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83 三箭

蚁贼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83 三箭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3:33 来源:笔趣阁

傅友德为何出现?

却便是常荣、蓝玉面见赵过时,商议定下的计策。

既然已经判断出:元军极有可能会“先南后北”,趁吴军初至,立足未稳之际,先给吴军一个打击。那么,与其把主动交给元军,还不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干脆“主动诱敌”。诱来的敌人,吴军可以自己搞定;但羊角庄的八不沙部,则便就需要燕军帮忙牵制了。

就在蓝玉离去不久,军议过后,赵过便令傅友德率五百骑兵趁夜过河,急行军,至羊角庄外埋伏。若果如所料,元军当真去截击常遇春部了,便出面牵制一下羊角庄的敌人;若猜测错误,元军没有去截击常遇春部,也不需回来,只管绕道再去金乡,补充一下杨万虎的军力便是。

蒲水距羊角庄,大约有六十多里,全用轻骑兵的话,至多两个时辰就能赶到。傅友德抵达的时候,甚至虎林赤还没有到。只不过他停驻的地方离庄子较远,而且比较隐蔽,所以虎林赤、八不沙等都没有发现。

五百轻骑兵,看似威慑力不大,但现在是深夜,且下雨,突然出现在庄外,虚张声势,八不沙难以迅速摸清情况,肯定不敢贸然行动。

傅友德命把五百骑分成四队。前三队,每百骑为一队,围绕着庄子驰骋。一队跑完,下来休息;第二队接着再上。如此再三,形成了一种川流不息之势。第四队,是主力,有两百骑,他亲自率领,持满向外,守在庄门口,一边休养马力,一边威胁庄内。只要八不沙敢出来,便予以打击。

夜雨蒙蒙,远近无光。

庄子里,八不沙听见了虎林赤的第三通鼓,心道:“这么快就响起了三通鼓声,定是中了吴贼奸计。”有心驰援,看着庄外的傅友德部,思之再三,终究不敢冒险,又暗自想道,“虎林赤已中贼计。如果俺贸然出庄,会不会也陷入埋伏?”远望庄外,遥见有数百燕骑,皆持弓矢,守在要道。又再近观墙外,一队队的燕骑川流不息,也不知究竟有多少人。

有偏将说道:“将军!先前,虎林赤与将军约,若三通鼓响,便请将军出庄。现在,第三通鼓已经响起。庄外又出现了红贼傅友德部,想来,定是虎林赤中了贼计。将军若不出援,便是见死不救。奈军法何!”

“出庄的道路只有一条,已被傅友德控扼。我部皆为步卒,行动不快。在这种形势下,若是贸然出战,只是自寻死路!且夜雨簌簌,阴沉无光,燕骑有多少,咱们也不知道。纵三军皆不惜死,敌暗我明,又如何战之?”

“大帅、少将军的军法无情!”

“来援单州前,主公有军令:‘不得浪战’。就算大帅、少将军的军法再无情,今夜出战,也是不能!”

“浪战”的意思就是轻率作战,用在眼下,倒是贴切。八不沙有察罕“不得浪战”的军令在手,即使赛因赤答忽、王保保的军纪再森严,他也不怕。听见他如此回答,那偏将无言,不再相劝,退下一边。

沙场打仗,不是勇敢、不怕死就行。

自古以来,发生过的战事成千上万,勇敢、不怕死的将校有很多,因为将校勇敢、不怕死而出名的战例也有很多。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们成功了,名传青史,为后世人钦佩。然而,不能只看到成功的,有更多没有成功的,功败身死,或沦为后人的笑柄,或竟至泯然无闻。还是那句话,“兵者,凶器也”。

只有深刻领会兵法、知道作战危险的人,才会老成持重。八不沙执意不肯出援,不是因为胆小,而正是因为老成持重。

察罕帖木儿能纵横河北,威名盖世,除了他本身能征善战的原因之外,手底下有一班“知兵”的将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八不沙注意到部将多有口服心不服的神色,又缓缓说道:“天夜暝雨,敌情不明。没有攻守策,却冒然出战,无非浪战得死,实不可取。此我军之一不可出。虎林赤部千骑,皆我精锐,骁悍敢战,陈明、董仲义亦俱虎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且熟悉道路,占有地利之便,纵一时不察,陷入了敌人的埋伏,也绝对可以顺利突围。此我军之二不必出。

“是我军出战,有浪战的危险;而我军不出战,虎林赤却也没有被围歼的可能。又何必冒险出庄?”他仰头观望天色,接着说道,“再过一两个时辰,天就亮了。等到那时,咱们就可以把燕贼傅友德部看清楚;并且虎林赤大约也已突围而出。贼众激战半夜,必疲;我军听战半夜,则却人皆发奋。明暗之势可以立变。我骑、步相和,再与贼战,定可胜之!”

姜还是老的辣。

八不沙的一番分析,鞭辟入里,麾下诸将听罢,无不膺服。赛因赤答忽、王保保为何不派虎林赤等人,却指派了他坐镇羊角庄?不为别的原因,就因为他这个人明将略,才可独当一面。果然不错。

观罢傅友德军,依然令庄中不得生火。叫两个亲兵搬来了把椅子,八不沙坐在庄头,静待天明。

庄子外,傅友德和几个将校正在说话。

上次奔袭成武,他和佟生开配合得不错,更多亏了佟生开献计,才骗出了元军的探马,从而借以踏营成功。故此,这一回,他又问赵过要来了佟生开,作为副手。

另外傅四、列老九等人,都是他的老部下,此次亦带了来;以及高则明,即高延世的族侄,奔袭成武时被俘,因为他较为熟悉道路,所以这次也带了来。除了这几员将校外,还有一人,名叫赵普多。

此人乃是赵普胜的弟弟。

赵普胜,安徽巢县人,本为徐寿辉的部将,曾占据安庆,“拥众万余,船万艘”,号称百万水师,多次击败朱元璋,后因孤立无援,退守巢湖结寨自保。——巢湖的位置,处于和州西南百十里,向东北数十里便是庐州(今合肥)。因其本人善使双刀,故人送绰号“双刀赵”。

想当年,此人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投奔朱元璋的俞通海、廖永安、廖永忠等人,原本就是他的部属。

因为“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惧为所袭”,所以他们相约投朱元璋。当时,朱元璋“方驻师和阳”,正图谋渡江取金陵,苦无舟楫,闻俞通海、廖永忠等至,与徐达等人说道:“方谋渡江,而巢湖水军来附,吾事济矣!”大喜过望,认为是:“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而赵普胜叛去”。

到底是称雄一时的人物,不甘弃主,改投别人为将。

“叛去”后,赵普胜接连用武,纵横池州、巢湖间,给朱元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刚好,陈友谅有不臣之心,欲弑徐寿辉,却对赵普胜很忌惮。于是,朱元璋便用反间计,散布谣言,说赵普胜“欲归吴”。陈友谅遂在至正十九年,设计,“执而杀之,并其军”。

赵普胜一死,其部群龙无首,迫于无奈,也只有从了陈友谅。不过,普胜甚得军心,他的部将们对此都很有怨气。待到次年的龙湾之战,先后有两人都趁机降了朱元璋,一个是张志雄,一个是袁义。并及后来在小孤山投降吴军的丁普郎,也和赵普胜之死有关系。——看名字就看出来了,他和赵普胜都是“普”字辈的,皆为彭莹玉一系白莲教的教徒。

这些人,分别都为朱元璋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赵普多却与他们不同。早在赵普胜没被杀前,他就私下里与之说:“陈友谅相如狼顾,必有不轨事。”谏言对其多加提防。可惜赵普胜没有听从。也不能说没有听从,听也是听了,但太过自信,终究还是死在其手。

及赵普胜死。因赵普胜素与丁普郎交好,所以赵普多与丁普郎的关系也很好。而傅友德又曾与丁普郎同镇小孤山,故此,连带着他与傅友德的交情也不错。当下,孤身逃出,潜去小孤山,投丁普郎、傅友德。

丁、傅两人,义气为重,隐藏了他的姓名,改头换面,藏在军中。又到年前,傅友德出使益都,受邓舍招揽,改投了海东。赵普多闻讯,便又不辞千里,赶来相从。他来相从傅友德,为的是有机会为兄长报仇。

前次傅友德奔袭成武,因为需要他留在巨野,暂代统率带自济州的两千步卒,故此他没有随行同去。而此一番,再深入敌境,威逼羊角庄,却又与上次冲营不同。“冲营”可以来去如风,威逼羊角庄却很有可能会爆发鏖战,关系重大,不可没有骁勇之人为副手,所以,也带了他同来。

有其兄,必有其弟。他同样也是以善用双刀出名。军中呼为“双刀小赵”。小时候,他读过几年私塾,虽武艺出众,却不似傅友德、杨万虎等人,说话带着点文气,这时说道:“将军,咱耀武庄外已有多时,八不沙却半点动静也无。要么,他是被吓破了胆;要么,此中便必有玄虚!”

傅友德一手握住缰绳,一手按在鞍上,遥望庄中,说道:“咱们来前,左丞有交代。说八不沙此人,在鞑子军里并不单单是以勇猛闻名的,且颇有智谋。你说的不错,咱们围庄已经有好半晌了,庄内却寂静依然,竟好像不知咱们来到似的。这其中,十有**,是有玄虚!”

“以末将推度,不外乎是因为天黑落雨,八不沙难辨我军虚实,故此静静等待,想等到天亮,再来与我军一战。”

要是等到天亮,傅友德只有五百轻骑,羊角庄定然是打不下的,不但打不下,而且很容易招致单州的驰援。一旦单州的驰援来到,前有坚垒,后有敌众,没有第二条路,只有战败一途。

当然,也可以不战败,改而去与常遇春部会师。可若是如此一来,赵过的第二条军令,命他在呼应吴军后,“立即增援金乡,加强杨万虎的机动作战能力”,就不能实现了。不能完成军令,必受军纪惩处。

也是傅友德太勇悍,赵过几乎是把他当作“不知疲倦的战斗器”使用了。孤军深入、奔袭成武才过去没几天,这就又给了他“呼应吴军、增援金乡”的重任。——元军中传言:“宁逢万虎,莫遇老傅”,有他两个人坐镇金乡,肯定会给元军更大的震慑,能够使王保保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也不知吴军与虎林赤之战,打得怎么样了?”傅友德一张铁面,看起来没什么变化,心中却不免嘀咕,暗中想道,“要像小赵说的,等到天明,肯定对我部不利。要不然?俺分些人马,去助助常遇春?”

犹豫再三,终究还是将此念头打消。

他只有五百骑,分出去一两百骑已是极限。一两百轻骑兵,对远方的战局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转了视线,投去南边,没有办法,也只好寄希望常遇春能如他的威名一样,能够迅速地歼灭虎林赤部了。

……

虎林赤陷入埋伏,冒夜雨,左突右杀。

蔡迁带的千余步卒,据守中央地带,先用盾牌,继而推出百十辆随军马车,布成车阵,摆出守势。一边守,一边并同时不断地调整阵型,把元军的骑兵牢牢吸住。

千余元骑,散在车阵的周围,被车阵分成了两段。东边是虎林赤带的五百骑,西边是董仲义带的五百骑。战斗是时间越持续,两部人马越难以聚合一处。

随后来到的五百余吴军骑兵,则分作两路,一部百十人,骚扰董仲义,起牵制作用;另一部四百余人,是主力,在主将的率领下,猛攻虎林赤。

两军乱战,虎林赤见吴军主将“长躯伟面”,相貌出众,一杆长枪施开,勇不可当,接连挑死了数个元军悍骑,气势到处,所向无前,竟好似能生遏奔马,不觉骇然,高叫道:“来将请通名,可是常遇春么?”

他离那吴军的主将相距并不甚远。

听了问话,吴将抬头,乱马交枪中,本只是瞟了他一眼,不料一眼看去,竟是大吃一惊,连忙挥动长枪,将近旁的敌人悉数打落,抽出间隙,再又细细打量,倒吸了一口冷气,说道:“哎呀,哪里来的这般毛鬼?也敢在世间无礼!”横放长枪,拿起弓矢,拨弦就放,接连射出三箭。

却是虎林赤,相貌虽然堂堂,大约因人种的关系,体毛极多。只露在铠甲外的脸、手上边,就到处都是毛绒绒一片。说是“毛鬼”,分毫没错!

三箭射出,来如流星。

好一个虎林赤,不愧元军勇将,技艺精熟,舞了个枪花,打落一箭;兜马转身,躲开一箭。第三箭,避无可避,电石火光间,张开嘴,硬生生将之咬住!真是险之又险。他不由出了一身冷汗,暗道:“好生凶悍的恶贼!”心里下了断言,“枪法出群,又有如此箭技,必是常遇春无疑了。”

伸手从口上取下第三支箭,他低头观看,见箭柄到尾部,似刻有一行小字。拿到近前,见上边刻道:“金陵横舟铁甲交枪皇五等把都儿,帐前亲兵都护,定远冯国胜。”

——

1,陈友谅杀赵普胜。

至正十九年(1359年),九月,“陈友谅杀其将赵普胜”。

“初,友谅既忌普胜,又有言普胜欲归吴者。及是愤潜山之败,友谅益欲杀普胜,乃诈以会军为期,自至安庆图之。普胜不虞友谅之图己,闻其至,且烧羊出迎,于雁氵义登舟见友谅,友谅遂执而杀之,并其军。”

“潜山之败”:

也是在当年九月,较早时候,“吴奉国上将军徐达,佥院张德胜,率兵自无为州登陆,夜至浮山寨,败赵普胜别将于青山。追至潜山,陈友谅遣参政郭泰渡沙河逆战,德胜复大破之,斩郭泰,遂克潜山,命将守之”。

2,张志雄。

“志雄本赵普胜部将,善战,号长张,尝怨友谅杀普胜,故龙湾之战无斗志。及降,言于公曰:‘友谅之东下,尽撤安庆兵以从。今之降卒,皆安庆之兵,友谅既败走,安庆无守御者。’公乃遣达、国胜、德胜等追友谅,又命元帅余某等取安庆。德胜追及友谅于慈湖,纵火焚其舟。至采石,复战,德胜死。国胜以五翼军蹴之,友谅与张定边出皁旗军迎战,又败之。友谅昼夜不得息,遂弃太平遁去,达追至池州而还。余某遂取安庆,守之。友谅还至江州,据以为都。”

傅友德、丁普郎的降朱元璋,就有张志雄、廖永忠先水战取胜的原因在内。

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亲复安庆,取江州路”。

“寻,至安庆,敌固守不战,公(朱元璋)以陆兵疑之,乃命廖永忠、张志雄以舟师击其水寨,破敌舟八十馀艘,遂复安庆,长驱至小孤山,友谅守将傅友德及丁普郎迎降。”

在鄱阳湖之战中,张志雄战死。

“院判张志雄所乘舟樯折,为敌所觉,以数舟攒兵钩刺之,志雄窘迫自刎”。

战后,朱元璋在鄱阳湖的康郎山建忠臣祠,丁普郎、张志雄分别位列前两名。

3,袁义。

“袁义,庐江人,本张姓,德胜族弟也。初为双刀赵总管,守安庆,败赵同佥、丁普郎于沙子港。左君弼招之,弗从。德胜战死,始来附。为帐前亲军元帅,赐姓名。”

——丁普郎是员猛将,降了朱元璋后,“授行枢密院同知,数有功。及援南昌,大战鄱阳湖。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立,执兵作斗状,敌惊为神。时七月己丑也。追赠济阳郡公”。袁义能战败他,虽然胜败兵家常事,但似乎由此也可见其勇。

后来,“从大将军北征,败元平章俺普达等于通州,走贺宗哲、詹同于泽、潞,功最。”又先后从“定陕西”、“征云南”,“留镇楚雄,……历二十年,垦田筑堰,治城郭桥梁,规画甚备。军民德之”。

——能让军民德之,可见其不但是勇将,下马也可治民。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