现如今,只不过才过了两天,这短短的十个字,已经被扩充成为了上万字的情报内容。

“经初步调查,目前可以得出总结。近日来,汉阳府的城内城外聚集了不少的前高丽旧朝时的贵族子弟。这些人有的是从南部沿海来,有的是从前高丽旧王京来,还有的是从平壤等地来。粗略计算,人数约有百数十人。或者伪装成村民,或者扮作商人,有些则光明正大、以探亲访友为名,堂而皇之地出入汉阳。在汉阳府内,也有些许的土著和他们保持联系。他们具体的上司、负责人还没有查出,但有一条应该确定无疑。”

“是什么?”

“百数十多前高丽的勋贵子弟,无缘无故聚集汉阳,行踪诡秘,不是图谋生事,便就定为阴谋作乱!”

方补真霍然起身,面色惊变,问姚好古,说道:“大人,若这些人果真是为作乱而来,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贵族子弟,在汉阳很有些影响。如果应对有误,定然不免变成大患!请问大人,咱们该如何应付?”

细密的夜雨下个不停。

姚好古等是在一个密室中听的通政司汇报。烛光黯淡,烛影摇曳。时而映照在稳坐主位的姚好古脸上,方补真看到他面沉如水、波澜不兴;时而映照在立在椅侧的鞠胜脸上,方补真看到他似笑非笑,带着点轻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