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16 大都

蚁贼 16 大都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海东派出的使者分为三路,一路往大都,求见奇氏;一路往大同,见孛罗;一路往冀宁,见察罕。察罕最远,奇氏最近。求见奇氏的使者最先抵达。使者有两个人,正使刘世民,副使罗李郎,并有十几个挑选出来的军中勇士护送。他们扮作辽东来的皮货商人,皮货皆用马带,一路上走的甚快,只用了其七八天便进入了大都的境内。

大都,在当时又有个名字,叫做“汗八里”。“汗”,是统治者、皇帝的意思,“八里”是城。“汗八里”即皇帝之城。

大都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殷商。周代,此为燕国都城蓟的所在地。秦时,蓟为广阳郡的治所。汉代起,设置幽州,以蓟为幽州刺史治所,沿用至隋,改称涿郡,到了唐朝,重又改称幽州。

至辽代,改称燕京,是辽的五京之一。辽末,宋曾经接收过燕京及其邻近的地区。两年后,燕京落入金朝的手中。后来,金朝迁都于此,改为中都。与辽朝时期的陪都不同,至此,燕京正式得到了一国之都的政治地位。

蒙古军兴,贞祐三年(1215),又从金朝的手里夺取了燕京。在蒙古军大军进攻的前夕,燕京曾经生大火,“延烧万余家,火五日不绝”,城市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后来,在蒙古围城中,“雄丽为古今之冠”的燕京宫殿,又因城中缺乏柴薪,被6续拆除了不少。因此,蒙古军入城后,总的来说,燕京城已经很残破了。

初时,蒙古并没有以燕京为都城,而是建立了一个行尚书省,也叫行台,代表蒙古政权,管理“汉地”的有关事宜。行台的长官,由蒙古中央政权派出的断事官担任,经常同时有数人。断事官有很大的权力,“得专杀人,多倚势作威”,“杀人盈市”。在种种的残酷统治下,燕京城愈的破败不堪,满目荒凉,有的水井中堆积着“枯骸”。

时人有诗云:可怜一片繁华带,空见春风长绿蒿。

半个世纪后,忽必烈登上帝位。有不少的蒙、汉大臣认为,燕京“南控江淮,北连朔漠”,有着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提议不如迁都燕京。忽必烈认可了他们的意见,为了更加便于统治“汉地”,他在燕京城的旁边重新兴建起了一座城市,至元九年(1272年),命名为“大都”。

从此,北京开始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忽必烈兴建大都,所动用的人力是非常惊人的。单单至元八年,有人估计,大都路“打造石材、搬运木植及一切营造等处”,就“不下一百五、六十万工”。由此,也可见最后建成的大都城会有多么的雄伟壮丽。

刘世民世居辽东,罗李郎则世居双城,他两人从没来过大都。

当他们沿着宽敞的官道,在六月底的一个下午,到达大都城下的时候,两个人、包括护送他们的十几个士卒,唯一能做出的反应,就是目瞪口呆。

大都“城方六十里,十一门”。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墙根厚有十余步,二十多米,越往上,墙体越窄,到了最顶端,厚度只剩下了三步,却也亦有数米。高耸入云。虽处战乱年间,出入城门的车马川流不息,远处观望,便如云烟。

城墙之外,又有既宽且深的护城河,白浪拍打河沿,泛出朵朵的水花。阳光洒下来点点金斑,随波起伏。

刘世民注意到,出入大都的行人,许多都是蒙古、色目人的打扮。这与他曾经听闻的事情倒是很相符合。大都城内最鼎盛时期,人口百万,而其中汉人所占不过三分之二。其它的三分之一,皆为异族。

一行人渐行渐近,快到护城河边儿的时候,罗李郎忽然拉了拉刘世民。刘世民转头,问道:“怎么?”

“掌柜的,你看哪儿。”

顺着罗李郎的视线,刘世民看到护城河外,距离两三里地的地方,有一座凸起的小山丘,不很高,但是在平地上甚是显眼。

罗李郎道:“闻听前年,大都路起了蝗灾、水灾,许多地方颗粒无收,闹了饥荒。加上海运断绝,江南的漕粮无法运达。饿死了很多人。直到去年的下半年,饥荒才稍微得了好转,却又起了瘟疫。百姓死者无算,何止一二十万。十一座城门外,都挖掘了万人坑埋葬。掌柜的,你看那小山丘,没准儿便是其一。”

刘世民摇了摇头,喟然叹息,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护城河上有桥,数队元军士卒看守其上。刘世民等人走近,向他们出示了伪造的路引。带队的戍卒军官是个百户,蓄着蒙古式的型,长相似乎色目人。他检查过路引,拿眼瞄了瞄刘世民等,抽出腰刀,有气无力地挑了挑商队马匹上的货物,一言不,只挥了挥手,四五个早候在一侧的士卒立刻如狼似虎地扑上来,抢了马匹的缰绳,拽着就走。

“这,这,……,将军老爷,这是为何?”

“‘阎王好见,小鬼难当。’这句话,你没听说过么?”那百户官儿倒也实诚,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汉话,说道,“带着这么多好货物,没点孝敬,叫声老爷,就想进城,却把俺们看做甚么了?看门守户的呆头鹅么?”

罗李郎倒手探入袖子里,取出了几张的钞票。

百户官儿瞧也不瞧一眼,嗤笑道:“些许废纸,糊弄谁呢?黑的眼,白的银,老爷俺只认真金白银。”这百户说的不差,去年饥荒,大都城内一锭钞,五十两才买八斗米,那纸钞也的确快要变成废纸了。民间买卖,在很多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的情形。

罗李郎无奈,只得收回钞票,重取出几块碎银子,陪着笑脸塞给百户。

百户垫了垫银子的重量,腰刀回鞘,说道:“老爷做买卖,向来明买明卖。一、二、三、……,你们总共十四匹马,这点银子只够一半入城。”他把银子揣入怀里,伸出手,晃了晃,探到罗李郎面前,“要想全数过关,另一半呢?”

久闻色目人会做生意,没料到未入大都,便先碰上了这么一个买卖人。罗李郎三度探手,又再取出了点碎银,那百户方才满意。

他退后半步,唱个喏,道:“世道艰难,老爷也一样过的不容易。三个月没粮,肚皮饿得咕咕叫,不讨些外快,难以果腹。有道是:靠山吃山,靠门吃门。有得罪之处,尚请多多包涵。……,老三,将这几位贵商的驮马牵过来罢,请入城。”

刘世民与罗李郎对视一眼,哭笑不得。随行的护卫们接过元军士卒还来的驮马缰绳,走不的两步,又突然被那百户叫住。钱也给了,怎的却还不让走?刘世民心中一跳,强作镇定。

那百户三两步赶上来,往城门处瞅了眼,说道:“城门口的老刘,***出了名的不好说话,人唤刘扒皮。想知道怎么能从他那儿过去么?……,明码标价,……,”他伸出一个指头,“这个数儿。包你过关。”

罗李郎第四次探手入怀,摸出了一两银子。那百户接住,拉了刘世民附耳低语几句。临了,一拱手,道:“按老爷这办法,你要过不去,只管回来。二两银子还你,分文不少。这叫童叟无欺。”

刘世民连连道谢,依了他教的办法,直接祭出五两雪花银,果然顺利过了城门。罗李郎叹道:“堂堂大元,门卒如贾。可笑如此,如何不亡?”只顾了回味刚才这离奇的经历,他两人一时间,连城内的人物、景色都忘记了观看。

城中尽管才经饥荒,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素来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况且大都集中了大批的权豪贵族,豪富者比比皆是,因此他们的皮货却是不愁卖的。寻了个路人,一番询问,得知了皮货市场的位置所在。

刘世民道:“演戏演十分。咱们且先去皮货市场,转手些皮货,然后再找接头的人,如何?”罗李郎点头称是,道:“正该如此。”

大都城内有两个主要的商业区,一个在城市的钟、鼓楼周围,另一个在城西的顺承门内。顺承门内,多为羊、牛、马、骆驼、驴骡等市,要买卖皮货、绸缎之类,需去钟、鼓楼。

他们从东边崇仁门进的城,离钟、鼓楼不是太远,道路也很通畅。

沿崇仁门街,一直往西可到鼓楼,这条路上有好几个重要的衙门。大都路总管府、警巡院、宝钞库、倒钞库,皆比邻鼓楼。也正因为此,街上的岗哨甚多。为了谨慎起见,刘世民选择了另一条路,走崇仁门街,第二个路口折往北行,经过孔庙、国子监,再折往西行,可到钟楼。

路上人群熙攘,炎炎烈日,挥汗如雨。

沿街很多的店铺都关了门,仍有开着的,看其门前的帘旗、匾牌,六成以上都是属于权豪势要之家所有的。或为权贵私产,或为寺院经营。元朝重佛,和尚们很有特权,寺院经营商业非常普遍。其所涉足的行业更是无所不包,邸店、当铺、旅店、货仓,乃至酒肆、矿炭。这种情况也不是只有大都一地才有,各地皆然。

刘世民、罗李郎此次来大都,除了担任使者的任务外,也有查探大都民生、风土、人情的职责。

他们混在人流里,边走边看。现开办商铺的,间或也有些与色目人又不相同的异族。他两人虽从小到大没出过辽东,却也并非对外界全无听闻,知道此类异族必为闻名已久的大食、波斯人了。

有元一代,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外国商人,有很多来大都进行贸易活动的。马可波罗称赞大都为“商业繁盛之城”,认为“世界诸城无与能比”,其繁华的程度可见一斑。一些外商受到吸引,干脆定居在此,改由行商变成坐商,从而便在城内开办商铺,也不足为奇。

不止有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东南亚等处的商人也有。不过,外商中最多的还得数高丽人。

高丽人大部分为行商,坐商不多。往日太平年月,大都城中的高丽商人随处可见,可谓成群结队。最近虽因邓舍新得海东的缘故,数量少了些,但是依然不少。毕竟邓舍尽管与元政权处在敌对的状态,却不曾断绝与大都的商业来往,只是禁止了粮食、马匹等一些战略物资的流出而已。

才走过不到半条街,刘世民就看见了三四队的高丽商人。

听着临街商铺热闹的叫卖声,眼看摩肩接踵的街上行人。刘世民不由感慨,道:“现如今天下战乱,大都又才受饥荒,城内竟依然这样的繁荣。往日太平盛世的年间,真不知鼎盛到了何等的程度!”

罗李郎默然。

双城算海东关北的重镇了,与大都一比,若论繁华、人烟的稠密,怕连城外的村子都不如。别说双城,即便辽阳、平壤、高丽王京这样的名城,也是压根不能与之相比的,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有个护卫道:“繁荣是够繁荣的了,只是有一点未免美中不足。”

“哪一点?”

“满城膻腥。”

罗李郎吓了一跳,险些就要去掩他的口,手伸出了半截,缩回来,转望左右,见无人注意,这才放下心,皱着眉,训斥那侍卫,说道:“休得胡言乱语!此话若叫别人听到,你我性命难保。”

他话音未落,旁边跳出一人,碧睛狮鼻,又是个色目人,只听得他高声叫道:“那小哥儿适才讲的甚么些话?俺候你们早已多时。且住,且住,休要走了!”

——

1,杀人盈市。

“断事官、燕京留守石抹咸得不‘尤贪暴,杀人盈市’。他的亲属与‘势家子’,光天化日之下就在燕京城内拉着车子抢东西,‘不与,则杀之’。断事官不只儿‘断事一日,杀二十八人’,其中有一人已‘仗而释之’,正好有人献环刀,不只儿就‘追还所仗者,手试刀斩之’。”

2,大都饥荒。

是夏,“京师大饥,民殍死近百万,十一门外各掘万人坑掩之,鸱鸮百群,夜鸣至晓,连日乃止。”

“至正十八年,京城大饥,后(奇氏)命官为粥食之。又出金银粟帛,命资正院使朴不花于京都十一门置冢,葬死者遗骼十余万,复命僧建水6大会度之。”

时人有诗云:“城南官掘**,日见委尸积。”“沟中人啖尸,道上母抛儿。”

3,顺承门、崇仁门。

顺承门,即今西单南。崇仁门,即今东直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