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1 凯旋

蚁贼 1 凯旋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既惠令音,兼赐诸物。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好香可以馥体,素琴可以娱耳。抚爱殷勤,出于非望。非丰恩之厚,孰肯如斯!

“每念及此,辗转反侧。海东一别,至今年余。岁月易迁,山川间隔。自去秋以来,妾常忽忽如有所失。长门寂寂,度夜如年。永巷沉沉,见天无日。昨诵《乐府》,见有言曰:‘侧侧力力,念君无极。’临纸伤怀,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这封信笺此刻就平铺在厚重的红木案几上。

邓舍从头到尾连着看了三遍。

信笺的质地为高丽白纸,系棉、茧造成,色白如绫,柔韧如帛。写信之人一手的好字,全篇用小楷,淡淡的墨痕半渗入纸中,字体秀丽,墨可爱,别有韵味。且这纸由檀香熏过,暗香扑鼻,缭绕满室。读罢之后,虽不说口齿噙芳,却也是手有余香。

此信正是山东王夫人送来的。

邓舍早先得了李生的密报,知道她快到生辰,曾特地选拣了几样贵重礼物,遣人赍送过去,以为祝贺。王夫人信中所言的“明镜、宝钗、好香、素琴”四样,即为他送诸般礼物中的几种。

“既惠令音,兼赐诸物”等句的意思就是说:承您回答给我美好的音信,又赠送给我各样的礼物。明镜我可以用来鉴照容颜,宝钗我可以装点姿容,好香我可以用来熏染身体,素琴我可以在寂寞的时候自娱自乐。您对我殷勤的眷顾,实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如果恩情不是特别丰厚,谁肯为我设想周全到这样的地步?

这几句的内容不太难懂。邓舍怎么着也是读过不少书了,尽可看的明白。只是,“侧侧力力,念君无极”八个字,就有些难懂,不好理解了。“念君无极”还好说,想念您到了无穷的程度,也就是说无比地想念您。但是,“侧侧力力”什么意思?莫非也是转辗反侧的意思么?

这会儿正当午后。五月底的天气已经热起来了,没什么风,院中的绿树立在灿烂的阳光下,拉长了树影。院中也没有什么人,静悄悄的。邓舍想了半晌,没有头绪。忽然听见一脚步声,轻而快捷,却是毕千牛前来禀告:“姚先生求见。”

“噢?快请。”邓舍忙收起信笺,正襟危坐,请姚好古进来。

不多时,姚好古走将进来。但见他衣冠整齐,装束的一丝不苟,额头上一层亮晶晶的细汗。

他一路走来甚急,气喘吁吁的,见过邓舍,来不及叙话,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边儿案几上的扇子猛摇一通。邓舍笑道:“七月流火。这才五月,先生就这样热了么?……,来人,取两瓶舍儿别来,与先生解渴。”

姚好古歇息片刻,把气息调匀,喜上眉梢地说道:“臣有一桩好消息,呈报主公。”

“何事?”

“杨将军已入汉阳府,汉阳府的丽人降了。”

邓舍霍然起身,道:“果然?落实了么?”

“一点儿不假。汉阳府的丽人宗室、重臣亲笔署名,半个时辰前,降书并及捷报才送到行省。臣当时正在御史台,得知之后,审阅无错,立即就赶来呈报主公了。”姚好古抖了抖袖子,取出两封文书,递给邓舍。

邓舍展开观看,可不就是汉阳府丽人的降书并及赵过的捷报!

说来话长,随着沈阳战事与察罕脑儿战事的先后结束,辽东可以说大致上已经平定,不必再为外患分心。邓舍一返回平壤,他即集中精力,展开了对南高丽的总攻,同时着手收拾汉阳府的丽人。

半个月前,丽军主力服从了王祺劝降诏书的谕示,全军投降。文华国与李和尚因而得以腾出手来,合兵一处,风卷残云也似,把王京以北的南高丽郡县一鼓荡平,凡有顽抗,无不剿灭。数万大军6续抵达了王京地区。

随后,杨万虎部的前锋奉命先行,一手拿王祺的王旨,一手挥舞枪戈的大棒,突出百里之外,逼近了汉阳府。——杨万虎回平壤向邓舍报捷后,休息了没几天,便又重返前线了。

汉阳府中,丽人的宗室、大臣不少,能战的将军一个也无,临时征召了万余的民夫,强拉入军,仓促应战。杨万虎三战三捷,却因他的军马太少,不足克城,是以暂时顿兵城下,一边等赵过的主力,一边向汉阳府宣告了海东的最后通牒。

邓舍的措辞很强硬。且拿出王祺的旨意,表明他们如果拒绝投降,那么就是乱臣贼子,有不轨之心,人人得而诛之。并用他们中一部分人在王京的家眷以为威胁。简而言之,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若肯投降,不失荣华富贵。如果反抗,必尽数屠之。

此通牒乃洪继勋的手笔,居高临下,毫不客气,杀伐之气,跃然欲出。

汉阳府的丽人重臣,或为宗室,或为鼎食钟鸣的两班世家出身。自幼锦衣玉食,何曾经历过这样的阵仗?当初王京破,他们夸夸其谈,一个赛过一个。如今兵临城下,何止彷徨无计,简直要相对涕泣了。

先有两个宗室改变了主意。他两个在初时是最积极拥立新主的,现在却立即变成了最积极支持投降的。有人开了这个口子,底下的事儿就顺理成章的,汉阳府的高丽群臣无不“马是瞻”。

偶有坚贞不屈,坚决不肯降的,就像是小石头投进了大海中,压根起不了半点的涟漪,根本无人理会。杨万虎围城三日,不等赵过主力开到,汉阳府降。满城文武,五品以上者数百,宗室公侯院君十数,皆白衣出城,跪伏城门两侧,迎海东军入。城内街道两边,百姓摆出香案,以示顺从。

杨万虎遵赵过之命,虽严肃军纪,禁止暴掠生民,但是对待出降的高丽大臣们,却难免有自矜傲容。

昔日的朱紫贵臣,今成亡国之人,命悬他人之手。为了少受侮辱,保住性命,他们尽献珠宝。杨万虎来者不拒,一日间,得珠宝数十箱,价值千万。尽管如此,高丽的降臣们稍有触犯,他仍然不留情面的予以鞭笞。

杨万虎左右有奇怪的,谏言道:“将军如此敛财,难道就不怕主公知晓么?何况既然得了高丽降臣的贿赂,缘何依旧鞭笞不休?”

杨万虎答道:“我海东方屡经战事,府库空虚。丽人自献钱来,吾为何不要?吾若不收,主公宽厚,必然也不会收。白白便宜了丽人。所得钱财,待返回平壤,吾自会悉数交与主公,又何惧主公知晓?至于责罚丽人,不示之以威,何显主公之仁?好人,主公由之;坏人,吾自为之。”

左右肃然起敬。殊不料杨万虎一介勇夫,竟然也能有这样的心思。

汉阳府降,自杀以殉国者,三人。

邓舍看完了汉阳府的降书与赵过的捷报,欢喜之余,不免为王祺感到一点凄凉。高丽立国数百年,一向礼重两班,优待士子,临到国破,肯自杀以徇的,却只有寥寥三人。即便连带上次破王京自杀以殉国的,加在一起,也不足二十个。

他瞅了姚好古一眼,叹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可惜可叹。”不禁想起了潘诚的幕僚潘贤二,摇了摇头,道,“书生,书生!”

姚好古道:“凡国将亡,人心必离。是故慷慨悲歌,多在新朝肇始。贪生惧死,常在国破之际。此亦主公顺天应命。天命在,则国家兴;天命失,则国家亡。天命何也?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高丽臣子多降少死,多有屈膝,少有忠贞的事实摆在眼前,姚好古没甚么可以争辩的。说实话,他也看不起那些高丽降臣。但是邓舍所说的话中,隐隐有鄙视读书人节操的意思,他身为儒生,却不能保持沉默。

他倒也有急智,三言两语,把高丽大臣们投降的原因,扯到了天命上。这固然是为狡辩,可是他对天命做出的进一步引申,——以百姓为天命的观点,却是深得邓舍之心,邓舍深以为然。他哈哈大笑,点了姚好古两下,不再多说。

先前,东线的丽军主力投降,导致高丽自此失去了有组织的军事反抗之基础。如今汉阳府投降,又等于导致高丽接着失去了有组织的政治反抗之基础。没有了这两个基础,南高丽便再无半分的反抗之力。连续好几个月的海东战役,终于缓缓落下了帷幕。

汉阳府投降不久,高丽南部沿海的全罗、庆尚诸道也相继投降。邓舍召回了文华国、赵过、杨万虎等人,改任庆千兴为主帅,以李和尚为辅,负责接管南高丽诸城的城防,对其原有的城防军,就地整编,弱者遣散回乡,择其较为精悍的,逐渐换驻海东。所有南高丽的城池,包括王京、汉阳府在内,全部推倒城墙。投石机、劲弩等杀伤力强的军用器械,悉数收归行省。若仍有执迷不悟、胆敢逆抗的郡县,统统剿灭。

并派出早就选好备下的近百辽东官员,同时赶赴南高丽,一则查点各郡县的户册、图籍,统一做出记录,呈报行省;二来就地留任,为下一步的南官北调做准备。

另外,因长野四郎之死,壹歧岛的松浦党最近反扑甚烈。海东水师按照预定计划,全线收缩,重点布防江华岛,日夜巡弋不止。松浦党观其势大,戒备森严,不敢孤军深入,转而大肆侵扰南高丽沿海,很是占据了一些州县。

针对这种情况,邓舍采取了防御为主的对策。

一方面,他命令庆千兴、李和尚伺机予以剿灭,务必把他们驱逐出海;另一方面,又命令沿海州县的居民退入内6,清空沿海地带,让出三十里宽的一道无人区,坚壁清野。当然了,无人区不代表放弃,倭人小打小闹的骚扰可以不予理会,他们若敢在无人区建筑壁垒,海东则定然会立即予以打击。

同时,邓舍特准沿海州县的城墙,可以不必推倒,甚至可以增高加厚,视情况而定。

就眼下的沿海形势来看,他答应给藤次郎的耽罗等岛,暂时是肯定没办法实现的,只有待壹歧岛松浦党的反扑稍微平息之后,才能付诸行动。做为补偿,邓舍厚厚赏赐了藤次郎,并先拨给他了两个别的小岛,允许他自征倭人,开垦种植,以为领地。

腾次郎现为江华水军翼元帅,管辖船只百数,水军数千,地位显赫,深得邓舍之重用。海东文武对他皆另眼相看。他出入南高丽,南高丽的土著们对他更是恭恭敬敬,视若天人,不敢仰视。南高丽的贵人、富家,他驱使如奴仆。他一个倭寇,亡命之徒,何曾享受过此等的待遇?

他非常满意。对邓舍的安排自无半分的怨言,服服帖帖。

“即便他有不满,又能如何?”姚好古笑道,“从他杀长野四郎的那天起,壹歧岛上的松浦党便开始视他为仇。我水师吞并了长野四郎并诸多股倭寇,实力尚且不足与松浦党正面交锋。何况他呢?如果没有主公的庇护,他怕连个落脚的岛屿都没有!臣尝闻言,倭人之性情,贪利而寡耻,见小而昧远,诚然不欺。”

“文左丞、赵副枢、杨同佥等今日凯旋。先生可与我同出城迎之。”数月用兵,功成一朝。半个多月来,邓舍头一次露出了自内心的笑容。

姚好古也不禁为之欢喜、振奋,躬身一揖,道:“敢不奉命?”

两人携手而出,带了城中三品以上文武官员,风驰电掣,远出城外。等不多时,远远见旗帜蔽天,文华国、赵过、杨万虎等得胜雄师,万余人列成整整齐齐的方阵,穿着红色的战袍,漫野遍赤,奏着凯歌,士气高昂,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

文华国等征战多月,精神却都非常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诸将驱马疾驰,急奔至近前,纷纷翻身跃下。由文华国带头,数十将校拜倒在地。邓舍亲手扶起文华国、赵过、杨万虎等,笑道:“诸位征战有功,为我海东开疆拓土。今日凯旋,举省同庆。诸君征战连月,辛苦了,堪谓劳苦功高。快快请起。”

他远出城外三十里相迎,见面不及问战事,先道辛苦,话语殷勤,文华国等感激涕零,顿道:“微末小功,何敢劳主公远迎?末将等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邓舍牵了文华国的坐骑,请他上马,拉了赵过、杨万虎,一众人并肩而行,徐徐返回城中。

城中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行走在欢庆百姓的人潮人海中,邓舍与文华国等人谈谈说说,谈及战事,壮烈处心怀激荡,惨烈处黯然神伤,或言及大胜,欣喜欢悦。

文华国等也不免问及辽东局势,邓舍道:“诸位凯旋回城,时间刚好。辽东已然平定。陈同知前数日送来文书,说辽阳省府亦已然修缮建好,便打算在这几天,省治就要迁过去。有了你们的大胜之威,迁省治更是喜上加喜也。”

姚好古凑趣,道:“不但喜上加喜,诸公的凯旋,而且也给咱的迁省治,送了一个好大的开门红。”

众人齐声大笑。当夜,邓舍宴请诸将,尽欢而散。

临到散席,邓舍有几分酒了,忽然想起几天前王夫人的那封书信,拉住姚好古,问道:“敢问先生,侧侧力力,何所意也?”

姚好古也醉了,他不假思索,道:“‘侧侧力力,念君无极。枕郎左臂,随郎转侧。’此北朝鲜卑时之民歌也,名之曰《地驱乐歌辞》。‘侧侧力力,念君无极’,极言相思之情。‘侧侧力力’,拟声也,形容叹息。”

“‘枕郎左臂,随郎转侧’,何所意也?”

“‘枕郎左臂,随郎转侧’,拟形也。女子枕郎之左臂,而随郎之转侧而翻转。是言男女欢好之状也。”说到此处,姚好古不由疑惑,问道,“此民歌,主公从何得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个呢?”

邓舍很惊讶,原来‘侧侧力力’后边还有两句,居然是这样的意思。他当然不会实话实说,道:“昨夜读书,见有此句,不解其意,故有所问。”

从没见邓舍看过《乐府》之类的书,姚好古对他的回答,当然也不会相信。他意味深长,道:“丞相,臣有一言,不得不说。**过多,思梦过盛,很容易引起身体不好的。”

“先生请回。我需要冷静一下。”

——

1,既惠令音,兼赐诸物。

借用前才女文字,分别出自《又报秦嘉书》、《贻王肃书》、《答元微之书》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