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9 方补真犯颜直谏,刘伯温纵议英雄

蚁贼 9 方补真犯颜直谏,刘伯温纵议英雄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30 20:20:41 来源:笔趣阁

次日朝会,徐、宿降将与益都的文武百官正式相见。邓舍传下令旨,公布了对他们的任职。从此之后,这些人就算海东的一份子了。

因为之前邓舍曾给益都的重臣们透过风,说起过他打算如何安排徐、宿降将,所以,对6聚、6离、萧远等人的任命,众人虽有意见,倒也还罢了,只是梁士荫居然能够得入益都通政司,且仅居李生之下?

上至分省参政罗国器、刘世民,下到左右司郎中罗李郎、益都知府吴鹤年等等诸臣,无不惊诧莫名。

罗李郎素来胆小、吴鹤年为人圆滑,他两人虽然惊诧,但因怕触邓舍的霉头,故此至多也就是暗自惊诧一下而已,无论如何不会为此谏言的。

益都参政刘世民则就不同了,他的性格比较耿直,当时就出列谏止,说道:梁士荫才来益都,对我军的情况、及对我海东面临的整个局势都并不了解。臣以为,他不合适进入通政司。

摆明旗帜,反对梁士荫进入通政司。不过虽是反对,刘世民说的尚且算是委婉、客气。同样反对的还有方补真,他前不久才刚从南韩回来,比起刘世民来,此人的脾气更加耿直,说话从来不带拐弯的,跨步出班,劈头盖脸、第一句话就是:主公昏聩!

邓舍宣读过对徐、宿降将的任命后,本来正一边喝茶润润喉咙,一边笑眯眯地听刘世民谏言,冷不丁忽然瞧见方补真出列,先便是不由心头一跳,刚喝的一口茶还没咽下去,果然就听见了主公昏聩四个字。

他连连咳嗽,险些被茶水呛住。

方补真黑着个脸,只当没看见,继续说道:通政司是我海东第一等的军机要地。平时,就连赵左丞、罗参政等诸位大人都无权插手干预,梁士荫何德何能?一个刚刚投降的人,凭什么进入这等机要衙门?,主公,你一向英明,今天却怎么如此昏聩?!臣坚决反对。

6聚、6离等虽也见过张士诚,特别6离,在外放到宿州前,更是曾经在松江府任过官职,但是张士诚身边的大臣要不就是只会溜须拍马、要不就是只知歌功颂德,即便有所劝谏,也都是婉转进言,何曾想过这世间居然还有方补真这样的人?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当面斥责主上昏聩!一时间,俱皆惊骇,全都心惊肉跳。

6离暗中想道:这厮莫不是活腻了?当着满堂文武的面,竟敢如此落燕王的面子!直斥昏聩?别说燕王年少气盛,便是放在宽容如张太尉的身上,恐怕也要勃然变色。就算不当场砍头,怕也少不了一顿板子!

张太尉即张士诚。太尉之职是蒙元封他的。

但是结果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邓舍勉强制止咳嗽,把茶碗放下,和颜悦色地说道:拾阙,。

拾阙乃臣之字,如果私室闲谈,则可用之。而如今,臣是在公堂之上,与主公谈论国事。请主公呼臣的官名,或直呼臣名。

咳,。方都事,你之前没有见过梁先生,也没有和梁先生交过谈。我想你对梁先生还不够了解,所以有此误会。梁先生实有大才,。

纵使再有大才,新降之人,一无功劳、二无资历,主公贸然将之置於重地要位,臣请问:如何服众?

方都事,。

方补真第二次打断邓舍,大声地说道:不能服众,却身居要位。主公,这就好像将一柄锋利的钢刀交给了一个小孩儿,非但不能伤敌,反而极有可能会伤到自己啊!。他重复他的意见,臣坚决反对!

邓舍就算是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性,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当着徐、宿降将的面,方补真半点情面不留,并且还一再打断他的话,不由渐生怒气。他沉下脸,说道:你坚决反对?是不是你反对的事儿,我就不能做了?

堂上群臣齐齐变色。

主公身为海东之主,坐拥数千里地,稍有差池,便会危害到千万百姓,此其一也。臣等为什么肯捐亲戚、弃土壤,从主公於矢石间、不计生死?无非是因主公乃当世之尧舜。可是如果主公稍有犯错,也同样就会置臣等於险地,此其二也。干系如此重大,主公岂可鲁莽?,所以说,不是臣反对的主公就不能做了,而是错的事儿,主公绝不能做!,

方补真说的很直接,如果邓舍犯错,先会危害到海东百姓,其次会危害到海东文武。所以,错的事儿,主公绝不能做!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这番话固然直接,也一点儿没错,但就这么不加掩饰的说出来,邓舍不免恼怒。特别是臣等为什么肯捐亲戚、弃土壤这一句,更是令邓舍非常不满。这种君与臣的利害关系,君臣间皆心知肚明是一回事儿;当着主君的面,***裸地说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堂上诸臣听后,更是惊骇,都替方补真捏了一把汗。

邓舍却也知道,如果就君臣利害继续说下去实为不智,改而抓住他的最后一句,手握佩刀的刀柄,瞪着他,恶狠狠地问道:照你这么说,你反对的,就是错的?,你就一定是对的?我就一定是错的?

臣并无此意。但就此事而言,臣以为主公你是错的。,如果主公打算一意孤行,臣也没有办法,但是主公就不怕士大夫们因此而望绝计穷,有去归之思么?抬出了群臣,用群臣有可能因此离去来威胁邓舍。

君臣两人一句接一句,针锋相对,火药味儿越来越浓。

堂上寂然无声,诸臣相顾骇然。大部分臣子的额头、背后都是冷汗涔涔。

吴鹤年、河光秀几乎同时出列。

一个跪地拜倒,替方补真求情,说道:方都事脾性如此,绝非有意冒犯主公。主公大人有大量,还请千万不要与他一般见识!

一个则横眉立目,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方补真的鼻子,尖声骂道:谁给你的狗胆?敢这样与主公说话!目无君上,无有尊卑。简直不知死活!

方补真不屑一顾,挺身直立,乜视河光秀,轻蔑地说道:朝堂议事,哪有你这阉人说话的地方?非男非女之人,也好意思与国家大臣讲尊卑?一边儿呆着去!要不然,哇呀呀,小心俺可就要喷你了!又接住吴鹤年的话,高声说道,臣当然无意冒犯主公。臣所捍者,理也!

你捍卫的是理?你讲道理,我就不讲道理了?

邓舍霍然起身,挥手就想叫侍立堂下的时三千上来,但话到嘴边,又强自忍住;徐徐落座,勉强压住怒火,说道:河光秀斥你目无君上,不知尊卑。你可知罪么?,我不怪罪你,但是你能改么?

臣心如面。臣面可改,则臣心可改。

邓舍终于大怒,拍案斥道:滚出去!尽管勃然大怒,却没丧失理智,仅仅是叫他滚出去,没有唤侍卫上来捉拿。

圆者可滚。臣为人方,不会滚。

群臣班次中传来咚的一声。邓舍转目去看,却是罗李郎吃受不住这种紧张的气氛,双腿软,一个没站好,跌坐在了地上。注意到了邓舍的视线,罗李郎惶恐失措,爬起来,跪倒在地,颤声说道:臣知罪。

邓舍怒目相视,看看跪在地上、满头大汗的罗李郎,又看看昂挺胸、丝毫不带畏惧的方补真,忽然怒气全消,噗哧笑了一声,说道:罗郎中你有何罪?该认错的不肯认错,没错的却说知罪。确实好笑。

罢了!你个方喷子。,听说你在南韩时,姚好古曾有劝你,让你改改你的臭脾气。你不是一向最服老姚,视其为恩师的么?在这一条上,却为何不肯听他的话啊?你可以不尊我,但连恩师你也不尊了么?

方喷子是鞠胜给方补真起的绰号,因为很贴切,所以海东高层官员无人不知。而姚好古劝说方补真之事,便不说当时只有他们两人在,只邓舍远在益都,却又是如何知晓的?自然还是全靠通政司密报。只不过这个密报不是来自益都通政司,而是来自海东通政司。

姚大人尝教臣,说为人臣者,应该从道不从君。臣不肯改,才是尊师。若是改之,反而不是尊了。

从道不从君,出自《荀子&bu11;臣道篇》。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邓舍喟然叹息,说道:好一个从道不从君!站起身来,在堂上走了两步,问6聚、6离、梁士荫等,说道,诸君观拾阙何如?问徐、宿降将觉得方补真这个人怎么样?

梁士荫说道:铁骨铮铮,犯颜直谏,不惧鼎镬。此唐之魏征、前宋之包公。

邓舍高兴地说道:这就是我海东的俊杰啊!,来人,赏。

随从捧了银盘上来,作为赏赐,放在了方补真的面前。

方补真不想要,正欲待严词拒绝,邓舍说道:你且先收下,且先收下。,哎哟,忽然肚痛。诸公,今儿个朝会便到此为止吧。洪先生,你随我来。捧腹蹙眉,不再管堂上诸臣,自转入后室。

方补真阻之不及,追了两步,被时三千拦下,无可奈何,有心拉着刘世民等候在堂中接着苦谏,却又被吴鹤年等几个大臣连拉带拽地拖了出去,推推搡搡地走出了老远,邓舍在后室犹能听到他的大叫:通政司机要衙门,梁士荫新降之人,岂可入内?臣坚决反对!臣坚决反对!

洪先生,我算知道唐太宗为何在退朝之后,会恶狠狠地说会须杀此田舍翁了!

洪继勋一笑,摇着折扇说道:而且,就算恶狠狠,也只能在退朝后过过嘴瘾,还无法在朝堂上狠。,主公,做君上难,做明君更难啊!

知我者,先生也。

邓舍借腹疼遁入后室,之所以带着洪继勋一起,是因为还有件事没有来得及在朝堂上说。

具体说来,应该是两件事。一件改编徐、宿二州的降军;一件也是时候正式商讨成立新军之事。分别交代下去,命洪继勋主抓,行院协同。

自此朝会后,6聚、6离、梁士荫等人的名字很快传遍了益都、乃至海东官场。

有识者评价说道:6聚高居参政,6离、萧远皆为佥院。张冠、刘凤得万户、副万户之职,不日将有实授。更有梁士荫,居然能够得入通政司,虽有刘世民、方补真的苦谏不能止之。这一次,主公真是大手笔啊!上到分省、行院,下到军中、兵权,无不给以重用!及梁士荫之得入通政司更是异类。一帮降将,才入益都不及两日,便跃居显赫高位。有他们这些榜样在前,还不怕淮泗诸城踊跃来降、淮泗名士接踵来投么?

一时间,徐、宿的这帮降将赫然成了益都、海东官场的新贵,炙手可热。

益都按下不说,只说金陵。

常遇春负气归来后,含羞带愧,自请责罚。

朱元璋详细询问了整个单州野战以及燕军奇袭徐州的过程,感慨地说道:早就听说赵过木讷,是个口齿将军,而且很年轻,才二十多岁。然而,却不意竟有如此智谋!唉,难道是上天授予的么?没有处罚常遇春,而是令他先去休息。随即,召来了李善长、刘伯温,密室商议。

燕军抢先得了徐州,使咱们的图谋落空。两位先生,如今该怎么办?

被燕军抢了徐州?李善长闻言,不觉皱眉。

刘基却哈哈大笑。

有何可笑之处?先生因何笑?

臣笑燕王。

燕王怎么了?

妄称豪杰,自居英雄,却犯下了这样的大错,做出了这样的蠢事!

噢?此话怎讲?

臣请问主公,如今元失其鹿、海内沸腾,无论贤愚,都纷纷揭竿而起,从北到南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称孤、也不知有多少人道寡了,但是在他们中间,可称英雄者几人?

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天下群雄之中,如今友谅最桀、士诚最富。他们两个人一个原本是捕鱼儿,一个原本是贩盐子,能赤手空拳地打下一片江山,威震江南,足可称得上英雄。

刘基摇了摇头,说道:张士诚空有豪富,没有大志,此守成之主,毫无开国气象,算不上英雄。陈友谅空有大志,却无谋略,弑主篡逆、穷兵黩武,也算不得英雄。

陈友定世农业,起布衣、犯矢石,浴血百战、据全闽郡县,不服则征之。且,其人虽居偏远,但是却仍对蒙元尽节无愧。应该可称英雄。

刘基冷笑说道:不识大势,愚忠蒙元。此非英雄,冢中枯骨耳!一举便可成擒。

明玉珍有异相,身长八尺,目有重瞳,本徐寿辉部将,因不忿友谅弑君,激於义愤,遂自立蜀中。蜀人经李喜喜残暴之余,百无一二。他躬行俭约,兴文教,辟异端,禁侵掠,薄税敛,一方咸赖小康。可称英雄!

刘基不以为然地说道:明玉珍喜自用,昧於远略,虽然一系列的举措使得蜀人赖以粗安,但是却也因此使得私家倍于公室,致使仓帑空虚,从而不能展其疆界。难称英雄!

方国珍不知书,世以浮海为业,身白面黑,为人颇沉勇,力勒奔马,有伟丈夫量,未尝宿怨。适逢元乱,登高而起,一呼百应,影从如云,分守三郡,威行海上,得非一时之豪杰乎!?

刘基晒然,嗤之以鼻地说道:国珍兄弟俱不知书,佐其谋议者,同邑刘仁本、张本仁、郑永思,永嘉丘楠辈。除了丘楠比较廉慎,余杰由州县胥吏进用,贪贿营私,无深虑远略。,用人唯亲,没有识人之明。这种人,连豪杰都难以称上,又怎么能够被称为英雄!

那么,以先生观之,如今天下谁可称雄?

主公说的这几人都是在江南。臣以为,如今天下可称英雄者,主公与

察罕而已!

朱元璋失笑,说道:我与察罕?

正是!

燕王年少有为,本黄河巨寇,以八百人起自行伍,而今至地广数千里,灭关铎、杀潘诚,擒丽王、逼降纳哈出,定辽、海全境;旋即横渡瀚海,南入益都,王士诚兵败清州,田丰成刀下之鬼,一时威风,莫缨其锋!又年前益都之战,察罕铩羽而归;不久前鏖战济宁,王保保大败而走。跨州据土,带甲百万,北地群雄,莫之敢抗。,难道说,在先生的眼中,即使是他,也称不上英雄么?

刘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说道:臣言察罕是英雄,主公并不反对。就是说,主公也觉得察罕是个英雄了?

李察罕当世枭雄,没有人能出其右!

所以说,臣认为燕王不是英雄。非但不是英雄,而且短视无谋。

为什么?

他现在的生死大敌是李察罕,去年益都之战,险些被察罕打得落荒而逃;今年济宁之战,不过稍占上风,不去想该怎么样扩大战果、该如何再接再厉、怎么样才能彻底击败察罕;却反而竟就分兵南下,抢入淮泗!,本来呢,张士诚与他的关系还不错,益都战后,不是还曾经借给过他几十万石的粮食么?如今可好,他恶虎未除,又主动招惹浙西。岂非愚蠢之极?简直鼠目寸光!是自断奥援,是自毁长城,是自寻死路!

有这么严重么?

不但如此。不知主公是否记得,前阵子,安丰朝廷曾给燕王下过一道圣旨,令他取徐州。

朱元璋当然记得,这道令旨,安丰也给他下过,点了点头,说道:我记得。当时燕王是托辞拒绝了。可现在他打下了徐州,不正好可以借此向安丰邀功请赏么?对他而言应该是件好事。怎么听先生说来,却似坏事一般?

怎不是坏事?他如果单打下徐州倒也罢了,今上午来的军报,不是说他又图谋曹州么?曹州距汴梁只有三百余里。他如果打不下曹州,便且罢了;一旦曹州为他所取,安丰必有圣旨,促其南下取汴!

这也没什么大不了,最多敷衍、接着推脱就是。

不错,对圣旨他可以继续推延。但是如果察罕又借徐州丢失的机会,与张士诚联手呢?一个自西而东、一个自北向南,两条战线同时动,就以燕王的久战疲军,他能顶得住么?顶不住的同时,又有圣旨接连不断地下来,扰乱其意。,臣敢断言,请主公试看,燕王覆灭便在明朝!而就算不覆灭,也肯定会吃上一个大败仗。等到那时,主公可以驰援为名,遣一支军马北上,浑水摸鱼、火中取栗,臣又敢断言,徐州城必定还是主公的!而且不止如此,说不定还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照先生这么说,燕王只是暂替我保管徐州罢了?

正是如此!

哈哈。朱元璋不置可否,笑了会儿,问李善长,你觉得呢?

刘先生所言似有道理。但燕王少年英雄,怕不会就这样轻易落败。臣以为,他既敢取徐州,就定有后手,足可以应付士诚。

朱元璋微微颔,不再说这个话题,重新拾起旧话,说道:徐州已为燕王所得,以后的事儿先不讲。就眼下而言之,以你们两位之见,我金陵该如何应对?以后的事儿谁也说不准,所以先说眼下。这是很典型的实用主义。

刘基说道: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先因察罕兵强、友谅桀骜,故此主公北绝察罕,西取友谅,而无暇东顾。以臣观之,如今正好趁这一次机会,趁察罕全力对付燕王、趁友谅才有龙湾之败,大举东进,一举先拿下士诚!诚如主公言,而今天下诸侯,士诚最富。如果能趁此机会拿下浙西,则主公以浙西之钱粮养淮泗之劲卒,平定江南指日可待!

可先生刚才不是说,察罕必联手士诚,同取燕王么?若是咱们在这个时候,突然进攻士诚,岂非替燕王解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