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34 争执

蚁贼 34 争执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看到了姬冲的表情,姬宗周不由心中一沉,却还是强笑说道:“冲儿,你来看,这是主公传来的令旨。”展开令旨,把邓舍主动提出可以先送姬冲回去的那几句话轻声地读了一遍。,读过了,递给姬冲,叫他也看了看,接着说道:“主公都已经同意你回去了。冲儿,你还有什么想法?”

他自知他这个父亲的权威怕是不够大,所以搬出来了邓舍。

姬冲恭恭敬敬地看过令旨,重又卷好,放在案上,推还给姬宗周,说道:“父亲大人,主公只是说您可以先送孩儿回去,却没有说一定要孩儿回去。”

“你此话何意?”

“主公在令旨上说得很清楚。父亲身负有‘巡防使’的重任,当此大敌将来之际,最好是与罗大人共守棣州,不要回去益都。父亲大人,孩儿以为,主公的命令实在很对。现在只不过仅仅是风传鞑子将要来取棣州,而其究竟会不会来、又或者鞑子究竟何时会来,还都是未知数,眼下并不能确定。父亲大人,您若是肯听孩儿一句,现在真的是不需要急躁。”

姬宗周沉下了脸,说道:“为父身为‘巡防使’,自当有守土之责。这些话不需你说,我也早就是心中有数。怎么?莫不成你以为我之所以和你说这些,是因为心虚胆怯么?……,哈哈,你也太小看你老子了。

“自从天下大乱以来,你老子也不知道已亲历过多少次的战事。远的不说,就说去年,察罕数万大军兵围益都,为父在城中,日夜随主公巡防城守,纵使临阵接敌,也从不曾有过一丝胆怯!而今区区鞑虏,万人之众,既无名将、又无精卒,悍然来犯我棣州。对你老子来说,只不过是个小小的阵仗罢了,完全不在话下。

“……,姬冲!今天我叫你来,下午就派人去找你了,你拖延到三更才至,居然叫你的老子等你到现在!不错,你是有军务,而且你也说了,等一会儿你还要有军务。为人臣子者,理应尽忠职守,你晚来早走,来去匆匆,这些我都不说你什么。但是今晚上这件事,你必须听你老子的!”

再懦弱的父亲,也想在孩子们的面前表现勇敢。

尽管姬冲的一番话只是委婉说辞,没有挑明直接劝谏姬宗周不要胆小,但是姬宗周又岂会听不出他话中的涵义?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并举出益都之战的例子,来证明他绝没有害怕。随后话题一转,又将话锋带回原题,因见邓舍的令旨似对姬冲没形成什么影响,急怒之下,不免旧时的习惯出来,重新拿出父亲的强硬做派,高高在上,想要强迫姬冲听话。

姬冲全不当回事儿,道:“嘿嘿。父亲大人自知有守土之责,当然最好不过。但是父亲,难道你却忘了?孩儿虽只是一个小小的副千户,现如今却也是主公的臣子,更也是罗大人的部将。父亲有守土的职责,莫非孩儿就没有听从上官命令的职责么?大敌将来,孩儿却临阵弃逃。”扭过头,偷偷地瞄了姬宗周一眼,撇了撇嘴,说道,“……,那像什么话!”

“小畜生!”

“父亲,您又忘了。您骂孩儿什么都好,这三个字最好千万别再提起。”

姬宗周忍无可忍,拍案而起,戟指点向姬冲,气得浑身抖,说道:“小……,逆子!”

姬冲看他真的怒了,忙离开座椅,直挺挺地跪倒在地,说道:“孩儿知道,父亲所以想送孩儿先回益都,全是出自一片爱护孩儿的慈心。大人,孩儿刚才不该顶嘴,是孩儿错了。请父亲息怒,不要气坏了身子。”

姬宗周这两天因有心事,几乎是饭也不怎么吃,觉也不怎么睡,怎么说他也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身体难免有些吃不消。姬冲虽然很少与他见面,但这些情况却还都是知道的。所以,一见姬宗周真的动怒,便急忙认错。

多少年了,没见过姬冲认过错。姬宗周尽管大怒,一时间,却也少不了有些愕然。一愕然,底下的话就说不出来了。他指着姬冲,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怒火不知不觉又渐渐消散。他出了第四声长叹,无力地坐回椅中,说道:“既已知错,你起来吧。”

“是。”

姬冲爬起来,拍了拍手,打了两下沾在膝盖和衣襟上的尘土,端端正正地也坐回椅中。

姬宗周说道:“这件事便这么定了。不过,你刚才说的也不错,你不但是主公的臣子,也还是罗大人的部将。虽有主公的令旨在此,但你若回去益都,罗大人那边确实也是需要去打个招呼。这样吧,你不是说副万户寻你有军务商议么?等一会儿,你该去还是去。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至若罗大人那边,你就不用去管了。自有为父帮你去说,有主公的令旨在,料来罗大人也还是会给为父这几分薄面的。你看,如此可好?”

“好是好,……。”

姬宗周面上一松。

“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孩儿什么时候答应父亲您,愿意先回益都了?”

“你刚才!”

“孩儿刚才只是认错。父亲大人这几日非常辛苦,孩儿不该惹您生气,故此认错。但是,孩儿可从来没有答应先回益都。”

“苍天无眼!老子怎么生出来你这个逆子!姬冲,你年岁小,不懂事。我知道,你想上战场,你想立功劳。你临去大都前,对你的弟弟们说,‘富贵险中求’。你年轻气盛,你想为家族出力,你想要青史留名。这些,父亲都理解你!说实话,为父也很欣慰。可是,姬冲,你可知道?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你不要以为你去了趟大都,你办了件大事,你得到了主公的一句赞赏,你就是英雄好汉,你就是一个了不說閱讀,盡在

起的人了!

“姬冲,父亲知道,外边有很多人在传,他们都称呼为父是‘不倒翁’。只怕就算是你,就连你也对为父有些不以为然。然而姬冲,你又是否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主公是不是少年英雄?主公是不是天纵奇才?‘英明神武’四个字,主公当之无愧。可是姬冲,你知道不知道,主公的英名背后、主公的赫赫威风之后,是有多少已经阵亡的士卒尸骨?

“现今守棣州的是安辽军。海东五衙之一。你来这支军队中当副千户已有些日子了,应该对这支军队较为熟悉。为父且来问你,如今安辽军中最先的老卒还有多少?八千人的营头,到现在已经换了几茬士卒?”

姬冲答道:“安辽军最早的时候差不多万人上下,现如今,老卒中有能活到现在的不足五千。”

“安辽军从其成军至今,不过短短一两年。阵亡的士卒就已有近五千人!海东五衙。你算一算,单就五衙精锐,总共阵亡的会有多少?这还不带各地的城防军、各个的杂牌营头。姬冲!你若肯听为父的话,老老实实地回去益都,纵然或许咱们姬家难成权势豪门,但至少做个富家翁却还应该是绰绰有余。活在乱世,能保住一条命就已足矣!难道这还不够么?

“而若是你一意孤行,非要按你的想法去办,姬冲!难道你是想你我父子同时命丧棣州么?……,即便你不爱惜你的命,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弟弟们?你不是口口声声想要为姬家出人头地而出生入死么?如若你我父子皆命丧此地,而你的弟弟们年岁尚幼。为父且来问你,咱们姬家该怎么办?谁来照顾你的弟弟们,谁来抚养他们成*人成材?谁又能保证咱们姬家能渡过这个乱世?姬冲,你是想让咱们姬家香火无存么?”

姬冲默然良久,说道:“父亲从主公令旨,留在棣州,是尽忠为公;父亲送孩儿先回益都,以照顾诸弟,是爱子为私。父亲大人,如果孩儿按您的话去做了,您确实是公私兼备。但是,父亲,孩儿也想问您一句话。”

“什么话?”

“孩儿顽劣,从小没少惹您生气。辛辛苦苦一二十年,您把孩儿抚养成*人。尽管平时孩儿总是给您顶嘴,但是父亲大人,难道您觉得孩儿就真的是铁石心肠,没半点感情的么?”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父亲大人留在棣州,把孩儿送回益都,既顾了公、又顾了私。但是孩儿若遵从父亲大人的吩咐,先回去益都,却是既没为主公尽忠,也没为父亲尽孝。自古以来,岂有主君有战,而忠诚的臣子临阵退缩的?又岂有做父亲的征战前线,反而为人子者却逍遥后方的?

“父亲大人,孩儿不才,但此等不忠不孝之辈,亦不屑为之。”

“不忠不孝?主公已有令旨,允许你可以先回益都,你若不从,才是不忠!父亲有命令,而做儿子的不听从,这也才是不孝!”

姬冲离开座椅,二度跪在地上,展开袍袖,五体投地,恭谨非常地给姬宗周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站起身,不复惫赖的表情,神色平静,说道:“父亲,请您不要多说了。孩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孩儿也知道当此之时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时辰不早,副万户将军还在等着孩儿呢。父亲大人,孩儿这就告退了。这两天您饭吃得少,觉也睡得不多。有句不当讲的话,孩儿想对您说。您知道,主公最佩服文丞相,并曾手写了一句话赐给您,是这样写的:‘文天祥以身徇志,不亦伟乎?’

“父亲大人,主公这既是在表示对文丞相的钦佩,更也是在提醒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足矣。”

“你,你,……。姬冲!你不要执迷不悟。我方才给你讲的那些话,你都没有听见么?为主公尽忠,为父没有意见。可家中你的诸弟皆幼!”

“父亲,您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若孩儿临阵脱逃,就算苟活了一条性命,但主公以后还会重要孩儿么?即使得父亲的余荫,侥幸获得主公的一些赏赐,可是也正如您所说,乱世人命贱。富而不贵,即使有万贯家财,早晚也终会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可是,若孩儿与父亲您一并坚守棣州,就算不幸战死,主公是个念旧重情的人,家中诸弟也一定会因此而得到更好的照顾,这不是比孩儿回益都还要更好上千倍、万倍么?”

“冲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事情已经至此,多想也是无用。孩儿军务在身,不能多留。父亲大人,请您早点安歇吧。”姬冲撩起衣袍,转过身去,大步出了房门。姬宗周看他身影消失门外,茫然若失。

是夜,姬宗周一夜未眠。

……

却说次日,罗国器总算开门,姬宗周登门拜访,两人相见礼罢。

姬宗周问道:“强敌将临城下,大人闭门两日,不知可有所得?对我城中该如何防守,是否已有成算?”

“两日苦思,略有所得,正想要与姬公商议。”

“大人请讲。”

“昨天四更时分,信使送来了主公的军文。在军文中,主公明确提出,若是鞑子果真来犯,要求咱们棣州必须守住。并做出保证,益都的援军必会在开战后的十日内来到。”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一旦开战,益都的援军可能要十天才能来到?”

“主公有主公的考虑,现如今巨野、济宁的战事正紧,益都城中所剩的机动兵力只有度辽军数千人而已。非到万不得已之时,的确不能轻动。此是其一。其二,鞑子若来犯我城池,定气势汹汹,若想尽快地将之击败,上策莫过于先用坚城挫其锐气,继用精锐骤然奔袭。故此,主公令咱们必须在战事的前期阶段时、独自守住棣州,而援军不会派来太早。”

姬宗周点了点头,说道:“那么,请问大人,你打算如何用四千人马来顶住元军的大举来犯呢?”

“城内的设防不必多言,突出一个‘坚韧’即可。

“此外,为便于指挥军队作战,我决定把前敌指挥所从帅府中搬出,设置到城里的大营里边。如此,一来,可有利掌控全军;二来,大营距离北、西两门都不远,若鞑子来犯,他们最有可能进攻的也就是这两座城门,也同时有利视战况适时地调遣部队。

“再有,防御贵在居高临下,我还打算在疏浚完护城河后,再把城门四角的望楼加高一下,并多建几个,以增加我守军箭矢的威力。

“除此之外,对城外的防御我计划在城池的外边,选择高地,构筑成两块阵地。这样,这两块阵地就能与我城中城掎角之势。既可以挥警戒的作用,使敌人不易包围;又可以实施机动兵力,无论鞑子从任何方向接近城池,都能给以包围和反击。”

“选择城外高地,构筑成两块阵地?墨子云:‘诸外道可要塞以难寇;其甚害者为筑三亭,亭三隅,织女之,令能相救。’所谓‘织女之’,就是说亭为三隅,形如织女三星之隅列。大人此举,正合古人守城之术。”

织女三星成三角,古书中常常用“织女”来比喻三角形。如果把阵地连成直线,则击甲而丙救,或击丙而甲救,均嫌过远。惟阵地的位置成三角形,在任何一处遇敌,其它的两处都可以大致相等的路程前去支援。

姬宗周称赞了一句,又问道:“只是,我军人马不多,才四千来人。不知大人打算如何分配兵力?”

“棣州是重中之重,放三千人守卫。外边两块阵地不需人马太多,各五百人足够。”

“五百人?若敌猛攻之,怕是难以久持。”

“无妨。可多置投石机、火炮等物,以及遍挖陷阱,多洒铁蒺藜,多置拒马。人力不足,用外物弥补之就行了。”

“本官懂大人的意思了。大人其实不是想用外边的那两块阵地杀敌,而只是想用外边的那两块阵地牵制敌人!令敌人如芒在背,无法放开手脚、集中精力攻我棣州城池。”

“正是如此。”

“大人妙计。主公既已然许诺十日内必有军马驰援来到,则我守军就只需要能够把敌人牵制够十天,便已足够。此战的重点,不是破敌;而是坚守待援。”

“不错。坚守待援,也即便是耗敌锐气。”

姬宗周拍案叫绝,说道:“军队的作战就像是流水一样,没有固定形态,应该随机应变。今观大人布阵,便是如此的啊!实在深得其妙。”

“如果姬公没有意见,就按此施行?”

“全凭大人决断。”

两人商议已毕。

罗国器一声令下,选出有作战经验的将校与精擅地形之学的军校学生分别出城,寻找合适的高地建筑阵地。待选定地点,由姬宗周负责,出动了大批的民夫,夜以继日,加急修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