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9 赐旗

蚁贼 9 赐旗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次日,邓舍召集群臣,把罗官奴有喜的消息讲了出去。

果如他的预料、也果如吴鹤年之前的判断,洪继勋等人闻听这个消息之后,果然都是贺喜之余,一个个全都若有所思。因察罕来犯而暂时被压制下去的“立妃之争”,眼看就要因此而再起风潮。邓舍却没他们机会,接连又把那两个在昨夜做出的决定先后抛出。

“点行省左右司郎中吴鹤年为益都知府。进益都知府颜之希为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调吴鹤年来益都的理由是:大战才罢,山东凋敝,急需能员干吏前来重整地方。吴鹤年为政海东,政绩卓异,是最合适的人选。改颜之希为行省左右司员外郎的理由则是:海东偏远之地,素来文风不盛。颜之希乃颜子苗裔,将之调任过去,对展地方学风有积极的作用。

这两个理由都是无可辩驳的。群臣中虽有隐约猜出邓舍心意,看出来调吴鹤年来益都之根本用意所在的,却也或者因不关己事、高高挂起,又或者因与洪继勋有嫌隙而乐见其成,总之,没人反对。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待此两项决定通过之后,邓舍又将后续的几项人事变动一并抛出。

其一,拔擢泰安知府刘世民入行省。

“‘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以化天下。’今,泰安知府刘世民,在泰安一战中,亲冒矢石,组织得力,胆识俱优。又且,功而不骄,温良有让,有古大臣之风。进益都分省参知政事。”

其二,起洪继荫为泰安知府,起李兰为莱州知府。

刘世民与洪继勋一向交好,来往密切。李兰是洪继勋的门客。洪继荫更是洪继勋的同族兄弟。这三个人,都可算是洪继勋一系的干将。邓舍分别委以重任。尤其是刘世民,更一跃进入了分省宰执的行列。

如此一来,纵然洪继勋对邓舍不打招呼、突然袭击地把洪继荫与李兰两人要走而心存不满,却也是无话可说。要说起来,邓舍要走洪继荫与李兰,给他们任官,应该是件好事,洪继勋为何还有不满?

须知,莱州与泰安,原本的知府刘世民兄弟本即为洪系的官员。邓舍调走刘世民,然后再以洪继荫与李兰接任此两地之知府,对洪继勋来说,他在地方上的势力其实并无扩大。

并且,洪继荫与李兰两人,能成为洪继勋的亲信心腹,就说明这两个人还是有些能耐的。知府的官职,看似不低,洪、李从没在海东任过官,一任官,起步就是这么高,好像邓舍对洪继勋很照顾的样子。实则,就洪继勋认为,这其实是大材小用。地方上一个知府,实权再多,远离中枢,对洪继勋这样心存高远的人来说,有何用处?还不如在分省中任一个闲散官。至少在廷议、论事的时候,还能有个人帮助说话。

又且,泰安与莱州,一个位处前线,一个濒临海边。莱州又是山东的重点屯田区。可以预想,洪、李任职之后,定然疲于政事。有句话说:“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多做做错。”人无完人,特别在政务繁杂的地方,难免总会犯下错处。一旦犯错,再落入有心人的眼中,下场堪忧。

有这么几个原因在内,洪继勋怎会不满?

此次察罕来犯,十万强军驰骋胶东半岛,来回蹂躏了好几圈,山东地方的官员或死或降,位置空缺出了不少。洪继勋本来还指望借助这个机会,把他夹带里的人,好好地安插一番。谁知,不等他开口,甚至便在封赏功臣之前,邓舍就先来了这一出。表面上看,恩遇不可谓不厚。其本质,却是把洪继勋还没开口的嘴、提前给堵上了。

听过了邓舍的这几则有关人事调动的命令,堂下群臣,敏感如姬宗周、颜之希等人的,无不暗中挑起大拇指。

姬宗周心中想道:“帝王心术,当真难测。少少的几条任命,似乎是对洪继勋恩宠有加。但若细细寻思,却不免教人一头雾水。委实看不出来,主公到底是信任老洪,抑或是猜忌老洪。如果再把今天的任命,与昨天夜宴上主公对洪继勋的态度联系在一起,更是令人云山雾罩。”

他站在臣子班列里,位置在洪继勋之后,瞧不见洪继勋的表情,拿眼偷瞟,瞧了后边的颜之希一眼,又不由想道:“老颜倒是走运。一道调令,就轻巧巧从地方直升入行省。更远去平壤,避开了益都的是非漩涡。端得前程似锦,赫然新贵。

“……,这几天,却因公务太忙,来往的与他少了些。待得晚上,且以贺喜为名,需得去他府上看看。不管怎么说,都是益都出来的同僚,我在朝中本就根基浅薄,万万不能再和他断了关系。”

姬宗周正胡思乱想,听见洪继勋轻轻咳嗽了两声,紧紧握住折扇,跨步出列,说道:“臣弟继荫,学识浅薄,实无德能。今蒙主公赏识,不以其卑鄙,拔于白衣,委以显任,竟掌一地州牧之职。委实诚惶诚恐。虽然如此,君有命,不敢辞。唯鞠躬尽瘁,以报君恩而已。继荫因为没有官身,现没在堂上。待明日廷议,臣自会令他亲前来谢恩。”

“‘君有命,不敢辞。’……,‘自会令整理他前来谢恩。’”姬宗周暗中摇头,想道,“老洪也老洪,虽然有才,不会做人。这样的言语,分明还是心有不满。即便你不满,又怎能当着满堂文武、在主公面前出牢骚?此岂为臣子之道?”悄悄看了看邓舍。

邓舍倒是不以为意,微笑说道:“有其兄,必有其弟。我对继荫久闻其名了,他虽是你的弟弟,先生却也不必太过谦虚。举贤不避亲,即此理也。”

叫洪继勋退回班次,他又对诸臣说道:“前天议事会上,便已决定由文平章与李都指挥使负责此战的论功等事。文平章,你当时还没有入城。现在,我就正式把这项任务交代给你。你需得抓紧时间。马上就要过年了,争取在过年前,把该封赏的都封赏下去。才经大战,民心、士气都急需鼓舞,也好借此让大家高兴高兴,过个好年。”

这事儿在昨天的夜宴上,邓舍就给文华国通过气了。文华国道:“是。”

邓舍又问李和尚,道:“泰安陈大帅与泰山高延世,离益都还有多远?前天你不是说,估算时日,今天就该来到了么?怎么还是全无消息?”

李和尚道:“正要报与主公知晓。今天早上,臣才接到陈元帅与高将军的军报。因他们两部人马都损失很大,所以在接防的部队抵达后,他们又在原驻地多修养了几天,并且路上走的也不快,现今距离益都大约还有五六十里。已经定下了,明日午时之前,准时到达。”

邓舍颔,笑了笑,说道:“陈大帅、高延世、李子繁、潘贤二,在此役中立功甚伟。不过明天我有事,怕是没办法亲自去接他们了。这样吧,文平章、张元帅、李都指挥使、郭千户,你们四个人,代我去接一下。如何?”

文华国、张歹儿、李和尚、郭从龙自然没有异议,答应了。

邓舍拍了拍手,四五个侍卫从堂外进来,捧了好几样物事,折叠在一起,似乎旗帜的模样。邓舍转下堂中,亲自取过一个,示意毕千牛上来帮手,两个人一前一后,将之拉开。诸人去看时,但见上边写道:“摧锋军”。

洪继勋诸人皆面面相觑,不解其意。

邓舍笑道:“先前,我闻泰安陈大帅坚守孤城的事迹后,心有所感,受其触动,赐他了一面军旗,号之为‘赤胆陈猱头’。那面旗帜,我已经派人与他送去了。而高延世、李子繁以孤军扼泰安、济南之要道,避免了这两地鞑子的互通消息,冒雪苦战,寸步不退。两千人伤亡多半,存者不过五百之数。闻听之下,亦不禁使人动容。

“我又听说,高延世虽临强敌,丝毫无惧。凡有战,即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往往以三二百之骑兵,纵横上万人之敌阵,冲锋其中,贯穿左右,来往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敌之所以屡进而无功,屡战而屡退,多赖其力。斯人虽年少,诚如益都人言语:今之罗士信是也。亦不可不壮之。

“雄师凯旋,不可无赏。而酬功封爵之事,又因功劳还没有计算完毕,眼下又无法进行。故此,我准备仿赐陈大帅军旗之例,把这面‘摧锋’军旗,也先赐给高延世。聊以先慰其功。

“李都指挥使,你立刻派人,将此旗送与高延世军中。待他来入益都,许大张旗鼓。以壮行色。”

把这一面旗交给李和尚。邓舍又展开一面,上边写道:“泰山营。”

他说道:“高延世、李子繁以两千人守要隘,能力保不失,除了高延世善攻敢战之外,其中也有李子繁精擅防守的功劳。敌对万人之众,为高延世之稳固后援,守护营垒有如泰山之不动,功亦显著。李都指挥使,这一面军旗,也即刻派人送与李子繁军中。待其来入益都,一样许他大张旗鼓,以壮军威!”

又把这一面旗帜也交给李和尚。再展开第三面军旗,上面写道:“长弓营。”邓舍问道:“张歹儿何在?”张歹儿出列,拜倒:“臣在。”

邓舍说道:“你以数千人,先取莱州,再破敌伏,驰援益都。十来天内,人不解甲、马不停蹄,转战数百里地,三战三捷,斩杀鞑虏不下三千之众。功也显著!尔部之锐,便如离弦之弓矢,一不可收拾。

“又,你军中本长弓手多。这一面‘长弓营’的军旗,赐给你。望你部在以后的战事中,再接再砺,不要堕了关北英豪的名号!”

张歹儿双手接过旗帜,非常激动,说道:“谨遵命!”

“明日你去接陈大帅、高延世入城的时候,也许你打起此面旗帜。壮我军容。”

“是!”

“郭从龙何在?”

郭从龙官职低,本没资格参加廷议,邓舍特许叫他来的。此时,他闻声出列,跪拜在地,说道:“末将在。”

邓舍又再取过一面旗帜,与毕千牛一起将之展开。较之前几面旗帜,这面旗帜简单很多,没有“摧锋”、“泰山”、“长弓”之类的形容词,上边只有五个字,简洁明了地写道:“海东郭从龙。”

邓舍也没怎么赞他,只是就把旗帜亲自交与他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武子勉之!”武子,是郭从龙的小名。

四面军旗赐毕,还剩下一面。众人都想:“文、赵两人在此战中劳苦功高,便连高延世、李子繁都有了赏赐,他两人料来也应该不会没有。只是,只剩下了一面旗,却不知主公是打算赐给谁的?”

有机灵的,又想道:“噫,不对。看主公赐旗的顺序,高、李暂且不说,单只说在城内的,先张歹儿、后郭从龙,分明乃是按照官职之高低来赏赐的。文、赵两人,论其品级,尚在张歹儿之上。这剩下的一面旗,莫非,不是准备赐给他两人的?那么,主公又是想赐给谁?”

“傅友德何在?”

昨天夜宴上,傅友德算是正式投了海东。当夜,并就搬出了迎宾馆,由颜之希另外与他安排了宅院暂住。今天议事,邓舍也叫了他来。只是因为还没下达官职的任命,所以排在了群臣之末。

他当下出列,也跪拜在地,道:“末将在。”

“当日城外突围,夜深云密。将军匹马单枪,七进七出敌阵。斩敌将如探囊取物,破敌垒如反手观纹。连斩鞑子将校三五员,连破鞑子营垒四五座。将军之勇,使临城观战如我者,亦然心神激荡。料彼鞑酋,更定然肝胆俱裂。这一面旗,遍数海东英雄,非将军不能得之。”

旗帜展开,两个字:“霹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