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69 论气

蚁贼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69 论气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3:33 来源:笔趣阁

赵过直奔主题,问计潘、傅。

潘贤二不辞千里,前来面见赵过,本来就是为了再献计立功。但是这会儿听了赵过发问,反而却不肯先说,冲傅友德拱手行礼,很客气地说道:“傅将军久经沙场,必有卓识。贤二不才,愿与大帅一起听听您的高见。”

与前不久在济州的时候,不肯回答庆千兴的问题不同,他这一次并非藏私,乃是因有自知之明。他是“降人”的身份,之前又受到过邓舍很长一段时间的冷遇,深知今日的这点地位来之不易,很担忧一不小心就会被再度打入冷宫,故此对军中的实权派们都不肯得罪。也所以,尽管本质上他也是一个自恃有才的人,不过在表面上总是会装得客客气气。

傅友德的才能在冲锋陷阵,虽然也有谋略,但长处并不在高瞻远瞩地运筹帷幄,他瞅了瞅潘贤二,说道:“有大帅与先生在此,哪里用得着俺来献丑?潘先生,俺知道你计谋出众,有何计策就请说吧。俺洗耳恭听。”

话说得很直,语气也不太好。乍听之下,还好像对潘贤二的“客气”有些不满。不过,赵过与潘贤二都没在意。

赵过就不必多说了,与傅友德认识挺长一段时间了,彼此较为熟悉。而潘贤二虽然与之不是太熟,但通过在济州的接触,却也早就发现此人有个特点,打仗确实很勇敢,奋不顾身,不怕死,很令人敬佩,可就是不会说话。面对上级的时候还好点,对平级、对下属那简直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说得好听点,这叫脾气耿直;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个没脑子。

潘贤二笑了一笑,说道:“如此,卑职就先抛砖引玉。”

“先、先生请说。”

“大帅屯驻巨野日久,且与王保保有过血战,对济宁的地形、对虏军的虚实肯定是要比卑职更为了解的了。在卑职说出愚见之前,斗胆想先请问大帅是怎么打算的?计划如何应敌?”

“俺、俺忖思多日,至今尚无定见。”

“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此灭亡之术也。行军打仗,不外乎要在两点,一为兵力,一为粮食。臣先请为大帅分析敌我的兵力与粮储。”

“请、请说。”

“一则,兵力。大帅虽有巨野之胜,但是王保保实力尚存,等临汾的援军来到,他的声威必然复振。是我军虽胜,但待决战时,兵力不一定就能占上风。二则,粮食。我军乏粮,转运艰难;而王保保依河南、晋冀,随时都可以得到充足的补充。则是我军粮秣又不及敌人。”

“不错。”

“卑职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如今,我军的粮储不足与敌人比,首先是绝不可‘持久’了。而我军的兵力也不一定能够占据上风,是若与敌‘挑战’也需要千万谨慎。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想‘速胜’、‘破敌’,卑职以为,是必须要仔细地筹算、计划的。”

“该如何筹算?又如何计划才是最好?”

“以卑职愚见,既然我军在兵力、粮储上都不占上风,那么要想‘速胜’,就只有从士气上下功夫了。”

“士、士气?”

“然也。请问大帅,您知道什么士气么?”

赵过身为方面主帅,久历征战,岂会不知何为士气?换了别人,也许听到这句话就会大怒。到底是赵过,性温和,非但不怒,更虚怀若谷,说道:“正、正想听先生分说。”

潘贤二说道:“《尉缭子》云:‘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民之所以战者,就是‘士气’啊。”

“士、士气是什么,俺知道了。那又该如何从士气上下功夫呢?”

“《尉缭子》又云:‘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神散,虽形全而不为用,此道胜也。’因此说,‘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於人’。要想在士气上下功夫,诀窍便在这几句话中。简而言之,就是‘夺敌之气’而‘守吾之气’。如此,就可以‘道胜’了。”

“‘夺敌之气’、‘守吾之气’?”

“大帅博览兵书,当知《唐李问对》。其中李卫公是这样说的:‘夫含生禀血,鼓作斗争,虽死不省者,气使然也。故用兵之法,必是察吾士众,激吾胜气,乃可以击敌焉。吴起四机,以气机为上,无他道也,能使人人自斗,则其锐莫当’。——何为‘守吾之气’?这就是‘守吾之气’。

“‘攻其心者,所谓知彼;守吾气者,所谓知己’。而所谓‘夺敌之气’,就是‘攻其心者’。孙子言:‘三军可夺气’。如何夺之?避其朝锐,攻其暮疲。大而言之,这是为君之道;小而言之,这就是为将为法啊。

“如果大帅您能按照这个办法去做,想办法把敌人的士气打击掉,同时把我军的士气激励起来,即使粮储不及敌,纵然人马亦不及敌,我只十人,敌有千数,但是我可一当百、一当千,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则敌虽众,粮虽多,有何惧哉?”

赵过动容,说道:“先、先生言固是。然而,请问先生,该如何打击敌人的士气,同时激励我军的士气呢?”

“激励我军士气易,打击敌人士气难。不知大帅想先听难的,还是想先听易的?”

“先听难。”

“要想打击敌人的士气,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先声夺人’。”

“先声夺人?”

“王保保将门虎子,赵恒晋冀俊杰,所以现在不敢与我战者,不是因为被大帅您打怕了,更不是因为巨野的失利,只不过是因其才败,士气正沮。但是,如果等其临汾援军来到,两军合作一处,他们两人必定会有奇谋,重新鼓舞士气。待至彼时,既已得援军振其势,复又以羞耻励其众,挟千万复仇之悍卒,与大帅决胜於一朝。请问大帅,您有胜算几何?”

赵过潜思片刻,答道:“如、如果来援的虏军都像前日野战中王保保的部下那样精锐,胜算五五。”

“又如果:保保屯单州、成武不出,一边磨砺士气,一边用游师扰我侧翼,同时用轻骑断我粮道,与大帅相持。伺我粮绝,而其粮丰;待我军疲,而其士盈。於是,尽起大军来与我猎城下。再请问大帅,胜算几何?”

潘贤二说的这第二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是有可能的。赵过实事求是地回答道:“我、我军必败。”

“所以,要想避免这两种情况。就必须要在他们的援军到来之前,再给他们一次打击!只要能令他们连经两次大败,臣敢断言,别说是临汾援军,就算是察罕亲至,也万难在短日内便能复振其势,更莫遑论磨砺士气!而只要他们的势不能复振,气不能复鼓。如卑职前所言,纵敌有千数,我只一人,又有何惧哉?这就是卑职所说的‘先声夺人’。”

“如、如何先声夺人?又难在何处?”

“当日,大帅率万骑渡河,深入济宁,当四顾皆敌而后续无援之时,当知奇袭敌营之难!这‘先声夺人’便与大帅当时的奇袭巨野仿似。看似很容易,遣一军,袭其营即可。但,难就难在选将上,非有胆有识之人不可。然而,遍数我海东全军,能如大帅的智勇与胆略者,又有几人呢?”

不动声色拍了赵过一个小小的马屁。

顿了一顿,潘贤二接着说道:“更何况,这‘先声夺人’与大帅的奇袭巨野还有一点不同。大帅奇袭巨野的目的是攻城,‘先声夺人’的目的是打击敌人士气。所以,大帅得城后,可以入城据守;打击过敌人的士气后,却必须立即远遁。若用比喻,就是奇袭时,要‘疾如锥矢’;接敌时,要‘战如雷电’;告捷后,要‘解如风雨’。此一员将,需要会行军、会疾战、会撤退。难上加难。卑职想了很久,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阿嚏!”

赵过转头去看,见是傅友德打了个喷嚏。

“傅、傅将军有话想说?”

“潘先生说‘先声夺人’,大帅以为如何?”

“诚、诚可谓良计。”

“那大帅是准备按照此计行事了?”

赵过与潘贤二对视一眼,故作迟疑,说道:“如、如潘先生所言,奈何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勇将带军。”

傅友德起身,挺胸昂首,叉手问道:“看末将怎样?”

“将、将军才战罢济州,远道而来,未及休整。怎敢劳烦?”

“济州一战,三日克城,末将出入矢石间,毫发未损。自济州至巨野,才百余里地,难为远道,又因押运的有粮秣,路上行走甚慢,两天才到。既然无伤,又非远道,况且末将从军以来,征战视作常事,何用休整?”

赵过笑道:“这、这么说,将军是有意主动请缨了?”

“正是!”

“壮志可嘉!既如此,此战便交给将军。”

傅友德大喜,跪拜在地,说道:“便请大帅下令,想要遣末将攻取何处?单州?成武?不管是哪里,只需本部亲兵百骑就够!三日内,必有捷闻。”

他带的虽是步卒,亲兵却都是骑卒。通常来说,按照海东军法,像他这样的万户,可有百人以下的亲从。因为邓舍看重他,所以他的亲从较多,刚好一百人,且都是邓舍精选出来拨给他的,远比寻常将佐的亲兵精锐。

“单、单州是王保保屯军处,防御森严,而且距我巨野远。据报,屯驻在成武的虏军分营而居,多住在城外,就、就请将军袭成武。”

“接令!”

“百骑太少,本、本帅再拨给你精锐百骑,可够?”

“绰绰有余。”

“好!”

赵过抬头望了望堂外天色,见近午时,说道:“本、本帅这就传下军令,为你挑选精骑。俺、俺知道将军在汉骑与女真军中都有相熟者,若是想带谁去,也可以尽管选拣。”当即书写军令,交给了傅友德。又唤来两个亲兵,吩咐陪着一块儿,先出堂外,径往军营中挑选这百骑去了。

傅友德出了堂外没多远,又折了回来,说道:“只顾欢喜,却是忘了问大帅,等精骑选够,几时出战?”

“也不用太早,入夜前出营就行。”

“喏!”

看着傅友德走远,赵过和潘贤二相顾一笑。

他两人心知肚明,适才的这一唱一和,分明就是激将计。笑过了,赵过对潘贤二多了一层认识,想道:“却也不知他是从何时起开始算计的老傅,但总不是今日临时起意。从济州到巨野,他两人同行两日,竟能严守心机至此。着实了得!不过话说回来,能选中老傅,他眼光倒是不错。”

傅友德勇悍过人,又被激将,此番出战定能告捷。赵过为人温和、仁厚不假,可不代表他就不会用计。有道是:请将不如激将。该用计谋的时候还是要有的。抿了口茶,他接着问道:“该、该如何打击敌人的士气,俺已知道了。请问先生,又该如何激励我军的士气呢?”

“相比打击敌人士气,激励我军士气就很容易了。只要能在两个方面做好,士气就定然高昂。”

“哪、哪两个方面?”

“一个是赏,一个罚。”

“赏罚分明。”

“正是如此。‘夫不爱悦其心者,不我用也;不严畏其心者,不我举也’。而赏罚之间,卑职以为重尤在‘罚’。”

“重、重尤在‘罚’?”

“赏,人皆会之。无非有功者虽远必赏,无功者虽亲不得。只要无私便都可以做到。但是,‘罚’就不易做到了。赏赐部属,可以得到好名声,得到部属的喜欢,为将者乐见之;惩罚部属,却会召来部属的惧怕,甚至有时候需要惩罚的人是亲朋故旧,若不够狠,纵使为将者怕也是很难做到。”

赵过以为然。

“卑职闻:‘民无两畏也,畏我侮敌,畏敌侮我。见侮者败,立威者胜。凡将能其道者,吏畏其将也;吏畏其将者,民畏其吏也;民畏其吏者,敌畏其民也。是故,知胜败之道者,必先知畏侮之权。’这便是‘宁教卒畏我,不教卒畏敌’。倘能如此,天下不足驰骋也!愿大帅思之。”

潘贤二用计好行险,险则忍,忍则残,因此,他的治军之道也是偏向狠辣。

赵过叹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潘贤二做出了对“士气”的总结,说道:“‘赏如日月,信如四时,令如斧钺,制如干将,士卒不用命者,未之闻也’。只要士卒用命,士气高昂,则便是百人之奋,强甚万人之斗;万人之斗,强甚百万众之不用命!”

“先生的意思,俺已经全部都知道了!”赵过起身,行礼,说道,“多谢先生教我。”

他是都知道了,潘贤二有不知道的地方了,忙起身还礼,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问道:“卑职冒昧,有事想请问大帅。”

“何事?”

“大帅久镇军中,素闻谨慎。却是为何适才刚听卑职之计,未及多思,便就毫不迟疑地立刻采纳了呢?”

赵过微微一笑,反问道:“莫、莫非先生对你的计策没有把握么?”

“这,……,这当然不是了。只是,……。”

“哈哈。先生不必多言了。俺、俺有一份军文请你观看。”赵过从案几上取出一份文书,递给潘贤二。

潘贤二打开观瞧,见是邓舍的笔迹,上边大略写道:“鞑虏退至单州、成武,固以待援,候其两军会合,声势必然复振。计我军前线扫荡残敌,尚需两三日才能完成,提前促其决战、先灭保保既已不可,更不可坐视其声威复振。在此期间,可选数百精骑,奔袭成武,再灭其胆。长途急袭,要在选将。将军麾下有两人可用,一则高延世,一则佟生养。只是,现尚需延世镇郓城;而生养上将,干系女真,亦不宜轻动。可调傅友德。”

赵过徐徐说道:“此主公军文,昨夜方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