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57 福通

蚁贼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57 福通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30 20:20:41 来源:笔趣阁

遣使去安丰,有现成的人选,——刘福通的叔伯幼弟刘十九。

他早先本来是奉旨来益都,要求南下打徐州的,但却被邓舍收服了。当然,他的这个“被收服”绝不是“心服口服”,无非是因为看海东现如今比安丰更有实力,故此改换门庭而已。也无所谓,管他“口服心不服”也罢,任其“利益使然”也好,只要能对海东产生帮助,就是称职臣子。

这就叫做“管他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不过,只派他一个人去也不行,到底并非邓舍心腹,还需得另遣一人与之同行。

但是问题出来了,这“另遣一人”该选谁是好呢?罗国器、方补真、杨行健、鞠胜、方从哲等用惯了的诸人现下都不在益都,或者是在前线战场、或者是尚在出使回程的路上。而留守益都的群臣里,洪继勋、吴鹤年、罗李郎等人又各有职责,走不开。王宗哲、章渝、赵忠、河光秀倒是闲,可要不并非心腹,要不就是能力不足,却又是皆不堪出使的重任。

便就在邓舍为难之时,有个好消息送来:鞠胜回来了。

却原来是在平定了汉阳府之乱后,姚好古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不能简单地只呈送一份军报就算了事,必须得有重臣亲自面见邓舍,详细禀告。因此,就请了鞠胜回来。

有人问了:为什么叫鞠胜回来,不叫方补真回来呢?这中间却是存了姚好古的一层心思在。

首先,最先发现乱事的人是鞠胜,有首功;其次,面见邓舍、奏报平乱经过是一个大大的美差。有句话不是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当面讲的功劳和写在纸面上的功劳自然是不一样的。姚好古和方补真的关系亲密,所以请了鞠胜回去益都。一来示好鞠胜,二者表示谦让、不居功。

姚好古是当之无愧的海东文臣中第二号人物,他又为何特意示好鞠胜呢?看重的不但有鞠胜乃是“朝臣”,平时长随邓舍左右;他看重的更有鞠胜“益都人”的身份。向鞠胜示好,就等同向益都派的诸臣示好。

从这一点就可看出,姚好古深谙为官之道。

人虽远在南韩,但抓住机会,不动声色间就给了益都群臣一个好印象。较之洪继勋,那简直是强得没边儿了。洪继勋整天在益都,也没见他与鞠胜、李溢、国用安等等这些益都系的文臣们拉出有什么好交情。

有关南韩平乱,之前已有一份捷报送来益都,邓舍略微了解。见鞠胜归来,当即召见入府,又详细询问:“捷报上说,此次乱事牵涉甚广。不但有汉阳府,还波及到了周边的许多府县。现今情况如何了?”

“奉主公令,首恶已惩。凉山君满门抄斩,并及涉及此案、又情节严重者,亦一律处斩,悉数传首南韩诸城,以儆效尤。‘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从汉阳府出发来益都时,局面已经渐趋稳定。”

“幕后的黑手查出来没有?”

“凉山君确实不知情。问了他的两个儿子,都是软蛋。没问几句,还没动刑,就全交代了。果如主公所料,幕后之人正是察罕帖木儿与鞑子皇后奇氏。姚平章已张榜各邑,将鞑子的阴谋公布于众。并按照主公吩咐,榜文的内容是用王祺的语气来写的。”

凉山君的儿子们打出来的旗号是“奉王祺衣带诏”,宣称要“恢复丽朝”,这是一个不利的舆论,必须扭转过来。

怎么扭转?用王祺的语气来写出一道榜文,宣示南韩,说明其实他们勾结的是蒙古人,就把矛盾的焦点给转移了。有蒙古人种种欺压高丽人的*在前,只要把文字写得漂亮点,完全可以激起丽人的愤慨和唾弃。

鞠胜补充说道:“当初主公不杀王祺,真明智之举!所谓‘高瞻远瞩’,即谓此乎?果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邓舍一笑,说道:“我给老姚的回文里,特别指出,首恶固然要惩,可也不能杀得太狠。……,老姚可按此执行了么?”

“请主公放心。姚平章为政,本就是宽猛相济。对主公您的指示,他执行得非常好。”鞠胜的回答确实是实话,但其中亦不乏对姚好古“投桃报李”的意思在内。

邓舍微微颔首,不再多问,话题一转,说到了眼下,先是三言两语便把遣人出使安丰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随后言道:“大眼儿,我知道你跋涉数千里,好容易才回来益都,很劳累。本该给你放个假,让你回家好好歇歇,也多陪陪你的老父母、妻儿子女,奈何军情如火,时间不等人。你就再辛苦一遭,这就随刘十九同去安丰吧!如何?可好么?”

鞠胜二话不说,跪拜在地,慨然说道:“君有命,臣岂敢辞!”

见天光近午,邓舍留饭。饭席上,又把出使的重要意义细细给鞠胜剖明,并略问了些鞠胜巡游各地的成果。此前,鞠胜是奉了邓舍之命,巡游各地传送《令海东秀才学骑射》令旨的。成果不错。一言带过。

饭后,又召来刘十九,如此这般交代一番。

下午,他两人就启程前往安丰而去。

同时,邓舍另外写下了一道令旨,又选派得力精干之人赶去辽阳送给陈虎,教他整顿军备,限三日内开拔去辽西。这且按下不提,只说鞠胜与刘十九,也没带多少随从,日夜兼程,轻骑而行,不几天,已到了安丰。

就在安丰城门外,碰见了另一拨使者。

远远一看,刘十九认得旗号,勒住缰绳,停下坐骑,与鞠胜说道:“哎呀,大人请看,那拨人却是从金陵来的。”

——“扯住虎皮做大旗”,不止邓舍想到了,朱元璋也想到了。

鞠胜手搭凉棚,瞧得片刻,哼了一声,也没回答刘十九,只说道:“且入城去。”

诸人催马急行,赶在金陵使者的前边,先入了城池。在城门处,出示了符节,自有人引领他们先去宾馆安歇,一边层层通报,告之了刘福通。

安丰不是大城。占地不广,城中的住宅建筑也很粗陋,街道崎岖不平。排水系统也不好,下场雨,到处都是积水,泥泞不堪。别说与汴梁相比,连益都都远远不如。实在没有“帝都”的气象,如果有客从大都、金陵、松江此类名城来了,没准儿还会以为这是个小县城呢。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它与别地不同之处,也许就只有一条:满大街都是头裹红巾之人。

正因为城小,所以刘福通的府邸离迎宾馆不远。

就在鞠胜、刘十九与金陵使者前后来到不久,消息已传入了刘福通耳中。他年有四旬,按说正在身强力壮、年富力强之时,鬓角却已有了白发,刚散朝回来,坐在交椅里,正在闭目养神,闻讯后,半天没反应。

来报信的人跪在堂上,伏着头也不敢动,偷眼观瞧,见他好像睡着了似的,大起胆子,又禀告一遍,道:“老爷,益都和金陵都忽有使者来了。”

似乎过了很久,又似乎只过了片刻,一个沙哑的嗓音响起:“俺听见了。”

“敢问老爷,见他们不见?”

“金陵来的是谁?”

“汪河。”

“益都呢?”

“刘十九与鞠胜。”

“鞠胜?”刘福通微微睁了一下眼,旋即重又闭上,说道,“十九回来了?”

“是。”

堂上再度陷入安静。

“老爷,见是不见?”

“……,派人,去请罗文素、王显忠、刘六、丁国珍来。”

当年随韩山童起义的,有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人。连年的征战与争权夺利,先是韩山童阵亡;接着韩咬儿被擒,送到大都后,被斩;又随后,杜遵道为刘福通所杀;盛文郁失势,外放曹州,后来病故。这些元勋旧臣里,现而今还有些权势的,刘福通之外,也就剩下了罗文素、王显忠。

刘六,刘福通的弟弟,现为安丰朝廷的知枢密院事。丁国珍,河中人,现为安丰朝廷的监察御史,有文武才,素得刘福通信用,堪称心腹。

不多时,四人来到。

——确实没用多长时间,城小,府邸都挨着呢,出了这个府门,走不了几步路,就到了那个府门。

刘福通起身相迎,分宾主落座。

刘六问道:“不知哥哥相召,是为何事?”

“十九回来了。”

“老十九?”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益都使臣、金陵使者。”

罗文素、王显忠、刘六、丁国珍面面相觑。

王显忠是个粗人,没什么心眼,莫名其妙地说道:“这还没到主公的寿辰呢,怎么益都和金陵就有使者来了?”小明王的寿辰在下个月,所以王显忠一听,就以为使者是为此事来的。要不然,还有什么事儿能使得两地使者同时来到?

罗文素读过书,怔了一怔,猛然想起一事,试探性地说道:“两地使者齐来,确实蹊跷!大人,不知您可见过他们了么?可是为的那事么?”

王显忠依旧一头雾水,问道:“什么事儿?”

丁国珍蹙起眉头,说道:“益都正在与察罕交战,听说前阵子方从哲去了金陵。这才没过去几天,两地的使者便就接踵而来。刘公,看来您之前的猜测很对啊。”

“别打了哑谜行不行?到底什么事儿?老刘,你又有过什么猜测了?”

刘六替刘福通答道:“王哥哥你有所不知。前些时候,你在外巡查三军,然后城里得知了方从哲去金陵之事。当时,俺家哥哥就说方从哲去金陵必是为寻联盟而去。金陵与益都的联盟结不成倒罢,如若结成,邓舍与朱元璋定会遣派使者前来我安丰。如今看来,应该是他两家结盟已成。”

“为何结盟成了,他两家就定会遣人来我安丰?”

“自是为求圣旨,明主次。”

“明主次?”王显忠恍然大悟,啐了口,恨恨地说道,“狗日的!吃香喝辣时想不起咱们,抢起地盘来倒是一个比一个来得快!”

“明主次”,其实也就是为了更方便地抢地盘。王显忠粗鲁归粗鲁,这句话说的却是一针见血。他满脸不忿,与刘福通说道:“小邓狡诈,不讲情义,不是好人!先后关铎、潘诚、王士诚都死在他的手下,老刘,当时你说以大局为重,咱‘既往不咎’,给了他多少支持?可是便在早先,令他南下打徐州,以解张士诚对咱安丰的威胁,他却推推阻阻,又是没粮、又是没兵,可转过眼就和察罕打得热闹!明把咱当猴儿耍!现在用得到咱们,就想起咱们了,巴巴地跑来求圣旨?老刘!不要答应他。”

对海东、对邓舍,王显忠一肚子的怨气。

刘六问道:“那答应朱元璋?”

“老朱也不是好人!俺还记得,去年他派个人来,花言巧语地想要哄咱们舍了安丰,去金陵。俺呸!一看就是不安好心!老丁,你那会儿怎么说的,他这叫什么?”

“挟天子以令诸侯。”

“对!拿着天子命令群猴儿。明显是要咱们当傀儡。”

刘六又问道:“如哥哥所说,不答应邓舍,也不答应朱元璋?”

王显忠瞪大了眼,叫道:“俺老王爱憎分明!”

饶是刘福通总板着脸,闻听王显忠此言,也是不由一笑。憨厚人有憨厚人的可爱处。只是,这个意见是绝对不能听从的。丁国珍说道:“王平章所言甚是,不过以卑职之见,此事关系重大,还是从长计议得好。”

罗文素道:“如何从长计议?”

“自汴梁失利,我军退守安丰以来,北有察罕、东有张士诚,两面强敌,困守孤城。一则,无险可据;二来,军粮匮乏。纵能坚持一时,但长此以往,怕是难免覆灭之患。刘公,刚好益都、金陵的使者齐来,何妨先听听他们的说法?有道是:‘取之左右逢其源’,我既有重宝在手……。”

“咱们有何重宝?”

“他们是为求圣旨、明主次而来,这个圣旨就是咱们的重宝。说白了,看谁给的条件好,就把圣旨给谁!……,刘公,这是一次机会!咱们一定要抓住,用的好了,东山再起、不是难事。”

从丁国珍等来到始,刘福通只在才见面的时候说了两句话,中间笑了一次,别的全是丁国珍等四人在互相对话,话说到这时,他们四人的意见已经逐渐一致,都闭上了嘴,同时看向刘福通,等他做出决断。

刘福通睁开了眼,精光四射。

他说道:“条件要看,但圣旨给谁,俺已有决定。”

丁国珍一愣,说道:“已有决定?”

“给海东。”

一言既出,堂上诸人再一次面面相觑,彼此对视,谁也不知道刘福通为何会做出这个决定,刘六问道:“请问哥哥,这却是为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