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55 拜堂

蚁贼 55 拜堂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邓承志来到门外,却不能入。院中的侍卫把他拦住。

按照习俗,这洞房的次日便是该到拜堂。通常都是在五更时分,用一桌盛镜台,放镜子在其上,望堂展拜,谓之:“新妇拜堂。”拜过堂,还要“次拜尊长及亲戚,各有彩缎、巧作、鞋袜等为献,谓之赏贺;尊长则换一匹回之,谓之答贺”。这大约便是后世“磕头礼”的由来。

唐时颍川(即许昌)人王建有诗云:“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即此谓也。只是邓舍在这一世,如今并没有什么亲戚,所以“赏贺”、“答贺”之礼也便就姑且算是免了。

邓承志来时,正好五更。邓舍与罗官奴早早起来,由侍女们备好了镜台、镜子等物,也刚好正在准备拜堂。故此,门外的侍卫将邓承志拦下。邓舍听他来到,知必是又有前线军报送至,却也不急,笑与罗官奴说道:“阿奴,时辰将到,且来拜堂吧。”罗官奴娇羞地应了,两人跪拜镜前。

“新妇拜堂”,却并非只新娘子一人拜堂,新郎也得同拜。邓舍与罗官奴夫妇两人,随着礼仪郎的唱赞,望上而拜。——,那礼仪郎,却是在邓承志之前就来了的。

这“拜堂”之礼虽然简单,却是夫妻新婚最重要的一个礼节。表示新妇正式成为了男家之人,同时,亦有跪拜天地、告示祖宗之意。非常的严肃。邓舍一丝不苟,行礼认认真真。他此时的心中在想些甚么?是在想他这一世的亲人、抑或是在想他上一世的亲人?能看到的,只是他表情庄严,端重肃然,至于他内心中的想法,却就是不得而知了。

拜过堂,送走了礼仪郎。邓舍晓得罗官奴昨夜没有睡好,吩咐了侍女伺候她睡下,再补会儿觉,推门而出,自去见邓承志。夜色未去,天光尚暗,院中灯笼高照。晨风阵阵,邓承志立在院中。见邓舍初来,他忙拜倒,贺喜说道:“恭祝父王新婚大喜。”邓舍笑道:“自家人,不必多礼。”

邓承志起身,袖中摸出一叠文书,呈与邓舍,奏道:“前线又有军报送来。”邓舍接住,展开观看。邓承志取了一个灯笼,给他照亮。借助灯光,邓舍一目十行,很快将军报看过,面现喜色,说道:“好!好!”

“前线各军皆已开至济南城下。并专有一军,抄济南的后路,断绝了济南与高唐州的联系。观现今之形势,济南实际已成孤城。昨日下午,杨、郭、傅三位将军,顺利地把出城之鞑子歼灭后,用柳三之计,入夜时分,用‘败卒’去哄济南之城门,虽未获得成功,但是却也对鞑子的士气有了一个不小的打击。我军部署已毕,士气如虹;鞑子困守孤城,士气低迷。李、毕诸帅皆信心百倍,都下了军令状,言道:五日内,必克济南。”

“济南大城,守将关保亦堪称名将。想当日,他以数千人马横扫我东南沿海,如入无人之境。今济南虽成孤城,困兽犹斗。不可小觑。传我军令,教前线诸将务必谨慎。不要贪功,不要抢功,更不要争功。莫说五日,只要能在十日内攻克济南,我便算是他们每人大功一件。”

虽然开局不错,邓舍却依然保持冷静,想了片刻,又说道:“先前诸将出城之时,我就曾有军令。命前线大营诸军,以李和尚为主,用毕千牛为辅。潘贤二为其谋士。此一战,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绝不可失利。你再传我军令,将此重申。凡若诸将有不遵上令,妄动轻战者,斩!”

邓承志凛然接令。

此次参战的海东诸军,悉为五衙老卒,尽皆精锐;且诸将之中,多有勇悍,像是如杨万虎、郭从龙,乃至刚刚才从辽阳调过来的王国毅,以及本为赵过麾下的胡忠,等等诸人,全都是战功显赫,杀人如麻,又有哪一个不是桀骜不驯之徒?尽管李和尚资格够老,毕千牛与邓舍的关系够亲近,但是,邓舍却还是有些隐隐担忧,怕他两人会压不住场面。

原地转了两圈,走得几步,针对这个问题,他越想越是不安,抬头看看天,转头瞧瞧邓承志,寻思想道:“李和尚太直,性子稍嫌暴躁。毕千牛不善言辞。却还是需得有能言善道、且在海东有威望之人,前去调和。”

该选谁去?他想来想去,忽然想起一人,说道:“杨行健现在何处?”邓承志怎会知晓?他犹豫了一下,答道:“天色尚早,应该还在府中?”

杨行健与罗国器、方从哲先后出使,他去的是台州。台州方国珍,所占之地只有三郡,且多沿海,其国中虽富,仓储却不及浙西。一来,可能是这个原因;二则,大约也是因海东太远,与台州的利害关系不算太深,是以,方国珍高高挂起,没有同意借粮。不过,杨行健也不是无功而返。

仿照张士诚给大都运粮,是由浙西出粮,台州出船的旧例。他问方国珍借来了十来条大船。前阵子,浙西借给海东的粮食,所以能运得那么快,短短半个多月就全部运来了益都,其中却也还就是不乏方国珍的功劳。

杨行健他本来任官济南知府,此次攻打济南,他曾有多次请命,想随军同去,一雪前仇。只是因为他非常熟悉济南内部的情形,通政司研究情报,暂时来说,离不开他的协助。故此,邓舍一直没有放他出去。

如今战事已起,相对而言,济南内部的情报不是很重要了,也应该到了可以放他出去的时候了。邓舍即下令,说道:“教集贤院起草一道令旨,命杨行健即日赶赴济南。”邓承志问道:“以何名义?”邓舍不假思索,道:“依旧挂济南知府衔,加巡抚前线事,有参赞军机、勾画军务之权。”

“参赞军机、勾画军务之权”,这一条是虚的;“巡抚前线事”,这一条才是实的。明眼人一看即知,邓舍给的这个头衔,分明就是让他去协调诸将的。

杨行健曾和杨万虎搭档,在先前的济南战中表现不错,颇得军中认可;又曾在华不注山脚下与赵过处过一军,也与胡忠相熟,并且他此次又是奉邓舍之命前去的,毕千牛肯定也会尊重他。洪继勋、赵过因本身职责所在,不能轻出。算来算去,若说“协调诸将”,也就还是他最为合适。

邓承志领命记下,说道:“父王英明。今我军取济南,出其不意,在军事上已占上风。父王又遣杨大人去,是诸将必和。军事既优,诸将且和。又且,李、杨、郭、傅诸将尽皆勇悍。则此番济南的战事,我军必胜。”

邓舍笑了笑,说道:“阿志,你却怎的也学会了拍马屁?”两人相对一笑。自有侍卫、随从等,即刻接令,前去了集贤院。

不多时,令旨送来。邓舍看过,确定无误,吩咐掌印盖上了燕王的宝印。交与邓承志。邓承志接住令旨,却不就走,话题一转,说起了另外一件事。他问道:“父王,不知道您这两天有没有见过方从哲?”

方从哲在迎宾馆陪伴各地来使,邓舍当然没有见到过他,问道:“怎么?”

邓承志答道:“益都分院离迎宾馆不远,昨天,俺在路上碰着了他。听他说起,似是想要来求见父王。大约迎宾馆中的诸位外地来使有些异常的表现。”邓承志此话,立刻引起了邓舍的重视,问道:“什么异常表现?”

“好像是我军攻取济南之事,已有使者知晓。”

海东谋取济南,虽然极其秘密。但是从昨日战起,至今却也已有一日一夜过去。济南离益都又不甚远,消息来往传递极快。而这些外地所来的使者,本来他们的主公就是多有在益都安插细作的。比如朱元璋,那何必聚不就是去了又来,月前才刚又来到益都?因此,细想之下,诸使能这么快的就得悉了此事,其实却也是丝毫半点都不出奇。

邓舍微皱眉头,说道:“这件事我知道了。你且去吧,看你脸色,定然一夜未睡。上午给你放半天假,好好休息一下。至于分院,佟生养不可离开军中,可教刘名将暂且代替。另外,你去把李生给我找来。”

邓承志应道:“是。”倒退几步,转身离去。

邓舍负手院中,陷入沉思。

济南的战事,诚如邓承志所言,经过一系列隐秘而充分的战前准备,海东如今已占先机,兵力上也占据有优势,并且诸将皆勇,待杨行健奉令出,赶到之后,再有他协调诸将,济南城中守将虽是关保,但是料来却也绝对难以抵挡。换而言之,也就是说,此战之关键,其实不在开战,而在战前。虽然是便就在昨天,经过了一场小小的波折,但是海东现今明显地布局已定,不用等到战后,此时就可断定,济南此战必胜无疑。

夫庙算,多算胜,少算不胜。既胜券在握,邓舍此时的沉思当然就并非为此。却是因受到了邓承志的提醒,他开始把思考的重点转移到了迎宾馆中诸位使者的身上。军事是什么?归根到底,军事只是手段,根本却还是政治。益都之战,刚刚才过去。转眼间,邓舍便又主动与察罕开战。这个消息若是一旦传出,必然就会再度引起南方群雄的高度注意。

如此,是不是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再来扩大一下海东的影响,并制造舆论,为下一步海东的行动打下基础?

至多十来天内,济南应该便可收复。收复济南之后,小明王命令海东南下之事,定然就会被刘十九再度提出。若察罕果然因受了孛罗的牵制,没有展开反扑。那么,海东还有何借口来拒绝小明王的圣旨?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先下手为强。用种种的手段,造成一个时势出来。造出一个有利海东的时势。不是我海东抗旨,而是时势使然,没有办法遵旨。

相比之下,这似乎是唯一的上策。然则,这个时势如何造法?就得先从诸位外地来使的身上入手。

凌晨的天气很冷,邓舍披着大氅,在院内踱步。隐隐地,有晨曦在东方展开。天光微明,将要破晓。一夜风寒,铺陈在院中的青石板上尽是露水,院角的树木、花草,逐渐地露出轮廓出来。邓舍转观望,见云层的后面,鲜红的朝霞喷薄而出。夜色已逝,朝阳东升。侍卫与随从们七手八脚地把灯笼熄灭。院外有人来报:“李生、方从哲求见。”

……

济南城内。

初升的日头,将光芒洒满了全城。阳光在云片上渲染开去,天空呈现出明亮的玛瑙红,把整个城池、并及远近山川,都抹得光彩晃目。从城头上往外看去,昨天还是空荡荡的,而今却仿佛一夜之间,平地起了无数的营寨。连绵不绝,旗帜如林。时有斥候、探马或出或入,疾驰如飞。

清凉的晨风,夹带野外的气息,卷上城头,扑鼻而浏览器上输入看最新内容-”来。若在寻常时刻,这必定会使人心旷神怡,不觉精神一振。而当此时,望着那铺天盖地的海东营地,济南城上的戍卒却无不面如土色。胆小者,竟至双股憟憟。

关保也如邓承志,一夜没睡。只不过他两人,一个是牵挂军报,另一个却是心忧城防。关保引了百十护卫,在城头上巡察一遍,转入棚中。五六人在其后相从。分别坐定。关保问道:“昨夜遣出的信使,可有回音?”

昨天晚上,郭从龙等退走不久,关保即接连派出了三四路信使,前去高唐州告急。但是却无一例外,至今未曾见有一个有回音送来。

他左侧一人答道:“红贼在我城后,亦布下了一彪军马。将军所遣之出城信使,之所以没有回音,估计却都是没能冲破阻截。末将方从城西过来。在城西的城头上,远远望见,阻截我信使的红贼高高打起有一面旗帜。末将遣了探马去看,却见其上是写了一个‘方’字。”

“一个‘方’字?”关保蹙起眉头,想了会儿,没什么印象,问道,“红贼军中,有哪个贼将是姓方的?”

“应为方米罕。”

“方米罕?”

“此人年岁不大,在海东军中虽然并不以骁勇闻名,却是出了名的踏实肯干。从一个小卒,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已升至千户。现在杨万虎麾下。早先益都之战的时候,末将随少帅攻打济南,曾经与他交过手。”说话此人名叫普贤奴。先前,王保保攻取济南,他是为辅佐诸将之一。当时,守济南的海东将领正是杨万虎,因此,他对杨万虎的部将多有熟悉。说完了,又补充一句,“此外,末将听说,那郭从龙本来就是他的部曲。”

“‘踏实肯干。’你的意思就是说,有他做西边的截杀,我军难用计突围了?”

普贤奴道:“为战者,不惧敌勇、亦不惧敌智。敌勇,我可以智取;敌智,我可以勇胜。唯有一种敌人,不好对付。那便是无勇亦无智,却踏实肯干。对上级的命令奉如令旨,丝毫不敢逾越、亦然丝毫不肯改变。就像是乌龟缩在了壳子里,委实叫人无从下手。这方米罕,就末将与他交手的经验,他就是这种人。据说,还是早在红贼未曾得南高丽之前,因为违反军纪,他受过一次邓贼的责罚。自此之后,更是循规蹈矩。”

不说邓舍还好,一提起邓舍,关保便就忍不住地怒气填膺,脱口而出,痛声大骂,道:“邓贼实在狡猾!……,居然趁他大婚之日,军来袭我城。趁他大婚之日也就罢了,还更早先放出烟雾,说是甚么刘十九去益都,是为促其南下。他娘的奸贼,南下、南下,反而是取我济南来了!”

邓舍能在济南城中安插细作,关保自然也可以在益都安插细作。前阵子,刘十九奉旨上益都,有风声传出,是为小明王想使邓舍南下。又刚好逢上邓舍大婚。两重烟雾弹打出来,饶是关保名将,却也是不免因此上当。

他座下右侧,一将言道:“邓贼奸诈,世人共知。奈何我军不备,中了他计。如今,红贼大军压境,且已切断了我军的外援,将军,计将安出?”问话者,郭云是也。这一位,也是察罕军中猛将。益都战时,颇显锋芒。

“如今黄河水开化,与高唐州来往不便。即便红贼没有切断我军的外援,若想等高唐州的驻军来救,也非得十来日,他们才能够来到。现在,我军的信使虽然出不去,但是红贼压境,声势甚大,高唐州与我只一水之隔,早晚必知,也就是顶多这两三天内,也许他们就会把援军备好、派来。如今形势如此,别无它计。要问本将的对策,只有一个字。”

“敢问将军,是哪一个字?”

“守。”

“守?”

“坚守城池,等待援军。我城中存粮甚多,足可够供应三军数月之吃用。又且济南城坚,红贼虽众,我军数目亦然不少,料来其定然难以克。只要咱们能坚守个十天半月,则高唐州的援军必到。等援军赶到,我城中守军与援军内外呼应,……,当其时也,诸位,俺却有一个比喻。”

“怎么说?”

“就好比倒吃甘蔗。”

“此何意也?”

“后头甜!”尽管因上了邓舍的当,关保非常恼怒,但是对守城,却倒还是信心十足。诸将面面相觑。普贤奴说道:“将军此计,果然妙计。但是,我军城西、黄河之畔,如今既有红贼据守,想那高唐州的援军,纵然三两日内可以备好,想要渡河,怕是不会太过容易吧?”

“岂有此理!高唐州守将严平章,勇敢善战,多谋有智,在我军中,素有威名。且其副手韩札儿,与郭将军并称‘郭韩’,亦骁悍之士,及其所部的长枪骑军,更是足可以堪称我北地精锐。诸位,莫非你们以为,严平章与韩将军,竟是还比不过区区红贼中一方米罕么?”

严平章,名叫严奉先。亦察罕帐中的一位多谋善战之人。

见关保怒,郭云、普贤奴等人不敢再与他争辩,皆道:“将军所言甚是。”

郭云虽然勇悍,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他熟读《汉书》,可称文武双全,随着诸人同声回答过了,斟酌再三,还是开口说道:“将军,今来犯我之敌,粗略估算,不下数万之众。且杨、郭、傅几人,又尽皆红贼之中有数的悍将。不可轻视。高唐州的援军,虽如将军所言,或许十数日内便必会来到。但是,以末将之见,我军却也不可不没有后手,以为预防。”

“预防甚么?”

“倘若严平章、韩将军两位得知我军被围的消息晚了些,又倘若他两位应变的度慢了点?俗云:求人不如求己。以末将看来,咱们城中却也是需要早有准备。”

“准备甚么?”

“若红贼势大,我军难支,……。”

“如何?”

“末将以为,将军应该及早定下我军突围的方向。”

“突围的方向?你是在说弃城么?”

“末将斗胆,然用军者,不可不顾后路。此事,确实不可不提早预备。”

关保拍案而起,喝斥道:“大胆!你果然斗胆。未及战,先言走。此惧敌之罪。若按军法,你这就是在乱我军心、士气。按法当斩!”“嘡啷”一声,短剑出鞘。普贤奴等皆是色变,慌忙也起身、拜倒,替郭云求情。

“罢了。且看在诸将面上,饶你性命。再敢有此类言出,定斩不饶!”

郭云拜谢。

关保缓和了语气,环视诸人,说道:“诸位,济南对我晋冀的重要,不用俺说,你们也都是非常得清楚。当日益都之战,何等惨烈。经过月余的苦战,我军好不容易才夺下了济南。济南是甚么?只是一座城池么?济南,益都之门户是也。只要济南还在我军的手中,益都红贼就不敢轻举妄动。往前,我军可轻取益都;退后,我军亦可以此保晋冀安稳。大帅为何派了俺镇守此地?大帅又为何派了诸位协助帮俺?由此,亦足以可见大帅对济南的重视。诸位,咱们既得大帅信用,岂能不为主分忧?”

诸将皆道:“是!”

关保单手提剑,传下将令:“从现在起,三军同志,坚守城池!若敢再有言走者,无论将校、抑或军卒,斩!”

日头高升,城外喧闹。只听得忽然角鼓齐鸣,万众喊杀。却是海东正是开始了攻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