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32 半场

蚁贼 32 半场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

方米罕断臂斩将,杨万虎占住湖岸。

军报传入益都,邓舍提心在口已经许久,终于可以稍微放松。

他得到消息时,正在城外营中检阅三军。洪继勋、王国毅、6千十二、郭从龙等皆陪行在侧。军营乃肃杀之地,兵者国之重也,主公入营,是要讲究“礼节”的。尤其是在逢有战事的时候,比如邓舍眼下此番入营之目的就是为了振奋士气,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如此。更是要讲究“礼节”。

古之军礼,分为多种。

有“大师之礼”、“大田之礼”、“大均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等等。

大师之礼,即指王者出师讨伐作乱者,其出征的军队,行止动容都有礼法规定,即“大师之礼”。大田之礼,是定期狩猎时举行的典礼,借狩猎的机会,搞军事演习,检阅军队。大均之礼,“大均”就是校正户口,调解赋税的征收等等。百姓和赋税都是军队的主要兵源和财源,调整各地,使之平均,以免某地因负担过重而吃受不起,这也是“军礼”。大役之礼,建王宫城邑、掘河筑堤,都属“大役”,动用的劳力众多,便需要用军礼约束,是为“大役之礼”。“大封之礼”,则是天子勘定诸侯国疆界、以及私家封地之间疆界的礼节。这些礼节都是古之所有。

先秦已降,历朝历代,军礼就没有这么广了,多数时候便只是专指军中礼节。

邓舍入营检阅,虽然说礼节不必如古礼那么繁琐,但却也是需要一定的程序的。先有使者从城中出,至营外,从营南门入宣旨。营中的诸将皆列仪仗,披挂整齐,相迎於外。入营中,宣旨毕。击鼓鸣角,通知全营。

待军营上下准备妥当,邓舍方才从城中再出来,前后仪仗,大张旗鼓,从营地正门而入。

为了军营的严肃和整齐,营中素来是禁止行车奔马的。

西汉时,汉文帝亲自劳军,来到细柳营,因周亚夫军纪森严,竟至连他以天子之尊尚且不得不从军事从事,“按辔徐行”。何况邓舍呢?固然,海东的军队乃是邓舍亲手打造而成,这又与汉文帝与周亚夫稍有不同,可越是如此,他越是需要带头遵守军纪,以起到一个示范和表率的作用。

所以,他来入营中,一样也是策马徐行。

营中诸将迎接,都是手持兵器、身披重铠,后系披风,列队行礼。

邓舍在马上还礼,笑道:“我今日前来,是为了敬劳诸位将军。‘介胄之士不拜’,诸位将军,咱们以军礼相见就是。”诸将中有披挂重铠还费劲想要跪拜的,听闻此令,便就纷纷站起。两下拱手行礼。

沿营中主干道的两侧,旗帜如林,一列列的士卒昂挺立。邓舍与洪继勋等走过去时,他们都目视随之。

邓舍也没忘了他们,一边与诸将见礼,一边也对他们行礼,提起声音,高声说道:“开疆拓土,守卫家园。兄弟们,你们皆是为我海东虎贲,转战数省,劳苦功高。今我特地前来便是专为慰劳你们,你们辛苦了!”

“征伐戍卫,是军卒的职责。愿为王爷效死!”

这答,乃是邓舍别出心裁,综合他前世的见闻而想出来的。营中的士卒早已被诸将操练熟练,回答起来一丝不乱,声震营垒。

洪继勋、王国毅、6千十二等跟在邓舍的身后,窃窃私语。

“主公真是天纵之才。这一个问,又一个答,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既显得主公平易近人、与士卒同甘共苦,且又能让士卒参与其中,彼此互动,调动起了士卒们的积极性。实在是高,太高了。”

“可不是。你看那边儿,……,就是那杆红旗下边,那个小个子。看见没?激动的热泪盈眶啊。那眼泪都快下来了。不定十年二十年后,他还会特别自豪地给他家小子讲今天的这件事儿呢。”

邓舍身为燕王,论身份,和普通的士卒有天壤之别。别说士卒了,平时就连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怕也是还没有机会能见邓舍一面。但就是这些士卒们,就是这些今日生、不知明日死活的士卒们,却居然能亲眼看到邓舍,而且听到邓舍对他们的说话,并又能大声地做出回答。

受到感动,其实是半点儿也不奇怪的。

营中诸将相随,除了留下两个人在前边引路,其它的皆融入洪继勋、6千十二等人的队列中,随行邓舍,一路来到营中的大校场。

刚才那一路走来,只是前xi;这里才是检阅的主场地。

营里精心挑选出来了五千精卒,四千步卒,一千骑兵,整整齐齐地排着队列,组成十来个方阵,立在大校场之上。因为等候多时,下午的阳光又很炽烈,许多人都被晒得满头大汗,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乱动。

邓舍下马,带领诸将缓步从队列中穿过,登上高台。整个过程里,全场鸦雀无声,只有各色的旗帜翻卷,或会出点声响。

蔚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

往远处看,青山绿水;身后是高耸屹立的益都城;面前军营,五千精卒肃容。山水与城池的环绕中,恍惚间,邓舍仿佛看到有一股精白之气从营中冲上。他喃喃低声:“虎关柙中日久,杀气充盈。军队可以一用了。”

前线大战不断,邓舍又故意大肆宣扬捷报。一道又一道的捷报传来,益都城外营中的诸将及军卒又怎会不因此在感到振奋的同时,渴望求战?

“汉末三国,曹操从兖州起兵,以曹州为根基,席卷南北,历经大小百余仗,扫荡群雄,剪除割据。到了他儿子曹丕的时候,终于一统天下。秦末刘邦,击败项羽后,在定陶登上帝位。定陶也是在曹州。兄弟们,如今我军前线是在哪里与鞑子交战?”

“济宁!”

“你们中间应该有山东人。从济宁向西南,是什么地方?”

士卒中确实有一些山东本地人,高声回答,说道:“曹州!”

“现在兖州已在我军的手中,曹州近在咫尺!只要取下济宁,将王保保所率的军马击溃,我海东进军曹州之日便在不久的将来。打下曹州,前有刘邦,后有曹操这两个例子在,兄弟们,我海东前景如何?”說閱讀,盡在

这次的回答就五花八门了。

有的叫:“一统天下!”

有的嚷:“登基定陶!”

有的喊:“再去打晋冀,生擒李察罕!”

也有的说:“南下河南,克复汴梁,报仇雪恨!”

说出前边两种话的,多是后来加入海东的新卒。喊出第三种话的,不少都是山东本地人,年前察罕来犯益都,杀的人实在不少,本地的土著如今只要提起察罕,无不咬牙切齿。而叫出最后一种话的,自然都是红巾老卒。李察罕攻陷汴梁,小明王和刘福通狼狈夜遁,诚然奇耻大辱。

邓舍哈哈大笑,说道:“你们说的都不错!打下了曹州,咱们就能效仿曹操、刘邦,为安丰主公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然后也完全可以再请主公在定陶登基。而要南征北战,打晋冀、下河南,肯定都是要有的。

“尤其是生擒李察罕、光复汴梁城。抓李察罕,是为咱们山东百姓报仇;光复汴梁,是为咱们安丰的主公报仇。但不管是哪一个,李察罕都肯定是要打的!不过在眼前,咱也不能太好高骛远。弟兄们,我以为,咱海东前景虽好,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目前之重任,不是生擒李察罕,而应该是活捉王保保!……,你们以为呢?”

“王爷说的对!打掉巨野城,活捉王保保。”

“活捉王保保!”

前线的苦战,后方的士卒并不了解。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只有捷报。邓舍讲话也有艺术,先用大家都熟悉的曹操、刘邦的故事巧妙引出主题,并又给士卒们造成了一个“打下曹州,就能一统天下”的暗示。故此,大校场的气氛顿时变得非常热闹,与刚才的肃穆截然不同。

“赵过、庆千兴、李和尚、杨万虎、胡忠、高延世、傅友德诸将,现如今为了实现‘活捉王保保’的目标,就正在前线与鞑子浴血作战。弟兄们,咱虽在后方,但就应该无所事事了么?”

“不应该!”

“那咱该怎么做?”

“加倍操练!时刻准备上前线,立军功。为咱海东开拓疆土。”

邓舍鼓掌喝彩,叫道:“说得好!”

演讲到此,诱子算是讲完,该转入正题。便在此时,高台后,有个千户奔上,来到洪继勋的身边耳语片刻。洪继勋面色一变,但随即沉稳下来,看邓舍刚好话说了一个段落,往前走了几步,低声说道:“主公。”

邓舍不回头,问道:“怎么?”

这两句是私下谈话,边儿上的传令官没有将之传出去。

洪继勋道:“山阳湖军报告捷,方米罕阵斩敌将冯脱音,杨万虎趁胜夺取敌营,已与胡忠前后呼应,形成了夹击河南军主力的态势。此外,哨探急报,河间府一带的元军有集结动向,观其举止,似乎是意在棣州。”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邓舍心头一跳,抓住第二个急报,低声问道:“河间府?有多少鞑子集结?”

“不下八千人,且在逐渐增多中。”

元军在河间府集结,剑指棣州。尽管这个变故,邓舍与洪继勋早就预见到了。邓舍之所以遣派姬宗周前去棣州等地巡防,不就正是为了防备此事么?但忽然事到临头,这件事真的生了,且还是在这么一个检阅部队的时刻忽闻此事,邓舍再镇定,也是不由一阵心神不定。

但面对军卒,他不能把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等检阅完毕,再议此事。”

转目场上,见士卒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与洪继勋,尽管在军纪的约束下,没有出现骚乱,但很明显,许多士卒的脸上都现出了疑惑的神情。正在演讲的当中,为何突然暂停,和洪继勋对话?不问可知,定是生了什么大事。

邓舍有急智,干脆临时改变演讲词,欢畅大笑,说道:“刚才前线军报。弟兄们,杨万虎、方米罕奇袭山阳湖东岸的鞑子,阵斩其勇将冯脱音,杀敌三千,已夺下了他们的营寨。并与胡忠联系好了,准备不日便对鞑子的主力展开攻击!待灭此敌,便就长驱巨野,增援赵过,活捉王保保。”

“双刀将”冯脱音,海东军中的士卒有不少都听说他的名字。闻讯之下,无不欢呼!

原本预计一个半时辰的阅兵,因为邓舍心中有事,提前了半个时辰结束。在演讲后,他略略观看了会儿士卒们的演习、操练,就以天气太热、体恤士卒为借口,宣布散场,带了洪继勋等人匆匆离去。

来到城中,回入燕王府内。

洪继勋、王国毅诸人列坐室内。

邓舍表情严肃,说道:“适才检阅时,接到的情报,河间府鞑子兴师动众,或许三五日内就会兵棣州。我益都内地的军队现在大半都在济宁沿线,调动不开。棣州只有军马四千上下。邻近的济南虽也有军马数千,但因还需戒备鞑子从高唐州来袭,故此也是无法驰援。诸位有何意见?”

诸将反应不一。

有大吃一惊的,有愕然呆的,只有王国毅却面现喜色。

他一拍大腿,霍地起身,叫道:“果然不出主公所料,鞑子真的来取棣州!先前主公遣佟生养、胡忠等骑兵部出益都、赶赴巨野时,曾经特地命令他们将‘旄头骑’与‘度辽军’的旗帜悉数打出。不就是为了给鞑子造成假象,让他们以为咱益都空虚了么?嘿嘿,……。主公,既然敌人已经出动,便请把俺们‘度辽军’的主力派出吧!今天营中检阅,弟兄们的士气那么高昂,主公您也是看到的了,人皆思战,定能一战破敌。”

“话虽如此说,但如果将‘度辽军’遣出,那么咱益都城中可就是真成空虚了。倘若济宁、巨野,抑或乃至棣州的战局稍有变化,咱们怕就没余力再去应付。要不要这么快便去驰援棣州,末将以为还是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什么叫‘要不要这么快’?既然已经知道鞑子将取棣州,当然战决。趁其立足不稳的时候,一举歼之,才是上策。明知敌袭,反却按兵不动,间接助长敌人的气焰,成就敌人的气势,这是兵家大忌。”

“确实如此。但是,现在咱们得到的情报还只是鞑子在集结中,鞑子几时会取棣州尚且不知。如果这其实是鞑子的计谋呢?放出风声,将取棣州,把咱们益都城中的精锐悉数调出,然后反而河间府的鞑子弃棣州不取,长驱巨野,真实目的是为了歼灭我赵左丞部。当其时也,‘度辽军’已至棣州,鞭长莫及,难援济宁、巨野。试问将军,我军又该如何是好?”

诸将意见不同,彼此辩难。

沙场决战,有正、有奇,诡道最难测。

若是每个人都能把对手看得透彻,把敌人的所有举动都看得一清二楚,且对敌人每个举动的目的都可以做到猜测的正确无误,那么每个人都是名将一流了。察罕也不致纵横北国多年,少有败绩。

听着诸将争执,邓舍和洪继勋一言不。

有时听到有见解的言论,他两人也至多对视一眼。

道理越辩越明。听得多时,洪继勋咳嗽声,准备说话。诸将闻声,不约而同停下了话头,室内从吵闹霎时转入安静,所有人齐齐转目他的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