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48 送客

蚁贼 48 送客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赵过撤出华山,又有两个选择。

或者间道,向东南方向,绕过长白山以及章丘等县,与文华国会师。或者直行向南,过泰山,奔袭泰安。这第二个选项,其实也就是潘贤二早先的提议。但是,危险性太大。如果向南的话,后有王保保的追兵,前有阎思孝的堵截,还不如坚守华山。所以,只能选择走东南方向,与文华国会师。会师之后,可以选择据守长白山口,把王保保等部悉数堵在济南沿线;也可以选择回援益都,先寻找察罕决战。

当然了,上策不是后者,而是前者。

因为如果要回援益都,留在长白山外的威胁力量肯定会小。威胁的力量一小,就无法再起到震慑王保保等部的作用。王保保等人自然也大可以采取赵过撤军的路线,也干脆绕过长白山,运动到益都附近。

这样一来,元军的两大主力就等同会合一处,合计有六万的军马。而海东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四万人,并且其中不少的部分都是疲兵残部,如张歹儿营、如赵过营,一旦生野战,十有**不是元军的敌手,想来定然难逃覆灭的结局。

故此,总而言之,赵过撤军只能走东南方向,与文华国会师。与文华国会师后,他们两支军队也无法回援益都,只能固守长白山口。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察罕就又因此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亦不尽然。

如果,赵过与文华国能把长白山口牢牢地守住,王保保、关保、阎思孝诸将无法越过雷池一步的话,换而言之,也就是说,益都西边的战事重又陷入僵局。整个山东战场的重点,由此又从华山转入了益都。从敌我两军争夺济南,重新展变成了邓舍与察罕的正面决战。

察罕要能破益都,则海东败。邓舍要能破察罕,则海东胜。

那么,单从表面的实力来看,察罕与邓舍谁能获胜?邓舍城中所存的军马并不多了。察罕分兵长白山,手头的军马也只剩下了两万。察罕的军队或许占有多数,但邓舍有坚城以为依托。双方看似是半斤八两。

但是,邓舍在城外,却还有张歹儿一支人马。忽然之间,张歹儿好像就变成了阎思孝,摇身一变,居然成为了决定益都占据的关键力量。加上他的数千人,邓舍敌对察罕,仿佛稳占上游了。

当赵过撤军、会师文华国的军报传入益都城中,李和尚、毕千牛、姬宗周、章渝诸人,都是先忧而后喜。忧,济南大势已去。喜,益都获胜有望。邓舍召集诸人,堂上军议。并专门请来了傅友德旁听。

李和尚诸人一致请求,请邓舍下令,立即展开与察罕的决战。抓住眼前有利战机,与张歹儿里应外合,战决,把察罕击溃,以免夜长梦多。

洪继勋却有异议。他用折扇敲打着手心,沉思着说道:“眼前之战机虽然对我有利,但是察罕并非易与之辈。我军若想胜,纵有张歹儿的配合,怕也是难上加难。又且,计长白山之敌,元军有六万之众,文平章、赵左丞加在一起,才有三万上下。敌众我寡。倘若一方面我益都不能胜,另一方面文、赵又坚守不住,这战局?”

“先生之意?”

洪继勋命堂外的侍卫进来,铺开地图,细细观瞧。他的视线长久地停顿在益都、济南之间,思考了很长时间,说道:“鏖战至今,我军虽在益都略占上风,但这上风只是短暂的。从长远来看,从全局来看,我军依然处在下游。以臣之见,要想真的战决,只依靠我益都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

“愿闻其详。”

“若单单指望我益都一军之力,有两个可能性。或者在王保保、关保等人过长白山前,我军侥幸击败了察罕。或者在王保保、关保过长白山前,我军没能击溃察罕。如若是后者,元军的两大主力合兵一处,我军前程堪忧。如若是前者,……。”

李和尚问道:“怎样?”

“如若是前者,察罕军毕竟还有两万,以我城中联合张歹儿的实力,难以尽数将之歼灭,至多小胜。既然不能将之尽数歼灭,万一察罕南遁,再与王保保会合?……,依然敌强我弱。不管怎么算,我军都还是下风。”

李和尚道:“鞑子粮草转运不便,仗打到现在,他的粮食应该有缺了。”

话未说完,洪继勋接口说道:“不错,仗打到现在,元军的粮草应该会有缺乏。但是,元军的粮草转运不便,我军呢?益都城中连带各部所存的粮储,也是早已不足了。山东多数城池,现在都处在元军控制之下。我军要想补充粮草,只有从东南转运。如果察罕再遣派一支军马,重取东南,再度断绝海东与我的联系,该怎么办?”

李和尚语结,问道:“那先生以为,我军该怎么办?”

“非得借用外力不可。”

“借用外力?”

“现在的战机对我军是有利的。这就好比两人相争,一人略占上风,但是对方的实力其实更强,如果再打下去,也许两败俱伤,也许转胜为败。所以,这个时候,不该再去交手了。而应该利用这个‘略占上风’,鼓动周围观战的人们,一起参与进来,壮大声势,不战而屈人之兵,把对手吓走!”

李和尚诸人都不是笨人,马上就想到了洪继勋口中所谓的“观战之人”是谁。姬宗周说道:“洪先生说的可是棣州田丰?”

“不错!”

“田丰在棣州,一直作壁上观。主公多次去信,他都置之不理。想来察罕也定然会对他有过招降之举,可他到现在为止,没出过棣州一步。其尾两端之态,尽显无疑。我军如今虽在益都稍占上风,正如先生所言,就全局而言,还是察罕占有优势。先生就能断定他现在肯参与进来么?”

“若只有我益都稍占上风,田丰或许依然会犹豫不决。但是,姬大人,难道你忘记了,文平章早先送来的军报中,曾提及姚好古给孛罗帖木儿写过一封信么?”洪继勋也是边说边想,说到此处,整个的筹划方算考虑的成熟。

“姚大人?孛罗帖木儿?”

“然也。孛罗在宜兴州瞻顾不前,文平章的最近一封军报中,不是也有言说,听闻他已经在返回大同的路上了么?”

洪继勋向邓舍施了一礼,折扇打开的合拢,——这个举动是他心有定计时的习惯动作。他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地说道:“主公。战至今时,我军与察罕都是智谋百出,双方将士可谓势均力敌。损失都很大。以下的战事,已经不能够只用战斗来解决了。

“韩非子云势。比之战争,则法可如谋,术可如斗。当法、术皆难取胜,只有选用‘势’之一途。臣请主公,书写密信两封。一封与田丰,一封与察罕。臣敢断言,此两信一出,战事必结。”

洪继勋对法家的著述是很感兴趣的,纵然在围城的期间,也是手不释卷,一卷《韩非子》倒背如流。因此,他这会儿用法家的势”来形容战争,虽可谓心思别出,少有听闻,但邓舍听了,却并不觉得奇怪。

他以袖掩口,咳嗽了两声,笑道:“先生之见,实在高明。”对洪继勋的意见表示了赞同。当即,命人取来纸张笔墨,微一沉吟,下笔如飞,很快,两封信就此写成。

写与田丰的信,交给信使,命其即刻出城,杀出重围,务必要求两日内送至棣州。写给察罕的信,则绑在箭上,由守卒射出城外,是谓“箭书”。

元军的士卒拣着。但凡军队征战,无论守城、野战,都有军法,凡是捡到敌军的信件等物,必须交给上官,不得私自掩藏。违者必处以重刑。这也是为防止敌人用心理战、宣传战来瓦解己方的军心。

故此,那捡着箭书的元卒不敢耽搁,立刻交给了顶头上官。一层层上传,不多时,送入了察罕的帅帐。察罕展信观看,见上边写道:

“方今隆冬深寒,兵方四集。我海东的援军已经来到,连连告捷,先破益都埋伏,又胜贵军关保,现如今,又将与王保保鏖战长白山口。益都城外,公只有两万人马。若我城中与张歹儿合军,试问公能胜否?

“自公西来,战至今日,已有两月。寒冬天冷,时间若久,军卒必不耐劳苦。冬去春来,积雪消融,公野宿城外,更不利行军。试请问公,虽占上风,以为能胜我否?若不能胜,是为久战不利,空自劳师糜饷。

“并且,我听说孛罗在宜兴州瞻顾不前,已然准备回去了大同,是你后院又将要起火。窃为公度,诚然三军西望,度日如年。你的士卒们都盼望着能早点回去,早已没有了斗志。既然如此,何不撤军?

“你要不肯走,依旧执意攻城的话,三日内,可听棣州田丰消息。又,粮食乏者可见语。前日得公赠箭十万,无以为报,城中唯有粮多,当出廪相贻。”

邓舍的这封信,先指出察罕在益都略占下风。接着,简要回顾了战事的过程、以及开春后察罕可能会要面临的困境。同时,坦率地承认了在整个的战场上,察罕仍然还是占有优势的。随后,点出了孛罗、田丰两人可能会对察罕造成的威胁。最后,以委婉的态度表明了,如果察罕执意不肯撤军,则益都必奉陪到底,暗示城中的存粮还有很多。

“前日得公赠箭十万”云云,是洪继勋想出的一个计策。当察罕攻城,用门板竖在城头,接住元军的弓弩箭矢。几次交战下来,得到的箭矢数量不少。

察罕看罢,哈哈大笑。

他在城外,消息比邓舍灵通。赵过撤军、转向长白山的军报,早半天就知道了。关保试图截击,但没能成功。佟生养知耻而后勇,突围战中,立了不小的功劳。这桩军报其实倒也罢了。赵过撤军、突围,本就是他对未来战局展之可能性的多种推演中的一个。不算太出乎意料。

但是,便在昨天,冀宁路等处,给他送来了十万火急的军情,孛罗不是“准备回去大同”,而是已经回去了大同。这就非同小可了。察罕转望帐外,看云天苍茫,心中想道:“时也?运也?”

孙翥在旁说道:“主公,信笺的背面似乎还有字迹。”

察罕转过来去看,信的反面果然还有语言,只有一句话,写道:“吾已传令三军,斩公者,封万户侯,赐布、绢各万匹。”

孙翥等人勃然变色,说道:“小邓欺人太甚!”

察罕倒是好气量,哈哈一笑,不以为意,手书回复,写道:“十万赠箭,何足挂齿!阿儿,你也太过小气。吾之价,何止万户?”命人依样绑在箭上,射入城中,权且做为答复。

孙翥道:“小邓信中,尽管好似仍有勇气,求肯服输之状,却溢于言表。虽然孛罗回去大同,估计一时间,冀宁路各地还是可保无恙的。不知主公下步,如何打算?”

虽然察罕大举来袭益都,但是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是他的老巢,并且既然早知道孛罗对这些地方十分的觊觎,他显然不会没有防备。留下的军马,或不足主动进攻,固守一时还是可以做到的。察罕沉吟多时,反复斟酌,说道:“且等三日,然后再议。”

再等三天,看看棣州田丰到底会有无动静。如果田丰没有动静,元军对益都还是可以再攻一回的。察罕的主力都在济南、益都之间,后边与河北、山西、河南相联系的东平诸路很空虚,如果真如邓舍所言,田丰果有异动,察罕无奈地想道:“怕也只有撤军。”

怕的不是田丰那万余人马,而是田丰一动,势必会催促得孛罗也会提早行动。单方面的受敌,他不怕。两方面有敌,可就难为了。

当初,他给关保的锦囊,写的有两条计策不错。取济南实为下策;先歼灭文华国部方为上策。谁知,关保没能把文华国歼灭,纵把赵过逼走了,实际已经失去了战决的机会。在这节骨眼上,如果孛罗与田丰同时行动,察罕孤军在外,的确难以应付。

然而,正所谓“屋漏偏逢雨”。三天后,棣州传来消息,田丰集合三军,倾巢而出,扑向高唐州、河间路而去。消息传来不久,益都城中又有书信赍来。依然邓舍亲笔书写,寥寥数语,上写道:“今公为客,迢迢远至,我没甚么可招待的。也不送你了。来日我当为客,与公约见河北。”

察罕放下书信,缓步踱至帐口,放眼远望,看满营军旗飒飒,又看远处益都城池。转望山川如画,感受寒风冷冽。他长笑一声,召来诸将,传令三军拔营,不急不躁,徐徐撤走。

归师途中,他更遣派偏师,在高唐州,重又击败田丰。但因为文华国、赵过跟随其后,充当送客的缘故,河间路终究又被田丰占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