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21 济州

蚁贼 21 济州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益都城内,邓舍正在书房中,临对窗下,执卷读书:“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洪继勋、吴鹤年、河光秀等陪侍在侧。河光秀不学无术,听的莫名其妙,低声问吴鹤年:“主公在读什么?”

吴鹤年答道:“曹操的《气出唱》。”

曹操的这诗,邓舍初来益都时,杨行建曾在王士城面前吟过。邓舍对这诗也是非常的喜欢,常常读诵。

“七出唱?”河光秀恍然大悟,了然地点了点头,心中想道,“七出唱。顾名思义,料来是有七出戏唱了。不知主公读的是第几出了?真没想到,曹操居然也是个写戏的行家,一出手就是七出戏。了不起,实在了不起。”

听见了他两人的窃窃私语,邓舍放下书卷,微笑与诸人说道:“汉末三国,群雄辈出。曹操曾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说淮南袁术,是为冢中枯骨;河北袁绍好谋无断;刘景升虚名无实,孙伯符藉父之名;益州刘璋,守门之犬。如张绣、张鲁、韩遂辈,更不过是碌碌小人,不足挂齿。而得出结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诸公,你们以为他此话可对否?”

吴鹤年答道:“两袁、二刘、张绣、张鲁、韩遂等辈,固然庸碌小人。孙策早死,孙权相继,孙氏三代称雄江东,却也是足称英雄。”

“如此,龟龄是以为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皆可称为英雄了?”

“正是。”

邓舍笑了一笑,问洪继勋,说道:“先生之见呢?”

“得天下易,守业难。孙策性急,非稳重之才,或不足以称为英雄,但是孙权承父兄之余烈,画江自治,抗衡曹、刘,此非真英雄不可为之。以臣之见,汉末三国的英雄,不是曹刘、而是曹、孙。”

“噢?先生以为刘备难称英雄?”

“东吴先有周瑜,后有6逊,曹魏更是名将辈出,而刘备得人,唯一诸葛亮耳。关羽死,刘备击东吴,舍船就步,树栅连营七百余里,魏主曹丕闻,言‘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此兵忌也。’是刘备不知兵。继而,果有火烧连营之祸,兵败退入白帝城。刘备,久经患难不改壮志,论其心志之坚,或许可称一声豪杰之士,但较之曹、孙,却是难称英雄。”

河光秀瞪大了眼,虽然说半句也听不懂,不过曹操、孙权、刘备的名字他倒是知道的,隐约猜出了洪继勋的意思,忙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刘备的江山,——哭来的。要说英雄好汉,洪公说的不错,刘备当然算不上。哪儿有好汉动辄啼哭?请问主公,您以为三国英雄,当数是谁呢?”

“孙、刘各擅胜场,可称一时之秀。若论英雄,唯独曹公而已。曹公文才武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挟天子以令诸侯。剪除群雄,威震华夏。何止是三国英雄,遍数古今,能如他一样的人物也是少之又少。”

邓舍的着眼点和吴鹤年、洪继勋皆不相同,他称赞曹操,既武功无敌天下,而且文学四海扬名,文武兼修,实在是帝王中极其罕见的一位。这倒是暗扣了他刚才朗读曹操《气出唱》诗篇的意思,犹自意犹未尽,他把书中的诗卷翻过几页,找到《蒿里行》的位置,又放声吟诵:“‘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生在乱世,以救天下百姓出水火之中为己任,曹操之志,不愧英雄!”

忙中偷闲,主臣对答,评点了一番三国英雄。

邓舍说完了,几人相对一笑。

洪继勋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上午接到泰安的捷报,庆千兴已得兖州。赵右丞提议,我军不如趁此大胜,干脆把济州也一举攻克,免得等王保保军马调度完毕,再来反扑。……,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一如惯例,邓舍不肯先把打算说出,轻轻地把诗卷放在案上,转回椅中坐下,反问洪继勋,说道:“先生是什么意思?”

洪继勋折扇轻拍,道:“济州北邻东平湖、南接山阳湖,是进

c出济宁的必经之地。而且如果想从兖州下济宁,也只有这一条道路可走。只要打下济州,便等同打开了济宁路的大门。我军便算是彻底立在了可进可退、能攻能守的不败之地。赵左丞的提议,从地理、兵法而言,确实很对。”

“先生同意阿过的意见?”

洪继勋缓缓摇头,说道:“臣适才的分析,只是从地理、兵法上来分析。换而言之,只是从眼前来做分析。长远来看,臣却以为,打济宁、不如暂时不打济宁。”

“此话怎讲?”

“过了济州,就是巨野。两地相隔不足百里。并且,济州河正好是从济州城中横穿而过。也就是说,我军如果攻陷了济州,就会出现两个麻烦。”

“哪两个麻烦?”

“其一,据情报而言,到目前为止,巨野已经屯驻了一万多的察罕援军,且还有一万多人正兼程赶去。我军打下济州,看似占据了有利位置,可要想再进一步,却就必须要面对总计三万的察罕援军。压力太大。

“其二,济州城中及两侧又有济州河,不利大军行动。想那三万的敌军近在咫尺,与济州相距不过百里,就算我军决意再进一步,可王保保又怎么会轻易容我大军过河?而若是只从济州出军,济州的城门能有多大?地形太过狭窄,又太容易受到狙击。这是对我军不利的两个方面。”

邓舍不动声色,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问道:“然则,如先生所说,是不同意赵左丞的意见了?”

“却也不是。”

“又不是同意,也不是不同意,先生的意思到底为何?”

“以臣之见,济州还是要打的。只是并非真打。”

“并非真打?”

“上策莫过明攻济州,暗取巨野。”

“如何明攻?怎么暗取?”

“遣庆千兴引军,做出浩大的声势,表面上猛攻济州,把王保保的视线尽数吸引在此。济州一地,关系到整个济宁路的安危,王保保肯定不会不去救援。只要他派出主力前去驰援,这‘明攻济州’就算告成。

“而同一时间,令赵左丞率领泰安军,不去济州,而去汶上。经由汶上向西,悄悄渡过济州河,横**济宁路的北部,至巨野附近。只等王保保主力派出,便猛攻直取!灭其精锐、耗其实力为先,而克敌取城为下。”

用庆千兴攻济州,调王保保驰援,随后令赵过**敌后,决战巨野。只要巨野一克,济州不战自下。甚至,不止济州不战自下,因为元军主力尽失,整个的济宁路也会是不战自下。这便是洪继勋所谓的“长远之计”。

吴鹤年失色而起,说道:“令赵左丞引孤军横入敌后?巨野上临东平路、左临濮州、下临曹州,一旦有事,则三地皆可支援。而且,先生刚才也说了,巨野距离济州也只是有百里之遥,王保保随时都可以回师。一个不小心,就是四面受敌的局面。而因又有济州河与济州相隔,如果赵左丞真的被包围住,即使庆千兴、泰安军队想去驰援,也是无路可走!

“先生此计,太也行险!是想要陷赵左丞於绝地么?还是想要陷我万余主力於死境呢?”

洪继勋晒然,说道:“决战疆场,岂有万全之道?没有风险,又怎有奇功?诚然,巨野深处敌人的腹地,邻近一路两州,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四面受敌的险境。但是,先我军已经占据了汶上,汶上属东平路,只要屯驻足够的人马,便足以替赵左丞挡住东平路的元军;其次,庆千兴部猛攻济州,若是王保保回师驰援巨野,则他们便大可绕过济州,趁机过河,尾随追击。有此两个后手,足可保赵左丞退路无虞。即便攻取巨野的战事不很顺利,也是完全能够从容撤退。吴大人,何必大惊小怪?”

有汶上和庆千兴作为两个支点,就算赵过师出无功,也是完全可以做到安全撤走。吴鹤年连连摇头,只是说道:“太险,太险!”

洪继勋懒得多理会他,问邓舍,说道:“主公以为如何?”

邓舍沉吟不语,命随从展开地图,细细观看,说道:“容我三思。”

吴鹤年所言不差,洪继勋的这条计策确实很险。如果成功,确实是王保保主力尽失不假;但若是失败,可就是换成益都主力尽失。一旦主力尽失,便就等若益都的这次攻取济宁之战宣告失败。不能不三思斟酌。

“察罕用兵晋冀、关内,孛罗帖木儿能否获胜、又或能坚持到何时,殊为可知。如果察罕胜,而我军还没能夺下济宁,必然前功尽弃。臣自知,此计确有些行险,可是非常之时、唯有用非常之谋。主公何必犹豫?”

“先生所言甚是。”

“我军要想在察罕与孛罗分出胜负前,迅地攻下济宁路,除了尽快与王保保决战之外,并无二途。而若是与王保保决战,兖州、济州一带,河网交错,不利布阵;汶上附近,多有山丘,也不利骑兵驰骋。最合适的地点,只有巨野。巨野周边方圆数百里,一马平川,都是平原。济宁路的战事至今,我军的骑兵部队都还没有怎么动用,此正其用武之时!”

“若赵过未歼巨野之敌,而王保保已然回师,虽有庆千兴可以尾随追击,但短时间里,赵过难免腹背受敌。该如何应对?”

“有两策应对。一则,令赵左丞坚营自守,命庆千兴以偏师牵制济州,率主力全师过河。则当其时也,王保保军内有赵左丞、外有庆千兴,内外鼓噪,足可为呼应。王保保再强,也必定会头尾不顾,最终难逃一败。

“二来,或可在侦知王保保回师时,命庆千兴急遣别军过河,抄小道、阻截其前,给赵左丞徐徐歼敌的时间。待赵左丞将巨野之敌歼灭后,再迅前去支援。仍旧命庆千兴率主力渡河,内外夹击,再灭王保保。”

这两个应对,前者可称“一鼓围敌”,后者可称“分而破之”。

“李察罕中原英雄,虎父无犬子,王保保血气方刚,不容小觑。若我是王保保,面对这个局面,很有可能会不肯回师,继续进攻庆千兴,同时调动濮州、曹州的军队前去支援巨野。若是如此,先生如何应对?”

“两强相斗,敢死者胜。臣会命赵左丞提前便遣派偏师攻占郓城。郓城正当濮州至巨野的要道,是占据郓城,便就是断了濮州的察罕援军。

“而曹州的察罕援军若来,必从曹州(今菏泽)出,再令赵左丞遣派偏师去巨野城西的山内埋伏,等曹州军至,杀他一个措手不及。凡济宁路周边数路、数州的察罕精锐皆已被王保保调至巨野,再去支援的部队定非主力,只要杀上一阵,就足能打掉他们的斗志,不会影响巨野战事。”

“若我放弃巨野不救,一边集中精力,先把庆千兴打垮;一边调动曹州等地的援军来到,然后再回师与之会合,同取赵过。先生如何应对?”

“如果王保保真敢如此,我军已然攻陷巨野,而却两面受敌,一面是王保保的主力,一面是曹州等地的军马,处在劣势,面对这样的局面,臣会命令赵左丞不与接战,改而弃城南下。从巨野南下,少有河流、多为旷野,骑兵纵横,定然无往不利。有赵左丞这一支游军骚扰敌后,臣再徐徐调遣泰安、益都的军队,开去兖州,趁王保保不能兼顾,攻城略地!”

“曹州西南,便是河南,虽然王保保已经从河南调了一部军马,但是还有万余精锐屯驻。若我再从河南调军,围堵赵过?”

洪继勋笑了起来,说道:“安丰虽弱,犹有上万强军;金陵虽远,且与河南接壤。主公一调而再调河南的军马,难道就不怕安丰与金陵觊觎?”

邓舍设身处地,自比王保保,接连诘难,而洪继勋对答如流。

吴鹤年拍掌喝彩,说道:“听主公与先生论战,虽只是在图上推演,不过纸上谈兵,却端得比真刀实枪的交战还更令人眼花缭乱,心动神驰!”

河光秀也是赞不绝口,说道:“主公用兵如神,这水平,小人拍马也赶不上!”

邓舍哈哈大笑,说道:“我用兵如神?莫不成你没听出来,这场论战,却是先生胜了。”

“啊?”河光秀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吓了一跳,生怕邓舍动怒,偷眼观瞧,却见邓舍神色欢畅。他大起胆子,问道:“主公虽负,为何却喜?”

“哈哈。洪先生胜了,就是我益都胜了。我怎不欢喜?……,先生,我计已决,即传令泰安,便按你计谋行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