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家娘子萌萌哒 > 第三百九十九章 为了后世子孙能面与战乱

“胡闹!你以为战事是儿戏吗!竟还要跟着一道出征,还说什么若消息不实,绝不苟活这等的混账话!”

“你当你是什么?还伱来担责,你又在用言语挤兑朕?”

“臣没有,臣是.”

“朕不管你是什么,朕也不管你是如何想的,军国大事岂是你个少年人想的那般简单,若你有个闪失,你如何向朕交代?”

夏源动动嘴唇,我要是有个闪失,那估计都凉了,恐怕不用和您老人家交代,只需要和阎王爷交代就行。

“朕又如何向秀荣交代?即便要征伐倭国,那又与你何干?与你个文官何干?”

“有干系。”

夏源倏地接言,随后抬头道:“陛下,有干系,就是因为臣是文官,所以臣才要去。若要征伐倭国,朝堂上的一干大臣即便同意,也必然要放个文官进去,不然,他们是不会同意此事的。”

大明自从土木堡之变之后,于谦统筹京营打赢了京师保卫战,由此便开启了文官掌军的先河。

此后的大明朝,每逢战事,文官领兵,或者说文官进入军中担当督军,担任巡抚,总之不管什么名义,逢遇战事,文官掌控军队大权的事情已经成了潜规则。

这是明中期,等到了明后期,那就直接摆到了明面上,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这一个又一个在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武将,毫无例外,全部都是文官出身。

总之,如今的大明朝,若想出征打仗,那必须得有文官的参与,不然休想出兵。

既然总要放个文臣进去,那为何不能是自己?

自己也是文官,反正那些大臣对这个文官没有什么要求,也不管这个文官是谁,只要是个文官就行。

总之他们的目的就是一个,大明朝的兵权得在文官的手里捏着,文臣掌兵的事情决不能中断。

一旦中断,再想续起来就难了。

朱佑樘此时也想到了这一点,蠕动两下嘴唇,才没好气的道:“即便是有干系,即便是要放文官进去,那也用不着你去。”

“那陛下打算让哪个文官去?”

弘治皇帝被问住了,若要出兵,他还真不知该点谁,只好道:“夏卿家管的太宽了吧?连朕点将之事你也要管?”

“臣自然不管这个,也不敢管,臣只是随口问问,顺便说一些话。

历朝历代都是政不糜军,文武分家,可我大明自土木堡之变后,自于少保提督京营保卫京师之后,便有了文官掌军之事。

文官掌军有利有弊,其中利处臣不去说,只说弊端,这弊端之中最严重的,便是文官往往不懂兵事,盲目指挥,且在职权上又对领兵的将领牵绊掣肘,如此一来,往往会致使战事不利。”

“其余文官不懂兵事,你就懂了吗?”

“臣也不怎么懂,但臣能保证自己不指手画脚,将事情交给懂兵事的人去做,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臣知晓一些倭国的情况,知晓那倭国的银矿在哪儿,没有比臣更合适的了。”

“即便你最合适,但打仗是要死人的,你知不知道?”

“臣知道。”

到这一刻,也不知什么原由,夏源反而更坚定了要随军出征倭国的决心,“以如今的倭国内乱之严重,此次征伐倭国,我军胜算极大。即便倭国内乱不严重,甚至没有内乱,我军自保也是无虞,而臣定会护好自己,决不会有什么闪失。”

“.”朱佑樘无言了,他从这个货身上看到了一股子坚定和执拗。

真想掰开他的脑子看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构造,好端端的为何要上战场。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可他却主动请命,要往战场那等危险的地方跑。

“你当真想要去?”

夏源沉默一会儿,轻声道:“此臣之愿,望陛下成全。”

“.”弘治皇帝深望着他看了一阵,有些无力的叹口气,“那你便去吧。”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劝下去也没什么效果,何况再不同意,倒显得不成全他似的。

若是随军,只要不上前线,那保全性命应当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跑上前线,弘治皇帝觉得夏源还没二到这个程度,一介读书人,不会舞枪弄棒,又没武艺傍身

噢,他不是没有武艺傍身,甚至还是神功护体。

只不过这个神功护体要打个大大的引号,估计这等荒诞的事情,也就朱厚照信。

但无论怎么样,要去便去吧。

何况,这个主动请命的货说得在理,确实没有人比他更合适去。

甚至要劳师远征攻伐倭国,随军的文官,除了这个货,再难找到其余的人选。

总之,千万不要出什么事,若是出了事,他真不知如何向女儿交代。

亦不知如何向自己交代。

“陛下,陛下打算何时派兵出征?”

弘治皇帝的脸往下一拉,这还迫不及待的要上战场,是真不知道事情的轻重。

“你急什么,此事朕还须与朝中大臣商议一番,调兵遣将是你所想的那般容易吗?”

“臣没觉得调兵遣将容易,就是问问。而且臣有谏言,此次去征伐倭国,火器,火炮一定要多带。”

弘治皇帝嗯了一声,不想再和他多说,摆摆手,“朕晓得了,你回去吧。”

“那臣告退。”

虽然不大想承认,但小鬼子手里头的倭刀确实是非常先进的锻造工艺,甭管是不是费工费时,但这刀是真的结实锋利。

比大明朝的刀剑锻造技术要高,此次渡海攻倭,马匹肯定无法携带,就算是带,船上也带不了太多,而不骑马,长兵器就不便施展,短兵相接,大明的刀剑占不到便宜。

戚继光的狼铣倒是克制倭刀,可惜具体的制作工艺,他只知道是用毛竹,然后先这样,再那样,就好了,反正不清楚。

所以还是得靠火枪,火炮。

心里一边想着,夏源一边往外走,还没跨出暖阁的门,又被弘治皇帝叫住。

“造船图,把造船图拿上。”

闻言,夏源这才想起造船图没拿,又折返回来,弘治皇帝把御案上的图纸拿起来递给他,当夏源的手接触到造船图的一刹那,朱佑樘倏地问道:“跟朕说说,你为何非要随军出征?”

“臣与陛下的想法一样,只是为了后世子孙能免于战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