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家娘子萌萌哒 > 第四百三十九章 必须要给它砸了

弘治皇帝嘴上说是今早收到的奏疏,但殿中的大臣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朝鲜的国书是前几日快马送过来的。

而这封不跟着国书一块送达,却在今早送过来,这丝毫没有道理。

显然,这封奏疏是与国书一块送达的,只是被陛下压着,没让群臣知晓。

至于为何被压下,这个一听便知。

而事实上,这封奏疏确实是前几日收到的,只不过乃是一封密奏,弘治皇帝本不愿让群臣知晓,但眼见此事一直没有个定论,只能将里面敏感的内容全部涂掉,再拿出来念,好让这些群臣以此来打消疑虑。

但饶是删减了许多,整本奏疏的内容仍是让这些大臣不由动容,因为这封奏疏写得实在是太露骨了。

没有比露骨更合适的形容词。

奏疏中讲,朝鲜之国内士族衰微,外戚勋贵,王权势大,如今已与朝鲜之士大夫达成谋约,总督与朝鲜文臣共治朝鲜,架空王权,架空外戚,架空勋贵。

凭借此法,先予架空,再静待时机予以蚕食分化,直至将其完全变作大明的领土。

朝鲜乃战略要冲,其可作为大明的东门户,辽东若是有变,可与关内互为犄角依仗。

或许是由于删改太多的缘故,整本奏疏听起来并不连贯,基本上听着听着,就骤然转到了别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人对这封奏疏的理解。

一封奏疏念罢,弘治皇帝又默了一阵子,才出声道:“知晓了原委,众卿如今的顾虑可是消减了一些?”

何止是消减了一些,在场大臣心中的顾虑都打消了大半,原来是.这么回事。

与朝鲜的士族有谋约,和大明总督共治朝鲜,架空的其余一切势力。

这真是戳中了所有士大夫心中的那个点。

学而优则仕,致君尧舜上,治天下这等事,最好别让旁人来掺和,就该交给我等来做。

他们不禁去想,若自己身处朝鲜,又是一名士大夫,恐怕也会为了实现这个谋约,以至于出卖家国

可见这封奏疏实在是写得过于直白,光听着让人脸上挂不住。

而且听着不甚连贯,只怕还删减了不少。

短暂的沉默后,王恕出声道:“朝鲜若是这般,那臣等再无疑虑。”

“既如此,那何人前去?”

听到问话,李东阳,谢迁,韩文,这几个五十岁出头的大臣都知晓,这话是在问他们。

问他们三个里谁愿意去。

说真的,若朝鲜是这样的情况,跑去担任总督确实没了什么风险,只是远离故土,去外邦任职,还是让人难以下定决心。

以至于三人一时间无人应声,最后却是齐齐躬身,“臣等全凭陛下做主。”

“依朕之见,不若”弘治皇帝的目光在这三位大臣里环顾,最后越过了李东阳和谢迁,看向了韩文,“韩卿家,便劳烦你去朝鲜担任这总督如何?”

见皇上将人选定在了自己身上,韩文心里一紧,但旋即整个人却忽而放松下来。

很奇特的心理,但确实有种放松的感觉。

有时候,人总是在摇摆不定中纠结,这时就需要外力来决定。

韩文深吸口气,“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嗯”

弘治皇帝嗯了一声,“既然此事已定,那诸卿便出宫吧。快要过年了,韩卿家担任总督一事,等过了年再行赴任吧。”

几位大臣慢慢跪下了,叩首应了声是,有的自己站起了,有的年老站不起来,旁人搀扶着起身,几人慢慢退了出去。

弘治皇帝用余光望着退出殿门的几人,将怀中的铜炉抱得愈发紧了,半晌,他转头看向旁边的箫敬,“南直隶那边可有奏报呈上来?”

“回皇爷,奴婢派厂卫明里暗里都在盯着,一旦有消息,立马呈奏上来。”

“须得盯得紧一些,变法之事,事关重大。”

箫敬忙是应了,而朱佑樘又不再言语,只是凝望着大殿的角落怔怔的出神,明明正值而立之年,那副面容却透着一股与年龄极为不符的迟暮之感。

箫敬鼻头有点发酸,动动嘴唇,最后话到嘴边变成了一句问询:“皇爷,天冷的厉害,奴婢再去给您熬一碗参汤罢”

好半天,弘治皇帝才像是回过神来,摆手道:“不必,朕尚还挺得住。”

随后他问道:“你说,倭国那边冷吗?”

倭国冷的厉害。

似乎比大明还要冷。

如今,趁着一个茫茫的雪天,明军已是攻到了倭国的京都,数万大军,只花费一月有余,便一路摧枯拉朽打到了倭国的都城,并且兵临城下,看似容易,但实则一点也不难。

说是运气也好,说是抓住了时机也罢,总之,能一路打到这里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自是而今正值倭国内乱,无数大名各自为政,各自为战,京都的所谓倭国天皇,根本对国内势力无法进行统筹,说政令出不了京都城是虚词,事实上是政令难出宫墙。

面对明军的推进,压根就无法做出任何的应对措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或许连看着都做不到,明军推进的太快,深居宫里的天皇对此大概率是一无所知。

所谓地利,乃是京都的地理位置,这个地方位于倭国的西边,而佐渡岛也在西边,只不过,一个偏向西北,一个偏向西南。

顺着佐渡岛登陆倭国之后,大军便径直往南,七八百里之地便是倭国的京都所在。

至于人和,自然是不封刀的决策,让军队的士气发挥到了最大。

总之,如今倭国京都城已在眼前。

顷王城,废宫室,只在眼前。

但打到这里,甚至是将这座城拿下,也不代表拿下了倭国全境,距离亡其国灭其种更是还遥远得很。

倭国本土四岛,连一个本州岛都未能拿下,只是一路向着倭国的京都行军,期间历经大小数场战役,灭了几个大名,屠了几座城罢了。

但此次若能破了京都城,所达成的意义仍旧是重大的。

而且此战必要覆了这座城。

因为此城太过僭越,僭越的不是规模,而是名称,大明的都城顺天府,皇城居中,中轴线划分左右,东边是宛平县,西边是大兴县。

唐时的长安城,更是典型的轴对称布局,东面万年县,西面是长安县。

历朝历代的都城莫不如此,而这座倭国的京都也是仿照华夏的都城布局,同样是划分左右,只不过他们划分的左右不叫县,而是叫做城,左面叫长安城,右边叫洛阳城。

什么档次,左右划分的两个地方居然敢用我华夏的两座帝城之名?

其中的险恶用心已是昭然若揭了。

必须要给它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