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家娘子萌萌哒 > 第四百零一章 回京复旨

我家娘子萌萌哒 第四百零一章 回京复旨

作者:土豆地瓜派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0:47:06 来源:笔趣阁

听到这个匪夷所思的数额,在场的大臣全都惊住了。

第一个念头是还有一年数百万两产出的银矿?

第二个念头是陛下居然连这种荒谬的事情都信?

弘治皇帝像是知晓这些大臣在想什么,开口道:“如此骇人听闻之事,朕其实也不大相信,但那番薯,那些存在于海外之地的作物,我大明一概没有。由此可见,我大明虽居上邦,但只论物产,确有诸多不如人之处。

想来,这银矿也是如此。退一万步来说,即便倭国的银矿没有此等产量,甚至无有银矿,值此倭国内乱之际,不论是复仇,或是练兵,攻伐倭国已是当行之事。

此战,乃是效仿汉武帝征伐匈奴故事,是为复仇雪耻之战!”

“而若是倭国当真存有这等银矿,若将其拿下,那对我大明更可谓是天幸也。”

正话反话都让弘治皇帝一个人给说了,无论是出兵的动机,还是理由都让人挑不出毛病。

殿中的群臣在短暂的沉默过后,心中都有了计较。

此战可打是可打,只是

“陛下,且不论那倭国是否当真存在的银矿,单单只论复仇练兵,攻伐倭国之事并非不可行,但是钱粮之事,臣以为,当要三思。”

这也是在场其余大臣的想法,打仗倒是无谓,何况陛下言之凿凿的说倭国存在内乱,细思下去,此事的可能性确实极大。

以此观之,若是征伐,胜算是有的。

只不过胜算不胜算的,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将士的性命都会有所损耗,而将士的人命,其实并不值钱。

与其去思量这些,不如去思量有关钱粮的消耗。

相比起人命,钱粮的消耗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大明朝的兵士很多,死上几千上万的都不至于伤筋动骨,但若是大明朝陷入战争的泥潭里,无数的钱粮白白消耗,那才是真正大损元气,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存亡。

所以这打仗所消耗的钱粮要从哪儿出?

“秋税征收在即,待秋税征收之后,由国库和内帑一并出银,共计百万两。支撑此次征伐倭国所需,”

见不单单只是国库出银,内帑也要出,这钱粮的问题算是被解决了,毕竟只要开了这个头,后续的钱粮供应,都可找皇上的内帑要。

而且在场大臣也都看到了弘治皇帝征伐倭国的决心。

刘健当先躬身道:“老臣谨遵陛下之意。”

见内阁首辅已是表了态,其余大臣也纷纷出声道:“臣等谨尊陛下之意。”

“自即日起,着户部筹备粮草辎重,着兵部清点军械兵员,着礼部拟行征倭檄文,秋收之后,整军备战!”

征伐倭国之事已定,整个大明王朝都因此事而运转起来,从大明立国以来,太祖朝战事颇多,也都是主动出击。

到了太宗朝自不必说,五征漠北,更是连年战事不断,宣宗朝也有主动出击的战端。

但等到英宗的土木堡之变过后,大明朝再也没有发生过主动派兵征伐的战事,都是被动防守。

数十年没有如此过了,此次的征伐倭国之事,自然引得满朝关注,相关的衙门都为此事行动起来,开始为这次的大战做准备。

而大明朝今岁的秋税也开始征收,昌平州四县的税银征收,乃是由王守仁这位巡抚大人亲自督办,三个多月以来,昌平州四县之地,丁口,田亩都被统统丈量了一遍。

初期虽是招致了一些阻碍和波折,但以狠辣的手段扫平阻碍之后,后续整个昌平州的变法,可谓是畅通无阻。

也在这三个多月的变法中,王守仁在整个昌平州建立起了绝对的权威。

昌平州的一众官员虽不至于仰着鼻息求存,但却无人再敢违逆这位巡抚大人的意思。

如今所有税银,税粮统统押解入库。

知州衙门的大堂里,王守仁正翻阅着这一本本的账目,整个昌平州的所有官员都尽皆在此,有些紧张的抬头看着。

这些税银账目,四县的一应官员,无论是县丞,还是县令,都已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核验,等确认无误之后,这才盖上了自己的大印。

征税之事有着王巡抚的督办,自是无人敢弄虚作假,也没人敢掉以轻心,因此,他们都能确定这账本没有问题。

但此时看着王守仁高坐堂上,面无表情的进行着最后的核验,一个个还是不免屏住了呼吸,生怕被王巡抚查出了些许的纰漏。

堂中只有翻阅纸张的声响,除此之外,却无半点声音,王守仁低着头,细细的看着上头的一个个账目,不时偏头去看旁边的小本子,这个小本子上全是符号一般的数字。

王守仁将自己所记录的账本,与这各县的账本两相进行着对照,一边看,一边核验。

确认无误之后,他那张脸上也露出了欣慰之色,随后拿起旁边的巡抚大印,往上一盖。

砰的一声轻响,在场官员的心也终于都放下了。

王守仁抬头望着这一众官员,轻声说道:“昌平州四县之地,今岁之税收较之往年多出许多,这都是诸位之政绩也。”

听到这话,在场的官员连忙摇头,“这都是大人之政绩也,下官等人不敢居功。”

王守仁不置可否的嗯一声,也不知是应了还是没应,目光看向了下首郑宗伦,“郑知州,还要劳你多多留心,多添人手将这一应之税银税粮统统押解入京,此皆乃昌平百姓之民脂民膏也,千万莫要掉以轻心。”

“大人放心,下官稍时便调派人手敦行此事。”

说罢,郑宗伦的心跳倏地动了一下,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什么,抬头道,“此事这般重大,大人该亲自督办此事才是.”

“本抚只是钦差巡抚,这昌平州之官长还是你郑知州。何况,本抚是为主持昌平州变法事宜而来,如今变法已成,本抚也该回京复旨了。”

听到王守仁要回京复旨,在场官员尽皆一滞。

王巡抚要走了,这位压在他们头顶数月之久的大人终于要走了?

此时他们说不上是高兴,还是怎样。

总觉得心里有种怅然之感。

便连昌平知州郑宗伦也是觉得心下复杂,这位巡抚大人将他架空了三个来月,要说怨气,自是有的,但现在这怨气却被冲淡了许多。

既要回京,完全可顺道督办着税粮税银一道回京,两不耽误。

可临行之际,这位王巡抚却让他敦行此事,当着众人的面将权力交了回来,言语间,也给了他极大的体面。

“如今有关番薯推广种植的章程已是办妥,王某辞别之后,剩下之事,便有劳诸位了。”

说罢,王守仁从位子上站起,对着满堂官员深施一礼,一辑到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